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形成“學習目標取向”,促進學習適應性

2015-06-17 04:41江曉陵
新課程·上旬 2015年4期
關鍵詞:學習適應性高一學生

江曉陵

摘 要:教學實踐和實證調查顯示,高一學生學習適應的優劣主要在于學習動機和學習能力的差異.以成就目標取向的觀點為理論依據,分析學習目標取向與成績目標取向對學生學習的影響因素,研究學習目標取向對學習者的積極意義,探討引導學生形成學習目標取向的途徑。

關鍵詞:高一學生;學習適應性;成就目標取向

一、問題的提出

隨著課程改革的深入和普通高中的普及,高一學生普遍感到課業繁重。對高一學生的學習調查顯示:存在學生上課聽不懂,課堂不知道如何做筆記,課后作業花很多時間,作業有較多不會做,作業應付完成等現象,表現出學科學習的不適應。為了較全面、客觀地了解高一學生的學習問題,采用華東師范大學心理學系周步成教授等修訂的《學習適應性測驗》作為測量工具,選取部分測驗題對本校高一學生在期中考后進行問卷調查,形成如下統計表:

高一學生在學習適應性水平12個內容量表上的不良率

[\&學習熱情\&學習計劃\&聽課方法\&讀書和記筆記方法\&學習技術\&應試方法\&不良率(%)

\&38.3\&48.3\&37.3\&33.7\&27.7\&36\&排序\&3\&1\&4\&7\&10\&5\&\&家庭環境\&學校環境\&朋友關系\&獨立性\&毅力\&身心健康\&不良率(%)

\&22\&43.7\&25.7\&34.3\&28.3\&31.7\&排序\&12\&2\&11\&6\&9\&8\&]

從成就目標取向的理論來分析,上述的適應不良體現出學生發展掌握新技能、適應新環境的能力較弱。

二、學習適應性與成就目標取向的概念

1.學習適應

學習適應作為個體的某種適應狀態,華東師范大學的教育心理學家周步成教授等學者通過實證調查研究進行分析,認為學習適應性是“個體克服困難取得較好學習效果的傾向,亦即學習適應能力,其主要因素有學習熱情、有計劃地學習、聽課方法、讀書和記筆記的方法、記憶和思考的方法、學習環境、性格和身心健康等.”他們修訂的《學習適應性測驗》作為測量學習適應的工具,當前在國內得到普遍的使用。

2.成就目標取向

成就目標取向理論的研究是成就動機理論研究的前沿課題。美國斯坦福大學德韋克教授(Prof.Dweck)研究揭示了兩種目標傾向:成績目標取向(performance goal orientation),致力于通過尋求關于自身能力的肯定性評價、避免否定性評價來展示自身能力的高水平;學習目標取向(learning goal orientation)又稱作掌握目標取向,致力于發展掌握新技能、適應新環境的能力.

兩種成就目標的定義對比

[\&學習目標\&成績目標\&成功是\&提高、進步、掌握、創新\&高成績,比他人更好的表現,在標準化測量中取得相當的成就,不惜一切代價地取勝\&有價值是\&努力,挑戰困難的任務\&避免失?。?amp;滿足感的產生是基于\&進步、掌握\&成為最好的,低努力的成功\&喜歡的工作環境\&有助于個人潛能的成長、學習\&能建立不同成績等級\&努力的理由是\&活動內在的、個人的意義\&證明個人的價值\&評價依據\&絕對標準,進步的證據\&常模,社會比較\&錯誤是\&成長過程的一部分,具有信息\&功能失敗,缺乏能力和價值的證據\&能力是\&通過努力發展的\&天生的,固有的\&]

已有的研究成果較一致地說明了在學習和掌握成就任務的過程中,學習目標取向者會較多地使用整合、重組等深層加工策略,在活動過程中表現得更有計劃性,并進行自我監控。成績目標取向者為了取得好成績,則傾向于采取見效快的淺層加工策略,如盡量詳盡記錄,死記硬背例題和答案。這些方法或許是應付考試的暫時“捷徑”,卻不利于個體對所學知識的充分理解和掌握,隨著學習難度和要求的提高可能導致學習困難。

