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馬克思主體性思想及其對當代中國的啟示

2015-08-05 12:47曹寧
法制博覽 2015年7期
關鍵詞:客觀規律能動性實踐

摘要:馬克思的主體性思想是在批判唯心主義抽象的主體性和舊唯物主義直觀的主體性基礎上形成的。實踐是馬克思主體性思想的出發點和核心,馬克思從認識論和本體論維度出發,指出人正是在改造自然和處理社會關系的實踐過程中確立了自身的主體性地位。馬克思的主體性思想對于我們進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和小康社會建設最具理論價值和實踐意義。

關鍵詞:馬克思主體性;能動性;客觀規律;實踐

中圖分類號:A811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2095-4379-(2015)20-0286-03

作者簡介:曹寧(1989-),女,漢族,山東濟南人,上海理工大學社會科學學院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馬克思主義哲學。

馬克思的主體性思想是在批判的基礎上形成的。馬克思對唯心主義抽象的主體性和舊唯物主義直觀的主體性進行了批判,唯心主義肯定了主體對客體的能動作用,但是研究的主體仍局限于抽象的意識形態領域。舊唯物主義肯定了主體的客觀物質性特征,卻沒有看到實踐活動對于客體的影響。馬克思以感性的實踐活動為基礎,在人與自然、人與人的相處中,主體不斷改造客體并使自身得以實現。本文通過對馬克思主體性思想的形成路徑及其主要內容的探討,進而分析了馬克思的主體性思想對于我國進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當代價值。

一、馬克思主體性思想的形成路徑

(一)對唯心主義抽象的主體性批判

馬克思首先對唯心主義抽象的主體性進行了批判,唯心主義關于主體性思想,主要體現在笛卡爾、康德和黑格爾的思想中。在近代西方哲學史上,笛卡爾“我思故我在”命題的提出,確立了主體的獨立地位??档聦ⅰ白晕摇眲澐譃橄忍斓暮徒涷灥淖晕?,并將理性自我提升到先天自我的地位,突出了主體的理性認識功能,體現了主體對客體的能動作用。到黑格爾那里,他提出“絕對精神”,將理性視為絕對原則,把人的主體性絕對化為理性,將理性主義發展到極致,同時也意味著把理性推向了滅亡。從笛卡爾、康德到黑格爾,近代唯心主義哲學家使人的主體地位逐漸彰顯,主體性思想也得到了空前的發展。但是,隨之而來的各種弊端也漸漸暴露出來,因此也不可避免的受到了各種批判,馬克思就是眾多批判者中的一位。

馬克思對唯心主義“理性至上”的原則展開了批判,貫穿近代唯心主義主體性思想始終的是“理性”,唯心主義最大的錯誤就在于過于推崇理性,把理性奉為最高的、絕對的原則,深信理性可以超越甚至主宰一切,把真正的主體——現實的人,排擠到主體之外,試圖讓理性來超越時間、歷史與現實,從而達到無限的永恒狀態。唯心主義者將理性抽象化為主宰一切的力量,把主體與客體的關系限定在純粹的、抽象的意識幻想中,從而使主體脫離現實社會,漸漸失去了現實的底色。這種極端的幻想,等于把理性推向了深淵,使得理性不得不在深淵中消解自身以求脫胎換骨,而這種幻想也會隨著理性的墜落,最終走向滅亡。

馬克思針對唯心主義的弊端,指出:“所以,結果竟是這樣,和唯物主義相反,唯心主義卻發展了能動的方面,但只是抽象地發展了,因為唯心主義當然是不知道真正現實的,感性的活動本身的?!盵1]唯心主義肯定了主體對于客體的能動作用,但他的主體僅限于抽象的意識形態,脫離歷史與現實社會。唯心主義哲學家們只是在天國的領域里對主體性思想進行探討,認為主體是理性、意識等抽象的、純粹的精神活動,并將理性夸大為可以操縱一切的神,搶占了本應屬于現實的人的主體地位。馬克思將實踐概念引入主體性思想,批判唯心主義抽象的主體性,對主體性思想的研究從天國回到人間。馬克思以實踐為基礎,立足現實世界對主體性理論展開研究,指出人是進行對象性活動的存在物,是認識和改造周圍感性世界的主體,使主體的能動性得到了充分的彰顯,并且承認客觀世界對主體的能動制約作用,真正實現了主體與客體的統一。

