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國際種業壟斷:理論解釋、實證測算及趨勢

2015-07-11 10:56柳思維
關鍵詞:種子公司寡頭銷售額

黃 毅,柳思維

( 1.湖南工程學院 管理學院,湖南 湘潭411104; 2.湖南商學院,湖南 長沙410205)

一、引 言

20 世紀80年代以來,國際種業發展迅速,收購、兼并行為呈跨國、跨地區發展趨勢,這對世界種子產業、糧食安全、食品行業帶來較大影響。因此,世界性種業集團控制的不僅僅是種子產業,實際上控制了整個食物鏈[1],這正如美國孟山都首席執行官羅伯特·費里所言“你們所看到的種業兼并行為實際上是一種食物鏈的兼并”。隨著經濟全球化及轉基因種子專利保護政策的實施,種業兼并行為呈跨行業趨勢,一些生物制藥或化學制品企業依靠其龐大的資本實力進入種子生產領域,加劇了種子市場的控制行為[2],如美國的道化工公司、德國拜耳公司及KWS AG 公司等。據粗略統計世界4 大種子公司控制了美國商業種子市場的56%,以及85%的轉基因玉米種子,70%的其它轉基因種子[3],種子市場日趨集中成為21 世紀世界種業發展的主要特征。而且最近幾年種業寡頭之間以相互持股或者以合資成立公司形式加強了彼此的聯系,鞏固了寡頭之間的市場地位[4]。盡管種業與其它產業相比較因受地理、環境、溫度、區域等不同而復雜多樣,但人們一直致力于研究種業市場寡頭壟斷形成、發展的原因[5]。綜合國際上專家、學者的現有研究成果,“跑步機”理論[6],“剩余價值”理論[7]可以有效解釋國際種業的壟斷形成。本文借助現有學者的研究成果力求擴展與豐富國際種業壟斷形成的經濟學理論分析框架,并對國際、國內種業市場進行實證測算。

二、壟斷形成的理論解釋

(一)種子產業形成的理論解釋

20 世紀80年代以前(一些發展中國家為20 世紀90年代以前),農作物育種、種植、收獲主要靠農民自我管理為主,尤其是農業種子的管理主要是農民自我留種為主,國有機構育種為輔,形成傳統育種—種植模式,見圖1。這種育種模式使得種子僅僅作為一種產品,而未能成為一種商品,或者說種子商品化率非常低。在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中,商品的定義是“用于交換的勞動產品”,隨著經濟的發展,許多自然資源以及非勞動產品也進入交換領域,因此現代經濟學家在原定義的基礎上對商品定義進行了擴展與外延,得出了廣義的商品定義,即“商品是用于交換的使用價值”,其中特別強調“必須通過交換過程,實現使用價值的轉移才叫商品”,由于傳統育種種植模式使得種子保留了更多的產品特性,而未能通過交易使種子由產品轉化為商品。傳統種子育種模式的存在與種子的特性及農作物種植的特性所決定的,即種子育種和種植受自然環境影響較大。這種傳統育種模式使得種植戶在成本收益上都處在同一起跑線上,所以農戶尋求改良種子的愿望就不會強烈,最終導致農業技術進步遠遠落后于其他產品的技術進步。農民自留種為主,國有科研機構育種為輔的模式使得農業科技種植報酬增長緩慢,甚至極度緩慢,而且勞動力相對成本卻不斷攀升。而其他產業勞動報酬與農業勞動報酬增長的絕對差距使得農業發展進入惡性循環軌道。

圖1 傳統育種—種植模式

為了加速推進農業技術進步,世界各國政府進行了改革,期待改變傳統的種子育種方式,這種改革措施的主要目的是:推動種子由產品轉變為商品,由傳統育種逐漸形成種子市場,最終形成有效率的市場機制。因為在此之前,幾乎所有產業都已形成了自己的市場,僅種子育種方式保留了原始社會的生產機制。當然,這與種子本身的特性有關,因為種子的育種、繁殖、種植、收獲與氣候、溫度、地形、水分等等有關,這種受自然因素影響較大的產品,其發展必然滯后于其他產業。20世紀80年代之后,世界各國相繼推動了種子商品化改革,形成了現代種子市場,見圖2(現代種業育種—種植模式),并進一步形成種業產業。即經歷了漫長的種子產品化時期到改革后的商品化時期并最終形成種子市場,當然,各國、各地區種子商品化率不盡相同,同時因品種不同種子商品化率也不同。在種子商品化初期,并未形成種子產業,原因在于私有資本并未關注種子市場。理由有三,其一,種子市場的消費對象是廣大農村的農民、種植戶,由于消費群體的差異性較大,統一的消費群體難以形成。其二,種子產品本身的自然屬性較多,影響因素較多,投資回報周期較長,風險較大。其三,當時知識產權保護缺位。私有資本聚集不足導致種子產業無法形成,此后,隨著種子商品化的進一步深入,第三個阻礙私有資本進入的障礙被解除了,即各國陸續制定了種子專利保護政策,推動了種業商品化過程,最終加速了種子產業形成。

