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農業工程與中國農業現代化相互關系分析

2015-07-01 21:19周新群魏曉明
中國農機化年鑒 2015年0期
關鍵詞:現代農業現代化農業

齊 飛 朱 明 周新群 魏曉明

?

農業工程與中國農業現代化相互關系分析

齊 飛 朱 明 周新群 魏曉明

工程科技是與經濟社會聯系最緊密、作用最直接、效果最明顯的科學技術,是形成現實生產力的關鍵,習近平同志在2014年國際工程科技大會上強調“一項工程科技創新,可以催生一個產業,可以影響乃至改變世界”。農業工程是工程科技在農業領域內的應用,1978年全國第一次科學技術大會以后,它作為一個豐富而較為完整的學科在中國誕生,隨著中國農業的改革開放和現代化發展而成長,通過對農業生產條件的直接改善,促進了農業生產力的發展和生產關系的調整,與農業現代化進程形成了緊密的良性互動,農業工程的發展已經將農業工程的范圍逐步由狹義向廣義、由局部向系統擴展,涵蓋了從技術、產品到組織、制度,從規劃、設計到建設、運行等各個方面。當前國家發展改革進入攻堅期和深水區,特別是“十八大”黨中央提出了“四化同步”(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同步發展)和“五位一體”(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生態文明建設)的新要求后,中國農業現代化面臨著前所未有的壓力和機遇,面對的問題也不再僅限于農業、農民、農村,而是涉及國家政治、經濟、社會、生態各個方面,農業現代化發展的系統性、整體性、協同性要求越來越高,其本身也呈現出開放復雜巨系統的動態演化性、共生性、開放性、人的參與性和空間層次性等特征,人們越來越認識到農業工程對農業現代化的巨大推動作用,沒有現代農業工程的支撐,農業現代化只是空中樓閣。因此有必要在農業現代化這個大系統下,將農業工程與現代農業建設作為農業現代化的2個子系統,研究其相互作用關系,使二者盡量接近一個有組織整體(即某個子系統的輸入正好是其他子系統或子系統自己的輸出),同時使農業工程更好地調整自身發展結構以契合現代農業發展要求,提高現代農業建設的科學性,并在此過程中獲得新的動力和機遇。

一、農業現代化建設的路徑

中國整體上已進入加快改造傳統農業、建設現代農業的關鍵時期,基于中國農業基礎長期相對薄弱的現實,亟需從生產力和生產關系2個層面上研究現代農業建設的路徑,特別是從工程的角度強化現代農業基礎,適應并推動生產關系的調整。

1.農業現代化的新形勢

2003年以來中國農業農村發展進入又一個“黃金期”和戰略機遇期,持續至今?!笆舜蟆碧岢鲆_保7年內,即到 2020年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宏偉目標,客觀上要求中國盡快彌補農業短板,加快實現農業現代化。然而,中國農業生產依然存在著生產資源與需求、產品總量與結構、經營成本與效益、農業人口與勞力、基礎設施與自然災害等越來越突出的矛盾和挑戰,迫使中國必須在強化農業基礎的同時,轉變發展方式,走內涵式農業現代化發展道路,尤其要強化基礎建設和科技應用2項工作。農業工程涵蓋建設和技術等各領域,承擔的使命比以往任何時候都重大。

2.農業現代化的新要求

在中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農業農村發展進入新階段的背景下,農業現代化也面臨著新的要求。宏觀層面上,農業現代化是國家現代化的基礎,與快速發展的城鎮化、工業化和信息化相比,中國農業現代化水平相對滯后,嚴重影響“四化”的同步發展,因此,加快推進農業現代化、實現“四化”在相互耦合的作用中同步發展的需求,比任何時期更為迫切。微觀層面上,農業現代化是中國“四化”建設中的“關鍵變量”,工業化、城鎮化、信息化在對農業現代化提供支撐、優化的同時,也受制于農業現代化的發展。工業化需要農業現代化供給優質的農產品原料、充足的勞動力資源;城鎮化需要農業現代化解決土地拓展問題和優美農村環境需求;信息化需要農業現代化提供規范化生產管理流程和標準化基礎設施作為實施載體,因此,農業現代化的發展直接關系到工業化、城鎮化、信息化的順利推進。農業工程作為加快中國現代農業建設的直接抓手,對解決新常態下的農業現代化新要求,將發揮重要作用。

