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斯坦尼體系在表演創作中理論意義的再認識

2015-07-12 07:08陳姝逸承德市藝術研究所067000
大眾文藝 2015年2期
關鍵詞:斯坦尼表演者舞臺

陳姝逸 (承德市藝術研究所 067000)

基于斯坦尼體系在表演創作中理論意義的再認識

陳姝逸 (承德市藝術研究所 067000)

斯坦尼體系是世界戲劇三大體系之一,對我國戲劇發展具有極其深遠的影響,斯坦尼體系的精華在于體現出人的“天性”。本文通過分析體驗與體現的辯證關系,對斯坦尼體系在表演創作中理論意義進行再認識,希望能夠幫助人們更好地認識斯坦尼體系,消除人們對斯坦尼體系的誤解以及理解的片面性,使斯坦尼體系能夠更好地運用到表演創作當中,進而有效促進我國表演創作事業不斷向前發展。

斯坦尼體系;表演創作;理論意義;再認識

一、前言

斯坦尼體系是以斯坦尼斯拉夫斯基為首的莫斯科藝術劇院創造的戲劇藝術中所體現出來的戲劇觀和戲劇美學思想,斯式體系主要強調突出藝術表演者的“天性”,具體來說,就是要求表演者達到武俠小說中所說的“手中無劍,心中有劍”的最高境界,不要把表演看成在表演,而是把表演當成生活來對待。

斯坦尼體系將許多戲劇家的創作經驗與現實主義舞臺藝術進步美學思想的成就完美地結合到一起,其精華在于體現了藝術表演者的“天性”。而且斯坦尼斯拉夫斯基行事嚴謹,他不會發表任何沒有經過他的不斷實踐探究證實的理論,這在極大程度上保證了斯坦尼體系的科學有效性。此外,斯坦尼斯拉夫斯基晚年還對斯坦尼體系理論進行了修改,使得藝術表演者“天性”發揮觀點更加完整,也避免人們將斯坦尼體系中的“天性”誤解成為是藝術表演者在舞臺上無拘無束地進行發揮。

二、體驗與體現的辯證關系

斯坦尼斯拉夫斯基認為體驗與體現的關系是辯證統一的,在藝術表演中要堅持體驗與體現并重,這兩者的關系是相互作用、相互影響、不可拆分的,先進行體驗,而后才是體現。也就是說,藝術表演者要尋找到正確的方法方式去進行藝術的表現,將藝術表演者的真實生活通過表演去感染觀眾,使觀眾產生共鳴和認同感。 “沒有體驗,無從體現;沒有體現,何必體驗;體驗要深,體現要精;體現在外,體驗在內;內外結合,相互依存”,這是著名的表演藝術家金山對體驗與體現二者辯證關系的高度概括。

斯坦尼體系對導演工作方面進行了大膽的改革創新,使導演發展成為整個演出的思想解釋者、組織者以及劇院集體的教育者,完善了俄羅斯導演藝術流派。另外,斯式體系強調指出表演者在舞臺上的主導地位,注重對演員的創作主動性的培養和發展,通過表演者的整體演出來進行導演風格的體現。該體系大力宣揚體驗,指出表演不是要求演員模仿形象,而是使他們“成為形象”、生活在形象之中,并且能夠在藝術表演創造過程中得到個人真正的體驗。只有將個人對于生活的真實體驗在藝術表演中進行完美體現,才真正稱得上是表演藝術。

三、斯坦尼體系在表演創作中理論意義的再認識

長期以來,許多人對斯坦尼體系的認識和理解存在誤區,由于對斯坦尼體系的理解存在片面性,對斯坦尼體系沒有進行科學合理的運用,從而使表演傾向于自然主義。在藝術表演創作中,常常因為演員的思想與角色的思想不能滲透、連通,或者是其思想不能通過劇中角色的性格和情感準確地傳達給觀眾,而采用由演員直接將情感、思想說出來的形式,這就不利于演員創造出真實深刻的舞臺形象,使得表演創作流于形式。下面通過對斯坦尼斯拉夫斯基晚年進行深入探索研究的形體行動方法進行再認識,使得斯坦尼體系能夠更好地運用到表演創作中。

(一)從“心理體驗”到“行動邏輯”