(二)對舊唯物主義直觀的主體性批判

馬克思對舊唯物主義直觀的主體性也進行了批判。費爾巴哈是舊唯物主義的主要代表人物,他站在唯物主義的立場,注重對人本唯物主義的研究?!捌湔麄€哲學體系以‘人的闡釋為中心,凸顯人在自然社會中的地位與價值?!盵2]但是,他“以抽象的人為出發點,抽去人的具體歷史條件和社會關系而僅把人看作是一種生物學意義上的存在?!盵3]認為人必須依附于物質自然界才能生存,抓住了人的自然屬性,卻忽略了人是“現實的人”這一基本特質。費爾巴哈對主體性思想的發展做出了很大的貢獻,但他的感性客體是直觀的、空洞的,他認為主體能夠通過感性的直觀來認識客體,卻沒有看到主體的能動作用。主體正是在實踐活動過程中發揮主觀能動性,實現了對客體的改造,因此,他不能從根本上把握主體性思想的本質內涵。

馬克思在批判舊唯物主義時指出:“從前的一切唯物主義(包括費爾巴哈的唯物主義)的主要缺點是:對對象、現實、感性,只是從客體的或者直觀的形式去理解,而不是把它們當作感性的人的活動,當作實踐去理解,不是從主體方面去理解?!盵1]舊唯物主義哲學家把人看成是感性直觀的人,卻沒有明白人的感性活動就是實踐活動。在客體面前,人首先是一個實踐主體,在不斷深化對客體的認識中,逐漸掌握客觀規律,通過實踐活動改造著客體。舊唯物主義認為客觀對象是先天存在的,將客體獨立于主體之外,主體只能直觀的認識客體,在自然面前只能消極被動的服從,更不可能實現對自然的改造與征服,沒有看到主體的能動性和人的實踐活動對于客體的生成與發展所產生的影響。

馬克思認為,對于任何事物的理解,不能僅從他的自然狀態去把握,還要看到他們生成發展過程,即事物的歷史性。任何事物都是在歷史與現實社會中存在的,馬克思提到“周圍的感性世界絕不是某種開天辟地以來就直接存在的、始終如一的東西,而是工業和社會狀況的產物,是歷史的產物,是世世代代活動的結果?!盵1]因此,對主體性的理解不能僅僅停留在理論、意識的層面,還要看到實踐活動對于主客體生成和發展的影響。不管是作為主體的人,還是作為客體的客觀世界,都是在經歷了歷史的沉淀,實踐的打磨后,才有了今日的模樣。人的主體性特征也不是生來就有的,而是在實踐活動中,積極發揮主動性和創造性,創造了人類歷史和現實社會,人類的主體地位才逐漸確立。

二、馬克思主體性思想的主要內容

(一)實踐是馬克思主體性思想的出發點和核心

馬克思將實踐引入了自身的哲學,構成了其主體性思想的出發點和核心。馬克思從實踐觀點出發,對唯心主義抽象的主體性和舊唯物主義直觀的主體性進行了批判,標志著馬克思主體性理論逐步走向成熟。馬克思認為,實踐是人們改造客觀世界的物質性活動,“實踐活動是人的本質力量對象化的過程?!盵4]在實踐活動中,人把自身以外的其他一切存在當作對象——客體,去改造,人成為相對于客體而存在的主體。人和動物的本質區別在于人能進行實踐活動,通過實踐活動,改造客觀世界,并從客觀的自然界中獲得滿足自身生存與發展所必須的生活資料,充分體現了主體的能動性。同時,主體也離不開客觀的物質世界,如果沒有客觀對象的存在,主體的實踐活動便無法展開,一切對象性活動便成了無源之水、無根之木,表明客體對主體性的發揮具有限制作用。因此,主體與客體是相互依存、密不可分的統一體,體現在主體對客體的能動性和客體對主體的制約性,而聯結主體與客體的橋梁就是實踐,主客體正是在實踐活動中實現了統一。

馬克思的主體性思想在“改變世界”的實踐活動中得到充分彰顯。以前的哲學家一直在忙于“解釋世界”,而馬克思指出問題在于“改變世界”,改變世界的活動就是一個實踐活動。人正是在“改變世界”的實踐活動中,主體地位逐步確立。馬克思所指的主體,不是單純的生物學意義上的個體,而是指從事實踐活動的“現實的人”。這種意義上的主體才能通過實踐活動,發揮主觀能動性和創造性,達到“改變世界”的目的。實踐是馬克思主體性思想的出發點和核心,實踐活動是人類賴以生存和發展的基礎,人正是在從事生產實踐的過程中,不斷促進生產力的解放和發展,創造了今日的人類社會,使人類朝著自由而全面的方向發展,人類的主體地位得以確立和實現。

