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山核桃桃潰瘍的發生及防治技術

2015-06-15 02:02戴勝利
安徽農學通報 2015年10期
關鍵詞:發生規律山核桃防治技術

戴勝利

摘 要:近年來,山核桃桃潰瘍的發病率較高,逐漸成為影響山核桃生長與產量的重要病害。該文主要介紹了山核桃桃潰瘍的發生規律及防治技術,以供參考。

關鍵詞:山核桃;桃潰瘍;發生規律;防治技術

中圖分類號 S436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7731(2015)10-97-02

隨著人們對營養膳食的關注,山核桃逐漸走入消費群體的視線,銷售價格逐漸升高并且成為堅果市場的熱銷食品。隨著山核桃種植面積的逐年擴大,純林化問題也越來越嚴重,在種植過程中由于品種、技術、管理措施等原因導致病蟲害較為嚴重,直接影響著農民的經濟收入和種植的積極性,同時也影響著核桃林的可持續發展。近年來,山核桃病蟲害尤其是山核桃桃潰瘍發生嚴重,已成為山核桃產區的主要病害之一。

1 山核桃桃潰瘍簡介

山核桃又名核桃楸、胡桃楸,為落葉喬木,屬胡桃科山核桃屬,其樹干高大粗壯挺直,樹皮為灰白色光滑油亮,枝葉茂密,有稀疏柔毛,主要適宜種植在山區和腐殖質豐富的山谷。山核桃桃潰瘍又被稱為干腐病、墨汁病、墨水病,是近幾年山核桃林中常發生的一種病害,具有作物皮層較厚、病原隱蔽性強的特點,蔓延速度較快,有的地區株發病率高達80%以上。山核桃潰瘍?。˙otryosphaeria fusisporae)病原菌為弱寄生真菌,屬葡萄座腔菌,無性屬半知菌亞門,有性屬子囊菌亞門真菌。該病害發生危害時,主要表現為病株上有病斑,不僅影響植株產量,而且削弱樹勢,有的較為嚴重可能造成植株枯萎,甚至衰亡。

2 發生特點及規律

2.1 發病癥狀及特點 山核桃桃潰瘍是由真菌引起的,主要對中幼齡樹種危害較大,樹體主干以及中下部即基部0.5~1m的范圍最容易受到危害,隨著病情的不斷惡化逐漸向上部轉移,甚至可以發展到枝條部分。病斑一開始為黃褐色、呈橢圓形或長條形,隨著病害的不斷蔓延,病斑呈水漬狀并逐漸變成黑褐色、樹皮微凸,逐漸形成水泡,并繼續擴大出現破裂,有酒糟味的泡沫液體流出,液體為黑墨色,最后病斑干縮,形成縱裂一道縫隙,出現黑色小斑點,在天氣干燥或溫度較高的時候,還會有褐色膠質物流出。病斑大多呈不規則狀,從不規則中心開始向四周開裂,內部發黑且開始腐爛。桃潰瘍的的擴展速度較快,可從表皮的腐爛一直蔓延到木質內部變黑,發病后期病變部分失水后出現凹陷部分,愈合后會出現潰瘍斑,這種潰瘍斑上的黑色小點就是菌分生孢子器,在濕度較大的地方還可以看到子囊腔孔口有白色孢子堆。對于發病較為嚴重的樹體,樹皮的韌皮部和內皮層腐爛壞死,腐爛部位可深達木質部,病斑部分以上的枝干都會出現枯死等現象。

2.2 發生規律 山核桃桃潰瘍的病原菌主要以菌絲體的形式寄居在樹干的木質部分,到春季出現孢子,并借助自然的力量如風雨以及運輸、接穗、繁殖等方式進行傳播,通過傷口和皮孔侵入到樹干中。在施肥方面,部分地區對山核桃種植的營養需求還不甚了解,只針對氮、磷、鉀肥進行補充,特別是氮肥,對于微量元素的補充是非常欠缺的,導致山核桃營養元素不全,細胞膜不穩定,免疫力下降,病原菌有機會侵入傷口、裂縫和皮孔等。孢子一般在相對濕度80%以上時較容易萌發,適宜pH值范圍在5.6~7.2,pH值為6.3時萌發率最高。該病發生時間較長,病菌在PDA培養基上生長良好,菌絲在10~40℃都能生長,特別是在25~35℃的發病率較高,在3~11月均是發病期。春季4~6月是高發期,溫度適宜,菌絲開始生長,導致發病的原因主要是干旱缺水、營養貧乏、土壤粘重、板結、積水、地下水位高等。在其他季節導致發病的原因主要是因為病蟲防護缺乏,管理較為粗放、缺少合理的施肥和植株修剪、林區郁閉度較大、過于潮濕、樹體衰弱、林木缺少相應的營養元素、樹體內抗體少、光照不足、樹體有傷口等。山核桃的染病期時間較長,癥狀隱蔽在韌皮部,不易看出,當擴散有明顯癥狀表現時,初期的防治最佳時期已經被延誤。也就是說桃潰瘍在發生時應具備環境中有病原菌,林區的溫度、濕度、光照、郁閉度、肥力等適宜病原菌生存與傳播,核桃樹有能入侵的傷口等條件。