3.農業現代化的建設路徑

中國農業現代化經歷了新中國成立后的起步摸索、十一屆三中全會后的改革建設,“十六大”以來的全面推進3個時期。近年來,農業現代化的理論探索和改革實踐速度明顯加快,顯著特征就是對生產關系和農業基礎同步調整和建設。陶鼎來先生在《中國農業工程》一書中提出“建設農業”的概念和思路。在宏觀技術路線上,中國以自身的國情國力和農業發展現實為基礎,充分借鑒了以美加澳為代表的機械技術型、以法英德為代表的機械—生物技術交錯型、日韓臺為代表的生物技術型現代化發展中的經驗,積極探索中國農業現代化發展路徑,特別是以農業工程為主推進農業現代化的建設路徑和優化方案,科學、系統、創新地提出了“生產規?;?、經營組織化、產品標準化、經管信息化、科技集成化、作業機械化、設施工程化、環境生態化、農民職業化、政策系統化”的中國特色現代農業建設“十化”路徑,為中國特色新型農業現代化發展提供了重要的思路和決策支撐,也為研究農業工程在中國現代化中的作用提供了一個較為系統、完整的基礎模型。

4.建設路徑的邏輯關系

農業現代化建設路徑的設計過程就是一個廣義現代農業巨系統的構建過程,要素復雜性高(要素本身就是復雜的下級系統)、結構動態性強、環境開放性顯著,目標是使農業現代化建設的全過程盡量形成一個有組織整體,并使該過程能充分體現出與當前中國經濟社會發展相適應的先進生產力特征。

以現代農業建設“十化”路徑為對象,按照“邏輯起點、邏輯內涵和推進結果”的順序,通過有組織系統構建的分析和先進生產力實現2個層面分析,可以獲得如圖1所示的“十化”路徑科學性分析圖,從幾個方面證明了該路徑的科學性與完整性。由圖1可以看出,農業工程可以直接推動人才、科技、土地、信息、基礎設施和生產工具等核心要素的數量、質量、運動量變化,并對現代農業巨系統的結構和環境產生影響。

圖1 農業現代化建設路徑科學性分析圖

二、農業工程的內涵、領域和作用

中國農業工程以較為完整的學科服務于現代農業始于20世紀80年代中后期,隨著中國農業現代化的不斷進步獲得了自身的大發展。中國許多學者從不同方面就農業工程與農業現代化的關系進行了理論分析和實踐總結,但這些總結和分析,大都以技術為重點。而現代農業的發展,需要以系統化的視角重新審視農業工程的作用及其與現代農業發展的關系。因此,有必要更加科學、系統地明確現代農業工程的內涵、領域和作用。

1.農業工程新內涵

工程是人們綜合應用科學的理論和技術的手段去改造客觀世界的具體實踐活動以及由此取得的實際成果,農業工程是伴隨著農耕文明而出現的,具有與人類歷史同樣久遠的歷史,其內涵伴隨著科技進步和社會的進步不斷變化和豐富,因此,陶鼎來先生將農業工程定義為“建設農業和維持農業生產高效運轉所需要的一切工程”,這真實反映了農業工程的發展歷程和應用特點,也揭示出農業工程內涵“質”的變化。傳統農業創造了諸如都江堰水利工程等浩大的農業工程遺產(非科學技術遺產),并在農業社會和工業社會更替中孕育了現代農業工程,但現代農業工程在內涵上已經發生了根本改變,并突出表現在其科學性、系統性等方面。簡而言之,現代農業工程是在工程科學理論的基礎上,采用先進技術、裝備手段,由現代組織管理系統實施,在科學運行機制下推進農業現代化活動及其成果。農業工程技術是農業工程的重要組成部分,連接科學知識與人類實踐,其與農業工程是局部和整體的關系。

