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校圖書館服務金華婺劇劇目整理的對策研究
——以昆腔為例

2015-07-12 07:08洪明駿浙江科技學院圖書館310023
大眾文藝 2015年2期
關鍵詞:婺劇金華劇目

洪明駿 (浙江科技學院 圖書館 310023)

高校圖書館服務金華婺劇劇目整理的對策研究
——以昆腔為例

洪明駿 (浙江科技學院 圖書館 310023)

高校圖書館是當代世界重要的文獻信息情報中心組成部分。高校圖書館在服務并推動高等學校教育教學和科學研究以及行政管理等方面,對高等教育事業的發展起到舉足輕重的作用。值得一提的是,高校圖書館還承擔收集、整理和保存世界文獻成果給予世代相傳,如對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中的浙江金華婺劇劇目收集整理研究。在研究對策上采取婺劇劇目按婺劇六大聲腔系統高腔、昆腔、亂彈、徽戲、灘簧、時調劇目進行歸類排列。

高校圖書館;婺劇昆腔劇目;收集整理;研究對策

金華市社會科學聯合會2014年度重點課題:《高校圖書館服務金華婺劇劇目整理的對策研究》編號:Z59

高校圖書館是當代世界重要的文獻信息情報中心組成部分。高校圖書館在服務和推動高等學校教育教學和科學研究以及行政管理等方面,對高等教育事業的發展起到舉足輕重的作用。值得一提的是,高校圖書館還承擔收集、整理和保存世界文獻成果給予世代相傳,如2001年世界非物質遺產代表中國昆腔。值得慶幸的是,婺劇中的昆腔屬于世界非物質遺產(中國昆腔)的一部分。

中國婺劇,是浙江省歷史最悠久的多聲腔的劇種之一,是中國戲曲的活化石。婺劇中的昆腔更是獨具魅力。婺劇傳播地主要有金華、義烏、蘭溪、東陽、武義、永康、衢州、江山、開化、縉云、溫州、福建北部、江西東部等地。

筆者認為,在婺劇劇目研究對策上可按婺劇高腔、昆腔、亂彈、徽戲、灘簧、時調劇目進行歸類排列。本文以昆腔劇目整理為例,昆腔是全國性的大劇種,形成于明代早期江蘇昆山一帶,距今有六百余年的歷史,當時有昆山腔之稱謂。明嘉靖中期蘇州昆腔流入浙江并迅速傳播得益于浙江經濟發達,文化繁榮。在交通上,浙江與江蘇毗鄰陸路交通便利,水路又以京杭大運河相連,蘇州昆腔在清康熙、雍正、乾隆年間已開始在浙江金華一帶流播。此后,婺劇中的昆腔成為蘇州昆腔的其中一脈。據洪波所考:“金華中學校友會會刊林科棠在《學蠡》第三期(1935年6月出版)發表了一篇題為《金華之昆班》的文章,其中講到他曾聽昆曲班老藝人說過:‘金華昆班大約始于清嘉慶年間(或云始于乾隆時,而盛于嘉慶,道光時)。當時蘇州昆曲班由杭州溯錢塘江而上,先至蘭溪,后至金華府城演戲。金、蘭人士喜其戲,經五年訓練后,又進蘇班為跑龍套一年,揣摩名伶之唱。白與做工,然后坐科完畢,始準回金(金華)組班演唱。故當時金華昆班之唱法,道白,做工,行頭,與蘇班一般無二。后臺樂工,如鼓手、笛師,亦均系蘇人。光緒初年,班中尚有年七十余之老笛師名長生,即蘇人。其父來金教曲,長生從幼隨,久留不去。人以其年老而技精,咸尊稱之為長生伯?!陨线@段話把婺劇昆腔的淵源說得一清二楚。據調查,婺劇昆腔最初的道白、腔調都嚴格按照蘇昆的要求。后來,蘇昆老師相繼去世,金華一帶的藝人不斷加入進來,又為了適應本地觀眾,道白就夾雜了金華方言;曲調在某些方面受高腔、亂彈、徽戲等聲腔的影響,也有一些變化?!?在清中后期“花雅之爭”后,蘇州昆腔日漸衰微,而婺劇昆腔卻在浙江開枝散葉,得以發展,深受民眾喜愛。婺劇昆腔劇目來自于蘇州昆腔劇目,內容豐富,據考現在基本完整保留。婺劇昆腔劇目一般稱大戲為“正本戲”和小戲為“折子戲”以及新編昆腔劇目。最后,筆者以附錄形式對婺劇昆腔劇目歸類整理說明,也旨在搶救保護、傳承發展這份寶貴的非物質文化遺產。

綜上所述,高校圖書館通過對浙江婺劇劇目中的昆腔劇目的學術研究,細心收集和整理,在研究對策上采取婺劇劇目按六大聲腔系統進行劇目歸類排列,能為浙江民間戲曲中的列入世界非遺的昆腔深入研究夯實基礎,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這充分體現主動發揮高校圖書館的收集、整理和保存文獻的服務職能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附錄