三、成就目標取向對學生學習適應性的影響

成就目標取向的差異影響著個體在成就情境中的認知、情感和行為。

1.認知方面

兩種目標取向的個體對能力和努力的關系的認識有所不同,形成努力學習和比較消極地對待學習的態度。持學習目標的個體把努力看成是學習知識、獲得能力的途徑或手段,相信努力和能力是一種正向關系;持成績目標的個體則認為高努力的失敗固然意味著低能力,高努力的成功也不代表有能力,因此更向往低努力的成功。

從調查發現,高一學生的學習大多表現為無計劃性,尤其是期初兩個月的數學學習,學生聽課和作業的思維還都停留在淺層次,導致學習的效果差。有一些初中數學成績還不錯的學生,認為能力好隨便學學就能得高分,遇到問題簡單應付而過,導致越學越差.而初中很努力才保持較好數學成績的學生,進入高中后意識到高中數學難而加倍努力,即使成績暫時落后也能與老師交流學習方法,爭取進步。

2.情緒情感方面

成就目標在一定程度上決定著個體面對困難與失敗時的情緒反應。

面對失敗和困難,學習目標取向的個體傾向于將其理解為學習過程的一部分,而學習過程所帶來愉快感、自豪感也幫助個體面對困難保持積極的情緒。對于成績目標取向的個體來說,失敗就意味能力不足,容易導致焦慮、羞恥感等消極情緒的產生,這些情緒反應將影響個體對成就任務的評價和有效學習策略的運用,進而影響學業成就水平。

3.行為方面

成就目標的取向還影響著個體的活動積極性和對任務的選擇。學習目標取向的個體傾向于選擇挑戰性的任務,具有較高的堅持性和專注水平。成績目標取向者對任務的選擇則受到能力知覺情況的影響,個體的不自信往往傾向于選擇容易的學習任務。

在高一剛開始的教學中,給學生布置作業采用分層作業形式,分為必做題(必須掌握)、選做題(認為當天數學學習時間過長不做的題)、挑戰題(有相當思維難度的題),結合學生的作業和表現,參考成績可以看到不同目標取向者的行為選擇。

四、引導學生形成“學習目標取向”的策略和建議

綜合成就目標取向對學習適應性的影響,提倡引導學生形成學習的目標取向,認識到通過努力可以提高個人的學習能力。能力的培養可以有兩條途徑:一是通過言語影響(如表揚、故事閱讀等)等直接方式來塑造或培養個體的能力觀;二是從學習過程因素,即通過控制或影響反饋尋求學習策略和情緒反應等過程變量,從而反過來影響能力的形成。

1.堅持表揚“努力”,提高學習認知

表揚都能帶給人喜悅,對個人因努力取得的成功給予表揚更能激勵其不斷進取,因此,要有正確的表揚角度。比如,老師考試后的表揚,往往表揚成績優秀的和學習進步的,名單宣布完就算表揚結束。要使表揚發揮激勵學生自身和成為其他學生的學習榜樣,可這么做:表揚成績優秀,應讓學生講學習的投入和學習方法,表揚的是他好的做法,優秀是必然結果;表揚學習進步,可叫學生介紹這階段學習上的改進或改變;老師還可能了解到某學生很努力但成績不夠好,可以針對試卷中學生做得好的方面肯定其他的努力;還可以表揚卷面工整者(字可以不好看,但用心寫一定可以工整,,堅持就可以改變自己書寫的潦草問題)答題規范者,等等。讓學生認識到努力是可以提高學習能力的,“聰明”并不是天生的,是可以“學”的。廈門市教育名師任勇老師總結的教學經驗中就有“每日一贊”,明天表揚誰是備課的一個環節,他提到可以表揚:最近進步的學生,給出新穎解題方法的學生,自覺預習課本的學生等。還可以抓住課堂外學生問問題時、作業面批時或是交流談心時留意學生的亮點,不遺余力地進行表揚。