2.農業工程領域

從“現代農業工程”內涵看,它是由科學知識、技術裝備、工程設施3個要素構成,而決定農業工程發展水平的,是三個要素的結構,特別是農業工程的技術結構,因為科學技術是先進生產力的關鍵要素和主要指標,農業現代化的關鍵是促進產業結構向高層次發展,技術結構是導致產業結構向高度化演進的重要因素,直接影響和決定農業產業結構以至經濟結構發展的基本方向和水平。同樣,農業工程的技術結構決定了其對農業現代化作用的水平,現代農業工程都是在特定的技術支撐下興起和發展的,因此以技術裝備所涉及的領域為主,分析獲得農業工程所涉及的領域,具有較高的合理性。通過對中國學科分類農業工程部分、GIGR技術部門設置、CSAE專業委員會設置、權威專家的總結以及農業工程發展的現實等綜合分析,農業工程技術所涉及的領域以生產力所包含的勞動對象(土地)、勞動工具(工具)、勞動條件、資源和工程管理為基礎,主要包括14個方面,如圖2。

圖2 農業工程技術的主要領域

農業工程技術各領域同樣包含眾多的技術內容,如設施農業就包含4大類、18中類和眾多子類、小類具體技術,農產品產地加工與儲藏等技術亦同,涉及現代農業的方方面面。這些技術中存在交叉重疊,但在技術目的和功能上有顯著的個性,顯示出農業工程作為交叉學科的特點。隨著現代工程技術的發展,系統論、信息論、控制論、邏輯學、辯證唯物論等學科對工程知識積累、技術創新和工程實施的指導作用也越來越大,促進了農業工程技術與農業現代化發展能夠在越來越復雜的動態過程中保持匹配與協同。

3.農業工程對農業現代化的貢獻

中國的農業工程包含農業歷史中留存并依然發揮作用的農業工程遺產、近現代農業工程各學科研究獲得的科學技術成果、以農業工程科技為基礎所研發并應用的各類設施設備、與農業工程發展相伴而生的新型組織、制度和文化,體現了現代社會生產力和生產關系越來越復雜的作用過程和在廣義上的系統特征,改革開放之初人們就認識到沒有農業工程技術的發展就談不上農業現代化,中國農業30多年的發展充分印證了這一判斷。從大規模節水灌溉、高標準農田建設到農業機械化、設施農業、農產品加工業的迅猛發展,直到當前農村能源環保、農業物聯網的快速推進,這些現代農業新業態的迅猛發展,印證著中國農業工程在保障國家糧食安全、菜籃子產品供應、新農村建設、生態文明建設等重大戰略中的突出貢獻作用,同時也為新的挑戰下順利調整農業生產關系、推進農村改革創新、轉變農業發展方式提供了強有力的技術保障和物質支撐。

三、農業工程與農業現代化發展要素的關系

1.農業工程需要現代農業生產要素的支撐

傳統意義上的農業生產要素主要是由以土地和水為代表的自然資源、從事生產的勞動力資源、物質和貨幣資本以及科學技術四大類組成?,F代農業依靠先進技術裝備體系和現代管理方法,可以通過諸如工廠化農業、立體栽培等工程手段,突破土地、氣候等自然資源對生產的桎梏作用,改變傳統農業靠天吃飯的特征。因此,現代農業生產要素中,自然資源的重要性逐漸減弱,但以農業設施、機械裝備、經營管理等為代表的現代生產要素的重要性大幅提升。農業工程是綜合運用現代裝備設施、集成技術手段和先進管理模式來實現農業生產資料的高效利用和農產品的優質生產,具有典型的技術、知識、資本集成性特性,決定了其對現代農業生產要素的需求較高。如高品質的盆花生產,需要建設標準的連棟溫室,配備從育苗到移栽、物流等全系列的園藝機械和環境調控裝備,雇用類似產業工人的農業生產者以及運行信息化的經營管理模式,才能夠實現產品的標準化生產。因此,現代農業工程依賴職業化的勞動力、工程化的設施、機械化的裝備、信息化的管理等現代農業生產要素的組合配置,來充分發揮對農業現代化的促進、保障作用。

