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拓展鄉土資源 演繹品生課程

2015-06-17 16:44李沫寒
新課程·上旬 2015年4期
關鍵詞:品德與生活鄉土資源農村小學

李沫寒

摘 要:品德與生活課程是以兒童的生活為基礎,以培養品德良好、樂于探究、熱愛生活的兒童為目標的活動型綜合課程。密切聯系兒童的生活、向兒童的課內外生活開放,設計并開展豐富多彩的教學活動是該課程的特征。品德與生活課程標準以全新的視角揭示了本課程的特點和發展方向,如何運用課程標準的理念審視教材,處理教材,進行有效的教學活動,對農村小學的品德與生活教師是一個挑戰,它需要教師在充分尊重教材的基礎上,結合農村小學的區域特點和學生特點,來深入挖掘教材的魅力與價值,體現課程的生活性、活動性和開放性。

關鍵詞:品德與生活;農村小學;鄉土資源

品德與生活課程是以兒童的現實生活為依據,以培養品德良好、樂于探究、熱愛生活的兒童為目標的綜合性課程。在教學中,要努力創設適宜的活動環境與條件,積極有效地開發利用各種課程資源,讓兒童在真實的生活世界中感受、體驗、領悟并得到各方面的發展,但現在農村許多教師誤以為農村教學設施條件差,難以開發課程資源。其實,農村卻有城市望塵莫及的山川、田野、動物、植被等自然資源。

因此,如何根據農村特點對自然資源優勢進行開發利用,開展有效的教學活動,上好品德與生活課我有以下認識。

一、利用地方特色,提煉鮮活教材

品德與生活教科書是教師組織開展活動的資源之一,它和傳統的學科教材不同之處在于向社會全面開放,是引導兒童活動的學習工具,并不是單純的知識載體。由于受以往思想品德教學模式的影響,教師極易采用講授知識、課文閱讀的方法指導學生的學習活動,教學空間僅限于封閉的課堂上,學生所接受的只是教材所設計的內容,而與農村兒童親身體驗的生活見聞、親自觀察的生活事物割斷了聯系。這種教學方法尤其不利于農村學校,鄉村學校的兒童對農村生活和大自然十分熟悉,對四季的變化體會十分細膩,具有鄉土氣息的事物直接進入他們的視野。如果教師仍然以知識學習為中心,照本宣科地看圖講述或死記硬背課本,那么就直接違背了課程“開放性、實效性”原則。也將喪失許多貼近學生生活實際的教育資源。為此,我們要在創造性地使用教材上下工夫。首先,改變以教科書為中心的觀念,以課程標準為依據,以教科書為范例,結合本地兒童生活實際深入開發課程資源,有效設計活動主題。其次,適當地拓展、調整個別教學內容。

例如,《秋天的收獲》一課,在吉林省秋季到來得早,在農村十月初就已經收割完水稻,而按照教材進度這個教學內容卻要在十一月份進行,之間相差一個月的時間。這樣我們對教學內容及時調整,結合本地種植水稻、地瓜、黃豆的實際,開展“拾稻穗”“扒苞米”“割黃豆”等活動,讓學生在田間地頭親身體驗勞動,感受豐收的喜悅。再回到課堂上交流,學生個個暢所欲言、體驗深刻,達到了預期的教學目標。

二、改變活動形式,豐富課程資源

農村的兒童社會交往活動少、視野封閉,校園文化生活單一,教師觀念滯后。這些因素都為品德與生活課程的實施帶來不利影響。為打破這些壁壘,我大膽改變活動方式,采取了以下對策解決:首先借助藝術欣賞,啟發學生在平凡的生活中發現美、感受美。例如,《我愛家鄉山和水》一課,學生大多來自同一村落,家鄉的山和水是一樣的,按部就班地按照教材設計的活動開展就失去了意義。因此我布置學生收集自己在家鄉房前屋后的照片,播放著與家鄉景色、物產有關的歌曲,以及大家畫的家鄉景色圖畫,在課堂上開展“贊美家鄉”的主題活動。引導學生重新以積極的情感認識美好的生活。其次,結合學?;顒淤Y源的創建,引導學生采集植物標本(如,植物的種子、根、莖、葉、昆蟲、水生動物),礦物標本(如,砂巖、風化巖、花崗巖、各種金屬)成立制作小組,利用牛皮紙、小藥瓶、包裝盒、紅膠泥等材料指導學生制作精巧的小工藝品,使學?;顒淤Y源室展品豐富起來。在教學《家鄉的物產多又多》一課時,這些積累派上了用場,學生從自己的作品中獲得新發現,感受創造的樂趣,樹立動手動腦積極探究的意識。再次,從教材設計的活動內容衍生出妙趣橫生的游戲,使活動內容、活動方式更加兒童化、情趣化。例如,《我家門前新事多》一課,我設計了“小講解員”活動,學生角色扮演導游、美食家、建筑師、裁縫、科學家,從衣食住行用各方面介紹,學生興趣濃,使命感強,信心大增。

三、利用農村資源,拓展評價方法

因地制宜,利用農村的自然資源、生產勞動資源,讓學生走出校園,深入田間地頭、林間、小溪邊,在真實活動中鍛煉自己、表現自己,教師則拓寬了評價的方法。例如,我采用的綜合評價法:(1)調查問卷評價(教材中最喜歡和最不喜歡的活動);(2)展覽會評價(成長記錄袋中最有創新價值的作品);(3)合作評價(與同學、老師、家長共同完成任務時的表現);(4)描述性評價(講述實踐活動或家務活動的過程、體會);(5)動手操作評價(思維發展與動手操作能力);(6)興趣愛好、閃光點評價(教師通過鼓勵性語言找準閃光點給予評價)。

總之,品德與生活教學必須立足于農村實際,以學生發展為本,抓住學生看得見、摸得著的資源去尋找課程的生長點。我們要以敏銳的意識、先進的理念用心尋找,使農村小學的品德課程資源豐富多彩,教學效果更加精彩!

參考文獻:

[1]賈美華.新課程探究學習叢書[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5.

[2]鄔冬星.小學品德與社會教學案例專題研究[M].杭州:浙江大學出版社,2005.

[3]徐繼存,段兆兵,陳瓊.論課程資源及其開發與利用[J].學科教育,2002(02).

?誗編輯 王團蘭

猜你喜歡
品德與生活鄉土資源農村小學
合理利用鄉土資源進行區域活動
對小學《品德與生活》學生自主學習的反思
關于農村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幾點思考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