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輪臺縣農村經濟發展現狀及思考

2015-07-09 10:46張靜
農民致富之友·下半月 2015年6期
關鍵詞:農村經濟制約因素

張靜

[摘 要] 黨的十八大以來,確定了新形勢下推進農村改革發展的若干重大問題,描繪出了我國農村改革的新藍圖。如何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推動農村經濟持續健康發展,成為我們基層干部的首要任務。

[關鍵詞] 輪臺縣 農村經濟 制約因素

[中圖分類號] F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3-1650 (2015)06-0012-01

1 當前制約農村經濟發展的主要因素

1.1 農村缺乏活力和動力,農民增收渠道不多。

農民增收困難是當前農業和農村工作面臨的最突出的問題。為積極拓寬農民增收渠道,我縣不斷探索產業結構調整、助農增收的新方式、新舉措、新思路,先后引導農民搞科技示范、蔬菜大棚、輪臺白杏、田間套種、勞務輸出等,也取得一定成效。但總的看來,農民增收的形勢仍不容樂觀。由于農產品流通渠道受價格影響較大,農民從種植業中得到的收入不高也不穩定。從宏觀上來看,我縣家庭經營性收入仍然是農民收入的主要來源,農民靠政策增收、靠“天”增收成份較大,農民增收的長效機制建立尚需要一個較長的過程。當前影響我縣農牧民增收的因素主要有:一是農業生產成本連年上漲,特別是農業勞動力和農資價格的快速上漲使得農業生產經營成本持續上升,擠壓農業效益空間。二是農業貸款機制不活,貸款額度較低,手續較為繁瑣,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農牧民擴大再生產。三是對農牧民的市場信息和技術服務較為滯后,農牧民缺乏權威的、提前的農產品價格走勢指導,農業結構調整存在一定盲目性。四是農業基礎設施薄弱,尤其普遍反映高效節水補助標準低,中低產田改造力度還需進一步加大。

1.2 品種結構單一,產業結構調整慢。

一是結構調整的方向和重點還不夠突出,品種結構和生產布局還沒有大的變化,農業的質量和效益提高不大。二是農民分散種植,難以形成規模。農戶農業生產屬于以一家一戶的分散模式為主。由于生產分散,不能形成一定的規模,銷售也以自產自銷為主,形不成規模效益,從而限制了農戶收入。三是農民既是決策者,又是生產者和管理者,還是銷售者。在廣大農村,由于信息閉塞,農民即要掌握先進的生產管理技術,又要面對千變萬化的市場信息,往往無法兼顧。四是農民隨大流現象突出。

1.3 農業產業化發展步伐慢,推進難度大。

我縣農業產業化發展整體情況不好,在促進農業結構調整,增加農民收入,提高農村經濟和社會發展水平等方面,發揮沒有發揮作用。但也存在一些問題和不足。一是農業產業化整體水平不高。一是發展步伐仍較緩慢,二是經營主體和農民的利益聯接不緊密。三是扶持農業發展專項資金少,貸款比較困難。

1.4 自然條件差,發展意識不強。

我縣農業基礎設施建設落后,農村生產、生活條件差,抵御自然災害的能力較弱。另外,由于南疆耕地鹽堿化情況較重,土壤貧瘠,地表植被較少,農村基礎設施數量少、配套不夠完善。受地理條件、文化水平的限制,“小富則安”、“等、靠、要”的惰性心態不僅依然存在,近年來很多靠非法倒賣草場、非法開荒、上訪補償、征地補償、涉鐵路補償等發家致富的情況發生,懶人可以拿低保等思想使農村“等、靠、要”思想呈逐年擴大的趨勢缺乏,嚴重缺乏開拓創新能力和敢闖、敢冒的精神,創新發展意識不強。接受科技能力差,農產品的科技含量極低,基本上維持著傳統農業的耕作和管理模式。農村實用人才缺乏,科技示范戶和專業大戶培育少,農牧民科技意識淡薄,接受新技術、新品種的能力弱。

1.5 農村社會事業發展緩慢,統籌城鄉協調發展難。農村教育水平已不能滿足農民對優質教育資源的需求,突出表現在農村缺乏優質教育資源和優秀教師,教師資源配置嚴重失衡。農村醫療衛生建設遲緩。農村公共衛生體系建設滯后,農村疾病預防控制、婦幼保健、衛生服務、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體系尚不完善。農村社會保障制度有待于進一步完善。