2.農業工程提升了現代農業發展的要素質量

(1)有利于提高勞動力素質。農民是農業生產的主體,農民的技能和知識水平影響了農業生產率的高低。近年來,由于傳統農業生產的比較效益較低,農村青壯年勞動力大規模向城鎮和非農產業轉移,農業勞動力數量不斷減少、素質結構性下降的問題日益突出,這種狀況阻礙了新品種、新技術、新裝備的推廣和使用,制約了現代農業的發展,影響農業生產收入的提高,直接損害了勞動者的積極性,形成一個惡性的循環。而農業工程技術的應用普及在一定程度上可改變這種狀態,以設施農業為例,依靠技術、裝備和管理的集成應用,生產效益較傳統大田農業提高了5~10倍,設施農業已經成為吸引農民屬地就業、增加生產性收入的重要渠道,在高收益的吸引下,從業者樂意自發地學習、提高技術水平,加之組織化程度的提高和職業的分化,直接促進了職業農民的形成,實現了勞動力質量的提升。

(2)有利于加強農業科技集成性。農業科技是加快現代農業建設的關鍵因素。隨著國家對“三農”問題的重視,農業科研經費的投入量也得到大幅度提升?!笆晃濉逼陂g,僅科技部管理的科技計劃共投入農村農業領域187億元,比“十五”期間49億元增加了近3倍,同時農業科技進步貢獻率也從“十一五”末的48%提升到2013年的55.2%,但仍低于歐美發達國家 70%~80%的水平。中國每年產生的農業科技成果6 000多項,但轉化率只有30%~40%,真正形成規模的不到20%。造成這種現象的主要原因在于,中國農業科技成果多為單項技術,主要是針對產業鏈上的某個環節,真正的集成技術較少,農機農藝融合不夠,從而制約了科技對生產的核心驅動作用的發揮。農業工程涉及產前、產中、產后全產業鏈的各環節,集成技術、裝備、管理等各個方面,隨著農業工程的發展,農業工程項目落地,將對產業形成一種技術需求倒逼機制,推動科技進步,加快農業科技的集成化進程。

(3)有利于改善物質裝備條件?,F代農業需要工程化的基礎設施和機械化的作業裝備來提供支撐保障。改革開放以來,受農業分散化經營的制約,農業基礎設施、機械裝備發展緩慢。近年來國家對農業物質裝備條件建設進行了大力投入,由于歷史欠賬較多,總體仍處于一個緩慢提升的階段。諸如大型機械化耕種、加工設備、溫室設施等物質裝備的初始投資較高,加之政府投入有限,農戶自身無法承擔,急需外來資本的介入。農業工程項目生產效益相對較高,在政府的引導下,工商業資本愿意進入農業項目的建設和運作,從而解決了物質裝備的初始資金投入問題,促進物質裝備水平的提升。同時隨著農業設施、農機具信貸、抵押等金融模式的出現,也能夠給經營者提供充足的現金流用于物質裝備的升級、改造,促進設施工程化和作業機械化水平的提升。

(4)有利于提升信息化經營管理水平。信息化的經營管理是優化農業資源配置、提高經營管理水平、促進農產品流通的重要途徑,中國農業經營管理信息化還處在積累階段。信息化經營管理的前提是要做到農業生產的規?;案鳝h節的標準化,即要將農業生產置于可控的環境內進行信息化的經營管理。農業工程可以營造良好的物質、裝備環境,使生產過程、產品做到精準、可控,能夠為經營管理提供規范的生產載體,從而直接提升其信息化水平。

