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探索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有效方法

2015-07-14 08:45
學周刊 2015年11期
關鍵詞:詞語課文文本

探索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有效方法

侯振雪 (河北省三河市山下莊小學 065200 )

閱讀能力的培養是小學語文的教學目標之一,由于小學生的自制力較差,缺乏自主學習能力,因此培養他們閱讀能力的主要途徑就是閱讀教學。作為小學語文教師,我們要想辦法提高小學語文教學的效率,創新教學模式和教學方法,引導學生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逐步提高他們的閱讀能力。

小學語文 閱讀教學 探索方法

語文作為一門綜合性的學科,具有較強的工具性,是學生學習其他學科的基礎。小學語文的教學主要教學目標就是讓學生能夠正確自如地運用語言文字進行交流和表達,讓學生打好聽、說、讀、寫的基本功。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是小學語文教學的一項重要任務,而且閱讀實踐應當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教師不應該也無法代替。我們要做的就是探索有效的方法,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使他們在積極的思考和情感活動中理解閱讀內容,并且有所體悟,能夠得到啟發,受到熏陶。下面筆者將根據自己的教學實踐和研究來談一談如何提高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效果。

一、創設教學情境,激發學生的思維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有效的閱讀教學方法能夠起到訓練學生思維的效果,但是,這種思維訓練方式與其他學科有很大的不同,比如,數學教學中對學生進行思維訓練是通過公式、定理、概念的分析、比較、歸納、抽象等來實現的,而閱讀教學中的思維訓練則是直接通過語言和文字訓練來實現的。學生理解課文或者閱讀材料中傳遞的信息和表達的情感,需要通過感知、體驗等思維活動,要通過自己的想象和聯想進入到閱讀內容所描述的情景中,這樣才能真正理解和領會文章的思想和情感。但是小學生的生活經驗和人生經歷都非常有限,僅僅依靠他們自己的思考很難有深入的體會。作為小學語文教師,我們應當為學生創設相關的閱讀情境,如利用多媒體創設具體可感、形象生動的畫面、聲色、場景等來引導學生進入到課文的情境中,激發他們的思維,使學生能夠快速正確地理解課文內容。比如,教學《鳥的天堂》這篇課文時,大多數學生沒有見過榕樹,教師就可以利用多媒體技術,展示小鳥生存的情境,并用話語和音樂為輔助手段,做到意境交融,情真意切,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這樣的設計,能夠化抽象為具體、化靜態為動態,而且寓教于樂,提高閱讀教學的效率。

二、設計有效提問,引領學生走進文本

提問是非常重要的教學手段,有利于突出教學的重點、難點,而學生會根據教師的提問,把自己的注意力集中到課堂學習中,使自己的思維處于一種積極活躍的狀態,從而更好地走進文本,感悟文本。

(一)抓題眼提問,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

課堂導入是教學活動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其作用不可替代,好的導入設計既能夠集中學生的注意力,也會誘發他們積極的學習情感。課堂導入的形式是多種多樣的,其中問題導入能夠激起學生的探究欲望,小學語文教師在教學中要善于利用教學資源,抓中課文的題眼來設計導入。比如,教學《蝙蝠和雷達》這篇課文時,上課一開始教師就可以向學生提問:“什么是雷達?雷達和蝙蝠是兩種不同的事物,怎么會把它們放在同一篇文章中呢?兩個事物有什么聯系呢?”這些問題正好符合學生的心中的疑惑,而且問題也緊扣了題眼,使學生對課文產生了強烈的學習興趣,為他們進入文本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二)抓關鍵詞句提問,引導學生主動參與教學活動

著名教師于永正老師說過:“語文教學的亮點在哪里?語文的味道在哪里?在關鍵的詞句里,在理解后的朗讀里?!痹~語是語文的基本單位,是語文學習的基礎,而且詞語教學也是小學語文教師非常重視的任務,特別是課文中重點詞語和難點詞語都是需要學生深入理解的內容。因此,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可以從課文中的關鍵詞語入手,引導學生主動參與教學活動,激發他們的思維,使他們對課文的理解更加透徹和深入。比如,在教學《我的戰友邱少云》一課時,教師可以提問學生:“文中的哪些語句可以證明邱少云‘紋絲不動’?”抓住“紋絲不動”這個詞語組織教學,讓學生的感悟層層深入,全方位感受英雄的偉大形象。

(三)抓主要線索提問,促進學生自主學習

小學語文課本中的文章內容比較淺顯,大都條理清楚、脈絡清晰,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抓住文章的主要線索來提問,這樣會起到牽一發而動全身的效果,進而引導學生更加全面深刻地理解課文內容和主題思想,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比如,在教學《草船借箭》一文時,教師可以向學生提問:“周瑜為什么要讓諸葛亮造箭,諸葛亮為什么那么自信地答應了周瑜呢?難道他不明白周瑜要為難他嗎?”這些問題起到了提綱契領的作用,避免了課堂出現“滿堂問”的現象,學生在讀中思議,在讀中質疑釋疑,在讀中理解感悟,學習也更加自主、愉悅。

三、通過反復誦讀,升華學生的情感

文章都是由一個個漢字組成的,這些看似不相干的文字,經過作者的精心創作,便成了具有鮮活生命的字符。學生通過反復誦讀,能夠深入了解文本,甚至能夠和作者產生心靈上的溝通和共鳴,再加上教師的講解和分析,學生就能夠獲得更為深刻的感悟。因此,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要鼓勵學生多誦讀文本,將文字轉換成有聲語言,進而達到以讀動情,以情促讀,升華文章主題和情感的教學目標。比如,筆者曾經看過一個課堂教學活動的視頻,教學內容為蘇教版小學語文六年級上冊《最后的姿勢》一文,這是一篇反映“5·12汶川大地震”時譚千秋老師舍生救護學生的真摯感人的文章。視頻中的教師在教完課文后,讓學生談談自己的感受,并把自己的感受融入到課文朗讀中。為了讓學生進入課文中的情境,這位教師特地為課文配上了音樂,這悲愴的音樂一下子感染了學生的情緒,使他們很快進入了文中所描繪的情感世界。學生們讀得有聲有色、充滿感情,當課文讀完了,教室里余音繞梁,還有好多學生仍然沉浸在這感人的課文之中,沉浸在這感人的音樂之中,有的學生早已淚眼模糊……這是感動的淚水,是讀者與作者的心產生共鳴的結果,更是學生走入文本的一種至高的境界。實踐證明,閱讀能加深記憶、鞏固記憶,能呼喚人們的感知和想象,多讀益于積累,積累有利于知識的貫通。

綜上所述,有效的閱讀活動會使學生根據文本中的語言文字來了解所傳達的思想和情感,引起一系列的思維活動,進而獲得知識,掌握學習方法。作為小學語文教師,我們要在閱讀教學中不斷總結、探索,找到能夠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提高他們閱讀能力的有效方法,進而促進小學語文教學質量的提升。

(責編 趙景霞)

猜你喜歡
詞語課文文本
容易混淆的詞語
細讀課文,讓思路清晰起來
背課文的小偷
在808DA上文本顯示的改善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識別
文本之中·文本之外·文本之上——童話故事《坐井觀天》的教學隱喻
一枚詞語一門靜
關于初中課文知識拓展教學的若干思考
如何快速走進文本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