圖2 現代育種—種植模式

(二)種業壟斷形成的理論解釋

1.剩余價值理論

壟斷形成的條件必須要有資本積累,資本積累的前提是追求更高的剩余價值。根據前面的分析,種子由產品轉化為商品,形成種子市場,并推動種子產業形成只是壟斷形成的前提條件,而充要條件就是產業資本積累,資本積累的前提就是產業有較高的剩余價值。隨著知識產權保護政策的實施,阻礙私有資本進入的重要因素被解除,即資本追逐剩余價值得到了保護,為資本積累在種子產業的形成提供了條件。上述三個制約私有資本進入的原因中,前兩個是雙刃劍,它即不利于初次進入,也很好地保護了已經進入者的地位。此后30 多年的時間中,世界種子產業迅速發展,資本積累(追求更高剩余價值)現象特別明顯,這一時期,美國孟山都種子公司通過收購、兼并200多家中小種子企業而成為世界最大的種子公司,以孟山都公司2004年至2010年這一時期為例,凈利潤由267 百萬美元增長到1109 百萬美元,增長了3.16 倍,年均增長52.6%,總資產也增長了近1 倍,達到了17867 百萬美元[8]。資本積累的速度在20 世紀90年代最快,2000年至2003年有所放緩,2004年之后再一次飛速發展[4]。

種子產業追求持續更高的剩余價值必須依靠二個條件來保障:生物技術、專利保護[9]。以雜交作物為例,農民無法自留這些農作物的種子,因為這些產品的自留種子無法保持原有種子的一些特性,而且其后幾年種植,產量呈下降趨勢[7],因此,農民必須不斷購買大型私有種子企業生產的這種商品,而且每年重復購買。專利保護加重了這種行為的持續性,追求“剩余價值”推動了私有資本向種子產業集聚,資本越積越多,利潤越來越大,壟斷形成的可能性就不斷加強。因此,由政府推動的種子市場化改革、生物技術、專利保護政策,以及追求剩余價值共同形成了私有資本在種子產業的積累,為壟斷形成提供了條件。

圖3 種子消費“跑步機”理論

2.“跑步機”理論

資本積累在前,種子消費市場的“跑步機”理論在后,加速推動了國際種業壟斷的形成?!芭懿綑C”理論又稱為“農業技術困境”理論,最早是由Willard Cochrane[10]在1958年提出的,其后在其他學者的不斷努力下得到完善,“跑步機”理論圖解見圖3。我們以購買種子為例進行解釋,圖3 中左右兩個圓分別表示“跑步機”的前輪與后輪,向右及向左箭頭表示“跑步機”上的傳送帶運動方向。農戶只要購買了先進技術種子就不得不在“跑步機”上進行賽跑,否則就會被淘汰,跑在前面的是最先使用先進種子的農戶,跑在后面的是追隨者。首先,購買先進技術商品種子的農戶獲得較高產量時,農作物總產量獲得增加,而農作物需求是相對無彈性的,于是農作物價格下降,但最先使用先進技術種子的農戶由于獲得較高產量,所以單位土地效益增加,其他未購買先進技術種子的農戶由于土地收益落后于采用先進技術種子的農戶,于是跟著購買產量高的先進技術種子,這樣,最先購買高產種子的農戶為維護其多出其他農戶的部分收益,必須購買更先進的種子,而跟隨者為了提高自身的收益不得不再次緊跟著購買。如此循環,為了獲取穩定超出的收益,則形成了農戶先后追逐購買先進技術種子的局面,于是,農戶不斷購買先進種子,則自留種子比例不斷降低,形成了種子消費“跑步機”理論,由于種子技術受專利保護及不可復制性[11]種子技術壟斷得以形成。

