?

強化高職新生班會入學教育的思考

2015-05-30 19:50徐海楠
學理論·中 2015年6期
關鍵詞:企業需求入學教育班會

徐海楠

摘 要:高職新生班會入學教育是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途徑。針對“90后”高職新生的生源構成、思想行為、主體心理、入學環境等特殊性,提出強化高職新生班會入學教育的“六個認知”如下:強化高職新生專業技術知識學習的認知;強化高職新生團隊意識的認知;強化高職新生服從管理意識的認知;強化高職新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認知;強化高職新生新媒體工具化的認知;強化高職新生素質發展的認知。

關鍵詞:企業需求;高職新生;班會;入學教育

中圖分類號:G711 ? 文獻標志碼:A ? 文章編號:1002-2589(2015)17-0257-02

高職院校新生班會是大學生入學教育的重要載體和渠道,是對新生進行教育和開展工作的有效形式。由于高職院校的生源構成特點、思想行為特點、校企合作的文化環境等多種因素影響,使得高職院校班會入學教育呈現出一定的特殊性。如何開展好新生班會入學教育,指引他們三年順利學習、走上工作崗位,是高職學生管理工作者面臨的重要問題。

一、高職新生思想行為的特殊性

(一)高職新生生源構成的特殊性

高職院校新生入學生源呈現多元化特征,其生源構成主要包括中等職業技術學校畢業生、中等專業學校畢業生、應屆高中畢業生、職業高中畢業生等群體,大部分高職院校新生的基本知識、基礎理論和基本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帶有原有學校的烙印和原有的知識能力水平印記,他們在學習方法、態度和目標等方面也有不同程度的差別。因此,在認識到高職院校生源特點的基礎上,充分利用高職院校新生班會入學教育變得極為重要。

(二)高職新生思想行為的特殊性

高職院校新生基本上都是在與本科類院校無緣的情況下,進行的一種無奈的選擇,學生在思想上普遍存在一種自我否定的態度,認為自己學歷低、能力水平差,就是高職院校里混個文憑、拿幾個證書,畢業后到企業和車間當工人等心態廣泛存在。許多高職學生對自己的學習過程缺乏計劃和安排,對學習及就業等缺乏預期目標,甚至還有部分高職新生抱著“混文憑”的想法來到大學,學習的動機和出發點發生分離,理想目標模糊甚至缺失,對未來理想的工作缺乏信心,甚至有些學生眼高手低心浮氣躁,嬌生慣養吃不了苦,攀比心理較為嚴重,對高職新生班會入學教育開展提出了現實要求。

(三)高職新生主體心理的特殊性

首先表現在職業認知方面。在高職校企合作的環境氛圍中,部分高職院校的學生對自己將要從事的工作較為迷惘,隨著年級的增加、畢業的臨近,這一問題的壓力隨之顯現,由于部分高職學生不能正確面對學習壓力、就業壓力等問題,使得他們當中存在的心理問題與本科生相比更加突出。其次,在心理素質方面,由于部分高職新生對職業生涯缺乏科學規劃,加之高職院校新生入學教育與管理方面工作的欠缺,極易導致部分高職學生在日后的學習生活中違規違紀現象的頻發。第三,職業認知的特殊性。高職學生一入學就面臨處理專業選擇及未來職業的道路選擇問題,使得他們的職業意識、獨立意識及自我意識成為高職學生職業心理面臨的重要問題。

(四)高職新生入學環境的特殊性

高職院校教育的目標主要定位于培養生產、管理、建設等高素質技能性人才,這決定了高職院校必須圍繞“職業”這一邏輯起點來建設和構建具有高職特色、異質于普通高校、更貼近市場、貼近企業的高職新生入學教育。當前高職院校經過整合高職院校和企業資源逐漸形成校企合作的校園環境氛圍,校園文化與企業文化實現不斷地對接與融合,企業逐漸參與到人才培養工作過程中來,快速地推動了校企合作的教育發展模式和環境氛圍。但高職新生入學時因為生理年齡和心理年齡尚不成熟,表現為抗壓能力差,吃不了苦,做事眼高手低,心浮氣躁。如何把高職學生培養成具有愛崗敬業、誠實守信、服務群眾、奉獻社會、合作創新等優良品質的合格人才,更好地適應企業對人才的需要,成為高職新生班會入學教育的重要內容。

