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援疆形勢下少數民族大學生就業問題及對策淺析

2015-08-15 00:54張燕飛
科技視界 2015年15期
關鍵詞:就業指導用人單位少數民族

張燕飛

(塔里木大學水利與建筑工程學院,新疆 阿拉爾843300)

0 引言

教育部袁貴仁部長在2015年全國普通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工作網絡視頻會議上談到,2015年高校畢業生規模將達749萬,較去年增加22萬,再創歷史新高,可見2015年就業形勢將面臨多重壓力,就業創業工作任務十分艱巨當前。受到地域、經濟、文化、科技和語言等因素的影響,新疆內高校的教育模式、專業設置、教育質量等相對發達地區高校仍有較大差距,使少數民族大學畢業生在就業市場中面臨殘酷的競爭,多數情況下處于弱勢[1]。而作為新疆經濟建設的棟梁之材,少數民族大學生必將成為建設的主力軍。如何更好地因勢利導,解決少數民族大學畢業生的就業問題,不僅關系到學生的家庭利益,也關系到所在地區各高校高等教育的持續健康發展,最終將對國家的“對口援疆”、“一路一帶”戰略的實施、民族地區社會穩定、經濟快速發展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本文對新疆少數民族大學生在就業過程中出現的問題進行探究,并對解決少數民族大學生就業問題提出了對策和建議。

1 少數民族大學畢業生就業難的原因分析

新疆少數民族大學畢業生就業存在新疆經濟發展水平整體有限,能提供的優質高薪崗位有限,競爭激烈,就業觀念落后等因素,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1 多因素影響造成的擇業空間狹小

受生活習慣、文化差異、就業觀念等因素的影響,少數民族大學生在就業地域與空間的選擇上,更多地考慮將來的飲食生活、擇偶成家、照顧父母等因素,為此,新疆高校少數民族大學生畢業后絕大多留在新疆工作,甚至有一部分畢業只選擇在家鄉工作[2]。但由于新疆經濟發展水平整體有限,各地區經濟結構發展失衡,就業市場能提供的待遇較好的崗位主要集中烏魯木齊、石河子、庫爾勒等大中城市,同時期于疆內畢業的漢族大學生多數也選擇在上述地區就業,而疆內高校培養的少數民族大學畢業生在語言表達能力、專業技術能力和綜合文化素質方面與同類專業條件下畢業的漢族學生相比仍有相當大的差距;另一方面的就業競爭來自于疆外高校培養出的新疆籍少數民族畢業生及漢族學生,他們有很多也選擇返回新疆就業,而這些畢業生相對新疆本地高校培養的少數民族大學生在漢語、外語、專業技能、自信心等方面具備更好的就業競爭力,又經過發達地區高校主流文化的熏陶,其綜合能力和對新事物的接受能力遠遠高于疆內少數民族大學畢業生,隱形的差距仍然是少數民族大學生就業的瓶頸?;谝陨显?,使得新疆高校的少數民族大學畢業生在上述地區就業競爭力非常有限。然而,對于新疆高校的少數民族大學生,其家鄉所在地多數處于經濟較為落后的地區,大多不能提供良好的就業待遇,從而導致就業困難狀況。

1.2 就業觀念陳舊

援疆建設雖然為新疆少數民族畢業生就業提供了很多崗位,但是新疆少數民族大學生由于受傳統觀念和家鄉觀念的影響,很多人不愿意去企業工作,其主要就業意向為行政或事業單位,在擇業過程中對薪酬要求的自身定位不準確,期望值偏高,理想與現實脫節,有一步到位追求一份待遇良好的工作的傾向,而自主創業的自信心又不足,出現了就業期望與社會需求錯位現象,產生有業不就得現象。

1.3 單位用人標準與學校培養目標不匹配

隨著新疆經濟的發展,用人單位對少數民族人才素質的要求越來越高。但是現實中,少數民族大學生的綜合素質與用人單位對少數民族大學畢業生的要求之間存在著較大差距。新疆高校培養的少數民族大學生在專業知識方面已有所長,但實際工作能力卻大打折扣,必須經過較長時間的培訓,才能達到單位的用人標準,這必然會增加用人單位的運營成本。作為用人單位,人力資本的投資升值空間是他們必然考慮的問題,因此造成用人單位不太愿意聘用少數民族大學畢業生。

1.4 高校就業指導理念更新慢對就業的影響

隨著各高校持續擴招,帶來的大學畢業人數逐年增加多,大學生就業競爭壓力也逐年增大,這些壓力對于少數民族大學生來說影響更大?;谡Z言、專業技能、社會家庭等方面的影響,少數民族大學生更容易出現心理問題,進而直接影響他們的就業觀。然而,新疆高校對大學生的就業指導教育相對發達地區高校仍有較大差距,各高校的就業指導體系還不夠健全,其信息的發布渠道、形式多樣性、內容規范性等還需進一步完善。如:對于在就業指導過程中如何更好地幫助少數民族學生充分了解自身個性特點,合理建立職業發展規劃,盡早對社會形成全面正確的認識,繼而在心理、觀念、技能等方面做好就業準備;如何了解當前社會實際所需,選擇合適自己的職業等方面還有比較長的路要走,高校的就業指導理念更新慢將影響少數民族大學生建立正確的就業觀以及對自我評價的準確性。

