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州地域環境中的陳氏太極拳文化特征研究

2015-05-30 10:48韓雪
搏擊·體育論壇 2015年10期
關鍵詞:文化特征研究

韓雪

摘要:文章從文化視角運用文獻資料法等研究方法,就發源于中州地域內的陳氏太極拳的文化特征進行分析研究,認為,鮮明的武術技擊特征貫穿發展始終;兼容并蓄的中州復合性文化特征;太極拳理論的原創性;社會的適應性是陳氏太極拳所具有的文化特征。

關鍵詞:陳氏太極拳 文化特征 研究

中圖分類號:G8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5643(2015)10-0001-03

太極拳是中華武苑中的一枝奇葩。經過一百多年的發展,流派紛呈,名手輩出,綿延不絕,并成為深受現代人們喜愛的一項體育運動,在健身和養生方面發揮著獨特的價值功能。追根溯源,太極拳的發祥之地在河南省焦作市溫縣陳家溝,明末清初人陳王廷始創陳氏太極拳。作為產生繁衍于中州大地的太極拳始祖,陳氏太極拳深受中州文化的浸潤,成為中州武術文化特色之一,并在其發展過程中形成了其自身獨特的文化風格。

1鮮明的武術技擊特征貫穿發展始終

陳王廷初創的陳氏太極拳汲取了建立在十六家拳法基礎上的《拳經》三十二勢中的二十九勢,并融合少林拳法、擒拿術和氣功創編而成。陳氏太極拳的許多招式從名稱到動作姿勢都與《拳經三十二勢》基本相同或完全相同。我們知道,少林拳和拳經三十二勢(即太祖長拳三十二勢),都是以攻防技擊性強而著稱于世的。因此,陳氏太極拳初創時,攻防技擊性是其主要目的。在陳王廷的七言22句歌訣《拳經總歌》中有20句都是表述攻防技擊方法和戰術的,如其中的“諸靠纏繞”、“劈打推壓”、“橫直劈砍”、“攢心剁脅”、“穿心肘”、“掛面腳”等,這些動作名稱的表述中就體現了它的攻防技擊性。從陳王廷的《長短句》中,“……黃庭一卷隨身伴,忙來時耕田,悶來時造拳。趁余閑,教下些弟子兒孫,成龍成虎任方便”我們也可以找到陳氏太極拳的產生不同于其他太極拳產生的原因,他是要教弟子兒孫成龍成虎的,顯然技擊性應是他的首選。在陳氏家族中顯示有做過保鏢的記載,如陳長興以保鏢為業,有“牌位大王”的美譽,其子耕耘子承父業,保鏢歷時十多年等。這些也說明,如果陳氏太極拳不把技擊性作為習練目的,陳氏家族中就很難涌現出以保鏢為生的人物?!度洝分羞€講“打拳無人似有人”、“因敵變化示神奇”、“周身柔軟似無骨,忽然放開都是手”、“上打咽喉下打陰,中間兩肋并當心,下部兩臁合兩膝,腦后一掌要真魂”等,這些都是論述陳氏太極拳的技擊特性的。

隨著社會的發展以及社會的需求,陳鑫在保留其技擊本質特征的基礎上,將心、意、氣、經絡理論運用于拳法當中,豐富和發展了“虛領頂勁,氣沉丹田”理論,為太極拳向著健身和養生方向發展提供了依據。但是,不論陳氏太極拳的功能和價值如何豐富,其技擊的本質功能依然在其“順逆纏絲、螺旋進擊、松活彈抖”等動作的外在運動表現形式和拳理拳法的闡述中,表現出對于攻防技擊性的重視,從而構成了陳氏太極拳區別于其他太極拳的獨有特征。

在研究中,筆者查閱了陳氏太極拳新架一路套路中的動作,并結合《陳氏太極拳新架一路》的光盤資料,經統計,陳氏太極拳新架一路的八十三個動作中,有三十二個體現陳氏太極拳技擊特征的發勁動作,占動作總數目的36%,充分說明陳氏太極拳仍然保持著十分明顯的技擊特性。陳氏二路炮捶套路仍保留了原有的風格特點,即纏繞螺旋勁明顯、彈抖發勁動作較多,這更加反映出陳氏太極拳突出攻防技擊性的特征。另據有關陳、楊、吳、武、孫五式太極拳的技擊內容進行的比較研究結果顯示:陳氏太極拳有75種技擊內容;楊氏太極拳為44種;吳氏太極拳為29種;武氏太極拳和孫氏太極拳各為25種,這一結果也可說明突出的技擊性是陳氏太極拳的一大特點。

