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肖邦《g小調敘事曲》的創作特征及藝術分析

2015-08-15 00:54黃慶佳
科技視界 2015年15期
關鍵詞:敘事曲小調肖邦

黃慶佳 張 薇

(渤海大學藝術與傳媒學院,遼寧 錦州121000)

0 前言

肖邦《g小調敘事曲》是肖邦在1831年到1835年間創作的一部敘事曲,在西方音樂史上這是第一部器樂敘事曲,在作曲的過程中受到了波蘭愛國詩人密茨凱維奇抒情長詩《康拉德·華倫洛德》的啟發。肖邦借古喻今,在對英雄進行歌頌的基礎上號召波蘭人民進行民族獨立斗爭。在這部敘事曲中肖邦將長詩的精神氣質很好的體現了出來,敘事的特點通過音樂的結構布局和音樂形象展現了出來,這部作品在一定程度上映射出了英雄光輝的一生。

1 肖邦《g小調敘事曲》的創作特征研究

通過對肖邦《g小調敘事曲》的旋律、節奏、和聲和曲式進行分析可以看出這部作品的創作特征。

首先,綜合應用了、聲樂性與器樂性旋律、宣敘調性與朗誦調性旋律,既通過作曲家創作旋律的反映體現出了敘事詩的敘事性,還體現出了肖邦音樂綜合性旋律的特點,這部作品體現出了作曲家深刻的民族主義情感和愛國主義情懷,前蘇聯音樂學家A·索洛甫磋夫在評價肖邦作品時曾說波蘭民間音樂的特點就是聲樂性和器樂性的結合。

其次是對切分節奏和復合節奏的運用,這種方法的運用體現出了在進行作品創作的過程中肖邦采用獨創的音樂手法來表達敘事曲的內容和自己內心的情感,這種創作理念和浪漫主義音樂家普遍的創作理念是相符合的。將內容自由和充分的表現出來,肖邦的作品具有濃厚的波蘭情懷,肖邦始終謹記自己作品的創作源泉是波蘭民間音樂素材,肖邦在作品創作的過程中始終謹記民族性。

再次,肖邦《g小調敘事曲》這部作品具有一定的戲劇性,這部作品屬于一種奏鳴的自由曲式,這部曲式中所體現出的對稱和集中原則和奏鳴曲式的美學原則是相符合的,如美國音樂家保羅·亨利·朗在評價肖邦作品是曾說:在肖邦的作品中沒有過多的依賴傳統形式和手法,他開辟了自己的新天地,只是將音樂必要的形式外殼保留了下來。

最后,肖邦在作品中采用創新的手法體現出了最常見的和聲材料,例如通過對那不勒斯斯六和弦的運用體現出了調性色彩,色彩變化、翻唱而有嚴謹的調性布局通過調式體現出來,以上這些都是肖邦和聲風格的主要特點。前蘇聯音樂學家A·索洛甫磋夫在評價肖邦的作品時曾說:肖邦的作品既具有古典主義的嚴整邏輯性和深刻的藝術根據,還具有浪漫主義所特有的豐富和大膽。

2 肖邦《g小調敘事曲》藝術分析

在肖邦的作品中《g小調敘事曲》占據著非常重要的地位,肖邦在進行這部作品創作的過程中將深刻的思想內容表現了出來,對于內心世界的心理活動有比較多的描述和刻畫。在肖邦《g小調敘事曲》這部作品中沒有對祖國風光的描寫以及纏綿的歌唱,在風格上也改變了原有的明快華麗,這種思想上的變化在一定程度上是由于華沙起義的失敗造成的,另一方面也體現出了這部作品是肖邦進入創作全盛時期的標志,對這部作品的藝術性進行分析可以得到下面的結論。

第一,傳統的奏鳴曲式結構是在主副部之間形成對比的基礎上將矛盾的戲劇性展現出來,在肖邦《g小調敘事曲》中雖然采用了奏鳴曲式結構,同時音樂的內容通過奏鳴曲式結構展現了出來,但是肖邦在這部作品中只是將一定的音樂形式保留了下來,他為自己重新開辟了新的音樂內容,改造了原有的不適應抒情敘事性格和構思要求的傳統布局,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方面在肖邦《g小調敘事曲》的呈示部和再現部中,在布局上采用了傳統的調性統一布局,使其保持原來的調性,在g小調和E大調上分別出現了主部和副部,將展開部中的主副部統一在一堆同名的大小調上,這里統一在了a小調和A大調上,整首樂曲在主副部倒裝的影響下形成了以展開部為中心的對稱格式。另外一方面,肖邦《g小調敘事曲》這部作品具有較暗的主部色彩以及較短的句子;副部具有明朗、舒展和氣息寬廣的特點。雖然在兩者之間有一定的差異,但這和傳統奏鳴曲式中的矛盾沖突性對比是不相同的,只是一種派生關系,在展開部中也沒有將矛盾的沖突體現出來,通過變奏和變形手法的采用肖邦將原有的抒情性的性格轉變為了熱情的英雄性格。通過倒裝的形式進行再現,副部出現以后進行變形,這樣在色彩更為明亮和音響更為豐滿的基礎上主部回到了原調,進而形成了全曲的高潮。