四、農業工程與農業現代化發展結構的關系

農業工程對現代農業結構調整的影響主要體現在土地結構、組織結構和產品結構3個方面。

1.提高了土地規?;?/p>

土地是農業的基本物質基礎,但中國過去、現在和將來都不得不面臨土地資源稀缺的巨大挑戰,即使樂觀估計,到2020年中國耕地面積有望保住8億畝紅線,但難度也很大,因此中國提高農地利用效率的重點就必須轉向優化土地結構,即在空間分布形態、高質量耕地占比等方面尋求突破。從歷史、辯證的角度看,在世界農業現代化進程中,各國政府普遍利用土地政策促進土地相對集中,但從發達國家的經驗來看,土地經營規模也并非越大越好,規模適度的土地才是農業現代化發展的先決條件,這也是經濟規律決定的。農業工程的發展不僅為土地適度規?;峁┝藯l件,也直接促進了土地的集中經營。如遙感技術通過動態監測土地利用狀況,預測其變化、演化趨勢,有效指導政府對土地利用管理與決策,減少土地碎片化和分割化;土地利用工程通過用地配置、土地整治和土地保護服務于大規模高標準農田建設,也為土地開發、改良,增加后備耕地提供支撐;農業機械化通過替代手工勞動,大大提高了農業生產者對土地的駕馭能力,使之能夠利用農業機械化的杠桿作用,推進農村土地流轉,使農業生產用地結構顯著改善,以黑龍江省克山縣西聯鄉為例,其通過發展農機合作社擴大農機使用效率,全鄉91%的土地實現規模經營,田間綜合機械化程度達98%,在中國各地,這種機械化促進生產規?;?、規?;龠M高效化的趨勢越來越明顯。

2.提高了經營的組織化程度

組織制度是實現經濟增長的關鍵,是農業經營體制的核心,屬于生產關系的范疇。中國農業的改革開放首先是從“包干到戶”這種組織創新而發端,并始終是農業農村改革探索的重點,近年來,雖然中國農業經濟組織的形式日漸豐富,但創新的速度和質量遠遠落后于經濟發展的要求,為此黨的“十八大”報告明確指出構建新型的集約化、專業化、組織化、社會化相結合的新型農業經營體系;2013年中央1號文件指出農業生產經營組織創新是推動現代農業的核心和基礎,創新農業經營體制需要培育新的經營主體?,F代農業客觀上要求經營者有能力集中資金、土地、人才、信息等各類資源以具備科技集成化、設施工程化、作業機械化和管理信息化的條件,因此經營主體必須具有不同程度上的組織化,如農機化催生的各類農機合作社就非常典型地反映出生產力帶動生產關系、工程技術推動組織變革的顯著效果,在設施農業、農產品加工業的發展中,農業工程都對各類新型組織的產生和進化產生了顯著的推動作用,齊飛等在“設施園藝工程集成模式構建方法”一文中,對組織模式與工程集成的作用進行了系統分析。此外,組織效率和效益的提高,促進了農業人口向城鎮轉移、城鎮高素質勞動力向農業轉移的良性互動,在宏觀層面優化了社會生產組織結構。

3.提高了產品質量水平

當前中國主要農產品供求仍處于“總量基本平衡、結構性緊缺”的狀況,中國人吃得飽、吃得好、吃得安全始終是調整產品結構面臨的任務。農產品結構主要包括品種、質量2方面,品種結構受制于社會需求和市場,而質量結構則有賴于全產業鏈的技術規范化水平,質量關乎“舌尖上的安全”也關乎農產品國際競爭力,而標準化生產是治本之策,以菜籃子產品為例,國家支持建設果菜茶標準園、畜禽養殖標準示范場和水產健康養殖示范場7 288個,通過農業生物環境工程(設施農業)、農業環保、機械化、信息化、農產品加工等農業工程技術的綜合應用,顯著提升了農業標準化水平。在大田作物生產中,全程機械化技術的應用,實現了在土地、投入品、管理標準化基礎上的全過程標準化生產,使大田農產品生產的效率、效益、質量大幅度提升。

