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寶貝做客”活動對中班幼兒交往行為的實踐研究

2015-06-17 03:58陶楠
新課程·上旬 2015年4期
關鍵詞:中班家園共育

摘 要:社會性發展是幼兒發展的重要方面,其中包括幼兒的人際交往能力。在幼兒交往能力的培養中,應當注重多為幼兒提供自由交往和游戲的機會,鼓勵幼兒自主選擇自由結伴開展活動。通過開展“寶貝做客”的家園共育活動,為幼兒提供更多與同伴交往的情境和機會,觀察幼兒在游戲與真實的做客情境中的行為和表現,梳理其中有利于同伴交往的行為,并及時予以指導,總結歸納有效的教育策略,幫助幼兒積累交往經驗,提高交往能力。

關鍵詞:中班;做客活動;家園共育;交往行為

一、問題的提出

1.研究背景

現在大多數孩子是獨生子女,在日常生活中缺乏同伴的陪伴,而幼兒園最吸引孩子的就是有許多玩伴。因此,常??梢砸姷胶⒆觽儑谝黄鹂鞓返赝嬷婢?,也會聽到孩子之間發出邀約:“你到我家來玩吧,我家里有……”可見,孩子們對適齡玩伴的渴望、對人際交往的需求。

幼兒階段是社會性發展的重要時期。在交往過程中,孩子們不僅學習如何與人友好相處,也在學習如何看待自己、對待他人,不斷發展適應社會生活的能力。

2.研究內容及目的

在中班第一學期開展“寶貝做客”的活動,從家園兩方面著手為幼兒創設與同伴交往的環境,增加幼兒之間互動交往的機會,觀察指導幼兒的交往行為。通過好朋友調查、娃娃家游戲、串門做客三階段的活動,幼兒在模擬與真實的情境中學做小主人、小客人,積累交往的經驗,養成友好禮貌的交往習慣。

3.研究方法

(1)訪談法

與幼兒個別訪談,調查其同伴關系,了解幼兒對同伴交往行為的基本認知。

(2)調查法

收集做客中的照片、視頻,分析幼兒在做客中的交往情況,如禮貌用語、分享等情況。

(3)觀察法

觀察幼兒在角色游戲中模擬做客的情況,如何用語言、動作與同伴進行交往。

二、活動的開展及幼兒行為分析

1.訪談:好朋友調查

對孩子們之間的交往情況進行了訪談和調查,通過提問說說自己的好朋友:

你的好朋友是誰?

你為什么喜歡她?

結果分析:在與孩子們分別談話中,能夠感受到幼兒的闡述真實地反應了親密的同伴關系,而對其中的理由進行統計后得出:幼兒在選擇玩伴時有一定的標準,更愿意和熱情友好、有禮貌、樂意分享、樂于助人的同伴做朋友??梢?,幼兒對交往過程中哪些行為是受人歡迎的、是友好善良的具有一定的意識,能夠感受到怎樣才能更容易獲得同伴的喜愛和認可。

2.角色游戲:娃娃家里來做客

利用娃娃家的角色游戲,模擬做客的情節。游戲前老師和孩子展開話題討論:“什么叫做客?”“你去哪里做過客?”引發幼兒回憶生活經驗,對做客的游戲情節感興趣。游戲中,老師觀察有意義的點,抓住教育契機及時進行介入,在講評中集體討論,推動幼兒做客游戲的發展,積累良好的交往技能。

案例:小寶做客

小寶到娃娃家,結果引發了娃娃家爸爸媽媽的強烈反應:“小寶搶我們東西!”原來小寶隨意進入娃娃家廚房擺弄玩具,還從媽媽手里搶奪蔬菜。詢問之下,小寶卻說自己是來做客的。

可見,小寶與同伴游戲時缺少了必要的語言交流,沒有表明自己的身份。大家討論了“客人應該怎么做客”的問題讓幼兒意識到“主人”和“客人”的身份是不同的,客人做客要用敲門或自我介紹告訴主人“我是來做客的”,在主人同意之后才能進門,才能使用家里的東西。這是在交往中基本的禮貌。

案例:請你吃……

金金在娃娃家里扮演媽媽,淼淼來做客,金金請淼淼進來后,只見她拿起玉米裝在盤子里,又拿出壽司裝在盤子里,一起端到桌上,又把胡蘿卜、青椒、茄子放在鍋子里,忙忙碌碌地擺了整桌的菜。淼淼看著金金忙碌的樣子,說了句:“謝謝!”

請客吃飯是娃娃家里做客時孩子們最喜歡做的事。一有客人來,主人就會熱情地端出各種各樣的水果、飯菜擺滿整整一桌,小客人們也愉快地享用大餐。但可以觀察到,在這個過程中有的小主人只是把東西端出來,與客人之間并沒有對話,客人也只是根據情節“自動地被請客”??梢?,幼兒在游戲中多操作擺弄,缺少必要的語言交往,這時老師應把握契機加入到做客的行列,引導主人用“請吃……”來和客人交往,小客人則要表示感謝。

案例:爸爸媽媽來做客

作為家園共育的活動,家長也參與到了娃娃家游戲中來做客。有的孩子在招待同伴時比較自然,但面對家長時會表現出膽怯,比如旸旸招待小寶和爸爸,原本說得很好、聲音也很響亮的旸旸卻什么都說不出了??梢?,幼兒在面對陌生家長時還是會產生害羞、害怕、抗拒的情緒,特別是性格內向的孩子,這時老師、家長的適時介入尤其重要,鼓勵、支持幼兒能夠大膽地嘗試與陌生的同伴家長打招呼、進行簡單的交流。

