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學數學教學有效性研究

2015-07-17 15:20宋穎
亞太教育 2015年18期
關鍵詞:激發興趣

宋穎

摘要:課程改革活躍了我們的課堂,高效課堂的理念也走進了課堂,全新的教學方法使教師充滿激情,學生充滿活力,一堂上得是熱熱鬧。冷靜下來,反思那些新的教學方法,感到有些教師過于追求課堂改革的形式,丟掉了原有教學方法中的一些優秀傳統,失去了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只有本著“一切為了學生的發展”,不斷完善和創新,才能讓我們的課堂教學越來越有效!

關鍵詞:激發興趣;改變數學訓練;有效處理教材;布置前置性作業。

中圖分類號:g257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2095-9214(2015)06-0015-01

課程改革活躍了我們的課堂,高效課堂的理念也走進了課堂,全新的教學方法使教師充滿激情,學生充滿活力,課堂教學變得更為精彩。一堂上得是熱熱鬧鬧,但在一些“熱鬧”的課堂之后,冷靜下來,反思那些新的教學方法,感到有些教師過于追求課堂改革的形式,丟掉了教學方法中的一些優秀傳統,失去了課堂教學的“有效性”?,F階段小學要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我認為關鍵在于每一位教師都應當樹立以學生發展為中心的教學理念。在此基礎上,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去考慮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一、創設多種情境,激發數學學習興趣

數學是一門趣味性很濃的科學,數學自身的“生活性”拉近了學生與數學的距離,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1、創設故事情境,如學習“比較分數大小”采用數學童話《豬八戒分西瓜》故事導入,充分調動學生的求知欲,讓他們產生了迫切的心理需求——解決問題,學會比較分數的大小好幫豬八戒分西瓜。

2、創設生活情境,可以激發學生的興趣,注意力也能長時間集中在學習內容上。針對教材中的內容我設計了“數學醫院”讓學生找出算式中的錯誤?!伴_火車”完成口算題卡上的題目?!拔沂切±蠋煛弊寣W生到黑板上板演并講解題目?!敖裉煳沂切±习濉苯Y合“元、角、分”練習,完成簡單的元、角、分換算。學生們在游戲中學習,會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創設競爭情境,在練習課上這種方法我采用的較多,如“奪紅旗”“男女大比拼”“看誰算得快”“哪個組最捧”“我能行”等競爭游戲,讓學生在快樂的氛圍中學習成長。

二、提供開放題以提高數學教學有效性

大多數時候教師在設計練習時,問題空間封閉,不利于學生提出問題能力的培養;設計有梯度、有深度的練習題,把重雙基的基礎題與重能力的開放題有機地結合起來。構成完整的數學訓練,達到提高數學教學有效性的目的。

例如在教《真分數和假分數》時,我設計了星級闖關的練習題,一星級題目是針對概念的判斷題夯實基礎。二星級題目提升知識理解:(1)寫出分母是7的所有真分數。(2)寫出分子是7的所有假分數。三星級題目升華知識靈活使用:

1、如果X7是一個分數,你認為:

當X時,它是一個真分數。

當X時,它是一個假分數。

當X時,它正好是0。

當X時,它正好是一個分數單位。

當X時,它剛好為1。

2、要使X5是一個假分數,X6是一個真分數,你知道X該為。

三、提高教材處理的有效性

1、用好教材中的線段示意圖

新課程以來,線段圖示意圖雖然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的使用逐漸減弱,但是分數乘除法應題中的數量關系如果用線段圖表示出來,會使應用題化難為易。在接觸分數應用題之初我就有意識地教學生畫線段圖,讓學生明白線段圖不能隨心所欲地畫,要根據題中數據選擇合適的長度,要盡量畫的標準、合理、美觀。在大量的畫線段圖之后,學生就會發現解答分數乘除應題的規律。這樣的教學,能較為直觀的找出題目中的“量”和“率”對應關系,便于學生分析,幫助學生正確解答分數應題。

2、創造性地使用教科書

教師要有能力深入研究教科書,并創造性地使用教科書。我們應該在尊重教材的基礎上,根據學生的實際創造性地開發教科書,使用教科書,從而提高教材處理的有效性。

比如我在教授《圓的認識》一課時,課前教師布置作業讓學生自學。因為通過課前預習、嘗試,學生們基本學會了使用圓規,因此課上在引導學生在認識完圓的一些基本概念后,我沒有按教材順序去研究直徑、半徑的特征及關系,而是讓學生利用手中的圓片、直尺、圓規,結合答題卡采用“量一量”“畫一畫”“折一折”等方法小組合作學習,自主展開對于圓的特征的發現。得出同圓或等圓中半徑和直徑的關系,由于采用小組合作,利用圓規畫圓這一難點也在同學的互幫互助中完美解決,圓心決定位置,半徑決定大小這些細節問題也在匯報交流對話中完善,形成較為系統的知識結構。由于準備充分,學生課前預習、課上交流完成較好,也就有了更多的時間進行知識拓展,讓學生體會數學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

總之,我們在對教材的處理上,要充分結合學生的實際,適當放手讓學生通過合作探究、動手實踐等學習的形式完成教材中相對容易學習任務。這樣就可以適當減少教學時間,提高學習效率。

四、布置前置性作業,優化教學過程

中高年級小學生,他們有了一定的自學能力,布置有效的前置性作業,讓學生通過先做后學,對新知識有了初步感受和淺層理解,從而更有目的性地進行課堂學習,優化教學過程,提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例如,在教學《圓的周長》時,我布置前置性作業,課前讓學生結合作業的提示親自動手制作大小不同的5個圓,用繞繩法測出它們的周長,求出周長與直徑的比值,得數保留兩位小數。課上針對前置作業讓學生在共同討論、交流、合作中,深刻理解周長與直徑的關系。使學生對圓周率有個較為深刻的印象。這樣不僅較好地完成了預期目標也培養了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

綜上所述,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是在實現教學目標的基礎上,追求更大的教學效率與教學效益。加強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是我們每一個老師追尋的目標,這種追求是在完成教學任務的同時,本著“一切為了學生的發展”,以教學理論作指導,經過自己的不斷實踐,不斷總結,不斷完善和創新,才能讓我們的課堂教學越來越有效!越來越精彩。

(作者單位:吉林省延邊朝鮮自治州汪清縣第三小學校)

參考文獻:

[1]遲振鳳《小學數學教學有效性初探》

[2]教育部.數學課程標準(實驗稿)[M].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

[3]劉兼孫曉天.數學課程標準解讀(實驗稿)[M].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3

猜你喜歡
激發興趣
創新教學模式 培養學習興趣
閱讀教學中自主學習方法探究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
讓趣味融入數學課堂教學
培育情感之花 鋪就成功之路
提供語言交往平臺,促進幼兒語言發展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