五、農業工程與農業現代化發展環境的關系

1.改善現代農業的生產環境

農業現代化的發展擺脫不了農業的自然屬性,因此受到土壤、水、大氣、生物的影響,同時現代農業生產活動也直接影響到自然環境,從總體上看中國農業自然資源短缺且受污染嚴重,不僅嚴重影響到農業生產,也對中國的經濟社會發展產生了不良影響,一度頻發的農產品質量安全事故更是引發了全社會對農業生產環境的關注。除政策性、生物性措施外,工程措施是改善農業生產環境的最直接手段,農業環保工程、農村能源工程直接服務于農業資源環境保護與農村能源建設,其他農業工程的應用也在生產過程中直接減少了對農業資源、能源的消耗,提高了農業生產生態化水平,從而保護了農業生產環境。如土地開發利用和水土保持工程自華北平原綜合治理工程實施以來得到重視和發展,使20多年來中國農地空間分布在區域經濟社會發展不斷變化的過程中,保持了總量穩定、結構的優化和質量改善,許多針對傳統非耕地利用工程技術的研究和應用也為進一步優化中國耕地儲備打下了基礎。農業機械化在中國的發展歷史長、發展快,對農業環境的影響也很大,近年來通過深施肥、秸稈還田、精密施藥、殘膜回收、保護性耕作等都較為有效地保護了土壤;節水灌溉技術的普及對中國農地水資源保護和可持續利用、乃至水土保持都發揮了巨大的作用;一系列農業機械化節能減排技術體系的構建和研究應用也為降低農機化使用過程中對大氣等農業環境的影響產生了積極效果。設施農業通過大力發展具有中國特色的工程設施“日光溫室”,顯著提高了水資源、能源、土地的使用效率。農業工程在農業“生產—生活—生態”循環發展方面的許多先進的技術模式在農業發展中得到應用(包括許多地方開展的“綠色農業工程”行動等)??傊?,農業工程在改善農業生產環境上發揮著重要、直接和積極的作用。特別是未來信息化在農業工程應用上的深化,將會使精準農業、智慧農業等在農業生產環境的改善中發揮更加科學有效的作用。

2.優化現代農業的政策環境

農業在所有產業中的基礎地位和農業自身的弱質性決定了這個產業需要來自政府的特意保護,因此引導性的政策對促進現代農業的發展就顯得尤為重要。當前中國對農業的補貼支持已經進入快速增長階段,農業支持總量和主要農產品補貼水平大幅提高,價格支持和掛鉤補貼等措施逐步成為主要政策工具。在此過程中,農業工程技術裝備的快速普及直接催生了相關農業產業政策的出臺,這些政策包括法律、行業發展規劃、具體政策、規章等。如農業機械化的發展催生了2004年的《農業機械化促進法》,使農業機械化從法律上正式上升為國家意志;隨后“農業機械購置補貼資金”開始實施,資金總量由2004年的0.7億元增加到2013年的217.5億元,有力地推動了農業機械化實現跨越式發展,補貼種類也逐步向整個農業工程領域擴展,如農產品初加工、排灌、畜牧水產養殖、動力、農田基本建設、設施農業等機械設備均納入了補貼范圍。隨著設施農業的迅猛發展,2011年農業部頒布了新中國成立以來第一個《全國設施農業發展“十二五”規劃》。2012年為改善中國農產品產地初加工條件,中國啟動實施了“農產品產地初加工補助項目”。為積極試驗、探索農業物聯網實踐模式,農業部 2013年選擇了領導重視、經濟條件好、農業水平高的天津、上海、安徽3地啟動了“農業物聯網區域試驗工程”。2013年《全國高標準農田建設總體規劃》頒布。這些通過鼓勵農業工程發展、進而轉變產業發展方式的重大政策出臺,明確顯示出近年來農業工程積極作用凸顯、對政策拉動作用不斷加大的事實,為形成系統化、法律化、科學化的農業現代化建設政策支撐體系發揮了積極作用。