相似的道理,由于采用先進種子技術,農戶不得不斷購買種子公司提供的合成肥料與合成農藥,則有機肥料的使用和易受合成農藥污染的有益昆蟲數量下降,這樣農業投入持續上升,農業生產不斷增加,農作物價格不斷下降,形成了一個又一個種業“跑步機”理論,見圖4。這樣,一些種植散戶由于“跑步機”理論被淘汰出農業生產領域,逐漸出現了大型種植農戶,進一步推動了高技術產品的購買,在此過程中,種植戶(大型或散戶)收益被蠶食,大部分利潤被種子公司獲取,壟斷意愿形成,壟斷資本進一步聚集。另外,由于使用先進技術,如圖大型農戶與機械比例使用不斷增加,農作物產量增加,使得政府相關部門看到專利種子商業化的好處,因此,出臺了一系列鼓勵政策,如農業各項補貼,雖然這些補貼一部分到了農民手中,但大部分補貼間接流向了大型種子公司[12]。由此,種業私有資本進一步聚集,超額利潤被進一步剝奪,寡頭種子集團出現,種業壟斷市場得以形成。

圖4 種業市場“跑步機”理論圖解

三、種業壟斷實證測算

(一)研究方法

如何來衡量市場的壟斷程度呢,在產業組織理論中,判斷市場壟斷程度和市場勢力通常要用到行業集中程度指標,即考察幾家最大廠商的產量或銷售額在全行業市場中的影響力量,具體的方法有赫芬達爾—赫希曼指數(HHI)[13]、集中度比率、廠商規模不等性的度量(如基于洛倫茨曲線的方法或等集中度曲線方法)、勒納指數(Lerner Index)等等??紤]到種業行業的特性,我們采用產業集中度直接反映國際種業壟斷程度,集中度越高的市場其壟斷程度也就越高。種業市場集中程度,用絕對集中率(CRn,Concentration Ratio)與相對集中率,即赫芬達爾指數(HHI,Hirschman-Herfindahl Index)來反映。

CRn作為最常用的集中度衡量指標,以規模處于前幾位的企業的有關數值(主要是產值、產量、銷售額與銷售量等)在同期行業中所占的市場份額之和來表示。對于種業而言,其統計口徑可以種子企業當年的銷售量、銷售額、凈利潤與資產等。計算公式:

CRn—種業規模最大的前n 位企業的行業集中率;Xi—種業第i個企業種子銷售額;N —產業內企業的總數。

一般n 取值4、8、10,行業集中率與市場勢力正相關,與市場競爭程度負相關。貝恩1959年根據美國市場結構進行研究,形成了產業壟斷與競爭類型的劃分標準[14],見表1。

表1 貝恩產業壟斷與競爭類型劃分標準

HHI 屬于相對市場集中度指數,可以綜合反映出市場力量的分化程度,HHI 指數越大,相對市場集中度越高,壟斷程度越大。關于HHI 指數的劃分標準,可以參考1980年日本公正交易委員會公布的方法,見表2。

計算公式:

表2 日本公正交易委員會對產業壟斷與競爭類型劃分標準

HHI—赫芬達爾指數;Xi—種業第i個企業種子銷售額;X —全球種業市場商業種子市值。

(二)指標選取與數據來源

考慮到數據的可獲得性,我們在測算國際種業集中度時,選取世界種子市場份額較大的前10家種業公司2006、2007、2009、2010、2011、2012、2013年的種子銷售額數據,2006、2007、2009、2010年世界商業種子市值數據來源于ETC Group,2011、2012、2013年世界商業種子市場價值選取世界商業種子市場較大前40 名國家商業種子市值之和,數據來源ISF。計算國際種業的絕對市場集中度和相對市場集中度時,所有數據均按當年平均匯率轉換為美元。另外,我們選取了日本最大的種業公司Sakata 種子公司、Takii 種子公司和中國的隆平高科作為亞洲種業公司的代表,所有數據均來自這些上市公司的年報。另外,在計算國內種子市場集中度時,由于上市公司上市年份有先后以及個別上市公司被購并而退出種子市場,我們選取12家中國種子上市公司來采集數據,最終采集到2006—2007年10家種業上市公司數據,2009年9家種業上市公司數據,2010—2013年10家種業上市公司數據,中國種業2006—2013年市值我們采用ISF 數據以及2010年中國種子市場專項研究報告的數據。