3 防治技術

3.1 加強林區管理 針對已經出現桃潰瘍的枝葉,在秋季或春季應及時清理,集中焚燒。對于繁殖和接穗途徑傳播的,在此之前應進行全面的檢查,避免使用帶病樹種進行接穗,對于整個林區需要在接穗旺季提前進行消毒殺菌處理。定期對土壤進行翻整,膨松土質、細化土壤,加強土層的通透性,加強土壤的排灌能力,增強樹種的抵抗能力。定期修剪枝葉,調整樹形,恢復樹勢、改善樹冠結構、增加光能利用率,降低林區的郁閉度,對于生長過于茂盛的雜草,應定期清除,減少病原菌的傳播。在肥水管理上,應全面施加確保營養供給,包括鉀肥、中微肥、含鈣肥料、有機肥,適量施用礦質肥料,以提高植株的抵抗能力,可使用“撒爾發特制BB肥”等。傷口是引起桃潰瘍的重要因素,因此在進行林區管理時如采摘、修剪等,應盡可能的減少對植株的硬性傷害,減少傷口的產生。特別是在冬季還應在樹干上涂抹石灰,涂白劑可按照水7.5kg、膠水0.3kg、生石灰2.5kg、石硫合劑0.25kg、食鹽0.1kg進行調配,并在林區的地面上撒生石灰,以減少病蟲害的寄生。

3.2 化學防治 山核桃樹皮比較堅硬且厚實,當使用藥物在植株表面進行噴灑時,藥力很難滲入,防治效果不佳。4~5月是桃潰瘍快速擴散的時期,此時正是孢子釋放期,針對發病部位全樹干噴灑80%402抗菌劑,或80%乙蒜素200倍液,或95%硫酸銅晶,或使用稀釋的“碧優蒂”,一般用量為500~800g碧優蒂添加紅糖500g、尿素200g、洗潔精100g、疫苗10g、含銅殺菌劑(如硫酸銅、可殺得等100g,或絡氨銅200mL),可消滅寄藏在樹干中的越冬病菌,一般應在一個月內連續噴灑3次,為了提高藥效作用,可每隔5d噴施一次,這是預防桃潰瘍發生的重要方式。5~6月中旬是孢子釋放侵染高峰期,應掌握有利時機,針對病部噴施50%喹啉銅可濕性粉劑,或75%肟菌·戊唑醇,或25%戊唑醇+腐霉利1.5復配劑(戊福),發病較為嚴重的林區應持續噴施,一般每10d噴1次,持續5~6次;或是全株用敵拿穩(肟菌·戊唑醇)、苯醚甲環唑、戊唑醇、喹啉銅等500~600倍進行噴霧,每隔7d噴1次,連噴4~5次。對于病情較輕或是在發病的初期即樹干溢出菌膿或核桃枝干流出褐色粘液時,應先將病斑刮干凈,用刀縱橫劃幾道,然后涂抹潰瘍凈和有機硅,噴藥時務必使藥水滲透到病斑內部,并對2m以下的樹干全部噴涂,持續2~3次即可痊愈。對于樹干和枝葉的清理,可以用稀釋的“碧優蒂”500~800g、紅糖500、尿素200g、洗潔精100g、植物性殺蟲劑“蚜螨敵”(或交替采用苦參堿、吡蟲啉、啶蟲咪、殺蚜霉素、吡蟲清、莫比朗、阿維菌素等生物殺蟲劑),每10d噴灑一次,連續噴施2~3次,在防治桃潰瘍的同時兼治蚜蟲、花蕾蛆等蟲害。由于施肥不當導致的根系變色衰弱引發的桃潰瘍,可以使用青枯立克稀釋后澆灌受害枝干下方以及營養根處,此種方式不僅可以直接殺滅根部病原菌,還可以促進根部吸收使藥效傳至植株各個部分,同時還能提高殺菌的能力,增強樹勢,提高抗病能力。在采果后為了預防和減少第2年桃潰瘍的發病率以及降低病菌的寄生,應大面積噴灑靚果安稀釋液,主要集中在葉片和枝干上。在噴灑化學藥物的同時,應該注意花期盡量合理掌握農藥用量,減少高濃度農藥的使用,以避免對山核桃的坐果造成影響。

參考文獻

[1]楊淑貞,丁立忠,樓君芳,等.山核桃干腐病發生發展規律及防治技術[J].浙江林學院學報,2009(4):228-232.

[2]張璐璐,賈桂民,葉建豐,等.浙江臨安山核桃干腐病發生發展規律[J].浙江農林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3,30(1):148-152.

[3]徐斌,鄭宏兵,束慶龍,等.樹皮結構與山核桃潰瘍病抗性關系的研究[J].經濟林研究,2004,22(4):19-22.

[4]吳志輝,束慶龍,余益勝.氣候因子對山核桃潰瘍病發生的影響[J].經濟林研究,2006,24(2):1-4. (責編:張宏民)

猜你喜歡
發生規律山核桃防治技術
小麥蚜蟲發生規律與防治技術初探
冠癭病在阿勒泰地區發生規律及防控措施
商洛核桃舉肢娥防治技術
美洲山核桃中微量元素的組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