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對接”人才培養模式下實踐教學體系的總結與推廣

2015-05-30 23:29宋洋張彤
關鍵詞:職業化人才培養模式素質教育

宋洋 張彤

摘 要:本文基于“三對接”人才培養模式,研發“實踐教學體系新途徑”,創新“研發成果轉化與推廣的新途徑”。本文主要從三方面創新實踐教學體系:一是實施專業動態調整機制,實現專業設置與行業需求的對接;二是實施項目導向的課程改革,實現教學內容與職業標準的對接;三是推進教學方法與手段改革,實現教學過程與生產過程對接。文中提出創新“專業辦產業、校內建園區”模式,試航技能型人才成長新航線;強化常規模式,夯實專業設置與行業發展的有效對接;鍛造實戰師資,提升職業教育質量;創新職業院校在校生“職業化”素質教育,提升??粕w素質等4個創新模式,試水“三對接”人才培養模式下實踐教學體系改革新途徑,推進實踐教學改革深入全方位發展。

關鍵詞:專業動態調整機制;“三對接”人才培養模式;“職業化”素質教育

基于我國新頒發的《關于職業教育和職業院校的法律法規及政策指導意見》等宏觀政策,結合“職業教育與生產勞動和社會實踐相結合”的學習模式和把“工學結合作為高等職業教育人才培養模式的重要切入點”等理論研究,按照專業設置與行業需求對接、教學內容與職業標準對接、教學過程與生產過程對接的人才培養模式的內在要求,為實現高素質、高技能、應用型人才培養目標,不斷深化高職院校實踐教學體系改革并推廣其創新成果,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

本文基于“三對接”人才培養模式,研究實踐教學體系改革新途徑,創新改革成果轉化與推廣的新途徑。

1 實施專業動態調整機制,實現專業設置與行業需求的對接

1.1 創新“專業辦產業、校內建園區”模式,試航技能型人才成長新航線

職業院校立足專業優勢,嘗試“專業辦產業,校內建園區”模式,實現專業動態調整機制,實現專業設置與行業需求的對接。如物流專業,嘗試建立智慧物流園區,形成以商務服務、技術支撐、軟件開發維護、人才培養、教育培訓于一體的高科技產業發展基地(如山西的智慧物流基地)。創新“專業辦產業,校內建園區”模式,在實際運行中實時掌握行業發展需求,精準掌握行業企業對崗位的技能要求、對設施設備革新要求、對流程的優化需求,職業院校依據實時更新的需求變化,動態調整專業設置、專業人才培養方案、課程設置等,形成一個動態的調整機制,確保專業發展與行業發展脈搏一致,實現專業設置與行業需求的有效對接,試航職業院校技能型人才成長新航線。

1.2 強化常規模式,夯實專業設置與行業發展的有效對接

職業院校與行業企業動態常規化合作,對專業設置和人才培養模式問診把脈,多方協同參與人才培養模式設計,將行業企業用人標準對接職業院校人才培養規格,深入討論“人才培養模式+培養目標+培養理念+培養規格”等方面內容,逐項落實,同時完成教師掛職鍛煉、學生實訓、頂崗實習、畢業實習等方面的深層次合作,真正保證把脈行業企業實際發展趨勢、崗位需求等,對接專業設置,確保專業發展的情景性、實效性。職業院校做實“專家教學指導委員會”對接途徑,目前多數高職院校已經成立了由政府、行業企業、協會、高職院校協同參與的專家指導委員會,新常態下,我們要做的是如何真正發揮指導委員會的作用,在現代通信工具發達的常態下,考慮到專家時間的有限性,我們可以通過多種途徑實現與各類專家的對接,如視頻、微信討論組等新型的聯絡工具,實現與專家的對接,匯總專家們的見解,真正使專家參與到專業設置、專業定位、招生、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實習模式與途徑等方面建設中來,在專家、行業一線技能能手、協會等多方協力下,即時性地、前瞻性地調整專業設置,使人才培養的針對性更準確,技能型人才培養實用性更高。