綜上所述,在現代社會中,太極拳作為融技擊、健身、養生為一體的武術運動項目之一,被世人所公認和接受,并隨著社會的發展,其健身、養生功能日益凸現。但是作為太極拳源頭的陳氏太極拳,較之其他太極拳流派所保留的攻防技擊性特征沒有因此而發生改變,并成為陳氏太極拳不同于其他太極拳的重要標志之一。

2兼容并蓄的融合性和綜合性體現了復合性文化特征

唐豪先生在《神州武藝》中對陳氏太極拳的吸收借鑒情況進行了概括:“陳家溝老架和新架十三勢,傳到大城市最晚。練法上要求折腿虛坐到地的動作、跳躍的二起、跺腳的金剛搗碓(新架已改為不跺)等,都是被稱為‘少林拳的原因。實際上其他類型的十三勢,從老根上找起,或多或少仍有這種練法”。體現了陳氏太極拳在練習方法上對少林拳法的借鑒。蔡寶忠研究認為,陳氏太極拳和少林拳法有著密切的關系,是符合邏輯原理的。因為,少林寺位于黃河以南,陳家溝位于黃河以北,同在河南省地域范圍內。隋唐少林拳、棍小有名氣,明時抗倭名聲大振。陳王廷作為一名武將,又與少林寺相鄰,不可能不知道,在創編太極拳時自然會研究少林拳法的。在《陳氏拳械譜》中有傳習少林“紅拳”的記載,該舊譜上有:“小四套亦名紅拳”拳譜,陳家溝《長拳譜》中還有“左右紅拳”、“演(掩)手紅拳”等。

陳氏太極拳除了吸取了少林拳的動作和練法以外,同時還全部采用了對綜合了古今十六家拳法的戚繼光的《拳經》三十二勢的內容,“許多招式從名稱到動作都基本相同或完全相同”Ⅲ。陳王廷吸取各家之長為我所用,經過對原有拳術突破性的改造,創編了風格獨特的陳氏太極拳套路,同時,還獨創性地創造了雙人推手和雙人粘槍,從而解決了不戴護具,隨時隨地即可在簡單的場地上進行練習的問題,進而使陳氏太極拳的技術體系更加趨于完善。

陳氏太極拳在創立之初體現的融合性和創造性的特點,在它的發展過程中,仍然保持了這種傳統。如陳發科到北京傳授太極拳后,為了適應當時的社會需求,他在老架的基礎上又創編了新架套路。為了適應現代人們快節奏的生活的需要,在陳氏88式的基礎上,創造了并38、18式等套路,這既豐富了陳氏太極拳的內容,也體現了陳氏太極拳兼容并包的復合性文化特征。

3太極理論體系的原創性

從古至今,陳氏太極拳的拳法理論論著不勝枚舉。從陳王廷在《拳論總歌》中提出“縱放屈伸人莫知,諸靠纏繞我皆依”的理論,到陳長興的《太極拳十大論》、《太極拳用武要言》、《太極拳戰斗篇》,再到陳鑫的《陳氏太極拳圖說》四卷,以及“四大金剛”的著述不勝枚舉,這些就形成了陳氏太極拳理論的獨立體系,對陳氏太極拳的傳播起到了促進作用。陳氏太極拳在其發展過程中不僅自身形成了完整的體系,同時,在陳氏太極拳的基礎上,也形成了以陳、楊、武、吳、孫為代表的風格各異、自成體系的太極拳流派。而作為各派太極拳始源的陳氏太極拳,不僅在技術體系上影響了以后各派、各家太極拳的形成,而且在太極拳的拳理上,也給予了各家太極拳以借鑒,充分體現了其理論的原創性特點。

首先,陳王廷創造了雙人推手的方法,這種方法使實戰練習方法更加簡便,并解決了不帶護具就可以進行攻防格斗實戰練習的問題,通過這種練習不但能夠提高練習者的身體素質,提高大腦的反應和皮膚觸覺的靈敏性,同時還能獲得攻防格斗的技巧,達到“人不知我,我獨知人”的境界。雙人推手方法的創造為太極拳技術體系的豐富和完整提供了依據。