(二)人在改造自然的實踐中確立自身的主體地位

人與自然的互為對象化關系,是實踐活動的一個方面,人在改造自然的實踐中確立了自身的主體地位。自然是一座巨大的寶庫,蘊藏著無窮的力量。起初,由于生產力發展水平低下,人類的發展受到強大的自然力牽制,主體地位難以彰顯,只能屈從于自然的統治之下,人類的實踐活動只能在狹窄的空間里進行,主體處于對物的依賴狀態。隨著工業革命的開展,生產力發展水平不斷提高,人類意識到自身的主體性作用,開始沖破自然的束縛,在更廣闊的范圍內進行實踐活動,并用手中的工具改造自然,逐漸確立了自身的主體地位。隨著人類主體性思想的過度膨脹,對自身主體地位的定位也出現了偏差,人類將自身當作自然的主宰者,開始支配自然并讓自然為我所用,毫不留情的吮吸自然資源,無休止的貪婪和欲望使生態環境遭到了嚴重的破壞,人類的主體地位發生異化,生存正面臨著嚴重的威脅。

馬克思從認識論維度出發,在實踐的基礎上對人與自然的關系做出了科學的解讀,主要涉及人對自然的必然性,即作為主體的人,如何認識并利用自然規律,充分發揮人的主觀能動性,實現對自然界的改造。在從猿向人的進化過程中,人類逐漸認識并掌握了自然規律,利用自然規律改造著客觀的自然界,使人類社會呈現出今日的樣貌,實踐活動在其中發揮了決定性的作用。在實踐活動中,主客體是統一的,主體在對客體充分認識的基礎上,實現對客體的改造。同時,主體的實踐活動對客體產生的影響,也會通過主體的變化表現出來。馬克思建立在實踐基礎上的主體性理論,要求在處理人與自然的關系,利用客觀規律改造客觀世界的過程中,要摒棄“人類中心主義”的立場,在充分尊重客觀規律的基礎上改造自然界,不可逾越客觀規律或超出自然的承受能力,確保人與自然和諧相處。

(三)人在處理社會關系的實踐中確立了自身的主體地位

人與人之間的社會交往關系是實踐活動的另一個方面,人在處理社會關系的實踐中確立了自身的主體地位。馬克思所指的主體,不僅是獨立存在的個體,而是一種社會存在物,人的主體性就體現在人與人、人與社會的互動關系中。馬克思指出:“人的本質不是單個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現實性上,它是一切社會關系的總和?!盵1]人的本質是由一定的社會關系決定的,在實踐的過程中產生了多種社會關系,而最基本的就是社會生產關系,“人與人之間必須結成一定的社會生產關系?!盵5]人類在各種生產關系中,從事生產勞動這一最基本的實踐形式,利用自然規律,實現對客觀世界的改造,充分顯現出人類的主體地位。同時,實踐和社會生產關系都具有社會歷史性,隨著物質生活資料的豐富,生產力發展水平的不斷提高,人與人、人與社會之間的關系也在發生著各種各樣的變化,因此,人類要及時調整自己的生產實踐活動,處理好不斷變化、紛繁復雜的各種社會關系,實現個人發展與社會發展的統一。

馬克思從另一個維度,即本體論維度出發,以實踐為基礎,論證了人與人、人與社會的關系問題。社會是由個人構成的,個人是構成社會的分子,而人又是社會的主體,在處理各種社會關系時,也必定要涉及到人與社會的關系問題,因此人的主體性不可能離開社會而存在。實踐活動把人和社會緊緊地聯系在一起,社會的發展必須借助實踐才能實現,而任何實踐活動的完成主體必須是現實的、從事社會生產實踐的人,因此,必須要確保人的主體性地位。同時要處理好人與社會的關系,不能將人的主體性理解為個人的“自主性”,人是社會中的人,具有社會性,要堅決杜絕利己主義的傾向,在發揮自主性、創造性的同時,要充分考慮到他人以及社會的利益,在從事實踐活動過程中,做到個人利益與社會利益的統一,促進社會和諧發展。

三、馬克思的主體性思想對當代中國的啟示

(一)發揮主體的自主性,確保人的主體地位

馬克思的主體性思想啟示我們,在現代化建設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建設過程中,既要避免西方式個人本位主義的弊病,又要充分發揮人的主體性作用。要發揮主體的自主性,確保人的主體地位。隨著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和現代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人的主體性地位得以確立,人的主體性作用得以發揮,個人的主體性也得到了張揚。市場經濟為人的主體生成和發揮提供了基礎。但是市場經濟把追求經濟利益作為社會發展主要目的的做法,也使人的主體地位遭受了挑戰。一方面,隨著各種利益沖突和社會矛盾的紛紛出現,尤其是強勢的社會主體如資本主體的不斷崛起,往往侵犯擠壓弱勢社會主體及其利益。人的主體性發展正面臨嚴重的危機。另一方面,在這個經濟利益至上的年代,人的個性和自主性發展被限制,表現為獨立人格、創新思維的嚴重缺失,個人受物質利益的支配,主體人已經異化為金錢的奴隸,主體意識和人格觀念已經名存實亡。

