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國食品安全監管機構體系存在的問題與建議

2015-08-05 09:31吳敏慧
法制博覽 2015年7期
關鍵詞:食品安全

摘要:本文通過對我國食品安全監管機構體系的分析與梳理,提出我國食品安全監管存在的問題主要存在于監管模式的問題以及單一監管體制造成的社會參與度不足等問題。針對這些問題,提出了加強食品流通全過程監督、加強社會參與度等的建議。

關鍵詞:食品安全;監管機構;機構設置;問題建議

中圖分類號:F203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2095-4379-(2015)20-0134-01

作者簡介:吳敏慧(1990-),女,漢族,安徽蚌埠人,西北政法大學法律碩士教育學院2014級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經濟法。

隨著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快速推進,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不僅僅滿足于溫飽,而更加注重餐桌上的健康與安全。再加上近年來頻發的食品安全重大事件對人們的心理產生的強烈的沖擊,使食品安全問題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關注了。到底誰能夠為我們的餐桌上的安全負責?我國的食品安全監管體制存在著哪些問題?本文將通過對我國食品安全監管機構體系進行梳理,試圖發現它存在的問題,并給予相應的建議。

一、我國的食品安全監管機構的設置

2013年3月22日,國務院成立了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結束了“九龍治水”的“分段監管為主,品種監管為輔”的監管模式。[1]現在,我國食品安全監督監管機構主要有: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以下簡稱“食品藥品監管總局”)、國家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以下簡稱“衛計委”)以及農業部。它們在食品安全監管的整個環節的監管職責介紹如下:

(一)食品藥品監管總局

食品藥品監管總局下屬機構中,與食品安全監管直接有關的機構分別是:綜合司(政策研究室)、法治司、食品安全監管一司、食品安全監管二司、食品安全監管三司、稽查局、應急管理司等。

綜合司,主要負責研究食品安全監管的政策,研判食品安全形勢,完善食品安全體制機制,綜合協調各部門以及地方各下屬機構。法治司,擬定食品藥品安全管理立法規劃,起草食品藥品安全法律法規,指導相關法制建設。食品安全監管一司主要負責食品生產加工環節監管制度、規章建設,指導食品加工環節的監管、檢驗檢疫工作。食品安全監管二司主要負責食品流通和餐飲環節監管制度、規章建設,指導食品流通和餐飲環節的監督抽檢工作。食品安全監管三司研究食品安全總體形勢與狀況,對食品安全進行風險預警與風險交流。指導保健食品的監管與制度建設?;榫植樘幹卮笫称钒踩录?,組織食品安全行政執法和稽查工作。建立完善食品安全“黑名單”制度。應急管理司推進食品安全應急體系建設,建立食品安全應急預案,處置食品安全重大事故等。

(二)衛計委

食品安全標準與監測評估司開展食品安全標準的擬定,進行食品安全風險的監測、評估和交流,對食品新工藝進行安全性審查,認定食品安全檢驗檢疫機構的資質以及擬定相關規則。國家食品安全風險評估中心開展食品安全風險監測、評估和預警工作,負責“從農田到餐桌”全過程食品安全風險管理的技術支撐任務。

(三)農業部

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局組織開展農產品質量安全風險評估,農產品質量安全監測和監督抽查,指導建立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體系,進行農產品市場準入管理,組織農產品質量安全執法,負責農產品質量安全突發事件應急處置等。農產品質量安全中心貫徹農產品質量安全管理及認證等方面的政策、法律、法規和規章制度,指導農產品安全監管。

以上是我國現行的食品安全監管機構體系的簡介,可以稱為“三位一體”的監管制度。[2]以食品藥品監管總局為龍頭,協同衛計委、農業部對食品安全進行聯合監管。雖然監管機構體制已經有了重大的改觀,但是,一些問題依然存在。

二、我國食品安全監管機構體系存在的問題及建議

(一)食品安全監管模式的不足

1.“三位一體”的監管模式還有待實踐檢驗。

2.沒有實現對食品安全從加工到上市再到流向餐桌全部過程的無縫監管。當前的食品安全監管體制僅僅是統一了生產和流通的環節,沒有涉及到食品安全監管標準、食品安全的行政許可、進出口食品的食品安全監管問題以及食品鏈的源頭管理的問題。政府主導的食品安全單一監管體制的不足。食品安全問題涉及面廣,政府不可能面面俱到。而現行的食品安全監管體制沒有把社會力量很好的利用起來,監管體制過于單一,食品安全問題過分依賴政府部門的監督。一邊是消費者在面對食品安全問題的侵害時維權難、舉證難,另一邊是政府部門希望了解到更多食品安全總體形勢及狀況;政府部門與消費者沒有很好的結合在一起。

(二)對現有食品安全監管機構體系的建議

1.建立“從農田到餐桌”的一體化全程監督。食品安全監管不僅要從監管制度和模式上實現“從農田到餐桌”上的一體化監管,而且要著力加強食品安全監管的信息化建設。建立信息化的食品溯源電子系統,使消費者消費時就能夠了解到食品生產、加工、流通的各個環節歷程。

2.加強食品安全監管的透明度,食品安全監管透明度的提高可以顯著提高食品安全事件中監督、執法部門監管的有效性,增加食品安全監管中公眾的參與度。

3.完善風險預警機制。食品安全風險預警機制的完善可以使政府部門和社會公眾在面對食品安全突發事件時有充分的心理準備和應急處理能力。增加食品安全監督機制中社會的參與度。建立行業監管協會,消費者監管協會等社會團體或半民間半政府部門,可以有效增加社會大眾的參與度,減少社會大眾的心理疑慮。同時,也減少政府部門的工作強度,使政府部門能夠集中更大的精力處理核心事件。

[參考文獻]

[1]蘇蒲霞.中外食品安全監管體制比較研究[M].北京: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14.6.

[2]劉錄民.我國食品安全監管體系研究[D].西北農林科技大學,2009.

猜你喜歡
食品安全
完善我國食品召回制度的法律思考
食品安全檢測技術研究現狀
市場經濟下食品安全對經濟發展的意義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