2 解決少數民族大學生就業問題的對策及建議

為了更好地提高新疆少數民族大學生素質,促進就業工作的開展,本文提出了幾點相關對策和建議如下:

2.1 注重實踐能力培養,提高學生就業綜合素質

疆內各高校應根據用人單位的實際需求,積極動態調整專業結構,使與新疆社會經濟發展相適應,進一步提高對少數民族大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的重視程度。首先,制定切實可行的方案,針對少數民族學生漢語水平、計算機水平等開展多方面的職業技能培訓活動,加強語言能力,提高少數民族學生人際交往和溝通能力;其次,有計劃地制定民漢統一的培養方案、教學計劃,逐步縮小民漢學生之間的差距,增強其就業競爭力。最后,通過強化少數民族學生的實踐動手能力和創造能力,提高其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提高就業綜合素質。

2.2 積極宣傳國家政策,引導學生轉變就業和擇業觀念

學校應當充分利用微博、微信、手機報等新媒體,使用海報、圖表等方式,加大宣傳力度和引導工作力度,讓各個年級的少數學生充分了解國家出臺的促進就業創業的政策措施。堅持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積極組織少數民族學生參加各類創新、創業競賽、創業模擬等實踐活動,著力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創業意識和創新創業能力。根據畢業生的就業意向和求職需求,分時段、分類別推送基層就業、自主創業、參軍入伍、困難幫扶等政策措施,提高政策宣傳的針對性和有效性,引導少數民族學生轉變以往的就業觀念,通過選擇西部計劃、三支一扶等政策性就業方式,鼓勵少數民族學生參與其中。結合國家提供的關于鼓勵畢業生創業的工商登記、融資服務、稅收減免等優惠政策,鼓勵開網店創業等多種創業形態,讓學有所成的大學生用自己所學的專業知識去基層或返回家鄉發揮其專業特長,提高少數民族大學生就業能力[3-5]。

2.3 進一步加強和完善就業指導工作

當前新疆高校少數民族大學生對自身就業競爭力的認識不夠深入,對自身所掌握的知識體系和學習創新能力的認識也較為模糊。為此,學校要針對性的開展專業教育、職業生涯規劃教育、就業指導培訓,引導在校少數民族大學生深入理解個人今后從事的職業、培養其對就業的深入認知。對就業指導教育的認識不能僅僅停留在培養學生進行專業就業的理念至上,而是應當系統培養學生建立起對自身專業所能從事的職業其分類、相關就業崗位及其發展動態的直觀認識,強化學生建立起對相關工作領域知識貯備,以情景教學的方式指導學生強化求職社交禮儀與技巧,使得學生能對自身情況進行準確定位,最終完善自身職業生涯規劃,為就業打下堅實基礎[6]。

2.4 突出本地特色,用好校友資源,實現良性循環

作為民族地區高校,應該積極抓住區域經濟特色,緊密結合所開設專業,做好就業市場調研,做好用人單位滿意度調研工作,定期開展畢業生就業情況回訪,了解用人單位對畢業生的實際所思所想,定期針對用人單位的需求修訂人才培養方案,開設具有本地特色的務實課程,形成學校和用人單位的良性互動合作關系,確保建立通暢的溝通渠道,積極挖掘優質校友資源,爭取校友對少數民族大學生實習和就業的大力支持,確保培養出的合格大學生能夠順利就業,實現最終的良性循環。

[1]敬莉.新疆少數民族大學生就業難問題分析[J].新疆財經大學學報,2008(3).

[2]趙曉芳.少數民族大學生就業問題的特殊性及對策建議[J].西北民族研究,2009(3).

[3]教育部關于做好2015年全國普通高等學校畢業生就業創業工作的通知[EB/OL].http://www.moe.edu.cn/publicfiles/business/htm lfiles/moe/s3265/201412/xxgk_180810.htm l,2014-11-28.

[4]遲藝匯,彭成廣與王成斌.淺議民族高校畢業生就業問題及對策[J].劍南文學·經典教苑,2012(12).

[5]張龍,等.中西部少數民族大學生就業狀況調查研究[J].學理論,2014(08).

[6]孫蘭英,阿不力克木·艾則孜與楊建鶯.新疆少數民族在校大學生就業競爭力調查分析[J].人力資源管理,2014(10).

猜你喜歡
就業指導用人單位少數民族
用人單位應避免七個認知誤區、切實保障職工年休假的合法權益
大學生就業指導教育工作開展對策探討
性騷擾的用人單位法律責任研究
略談開展大學生就業指導的重要性
餐廳經營模式多樣 事先分清用人單位
我認識的少數民族
少數民族治療感冒的蕨類植物(一)
少數民族治療感冒的蕨類植物(二)
大學生就業指導課教學模式的實踐與探索
以人為本,深化高職院校就業指導工作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