2.注重介紹“名家”,提升積極情感

古往今來的科學家如果沒有持久的付出是難以成名成家的。在課堂內外介紹他們的努力精神和偉大成就,有助于促進學生學習目標的認知取向和積極進取的情感意識。如:介紹我國著名數學家陳景潤的故事和他的“1+2”,持續2~3周在課堂上涉及相關話題,如,PPT課件選用陳景潤的圖片,播放簡短視頻,讓學生課后了解陳景潤的故事每天課堂5分鐘交流,或粘貼于學習角,還可以給學生一些數論的基本知識,激發學生學習和鉆研的興趣。又如,在學習函數時介紹歐拉和他的成就,激勵學生今后建立自己的研究領域并取得成功。提升和豐富學生學習數學的情感情操,對學習起到推波助瀾的作用。

3.關注學科“教學”,促進能力行為

學生興趣和努力的持續還要以能力的發展作為前進的階梯,落實到學科上就是提高學科的學習能力。

(1)堅持“問題教學”為主的課堂教學

“問題教學”法就是教材的知識點以問題的形式呈現在學生面前,讓學生在尋求和探索解決問題的思維活動中,掌握知識、發展智力、培養技能,是以學生知識學習和思維能力發展為目標的教學。

案例1:零點存在性定理?!叭绻瘮祔=f(x)在區間[a,b]上的圖象是連續不斷的一條曲線并且有f(a)·f(b)<0,那么函數y=f(x)在區間(a,b)內有零點,即存在c∈(a,b),使得f(c)=0,則這個c也就是方程f(x)=0的根”的教學片段:

定理導出:

問題1:作出y=x,y=x2-2x-3的圖象,寫出零點,觀察零點附近函數值的變化;

問題2:作出y=的圖象,觀察原點附近函數值的變化;

問題3:嘗試歸納函數y=f(x)在區間(a,b)內有零點的條件,可以再畫幾個函數圖象,給出有零點的判定方法嗎?

定理剖析:

問題1:把你認為定理中的關鍵詞劃線,解釋理由;

問題2:依據定理能判斷有幾個零點嗎?試分析有1個、2個零點的情況;

問題3:若f(a)·f(b)<0換成f(a)·f(b)>0,有確定的結論嗎?

(2)堅持“個體差異”的學生觀指導學習

學生原有的認知水平和學習能力都存在差異,教學中進行個體指導必不可少。首先對學生預習、聽課、復習、作業、總結等學習環節整體指導,還需就學習內容如概念、公式、解題的方法以及運算能力、想象能力等數學能力進行針對整體和個體的指導。了解學生是如何理解某個概念,解一道題是如何想的等,就容易進行學習指導了。

(3)堅持“知能有序”的課外作業安排

就是一份作業應兼顧知識的掌握和能力的促進。任勇老師對作業的形式和選題有深入的研究,總結了作業的“序化、類化、活化、深化”的內容層次。他還常讓學生出題并在課堂分享,達到激勵學生和深化學習內容的目的。

案例2:“含根式函數的值域問題”作業

1.y=

2.(1)y=x+(2)y=x-

3.y=x+

4.(1)y=+(2)y=+

5.(1)y=+(2)y=-

對學習適應性與成就目標取向的研究顯示,對高中生的教育要引導有利于能力發展的學習理念,促進積極的動機意向,培養學習的目標取向。社會在快速地變化著,生活等待每一個人去適應、去發現、去追求、去超越……

參考文獻:

[1]周步成.學習適應性測驗.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1991.

[2]彭芹芳,李曉文.Dweck成就目標取向理論的發展及其展望[M].上海:心理科學進展2004,12(3).

[3]任勇.數學教育的智慧與境界.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14.

·編輯 薄躍華

猜你喜歡
學習適應性高一學生
高一學生寫議論文的瓶頸
高一學生英語作文中詞匯錯誤分析
淺析中職生的學習適應性問題及對策
探尋高一學生如何順利度過數學“適應期”
如何引導高一學生書寫化學方程式
理工科高校本科新生學習適應性調查報告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