2 實施項目導向的課程改革,實現教學內容與職業標準的對接

深化項目導向的課程改革。職業院校一直在提項目化教學改革,也一直在做,如何才能深入提煉出項目教學改革的精髓是我們一直追求的。項目化教學一直是職業院校教學改革的重點,新形勢下職業院校面臨的問題是如何真實地、準確地將企業的生產內容轉化到實際教學中,即將生產作業流程轉化為課本中的項目模塊。

現在職業院校在項目化課程改革中面臨的瓶頸是:一方面是由多數教師掛職鍛煉(或者其他途徑)的時間短、領域窄,對企業的生產作業流程只能是簡單的了解,或者了解的領域或環節不全面,導致其在項目設計的時候有一定的短板,導致項目化教學連續性不足、行業標準貼合度不高等問題的出現,或者由于受到教學環境的限制,如實訓場地不足、實訓設施設備不足(不新)、實訓單據不足等,目前大多數高職院校還是處在項目化教學的初級階段。另一方面,從行業企業聘請來的專家和一線員工,對作業流程、生產過程、作業技巧等相當嫻熟,但由于對院校的教學環境了解有限,很難深入了解具體的教學環節、教學模式、課堂設置等方面要求,導致其在開發項目化模塊的時候,在與職業院?,F有環境的契合度掌握方面出現短板,使項目化教學改革不能更加有效地深入推進,使得項目化教學改革的效能不能有效發揮。

職業院校要想使項目化教學改革的效能高效發揮出來,需要在現有基礎上,深刻分析改革中存在的瓶頸節點,有針對性疏通節點障礙,而不是傳統的喊口號,同時由于現代職業院校注重特色發展,更加要求職業院校在新常態下,準確號脈行業企業發展新方向,重點切入項目化教學改革深水區,重點開發創新適合自己的、有自己特色的項目化課程模塊,(項目模塊要求:符合行業發展新需求、契合自身教育教學環境、契合自己學生發展要求、有自己的特色)。這里需要注意的是,做特色項目化課程模塊,并不是說職業院校關起門來自己單打獨斗做研發,職業院校需要整合集成多方主體的優質資源,實現優質資源的整合集成,向項目化課程改革的深水區發起攻關。

2.1 鍛造實戰師資,提升職業教育質量

項目化教學改革深水區攻關階段,實戰師資隊伍強化是公關的關鍵點之一。實戰師資力量,是職業院校學生創造力和創新力培養的關鍵,是職業教育內涵建設的關鍵。

創新方法一:專業師資設置方面要有一定比例的業界配套(來自于行業企業的高級工程師、一線專業技能能手、行業協會專家等)。以遼寧金融職業學院為例,學院金融系、會計系等相關專業,長期聘請金融行業、財會行業內知名專家、銀行行長、注冊會計師等做相關知識講座及課堂授課,每學期至少有3到6周的課程,以此提升課程實戰力。

創新方法二:鼓勵高學歷教師到大企業蹲點鍛煉,增強從業實戰經驗,同時協助企業解決難題。該校每年寒暑假都選派高級教師到行業內知名企業完成3到6周的蹲點鍛煉。同時我校每學期按照輪崗的方式,選派專業教師到行業企業完成20周的蹲點鍛煉,每名教師帶著一個或多個項目化模塊創新任務,在與行業企業生產一線員工、中層管理人員、高級經理人、協會專家等行業專家深入研究后,完成一個或多個適合職業院校教學環境的、有自己特色的、切合行業標準的、符合行業發展新方向的項目模塊創新。