(三)國際種業壟斷程度測算

1.描述性統計

表3 是世界10 大種業公司種子銷售品種、主要銷售區域、銷售額的統計數據,可以看出世界大型種業集團在品種及區域方面都是多樣化、全球性的。美國種業公司主要集中于大豆、玉米種子銷售,歐洲種業公司主要集中于玉米、大豆、蔬菜種子銷售,日本種業公司主要集中蔬菜、水果、花卉種子銷售。從統計數據來看,美國孟山都種業公司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種子集團,2013年種子銷售額為103億美元,約為2013年中國全國商業種子市場市值,年均增長率為18.7%,屬于高速成長。其次是美國杜邦公司,為世界第二大種業公司,2013年種子銷售額為82億美元,年均增長為27.9%。而中國經營最好的隆平高科種業公司最高銷售額僅為1.9億美元,僅為孟山都的五十分之一,是日本種業公司Sakata 的三分之一。日本國內市場較小,Sakata 市場是全球各地,相比較而言中國國內市場較大,全球市場開發與競爭明顯不足。隆平高科出口種子主要是水稻、油菜為主,但也不到其年銷售額的10%,約為1500 美元左右,與世界前9 大種業公司相比,差距明顯較大。

表4 是世界10 大種業公司種子銷售額全球市場占有率(2006-2013年),表中可以看出孟山都種子公司種子銷售額占全球市場的比重較大,且呈遞增趨勢,年均占有率為21.4%,占全球市場的五分之一。除此之外,世界第二大種業公司美國杜邦公司全球市場年均占有率為15.2%,約占全球市場的六分之一。前10 大種業公司種子銷售額之和占全球市場的58.8%(年均),其中2009年約占68.2%,2013年約占62.08%,都超過了60%,另外,前4 名種業公司種子銷售額之和約占全球市場的50%,即二分之一,世界其它種業公司種子銷售額之和約占世界市場的41.2%,見圖5。隆平高科是我國種業市場競爭力較強的公司,其全球市場年均占有率不到0.4%,是日本公司的三分之一,是美國孟山都的五十分之一,國際間比較差距巨大。因此,發展壯大我國種業公司是避免種業市場寡頭壟斷的迫切任務。

2.測算結果

表5 是我們對世界種業市場寡頭壟斷的測算結果,分別采用了絕對市場占有率(CR)與相對市場占有率(HHI)測算方法。CR4 表示世界前4 名種業公司市場占有率情況,CR8 表示世界前8 名種業公司市場占有率情況,CR10 表示世界前10 名種業公司市場占有率情況。HHI 指數(Ⅰ)表示前10 名種業公司市場份額占全球種業市場的相對市場占有率,HHI 指數(Ⅱ)表示前4 名種業公司市場份額占前10 名種業市場的相對市場占有率。從CR4 與CR8 2006年至2013年的測算結果來看,市場占有率增加較大,而CR8 與CR10 相比較,市場占有率增加不大,說明全球種業市場被前8 名種業公司所壟斷,根據貝恩的分類標準,CR4、CR8、CR10 的測算結果顯示世界種業市場屬于中度集中型寡頭壟斷。HHI 指數測算的是相對市場占有率,HHI 指數(Ⅰ)結果表明前10 名種業公司種子銷售額相對全球而言,屬于低度競爭到低度集中型寡頭壟斷,均值為0.08,其中2009、2013年分別為0.113、0.096,屬于低度集中寡頭壟斷,這一結果與CR 測算結論略有差異,部分原因是我們測算方法不同,主要原因是由于我們無法獲取世界前50 或者100家種子公司的市場銷售額數據,因此我們采用了全球商業種子市值來代替,即全球前10 名種子公司市場份額與全球市值來比較,分母無形之中變大,即使如此,測算結果仍然在0.1 左右徘徊,表明了目前階段世界種業市場是相對集中的。另外,HHI 指數(Ⅱ)的結果為0.2272,屬于高度集中型寡頭壟斷,即如果全球種子市場只有10家公司的話,則市場份額被前4家種業公司壟斷,即前4家種業公司種子銷售額之和比重較大,屬高度集中型寡頭壟斷。