其次,陳氏太極拳創造了螺旋纏繞的纏絲勁。中醫認為,經絡是人體內血氣運行通路的主干和分支。它在人體內自成體系,其功能是運行氣血,調整陰陽。陳鑫說:“太極拳,纏法也”,“凡經絡皆有益于拳”,可見,運用纏絲勁是為了使人體動作產生一種似柔非柔、似剛非剛極為沉穩而又靈活善變的內勁,達到“一舉動,輕重、剛柔俱發”的技擊要求。同時纏絲勁又是粘化、牽動、進逼的核心,運動沒有纏絲勁,則失去化勁,也失去半化半進、明化暗進、即化即進的纏絲勁技巧。陳鑫歌訣云:“動則生陽靜生陰,一動一靜互為根,果然識得環中趣,輾轉隨意見天真?!币虼?,陳氏太極拳要求一舉一動都要有纏絲勁,即“纏絲勁發源于腎,處處皆有,無時不然?!币龅竭@些,就要求上肢要旋腕轉膀,下肢旋踝轉腿,軀干旋腰轉背,三者結合形成一條根在腳,主宰于腰而行于手指的空間旋轉曲線,使“官體之勁,各隨各經絡運行”。

纏絲勁在創造之初并不是運用于健身和養生的,而是用于攻防格斗的,但是,這種纏絲勁正好與中醫經絡學說相吻合,因此,纏絲勁在提高攻防技擊能力的同時,隨著太極拳的不斷發展,健體養生的作用也被人們發掘出來。

再次,陳氏太極拳結合道家內丹修煉術創造了丹田內轉的內勁練習方法,為以后太極拳的內勁理論奠定了基礎。內勁“是人體精氣神相凝聚的一種完整力”。陳鑫認為練習內勁要“以意行氣,以內氣催外形,內氣不動,外形寂然不動,內氣一動,外形隨氣而動,以心行氣,以氣運身。內氣發于丹田,運于骨縫之間,再由骨縫運于肌膚,貫注于四梢(兩手指、兩足尖端),復歸丹田,纏繞往來,輕靈圓轉,不丟不頂,逐漸產生一種綿軟而又沉重,外似棉花,內如鋼條的一種勁;功夫越深,內勁的質量越高?!眱葎庞质恰爸寥嶂羷偂?、“剛柔兼至而渾于無跡”的,在推手實戰中,只有達到了“運勁如百煉鋼,無堅不摧”的內勁,才能戰勝對方。所以陳鑫指出:“氣不由中心丹田而發,則氣無所本而失于狂妄;氣不充至肌膚豪末,則功夫短少而氣歉,則外強中干,必至失敗。此內勁之不可不研練也,果能演練至此,則神乎技矣?!?/p>

陳氏太極拳創造的纏絲勁和內勁運化的練習方法,開始雖然不以健身養生為目的,但是它在創造過程中與陰陽學說、經絡學說、太極學說等古代健身養生思想的結合,必然產生出健身養生的功效,因此,陳氏太極拳的創造具有原創性的特點。

4與時俱進順應社會發展

從陳氏太極拳的產生和發展歷程中,我們不難發現,隨著社會的進步,社會的需求的不斷變化,陳氏太極拳也與時俱進,不斷地發展創新。從陳王廷創立陳氏太極拳老架到陳氏小架、大架、趙堡架、忽雷架以及新架和現代新編套路,這些風格多樣的陳氏太極拳的形成,都是陳氏太極拳不斷發展創新以適應社會需求的體現,從中也表現出陳氏太極拳較強的社會適應性。

陳氏太極拳始終圍繞著“諸靠纏繞我皆依”的“舍己從人”和“不丟不頂中討消息”的發展原則,緊緊順應人的需求而變化,始終體現了與時俱進、“從人”而變化和創造的適應性特點。在短短一百多年里,陳氏太極拳之所以能從豫北偏僻的鄉村傳入繁華的京城,廣播于大江南北,并走向世界,其不斷創新的精神,與時俱進“從人”的適應性和健身養生的健康理念,始終是它不斷創新發展的不竭動力。

猜你喜歡
文化特征研究
FMS與YBT相關性的實證研究
2020年國內翻譯研究述評
遼代千人邑研究述論
視錯覺在平面設計中的應用與研究
EMA伺服控制系統研究
新版C-NCAP側面碰撞假人損傷研究
土家族跳喪舞“撒爾嗬”的文化解讀
廬陵民俗體育文化特征與創新性研究
淺析民族男高音的演唱技巧
試論當前新媒體藝術呈現的文化特征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