2.2 創新職業院校在校生“職業化”素質教育,提升??粕w素質

本文從微觀角度,從細節點入手,重點創新職業院校在校生“職業化”素質教育,提升??粕鷱臉I素質,進而提升職業教育整體質量。

目前多數職業教育在校培養期間主要設置基礎課程、專業課程、實訓課程等環節,重點培養學生理論知識和操作技能等。如物流專業,??粕?-4學期在校教學期間,要根據行業崗位特征,強化在校生從業素質培養,增強團隊協作能力、堅持不懈能力、認真核查能力、自學能力等行業從業素質培養,例如在基礎信息錄入環節,培養學生養成3次復查職業習慣(錄入1遍、復查1遍、再審核1遍);再如情景化教學,利用模擬真實物流作業流程,按角色合作完成實踐模塊,提升團隊協作能力。再如將企業文化融合到校園文化中,按企業文化模式開展學生社團活動、文體活動等;將企業員工崗前培訓作為在校生實訓實習內容一部分,實現“以崗代培”,崗前培訓校內完成(與行業企業簽訂合作協議,按協議完成相關專項崗位技能培訓),畢業生畢業就上崗,畢業就業零過渡。如遼寧金融職業學院與銀行或知名保險公司合作創建營銷實訓基地,學生在基地實習,每學期遼金的校企合作銀行或保險公司,都會選派銀行培訓老師,到學校內對在校生進行入職前培訓,如金融系、會計系的學生將接受銀行相關業務及技巧等方面知識培訓,一般為期2天左右的培訓,能極為有效的讓有相關基礎的學生快速的了解銀行的業務,增強學生在銀行工作中的競爭力,為實習工作的順利進行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3 推進教學方法與手段改革,實現教學過程與生產過程對接

創新校企合作新思路:教研室變“項目部”,實訓室變“營業廳”,行業能手進課堂,將企業生產線、行業業務流程引入到職業院校,共建實訓室,課堂即是實訓,課堂即是生產過程、業務流程,學生理論和實操技能雙提高,實現高素質技能型人才培養的短平快。如遼寧金融職業學院與某知名保險公司合作成立電銷實訓基地,相關教研室變身項目部,實訓基地內學生變身為電銷業務員,課堂上完成實際業務操作,客戶服務過程完成知識理解與實踐,學生在課堂上積累電銷從業經驗,增加學生就業競爭力。同時校企合作新模式中,院校與行業老師共同幫助學生完成職業生涯規劃。

“營業廳”模式,將傳統的模擬實訓變成現實生產,將枯燥理論與鮮活真實生產對接,將生硬標準、操作規范變為學生自身自覺地工作習慣,提高了課題生動與真實性,提高了學生興趣,極為有效地增強了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宋洋.“十二五”期間實踐型物流人才“輸入+孵化+二次輸出”優化區域城市配套功能對策研究[A].第九屆沈陽科學學術年會論文集(經濟管理與人文科學分冊)[C].2012.

[2]宋洋.整合集成高??萍假Y源推進產業發展與科技創新[J].長春師范學院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3,5:5-7.

[3]時武略;宇宙鋒.校企合作辦學模式分析與探討[J].商場現代化2011,23:147-148.

[4]候心媛,宇宙鋒,宋洋.物流專業實訓基地建設研究[J].中國校外教育,2011,8:151-153.

[5]宋洋.關于物流實踐型人才培養輸出的意義和策略的探討[J].遼寧高職學報,2013,05:56-57.

基金項目:遼寧省規劃辦一般課題《“三對接”人才培養模式下實踐教學體系研究》(課題編號:JG14EB141),主持人:張彤。

作者簡介:宋洋(1976-),女,漢族,遼寧沈陽人,遼寧金融職業學院經濟管理系,講師,東北大學碩士。研究方向:物流管理。張彤(1968-)女,漢族,遼寧沈陽人,遼寧金融職業學院科技與發展規劃處,副教授,研究方向:職業院校人才培養模式。

猜你喜歡
職業化人才培養模式素質教育
關于完善軍代表職業化制度的思考
校企合作下的應用型物流人才培養模式研究
獨立學院商務英語專業人才培養模式探索
高校創新型人才培養制度的建設與思考
論美育中的音樂教育與素質教育中的音樂教育
如何有效滲透素質教育理念
職業化建設解決村官帶頭乏力問題
中國籃球職業化發展探析
職業化院長尚無生存空間
素質教育在初中英語教學中的實施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