針對這種情況,要求我們一方面面對主體性的缺失,要時刻保持清醒的頭腦,不能過于被物質利益所驅使,要有自主意識和責任感,發揮自身的自主性和創造性,打破物的依賴關系,確保人的主體地位,以主人翁的姿態積極投身于社會主義的各項建設之中。另一方面,在充分享受主體地位的同時,必須清醒的認識到主體的有限性。在馬克思的主體性思想中,主體不僅具有能動性,還具有受動性的特點,客體對主體具有能動制約性,主體在從事實踐活動的過程中,會受到客觀規律的制約。因此,人類活動要尊重客觀規律,看到自身受動性的一面,在進行現代化建設過程中,要從中國實際情況出發,實事求是,按客觀規律發展,切不可無視規律,為所欲為。

(二)堅持走科學發展道路,實現可持續發展

從認識論維度講,馬克思認為,人與自然的關系是互為對象化的關系,人類在利用客觀規律改造自然的實踐活動中,確立了自身的主體地位。但是,發展經驗告誡我們,人類活動一旦逾越客觀規律,就會受到自然的報復與懲罰?,F如今,我國的經濟取得了突飛猛進的發展,生產力發展水平不斷提高,但是,由于片面追求經濟發展的高速度,不注重對生態環境的保護,無節制的開采資源,大量排放廢棄物,超出了自然自我凈化和承受能力,人與自然的關系逐漸惡化,造成了嚴重的生態環境問題,嚴重威脅人類的健康和生命安全。

面對日益嚴重的生態環境問題,我黨將馬克思主義理論與中國社會主義建設具體實踐相結合,提出了科學發展觀戰略。一方面,科學發展觀把發展作為第一要義,要求我們必須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堅持改革開放,促進生產力發展。另一方面,它又告誡人們發展必須是科學發展,發展必須“以人為本”。其蘊含著既要尊重客觀自然規律,又要尊重人的主體性地位的雙重內涵。強調發展本身不是目的,發展是為了人們更好的生活。這樣生產力標準和人民利益標準實現了統一,共同成為了衡量我國社會經濟發展的主要標準。這就要求我們在發展過程中,要堅持以馬克思的主體性思想和科學發展觀為指導,遵循自然規律和社會發展規律,不可急于求成。要積極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優化資源配置,提高主體的創新能力,尋找新的經濟增長點,為經濟發展注入新的活力。同時,要處理好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之間的矛盾,處理好人與自然的關系,確保人與自然和諧相處,走科學發展之路,實現可持續發展。

(三)堅持“以人民為本”,構建和諧社會

從本體論維度講,馬克思提出,人是從事社會生產實踐活動的主體,是推動人類歷史發展和社會進步的主體,因此,要保證人在社會中的主體性地位。在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進程中,要堅持科學發展觀,堅持“以人民為本”,這標志著我國對人民群眾主體地位的充分肯定,體現了人的主體性地位的全面提升。一方面,我國政府堅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原則,以人民群眾的利益為出發點和落腳點,堅持“權為民所用、情為民所系、利為民所謀”,堅持科學民主決策,統籌兼顧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另一方面,鼓勵人民群眾積極發揮自身的主體性作用,充分發揮主人翁意識和責任意識,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出謀劃策。

在社會發展過程中,由于人們過于追求物質利益,極端利己主義的盛行,對他人和社會利益造成了嚴重的損害,導致社會秩序混亂,各種社會問題頻繁發生,人與人、人與社會的矛盾也隨之加劇,人的主體地位逐漸喪失。因此,在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進程中,我們要以馬克思主體性思想為指導,處理好主體性發展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矛盾,確保人民群眾的主體地位,充分發揮人民群眾的能動性、自主性和創造性,堅持“以人民為本”,重視“民生”問題,把人民群眾的利益放在首位,以實現人與人、人與社會的和諧統一。

[參考文獻]

[1]馬克思,恩格斯.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2]宋文慧,張曉東.主體性的實踐與實踐著的主體性的統一——論馬克思的主體性思想[J].中共南京市委黨校學報.

[3]洪波.馬克思的主體性思想:含義、方法與維度[J].中共福建省委黨校學報,2008(8).

[4]孫鶴.馬克思主體性思想研究——論立足于實踐活動的感性主體[D].東北師范大學,2010.

[5]俞吾金.馬克思主體性概念的兩個維度[J].復旦學報,2007(2).

猜你喜歡
客觀規律能動性實踐
“三件大事”歷史性勝利所彰顯的客觀規律
調動主觀能動性,提高寫作水平
高職英語教學中學生“主體能動性”的發揮
論人民調解工作實踐中的唯物論方法
拔苗助長
比較主觀能動性、意識能動性、意識對客觀事物的反作用的異同
馮契對毛澤東的主體能動性思想的解讀和闡發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