斯坦尼斯拉夫斯基提出創造角色不是從個人心理體驗出發,而是從行動邏輯出發,使形體行動邏輯通過反射作用激發與其相對應的情感邏輯,進而對我們的心理和下意識產生影響。心理體驗與行動邏輯在表演創作中是相輔相成、缺一不可的,必須在表演創作中將心理體驗與行動邏輯有機結合起來,才能使表演創作發揮最佳效果。

形體動作法是斯坦尼斯拉夫斯基晚年研究出來的一種演員創造角色的重要的方法,我們都知道,行動是演員表演藝術的基礎,而演員的舞臺行動又是形體因素與心理因素的有機結合,這就要求演員在進行角色創造時,既要從心理體驗方面入手,也要從行動的形體方面入手。

在表演創作教學中,要對斯坦尼體系中的“形體行動分析法”靈活進行運用,啟發學生在表演創作中的主觀能動性,讓他們能夠精準地把握所創作角色的靈魂所在,從而能夠進行更加出色的表演創作。

(二)舞臺行動與生活行動

舞臺行動是由劇作家預先進行設定的,符合其在觀眾理解基礎上進行藝術表現力的發揮的劇場性要求的藝術表現形式,它存在于虛構的情節當中,因此,舞臺行動跟生活行動不是一個同等的概念。

舞臺行動是在人的生活行為基礎上,對劇作家創作的角色進行“人的精神生活”集中的、濃縮的體現。藝術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同樣的,舞臺行動也是源于生活行動而高于生活行動,舞臺行動是對某一個或者某一些生活行動的升華體現。但是對于演員來說,要將舞臺行動“等同于”生活行動,也就是說演員在舞臺上要參照生活中的行動來表演,也就是斯坦尼體系中提到的人的“天性”,要將人的“天性”在舞臺上進行釋放,讓演員把虛構的劇情當成真實生活來表現,才能使演員的藝術表演更加逼真,更具感染力。

藝術表演者在舞臺上面對虛構的情節進行舞臺行動時,不僅要對現實生活中的所有細節進行保持和體現,而且要把簡單的藝術虛構的因素引入真實的生活行動,這正是表演藝術的困難之所在。例如,在進行生離死別的情節表演的時候,如何將生活中人在面對生離死別時的神態、表情、動作等細節完美地在戲劇情節中表現,使觀眾能夠被表演者的表演打動,這就需要藝術表演者在進行藝術表演的時候能夠將舞臺行動與生活行動進行有機結合。

四、結語

綜上所述,斯坦尼體系強調演員是一個有思想、有創造力

的人,在舞臺上具有主導作用,因此,演員要在遵守生活的邏輯和有機性的規律的前提之下,在劇作家規定情景中利用生活的體驗去感覺,去想,去動作。人們生活中的一切事物都可以成為我們藝術創作的源泉,藝術創作可以根據斯坦尼體系的建議,從第一性的形體過程開始,有效地建立起藝術創作與生活中的事物之前的聯系??傊?,通過對斯坦尼體系的進一步認識,能夠有效地解決當前部分人存在的對斯坦尼體系的誤解或者是認識的片面性問題,也能夠在對斯坦尼體系的再認識基礎之上,實現表演創作的不斷進步和發展,進而有效地促進我國表演創作事業的繁榮發展。

[1]李桂清.從體驗到體現[J].當代戲劇,2012(05):54-55.

[2]李紫貴.試談斯坦尼斯拉夫斯基演劇體系與戲曲表演藝術的關系[A].北京:中國戲劇出版社,1992.

[3]鄭雪來.斯坦尼斯拉夫斯基體系論集[M].北京:中國戲劇出版社,1984.

[4]馬俊山.論斯坦尼斯拉夫斯基體系對中國"現實主義演劇體系"的影響[J].大戲劇,2008(09).

[5]瑪·阿·弗列齊阿諾娃.斯坦尼斯拉夫斯基體系精華[M].北京:中國電影出版社,1990.

猜你喜歡
斯坦尼表演者舞臺
軍迷大舞臺
軍迷大舞臺
鋼琴表演藝術中審美素養能力提升
斯坦尼康在電視拍攝中的美學意義和運用技巧
真正的謙卑
手稱撲克
2012年龍年網絡春晚節目單
30min造出“斯坦尼康”
聰明的表演者
我們的舞臺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