表3 世界10 大種子公司種子銷售品種、區域及銷售額(2006-2013)統計數據 單位:百萬美元

表4 世界10 大種子公司種子銷售額全球市場占有率

圖5 世界10 大種子公司種子銷售額全球市場年均占有率(2006-2013)

表5 世界商業種子市場集中度測算 單位:百萬美元

(四)中國種業壟斷程度測算

1.描述性統計

表6 是中國內地12 大種業公司種子銷售品種、區域及銷售額統計結果,其中秦豐種業在2008年被其它企業收購,退出種業市場,亞華種業2008年被隆平高科收購,大北農種業、荃銀高科是2010年上市,神農大豐是2011年上市的種子公司,銷售品種涉及水稻、小麥、玉米、蔬菜、油菜、豆類等農業種子。從銷售區域來看,除少數企業部分品種銷售國外,大部分種子在國內銷售,隆平高科國外市場只占總銷售額的8.5%,以水稻種子為主,中農種業國外市場不到0.1%,大北農國外市場不到0.2%,荃銀高科5%,神農大豐10%,豐樂種業15%。銷售額年均增長較快的是中農種業與登海種業,分別為75.6%、61.2%,但市場銷售總額太少,年均為2.44億元、8.42億元,隆平高科是目前我國種業市場經營較好的企業,年均增長比較穩定,市場份額也較多,但與國外相比差距較大。

表6 中國12 大種子公司種子銷售品種、區域及銷售額(2006-2013)統計數據 單位:百萬元人民幣

表7 是中國12 大種業公司種子銷售額市場占有率,從表中可以看出,中國12 大種業公司中國市場占有率非常少,以隆平高科為例,年均市場占有率僅為1.93%,最大值僅為2.53%,相比較美國孟山都公司世界市場21.4%的占有率,差距極大。另外,我國12 大種業公司年均市場占有率1%以下的有7家,沒有一家公司市場占有率超過2%(年均),10家種業公司市場銷售額之和的年均市場占有率僅為9.67%,不到十分之一。

2.測算結果

利用公式⑴、⑵進行計算,得到表8 中國商業種子市場集中度指標,CR 指標測算結果顯示,排名前10 的我國種業上市公司種子市場份額不大,集中度不高,年均只有0.097,遠低于競爭型市場(貝恩)劃分標準的0.3,屬于完全競爭,同樣HHI 指數年均值僅為0.0015,遠低于競爭型標準值0.08,兩種測算方法都表明我國種業市場處于競爭型市場,前10 名種業公司種子銷售額占國內市場份額不大,未構成寡頭型壟斷。而且,2006年至2013年,前10 名種業公司CR、HHI 指數比較平穩,未出現明顯上升或下降趨勢,CR 指數在0.079 至0.124 之間徘徊,HHI 指數在0.001 至0.0024之間波動,表明10家種業公司近年來的表現比較平穩,見圖6,但中國商業種子市值年均增長低于10家種業公司銷售額的年均增長。這種市場集中度平穩的表現說明我國前10 名種業公司近年來發展較慢,未形成具有很強競爭力的集團大企業,對我國種業公司在國際市場上的競爭不利。

表7 中國12 大種子公司種子銷售額中國市場占有率(2006-2013)

表8 中國商業種子市場集中度測算 單位:億元人民幣

四、國際種業壟斷發展趨勢

1. 行業集中度越來越高。從表5 的CR4、CR8、CR10及HHI 指數的測算結果來看,國際種業市場集中度正呈逐年增加的趨勢,而且越來越集中于最大的種業公司,以孟山都為例,世界商業種子市場占有率從19.6%上升為2013年的23%,幾乎占全球市場的四分之一,世界種業市場日趨集中在前4 名種業集團手中,約占世界種業市場的二分之一。另外,我們在測算時未單獨考慮有專利產權的種子市場,如果單獨考慮具有專利產權的種子市場,則世界種業市場集中度更加集中。從資本集聚程度來看,孟山都公司在2004年的總資產僅為9164 百萬美元,而到了2010年總資產卻達到了17867 百萬美元,增長近1 倍,瑞士先正達公司總資產也由2004年的11786 百萬美元增長到2010年的17285 百萬美元,增長了50%。