2 加快發展農村經濟的幾點思考

2.1 加強農村發展基本制度建設,走制度保障之路。

一是穩定和完善農村基本經營制度。堅持以家庭承包經營為基礎、統分結合的雙層經營體制,賦予農民更加充分而有保障的土地承包經營權,保持現有土地、草場承包關系穩定并長久不變。努力推進農牧業經營體制機制創新,加快農牧業經營方式轉變。積極發展新型集體經濟,大力培育新型合作組織,建立健全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著力提高組織化程度,推動統一經營向發展農戶聯合與合作,形成多元化、多層次、多形式經營服務體系的方向轉變。二是建立健全農村土地管理制度。按照產權明晰、用途管制、節約集約、嚴格管理的原則,進一步完善農村土地管理制度。三是積極探索養殖合作社發展模式,引導發展各種類型的農民專業合作組織,鼓勵和規范農民以轉包、出租、互換、轉讓等形式流轉土地承包經營權,推進農業經營向適度規模經營轉變,積極穩妥推進農村土地整治,推進集體林權制度配套改革。加強農業技術、質量安全、農業機械、信息與物流等建設,增加投入,不斷健全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四是建立現代農村金融服務制度。加大對農村金融政策的支持力度,拓寬融資渠道,引導信貸資金和社會資金投向農村。從信貸總量、擔保、利率、期限、服務等方面對農業給予大力支持。

2.2 加快土地規?;洜I,走發展現代農業之路。

按照“統籌城鄉經濟、發展現代農業”的理念,必須創新土地流轉機制,加速推進土地向規模經營集中。一是開展土地規模經營,有利于提高土地流轉效益。通過土地流轉,把零星的土地流轉成連片集中種植,給防蟲治病、機械操作帶來方便,達到土地流轉降低生產成本、提高土地效益的目的,有利于現代農業發展。二是土地成片流轉后便于機械化作業,提高農業機械化水平。使用大量農業機械進行大規模的集中連片作業,以全程機械化生產代替傳統手工作業,大幅提高農業生產的勞動生產率,達到省工節本的效果。三是農村土地流轉有利于加快農村勞動力轉移,促進農民增收。土地規模經營可以將農民群眾從繁重的體力勞動中解放出來,推動農村勞動力的合理流轉,使農村富余勞動力可以投入到二、三產業中去,增加農民收入,促進農村經濟發展。

2.3 打造名優品牌,走品牌帶動之路。

打造區域特色的農業強勢品牌,提升農產品市場競爭力,推動農業與農村經濟快速發展,已成為我國農業與新農村建設進程中不可回避的重要論題。要適應市場需求,發展精品農業,提高單位效益,要加快以這些特色農產品為原材料的農產品生產以及加工產品的標準化,通過品牌創建來整合生產基地、龍頭企業和國內外市場之間的各種資源,為品牌農業發展提供良好的基礎條件。

2.4 推進農村公益事業建設,走和諧發展之路。

堅持把統籌城鄉社會事業發展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逐步擴大公共財政覆蓋農村范圍,加大投入,創新機制,努力推進城鄉公共服務均等化,使廣大農民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老有所養、住有所居。

2.5 增加農業投入,走科技興農之路。

要加大對農業的投入力度,在糧食、經濟作物、畜牧、林業等方面選擇一些花錢少,見效快,收益大的項目,如優良品種、栽培技術、科學施肥、合理用水、防治病蟲、培肥土壤、作物布局等,大力加以推廣。適當的增加農業的投入,扶持典型戶,是農民增收的有效途徑,最大限度的爭取項目資金,促進農業發展,農民增收。

總之,農業做為天生的弱勢產業,面臨著自然和市場雙重風險。發展農村經濟,必須走遵循突出特色、優質高效的原則,走農業主體組織化、農業經營產業化、農業生產標準化、農業模式生態化、農業耕作機械化的發展之路,在促進農業基礎建設方面,要從資金技術上予以扶持,同時加強社會化服務工作,合理調節農業與市場之間的利益關系;在種植業結構調整方面,對我縣主要農作物的種植結構進行“優增劣減”的調整,在鞏固提高方面,重點抓糧食、飼料加工業,畜禽產品等合作社、規?;ㄔO,從而確保我縣農村經濟又好又快的發展。

參考文獻

[1]歐陽德敏. 構建我國開魯縣農村發展框架的研究[D].內蒙古財經大學,2013.

[2]馬永年.環縣農村經濟的現狀及發展對策[J].甘肅農業科技,2005,10:8-11.

猜你喜歡
農村經濟制約因素
中高速增長下農村經濟增長動力分析
中高速增長下農村經濟增長動力分析
重慶市微型企業發展現狀分析
生態農業視域下農村經濟可持續發展道路探究
我國乒乓球運動消費的制約因素探析及對策研究
淺析制約阜陽市校園足球發展的因素
論城市社區體育的制約因素及對策
武漢市部分高職高專院校足球課的開展現狀及制約因素
以電子商務帶動農村經濟發展的相關思考
關于惠城區發展農業的調研報告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