第二,肖邦音樂中最主要和最有力的表現手法是旋律,在肖邦《g小調敘事曲》這部作品中旋律依然是最富戲劇性和最震撼人心部分力量的源泉,因此在對肖邦的作品進行演奏的過程中應當充分的重視彈奏和表現。在演奏的過程中應當在保證旋律突出的前提下將曲目的旋律從頭到尾的展現在聽眾面前,旋律不要被和聲、伴奏聲以及低音淹沒掉。

第三,浪漫主義色彩是肖邦作品主要特點之一,但是要以一種嚴謹的態度對肖邦的作品進行演唱,所謂嚴謹并不等同于死板,并不能限制到演奏者的發揮,在演奏的過程中不能偏離肖邦原來的意圖。肖邦以一種嚴謹的態度和清晰的邏輯進行創作,肖邦的表情也是嚴謹而含蓄的。在肖邦《g小調敘事曲》這部作品中雖然體現出了較為復雜的情緒變化,但是音樂的整體風格是嚴密的,并沒有體現出簡單的情緒沖動。因此更好的演奏肖邦作品的關鍵是嚴格的遵守肖邦所標明的速度、力度以及其他表情符號。

第四,要充分的重視肖邦作品中的復調因素。在復調因素上肖邦的作品和巴赫音樂中的復調音樂并不相同,聲部并不是根據模仿得到的。肖邦在創作的過程中將各個聲部編制在了一起,同時每一個聲部都有其獨特的旋律。除了主要旋律聲部以外,肖邦的作品還帶有旋律化的、不同一般形式進行的伴奏性質,通過這種伴奏聲部既可以襯托和補充主要聲部,還可以比一般的伴奏聲部具有更加獨立的性格,獨特的、別具一格的復調手法在肖邦《g小調敘事曲》這部作品中都得到了充分體現,因此對于這種奇妙的復調因素我們不能忽視,應該將各個線條清晰的揭示出來,同時不要忽視各個旋律線條之間的主次關系。因此在對這類音樂片段進行演奏的時候要充分的將旋律的節奏感體現出來。

第五,肖邦《g小調敘事曲》這部作品中所體現出來的慷慨和悲壯的英雄氣概對于我們認識肖邦的性格有很大的幫助,在這部作品中同時體現出了肖邦的英雄性格以及浪漫抒情的詩意與激烈,但是這種優美和華麗并不是肖邦作品的全部。無病呻吟和故作姿態的描述是對肖邦的污蔑,“鋼琴詩人”這個詞并不能充分的形容肖邦,在肖邦音樂中所表現出來的范圍是非常廣的,在肖邦的音樂中流露除了非常復雜和完美的音樂形式。應當通過對肖邦生活和思想的認識分析肖邦的作品。

3 總結

肖邦為了在《g小調敘事曲》這部作品中充分運用音樂形式的各要素,將浪漫敘事詩的內容及其深刻的思想性展現了出來,例如對戲劇化結構的應用,肖邦的這種創作手法在擺脫古典器樂曲嚴格的結構限制的前提下體現出了與19世紀標題器樂曲截然不同的風格,在這部敘事曲中有很多可塑性的文學內容,在體現出浪漫主義音樂美學特點的基礎上表現出了自由和充分的文學內容。

[1]夏雨.從肖邦《g小調敘事曲》看浪漫主義時期的音樂特征[J].藝術時尚,2014,32(04):56-58.

[2]李亞萍.肖邦g小調敘事曲創作風格及演奏特點[J].藝術評論,2012,26(10):32-36.

猜你喜歡
敘事曲小調肖邦
“鋼琴詩人”肖邦
論肖邦《第二敘事曲》(Op.38)的敘事、形式與風格
奔馳在祖國大地上
——選自大型交響敘事曲《苗寨的故事》
四 季 相 思
肖邦
思 夫
五河小調
淺析《蘭花花敘事曲》特色揉弦的運用
肖邦故園,在誰的心里——我對《肖邦故園》教學的一點思考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