3.改善現代農業發展的社會環境

中國農業現代化是一個復雜社會系統的再造工程,是中國農業由低級向高級不斷進化的過程?,F代化的主體已不單純是農民,而涉及社會各階層、各領域,涉及與農業相關的人們在知識、態度和行為等方面的特性以及相互之間的關聯,因此農業現代化發展需要一個理解、支持、鼓勵發展的良好社會氛圍?,F實中,農業工程的發展大大增加了全社會了解、認識乃至利用現代農業的手段和機會,進而拉近了民眾與現代農業的距離。事實上,農業的現代化也是其功能不斷強化和拓展的過程,現代農業工程直接促進了農業多功能、特別是都市農業的發展,使農業逐步由單一的食物生產轉向經濟、社會、文化、生態和制度供給在內的多功能貢獻。城市居民通過親身參與設施農業采摘、農產品加工體驗、家庭園藝等,增加了農業工程科學普及的范圍;農民通過先進農業工程技術裝備的使用,提高了科學素質和管理能力;政府部門通過農業工程所帶來的巨大變化,強化了農業發展中的工程意識和重視程度??梢哉f,農業工程通過將現代農業具象化、系統化、直接化,加快改善了農業現代化發展的社會環境。農業是人類社會性的一個集中的表現形式,在農業現代化的進程中,初級階段是以自然環境為主導的,而進一步的發展則逐步轉變為社會環境所主導,這在“四化同步”、構筑新型城鄉關系的要求下顯得尤其重要。農業工程在提高城鄉各階層現代農業科學文化素質的基礎上,對形成相互理解、主動配合、積極支持現代農業發展的社會環境方面已經、并將繼續發揮出越來越積極的作用。

六、結論與討論

農業工程正在以前所未有的深度、廣度和強度支撐并推進著中國農業現代化發展,中國農業現代化也在推動著農業工程新的演化和進步,二者相互促進、彼此支撐的關系越來越明顯。中國農業現代化面對的是一個變化速度超常的社會巨系統,其復雜性、動態性、開放性和異質性超過歷史上任何一個國家。本文將農業現代化發展引申到現代農業建設,將現代農業建設具體化為“十化”路徑,通過分析中國農業現代化的多重系統目標、系統構成以及農業工程在系統中的地位、作用和與其他要素、結構、環境的關系,揭示了農業工程發展的數量、質量、運動量、結構對中國農業現代化發展質量和速度的影響。研究表明,中國農業工程發展受國家經濟社會宏觀發展目標、政策等農業現代化宏觀環境直接影響,受技術、人才、金融、管理體制等現代要素的制約;同時,農業工程對農業現代化發展的自然、政策、社會環境和關鍵要素也有顯著的改善作用。特別重要的是,農業工程對勞動者、土地、產品的結構產生顯著的積極影響并表現出許多協同優化的發展同向性。

中國農業工程也應轉變自身發展方式,不能僅靠本系統的力量孤立發展,而需在農業現代化這一更高層次系統的劇變中,把握規律、抓住機遇,充分利用一切有利條件,更好發揮自身作用、實現與農業現代化在要素、結構、環境方面全方位的互動共贏,特別是要抓住當前可以大有作為的戰略機遇期,通過主動發展、積極謀變、全力協同來加快推動中國現代農業發展方式的轉變,并在此過程中為農業工程學科建設、科技發展、重大項目實施等方面爭取更多發展機會。

(第一作者單位:農業部規劃設計研究院;論文來源:《農業工程學報》,2015年第1期)

猜你喜歡
現代農業現代化農業
國內農業
國內農業
國內農業
“用好現代農業科技,多種糧、種好糧”
現代農業離不開化肥
擦亮“國”字招牌 發揮農業領跑作用
砥礪奮進 打造現代農業強市
現代農業
中國現代化何以起飛和推進
——評《中國現代化論》
現代化與馬克思主義現代化理論的發展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