案例小結:

幼兒在游戲中一件件小事逐漸積累和豐富做客的經驗。在交往過程中主要關注幼兒語言的表達(如打招呼、詢問、禮貌用語的使用等)、友好的交往行為(如送禮物、分享玩具、分享食物等),也從主人和客人兩種角度,梳理了做客過程中表示友好的交往方式:

表1 做客過程中的友好交往內容

3.寶貝做客

為了幫助家長對活動的意義和價值更為明確,更好地發揮家長對幼兒的鼓勵和指導作用,做客之前通過班級網站、育兒欄對家長在做客過程中需要關注和指導的內容進行了溝通,以提高家長的教育意識和指導能力,幫助幼兒獲得更多的交往的經驗。

利用雙休日,孩子們組成了2~3人的小組,與好朋友開展串門做客的活動。幼兒十分喜歡這次做客的經歷,過程是非常愉快的。在自由和輕松的氛圍下,在真實的情境中,幼兒通過招待朋友、分享玩具、做游戲更多地感受朋友之間交往的快樂。不少孩子在做客結束后相約下一次的活動,在幼兒園里也意猶未盡地和老師同伴分享:“我昨天到沄沄家里做客,我姐姐也去了,我們一起吹泡泡?!薄拔胰ミ^凱文姐姐家了,凱文姐姐給我吃薯片?!奔幢闶瞧綍r內向、不愛說話的孩子,也樂于與大家分享自己的做客經歷,可見在過程中孩子們感受到交往帶來的愉悅情感,同伴關系更為密切。

活動小結:

經過一個月的時間,所有小組都開展了活動,活動參與度達到100%,家長拍攝了照片,做成了PPT和小書帶來園一同分享。經過前期的溝通,家長在做客的過程中也有意識地對孩子的禮貌、交往進行指導,在照片、PPT上都有提到孩子打招呼的情況、分享零食玩具的情況等等。

可見,經過娃娃家的經驗積累以及家長的及時指導,幼兒在做客過程中友好的交往行為比率高,對幼兒的社會交往能力發展有效有益,提供給幼兒更多接觸外部環境、接觸同伴和家長的體驗和鍛煉機會。

表2 做客中交往行為統計

三、研究結論

1.教育指導策略

(1)為幼兒創設交往環境,提供更多互動機會

幼兒的交往技能需要通過感受、體驗、實踐獲得,成人應多為幼兒提供這樣的機會。在“寶貝做客”的活動中,老師在園引導幼兒表演做客情節,孩子們從自顧自擺弄逐步模仿成人招呼客人,再發展出送禮物、過生日等豐富的情節,這是幼兒生活經驗在游戲中的呈現,也是在游戲中體驗生活、學習交往。而后家長陪伴幼兒在真實的情境中做客,支持幼兒學做小主人、小客人,更多地接觸他人,激發幼兒大膽、主動地用語言和行動進行交往,體會交往的樂趣。

(2)及時的觀察指導,引導幼兒學習交往的基本規則和技能

交往能力是一個長期的養成過程,需要成人通過細心的觀察,及時的提醒、鼓勵、示范、指導,幼兒則在模仿、強化中學習友好交往。例如,在娃娃家的做客游戲中,老師觀察到幼兒語言表達方面的缺失,及時地進行介入提醒幼兒說“請……”;在做客活動中,家長對幼兒“互贈禮物”的支持,引導幼兒制作歡迎牌、幫助同伴打傘等等,都是很好地把握住了幼兒交往中小而有意義的教育契機,逐步幫助幼兒積累、提高交往能力。

(3)交往能力的培養需要家園共育保持一致性

交往能力的提高需要日常生活中長期地培養與提示,必須家園密切配合。在整個“寶貝做客”的活動中,老師與家長始終保持一致,在活動前相互溝通活動的方案、探討培養幼兒交往能力的重要性和指導要點,獲得一致同意。包括娃娃家游戲的參與、在做客過程中為幼兒做的準備、引導幼兒招待客人的行為等等,都體現出家長對活動的重視。家長的理解、支持和主動參與,家園良好的配合給孩子創設鍛煉的機會,也是這次活動取得良好效果的一大原因。

2.存在的問題:招待客人的過程中有包辦代替的情況

在活動后的分享中,孩子們介紹了做客的情況,有的孩子說:“我不知道呀,我媽媽幫我招待的?!蔽覀儼l現有的家長在招待客人的過程中有較多的包辦代替行為,一些家長還是比較著急地幫幼兒把事情都做好了,剝奪了幼兒自主參與、嘗試體驗的機會,沒有給幼兒留下學習的空間。因此,在溝通中要把情況及時地和家長做反饋,進一步理解活動的價值,引導家長面對幼兒能多等待一下,以鼓勵、提醒為主,但不包辦代替,讓幼兒更為自主地感受如何做客請客。

參考文獻:

[1]李季湄,馮曉霞.《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解讀[M].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

[2]王志.在做客中提高孩子的交往能力[J].寧夏教育,2012(10).

作者簡介:陶楠,女,1986年3月出生,本科,上海市宛南實驗幼兒園教師。

?誗編輯 薄躍華

猜你喜歡
中班家園共育
淺談自然角內中班幼兒科學觀察能力的策略研究
怎么升到中班的
本土文化背景下的童謠教學策略——以中班語言活動《茶口粉干》為例
在活動中構建和諧的師幼關系
傳統節日教育在幼兒教育中的實施初探
淺談小班幼兒良好習慣培養之方法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