二、強化高職新生班會入學教育的“六項認知”

(一)強化高職新生專業技術知識學習的認知

由于高職院校的辦學理念十分明確,專業設置也基本上以電氣、機械、計算機、財會等技能性應用性比較強的專業為主,這種專業的設置基本上是從社會經濟發展的需要為出發點的。學好專業知識,擁有一技之長,是每一個高職生在當今競爭激烈的市場環境中安身立命的根本。但是據筆者觀察,大部分高職大學生在入校之初,就普遍面臨不知道要做什么?怎么做?學習是為了什么?對所學專業和就業前景不了解等問題,如果這些問題沒有在開學伊始幫助同學加以解決就會讓他們陷入進一步的迷茫和困頓。所以,在高職新生班會入學上首先要幫助學生樹立學習目標,進行專業介紹,培養學習興趣,同時可以輔助進行就業前景和形勢以及學校相關學生管理規章制度的介紹,來激發學生自主學習的內在動力,幫助學生在開學伊始,就有一個合理、明確的大學生涯規劃,為幾年后走向社會打下堅實的基礎。

(二)強化高職新生團隊意識的認知

任何企業的發展都離不開企業內部肩負各種職能的團隊的作用,在當今社會,企業招聘時員工是否具有與人合作的精神和意識也變得日益重要。在企業發展中,除了具備崗位所需的專業技能外,是否具有合作意識和團隊精神也是企業用人的重要方面。但是部分高職生在求職應聘時,不僅沒有這方面的意識,甚至有人認為就是要有自己的個性,不服從團隊管理,甚至不愿意融入團隊。這不僅是一種對個性曲解的認識,更會影響高職生畢業以后各方面的發展。因此在新生的入學班會上,要加強新生團隊意識和集體意識的教育,可以特別要求各班結合自己本班實際情況,策劃相應的活動,例如素質拓展訓練、主題班會等等,通過這些活動的策劃和思想認知的教育,使新生把團隊意識和融入團隊、集體的理念內化到心中。

(三)強化高職新生服從管理意識的認知

就業率及就業質量,以及能否為企業和社會培養出高素質、技能型、復合型人才是高職院校發展的生命線,但是根據部分和高職院校合作企業的反饋尤其是校企合作模式下訂單班的反饋來看,部分“90后”乃至“95后”高職大學生不服從管理的現象日益突出。一方面由于高職院校生源競爭激烈,生源背景復雜,生源素質參差不齊,良莠不分,導致學生管理工作難度大。另一方面,現在許多學生普遍優越感強和自我意識強烈導致不服從管理的現象增多。加之部分同學身上的“自立、自律、自理能力差,自卑心強”的“三差一強”特點更導致“依賴心理和叛逆心理強,抗挫折能力和抵御外界干擾的能力弱”的極端化特征,從而增加管理難度。因此在新生班會入學教育上,要強化學校嚴格管理的思想,同時輔以學生手冊關于獎學金、評優評先、學生管理制度、教學管理等各方面管理制度的解讀,使學生一方面了解學校各項嚴格的管理制度,另一方面強調以后學習生活中將會堅決禁止考試作弊、打架、曠課、夜不歸宿等違紀行為。

(四)強化高職新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認知

高職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一直是一個不容忽視的大問題,現在用人單位也越來越重視招聘員工的心理健康狀況,尤其是在用人之初,通過筆試、面試、心理普查等多種手段強化對入職新員工的心理健康狀況考查。尤其是2009年深圳富士康集團員工跳樓自殺事件引發了社會各界對于用工人員心理問題的廣泛關注和討論?!芭c富士康的員工相比較,當代高職大學生不僅與他們年齡相仿,也同樣遠離父母在外求學,接受長達十幾年的基礎教育,其心理成熟程度不夠,部分高校學生也缺乏社會交往能力和理解他人的能力?!盵1]同時一些年輕的高職大學生在背井離鄉一個人至遠方求學后,面對問題,不知道如何處理,也不知道如何發展新的社會支持系統,最終,有學生選擇以一種極端的方式來“解決”問題,釀成悲劇。所以,在新生班會入學教育上要強調新生心理健康普查和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配合好院系專門的心理輔導員,引導學生積極、健康地面對自己的心理問題和負面情緒,教會他們疏導負面情緒的方法。