2. 寡頭之間聯系更加緊密。自從轉基因技術應用到種子生產領域以及專利保護政策的實施,世界大型種子公司逐漸加強彼此之間的聯系以分享種子技術信息,他們之間達成了一系列合作協議或者合資成立種子公司,盡管各自之間經營主體未發生改變,但仍被ETC Group 稱為“非兼并的合并”,這加強了種業寡頭在世界種業市場的地位[15]。寡頭之間的這種“合并”行為近年來得到進一步加強,根據Philip H.Howard 研究結果顯示寡頭之間形成了以美國孟山都種業為中心的“寡頭合作形式”[16],如圖7,雙箭頭表示雙方有合作協議或者合資成立了種子公司,其中利馬格蘭與孟山都、拜耳公司、道化工公司的合作關系是作者新的研究發現。

圖6 中國10 大種業公司市場集中度指標歷年變化情況

圖7 種業寡頭間合作關系

3.市場國際化與產品多樣化程度日益加強。自進入21 世紀以來,國際種業集團不斷進行種業市場的國際化以及產品的多元化,進而更多地控制世界種子市場。以世界第一大種子公司美國孟山都為例,2005年其在美國本土長期資產為3231 百萬美元,2013年為6881 百萬美元,年均增長為14.1%。在歐非大陸的長期資產卻由681 百萬美元增長為1345 百萬美元,年均增長12.2%,在拉美國家由830 百萬美元增長為1161 百萬美元,年均增長5.0%,在亞太及其它地區由417 百萬美元增長為646 百萬美元,年均增長6.9%。銷售額按地區來看,孟山都在美國本土的銷售額由2004年的2904 百萬美元增長到2013年的8044 百萬美元,年均增長19.7%,在歐非大陸由778 百萬美元增長到2042 百萬美元,年均增長18.1%,在拉美地區國家由1098 百萬美元增長到3134 百萬美元,年均增長20.6%,在亞太地區由373 百萬美元增長到806 百萬美元,年均增長12.9%。分品種來看,2004年孟山都公司主要經營玉米、大豆兩種主要產品,而到了2013年其主導產品增加為玉米、大豆、棉花、蔬菜等,其中棉花、蔬菜種子在2004年沒有銷售額,到2013年分別為695 百萬美元、821 百萬美元。另外,世界第三大種子公司瑞士先正達公司自2006年開始就加快了種業市場的國際化步伐,8年間其在歐非地區銷售額年均增長6.4%,而在拉美地區年均增長達到了35.7%,在亞太地區年均增長達到了11.2%,在北美地區年均增長也達到了4.7%。銷售品種從玉米、大豆擴展到蔬菜、甜菜等。

4. 國內市場種業集中度很低,未形成具有國際影響的大型種業集團。對比國內外種業公司種子銷售額數據,我們發現國內種業公司種子市場主要以國內為主,而且每年銷售額很少,與國外種業集團相比差距較大,少數國內公司種子產品出口國外,但比例較小,且品種單一,主要以水稻為主,在國際競爭力上明顯不足。在測算國內10 大種業公司國內種業市場集中度時,發現國內公司對國內市場的占有率不高,明顯未形成在國內市場的競爭力,在國際市場上的競爭更顯不足,國內種業公司之間未形成合作共贏機制,未能構建具有國際影響力的大型種業集團。

五、結 論

1. 理論分析結果表明種業市場改革使種子由產品向商品轉變,種子商品化率逐年提高,種業市場形成,同時,轉基因種子技術的推廣應用以及知識產權保護政策的實施使私有資本向種業聚集,形成資本積累,資本積累擴大了種子技術的研發與推廣,而由于高科技種子自身的屬性導致種業市場利潤大部分被種業集團所擁有,私有資本的逐利性(追求剩余價值)使得社會資本進一步聚集,各國政府推行的農業科技化、產業化政策一定形式上加速了種業資本聚集(積累)。另外,種子消費“跑步機”理論推動了種業市場進入被種業寡頭壟斷的局面。當然,寡頭的形成一定程度上推動了農業科技進步,農作物由于使用了高科技種子而使產量增加,農民一定程度上從土地中解放出來,而寡頭的出現也面臨著風險。如農作物收益中大部分被寡頭獲取,資本逐利性有可能使寡頭為利潤而做出違背社會規則的行為,這一點應引起世界各國重視。