(一)大戲“正本戲”

婺劇昆腔的劇目豐富,約有九十多本。即 《牡丹亭》《浣紗記》《荊釵記》《琵琶記》《金印記》《連環記》《孽海記》《淘沙記》《寶劍記》《衣珠記》《彩毫記》《狂鼓史》《幽閨記》《尋親記》《獅吼記》《摘桂記》《目連記》《紅梨記》《紫釵記》《釵釧記》《鸞釵記》《祝發記》《水滸記》《義俠記》《西廂記》《繡襦記》《鳴鳳記》《狀元記》《金鎖記》《雙珠記》《四節記》《八義記》《千金記》《一捧雪》《一文錢》《雙封誥》《雙珠球》《雙珠璧》《三國志》《九曲珠》《九龍柱》《十五貫》《千秋鑒》《千鐘祿》《南宋傳》《英烈傳》《白蛇傳》《飛龍傳》《飛龍鳳》《花飛龍》《四川圖》《興周圖》《鐵冠圖》《雙獅圖》《紅牛圖》《漁家樂》《醉菩提》《風箏誤》《奈何天》《滿床笏》《麒麟閣》《長生殿》《桂花亭》《翡翠園》《華芳寺》《春富貴》《倒精忠》《翻天印》《金棋盤》《爛柯山》《火焰山》《通天河》《虎囊彈》《取金刀》《霄光劍》《蝴蝶夢》《南柯夢》《邯單夢》《安天會》《風云會》《占花魁》《永團圓》《白羅衫》《兒孫?!贰短酱骸贰稉u錢樹》《史文恭》《比目魚》《昭君和番》《接旨打擂》《進香救駕》《東窗事犯》《三打白骨精》等。

(二)小戲“折子戲”

婺劇昆腔班除了能演上述“三十六本”外,據考還能演四十多本大戲中的折子戲作為“開臺戲”演出,現完整保留,大致如下:

《牡丹亭》(常演《勸農》《冥判》兩折);《南柯夢》(常演《花報》《瑤臺》兩折);《紫釵記》(常演《折柳》《陽關》兩折);《浣紗記》(常演《采蓮》一折);《一文錢》(常演《濟貧》一折);《孽海記》(常演《思凡》《下山》兩折);《西游記》(常演《火焰山》《九曲珠》《通天河》《無底洞》四折);《花飛龍》(常演《珠寶行》《打郎屠》兩折);《水滸記》(常演《借茶》《活捉》兩折);《虎囊彈》(常演《山亭》一折);《彩毫記》(常演《李白醉酒》一折);《西廂記》(常演《游殿》《問齋》《佳期》《拷紅》四折);《繡襦記》(常演《打子》《教歌》兩折);《安天會》(常演《北餞》一折);《鸞釵記》(常演《探監》《拔眉》兩折);《一捧雪》(常演《送杯》《搜杯》《批文》《追莫》《計代》《斬莫》六折);《邯鄲夢》(常演《掃花》《三醉》兩折);《幽閨記》(常演《大話》《上山》兩折);《白羅衫》(常演《放告》《看狀》兩折);《獅吼記》(常演《梳妝》《跪池》兩折);《鳴鳳記》(常演《訓妾》《辭閣》《出師》《河套》《嚴壽》《吃茶》《夏驛》《寫本》《斬楊》八折);《四川圖》(常演《蘆蕩》一折);《東窗事犯》(常演《掃秦》一折);《風云會》(常演《訪普》一折);《三國記》(常演《三闖》《敗?!贰敦撉G》《訓子》《刀會》五折);《淘沙記》(常演《捕賊》《背黃》《失印》《救火》四折);《占花魁》(常演《賣油》《受吐》兩折);《雙珠璧》(常演《索命》一折);《永團圓》(常演《逼離》《擊鼓》《賓館》《堂配》四折);《紅梨記》(常演《醉皂》一折);《千金記》(常演《別姬》《十面》兩折);《狀元記》(常演《延師》《做親》兩折);《金鎖記》(常演《斬娥》一折);《雙珠印》(常演《賣子》《投淵》兩折);《滿床笏》(常演《卸甲》《笏園》兩折);《千鐘祿》(常演《草詔》一折);《兒孫?!罚ǔQ荨秳e弟》《兒園》兩折)等。

新編婺劇昆腔劇目主要有:《盜令三擋》《火焰山》《珠寶行》等。

注釋:

1.劉禎主編.《地方戲昆腔論集》.文化藝術出版社,2011.10:164.

洪明駿(1978— ),男,浙江科技學院圖書館。

猜你喜歡
婺劇金華劇目
舞臺劇目
婺韻飄香,校園留芳
歲朝清供
壽鶴延年
新見晚清民國傳奇劇目十一種
文華大獎”獲獎劇目
紅氣球請客
優秀劇目進校園
蜘蛛王要“吃”藍臉兔
Jinhua Opera in Our School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