(五)強化高職新生新媒體工具化的認知

在新生班會入學上要強調手機和電腦僅僅只是方便我們生活、促進我們學習的工具。據部分和筆者接觸的用人單位反映,隨著生活節奏加快,私人時間碎片化,網絡信息的發達等各種因素的影響,在工作以外的時間,成片的工人聚集在一起玩手機的情況越來越明顯。甚至可以看到,在廠里短暫的中午吃飯和休息時間,有太多工人沒有交流,甚至邊吃飯邊玩手機,讓人不得不感嘆“世界上最遙遠的距離莫過于我們坐在一起,你卻在玩手機?!倍髮W生被手機等電子產品“綁架”的情況也是隨處可見,走路看手機,吃飯看手機,坐車看手機、就連開車、騎車也在看手機。還有一些學生沉浸于電腦游戲中無法自拔,因過度使用電腦或者被電腦“奴役”,導致退學、處分的現象并不罕見。同時針對現在大學生課堂上被手機“綁架”的現象,可以在新生班會入學教育上強調組織紀律,可以采用部分高校上課時在墻壁上掛放手機袋的做法,對手機進行統一管理,通過內部作用和外部力量加強對新生此方面的教育和管理。

(六)強化高職新生素質發展的認知

高職新生班會入學教育要強調大學生素質發展的認知。技術理性的驅動使高職模式過度專注于大學生專業技能的掌握,而忽視大學生精神世界、意義世界的建構,注重專業知識的灌輸而忽視大學生審美素質及審美創新能力的培養,導致他們的全面發展受到很大的限制,甚至出現了所謂的“單向度的人”[2]。因此,作為未來創新型應用型人才后備軍的高職新生應該具備良好的身體素質、心理素質、思想道德素質、科學文化素質、業務素質、政治素質、審美素質、創新素質、經濟素質和法律素質等。大學生素質發展可以概括為:一是基礎性素質發展,包括身體素質、心理素質、思想道德素質、科學文化素質的發展;二是核心素質發展,包括高職生所應具備的業務技能、專業素養、創新素質等發展;三是開拓性發展,包括政治素質、經濟素質、法律素質、審美素質、創新素質的發展。要強化高職新生對素質發展的認知,首先強調實現基礎性發展,培養健康良好的身心素質、高尚的思想道德素質與豐富的科學文化素質,這是做一個優秀的應用型人才的前提條件。其次,強調要掌握牢固的專業知識,強化創新素質培養。通過未來的專業實踐和社會實踐,包括見習實驗、工廠實習、畢業實踐等,走出校門,走進工廠、農村、社區,為社會服務,學以致用,在實踐中提升自己的創新素質,扮演好成長為應用型人才的角色期待,實現核心素質的發展。第三,強調高職生要面向社會面向未來追求自我的開拓性發展,努力實現自己在政治、經濟、法律、審美以及其他領域的知識積累與能力提升,努力成為素質全面發展的應用型人才。

參考文獻:

[1]徐凱文.“80后”“90后”的困境與心理危機[J].北京教育,2010(9):37-39.

[2][美]馬爾庫塞.單面人:發達工業社會意識形態研究[M].左曉斯,譯.長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88:3.

猜你喜歡
企業需求入學教育班會
班主任如何有效開展主題班會
初中生主題班會創新策略
中職新生入學教育工作
應用型本科高校物流類大學生創新能力培養研究
淺談如何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
民辦高校新生入學教育現狀及對策研究
邁向企業造型需求的機械外觀設計
淺談對大學新生入學教育的幾點建議
主題班會共話中國夢
微班會:管窺班會的現實與未來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