2.實證研究顯示國際種業市場處于中度集中型寡頭壟斷形式。近年來國際商業種子市值呈逐年增加趨勢,年均增加13.9%,2013年世界商業種子市值約為450億美元,但全球4 大商業種子生產商種子銷售額年均增加19.4%,2013年為236億美元。而且研究表明從2009年至2013年寡頭之間的合作明顯加強了,控制了種業市場不僅僅是獲取了超額利潤,更重要的是控制了人類的食物鏈,如玉米、大豆、小麥、蔬菜、水果,因此,各國政府在開放本國種業市場時應采取謹慎與穩步推進的方式,逐步培育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本國種業公司。

3.就我國種業市場與種業公司而言,研究結果表明國內種業市場空間很大,居國際種業市場的第二位,2013年商業種子市值約為100億美元,2006年至2013年商業種業市場市值年均增長14.3%,而且種業商品化率正逐年提高。對國內種業公司而言,國內種子市場占有率明顯較低,發展步伐較慢,而且近10年來一些較大種子企業(如亞華種業、秦風種業)陸續退出種子市場。因此,我國種業生存、發展環境亟待改善,培育大型種子集團,避免亂、散、小的無序競爭局面,形成較強國際競爭力成為迫切需要。一是國內種業公司之間以合并、購并的模式形成種業集團,增強國際競爭力;二是其它具有資本實力的相關產業進入種子產業模式形成種業集團,例如中石化等化工、制藥企業的進入有利于種業科技投入與發展,形成規模優勢。

[1]VANDAN SHIVA. Biodiversity totalitarianism IPRs as seed monopolies[J]. economic and political weekly. 1997,(10):2582-2585.

[2]FERNANDEZ-CORNEJO J R E.Research ability of modern agricultural input markets and growing concentration[J].American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Economics. 2007,(5):1269-1275.

[3]ETC GROUP. Who owns nature?Corporate power and the final frontier in the commodification of life[R]. Ottawa,CA,USA,2008.

[4]PHILIPH H. Visualizing consolidation in the global seed industry:1996-2008[J].Sustainability,2009,(1):1266-1287.

[5]HORST SCHILLING. The new seed monopolies[J]. Raw Materials Report,1980,(3):41-46.

[6]COCHRANE W W. The development of American agriculture[M].Minnesota:University of Minnesota Press,1993.

[7]ELIZABETH A R.Seeds of Change:Hybrid Corn,Monopoly,and the Hunt for Super profits[J].Review of Radical Political Economics,2010,(3):381-386.

[8]黃 毅,肖國安.中外種業上市公司規模、成長性、盈利性與效率比較[J]. 華南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4):88-96.

[9]KLOPPENBURG J R.First the seed:the political economy of plant biotechnology[M].Madison:University of Wisconsin Press,2005.

[10]WILLARD W. Cochrane. Farm Prices:Myth and Reality[M]. Minnesota:University of Minnesota Press,1958.

[11]BERLAN J,Lewontin R C. Breeders’rights and patenting life forms[J]. Nature,1986,(8):785-788.

[12]FOREMAN L.Characteristics and production costs of U.S. corn farms,2001[DB/OL].(2006-02).Economic information bulletin (February).http://www.ers.usda.gov/publications/eib7/eib7.pdf.

[13]HIRSCHMAN A O. The political economy of import-substituting industrialization in Latin America[J]. The 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 1968,(1):1-32.

[14]BAIN J S.Industrial organization[M].Cambridge:Harvard University press,1959.

[15]EATON,D. Lowwaars,N.Interllectual property rights in the international seed sector and options for resource-poor farmers[R]. report09-019;LEI,wageningen UR:Hague,the Netherlands,2009.

[16]PHILIPH H.Visualizing consolidation in the global seed industry:1996-2013[DB/OL]. (2013-09). https://www. msu. edu /PhilipH.howardp/seedindustry.html.

猜你喜歡
種子公司寡頭銷售額
金佰利2022財年第三季度凈銷售額為51億美元
2020年美國玩具總銷售額增至326億美元,上升16.7%
美泰公司今年一季度凈銷售額8.74億美元,同比增長47%
短視頻四寡頭
基于HIROSE模型的種子品牌價值評估實證分析
委托繁殖種子的質量糾紛如何舉證
種子公司預算管理優化研究
從“仇敵”到同盟互聯網同業寡頭的并購潮
我買的冬瓜種子和標簽上標明的不同,可以要求賠償嗎?
確定和不確定策略框架下的古諾雙寡頭模型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