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家本位”文化的變遷與家庭養老

2015-08-15 00:54
科技視界 2015年15期
關鍵詞:價值觀念代際變遷

蔣 鑫

(吉林農業大學研究生學院,吉林 長春130000)

在在以往的社會學研究中,對于家庭養老問題有著各種各樣的研究角度,例如社會支持網理論、社會變遷理論、社會交換理論等等,在多數理論的分析框架中,通常把家庭養老中的代際間的支持行為理解為是一種利益互動,是一種“投桃報李”的關系,認為是資源的代際流動影響了代際間的關系。然而,在中國的傳統文化中,家庭內部的代際關系通常以血緣與情感為紐帶,這種微觀層面的互惠關系與宏觀層面的社會制度、社會文化之間通常是辯證統一的關系,難以將二者割裂開研究。因此,本文就采用了文化變遷的視角來探討家庭養老問題。

1 家本位價值觀下的家庭養老

在傳統的代際關系中,有一個貫穿始終的價值觀念,就是“家本位”文化下的價值觀?!凹冶疚弧本褪前选凹摇弊鰹楹饬恳磺惺挛锏某叽a和標準,一切活動回繞著家展開,以家庭為圓心,向外擴散。在“家本位”文化下,獨立的個人價值存在著一定的缺失。費孝通先生曾經指出,鄉土中國的傳統社會結構是一種“差序格局”,認為這樣的社會結構就像水的波紋,其中心是“自我”,然后按照血緣和地緣的親密程度逐次向外擴展。當然,這里說的“自我”并非西方哲學中那種擁有主體性的自我,而是通常表示個人所在的家庭、家族、宗族、氏族的意志。在這種“差序格局”下,中國的傳統價值觀念是以家為本位的一種文化價值觀。

在家本位的價值觀下,中國傳統社會的家庭養老模式有著自身的獨特性。家本位價值觀認為個人生命的終極價值在于延續家族的血統,所以說中國的家庭養老并不單單是社會制度和社會行為,它與傳統的文化價值觀念息息相關。很多老人把精神寄托都放在了子女以及孫輩一代上,“兒孫滿堂”是絕大多數老年人共同的愿望。而若是年老之后子女不孝或者膝下無兒,其一生就是悲慘的,生命的價值也無從兌現。所以說,中國人在選擇養老方式的時候,并不是考慮哪個更合理、更務實,而是將養老方式視同與“孝道”有關。因此,養老模式的轉變的最大障礙就是觀念的轉變。

2 個人本位價值觀下的家庭養老

由于市場化進程的日益深入和社會轉型的日益加劇,傳統文化也在經歷著變遷,在標準多元化的影響下,個人本位的價值觀念逐漸取代了家本位的價值觀。同時,社會變遷帶來的社會流動增強也讓家庭養老產生了很多困境,尤其是青壯年一代在進行贍養老人的行為時,受到職業因素的影響非常大。他們通常在工作、子女和父母之間奔波。個人的發展追求與“孝順”觀念之間的矛盾無形之中增加了他們的心理壓力。

但是,隨著社會變遷的深入,個人的生存發展與家本位文化下的“孝道”觀念之間的矛盾也漸漸有了緩解,這在很大程度上也和社會思想觀念的改變以及國家保障體系建設的逐步完善有關。大部分青年人在面對個人發展與家庭支持的選擇時會通常會選擇前者,同時,在老年人也正在逐步接受和認同青年人思想觀念的變化,特別是在受教育程度較高的老年人中,這種改變更加的明顯。很多老人盡管希望得到子女的經濟支持、家事支持尤其是情感支持,但是他們依然會贊成子女追求個人的獨立發展。這種情況在農村和城市都普遍存在,尤其是在城市中更為明顯。

3 家庭養老模式變化的特點

通過對上述內容的分析,我們發現,在文化變遷的視角下,家本位價值觀念的式微和個人本位價值觀念的興起正在促成一種新型代際關系的出現,而家庭養老模式也出現了本質性的變化。

首先,傳統的家庭養老一方面起著保證社會結構穩定的作用,另一方面也讓文化得到了傳承。但是現代家庭養老的作用僅僅以社會保障為主要功能,并且與現在社會保障相互銜接、相互促進和補充。

其次,傳統的家庭養老受文化因素的影響巨大,它是建立在家庭倫理道德的基礎之上,子女要服從父輩的權威。而現代家庭養老建立的基礎則是一種社會契約和以親情為主的、平等的情感關系上。

最后,現代居住方式以核心家庭的形式為主,傳統社會父母與子女共同居住的形式正在不斷減少。無論是城市還是鄉村,獨居老人、空巢老人正在逐漸增多,成為當下人們憂慮的養老問題之一。但是,雖然居住方式發生變化,但是父母組成的家庭與子女組成的家庭仍然存在著普遍的代際支持,這種支持主要體現在經濟、生活以及情感方面,而它之所以能夠存在,恰恰也是因為傳統的“家本位”文化在現代依然有著不可忽視的影響作用。

4 總結

綜上所述,我們對家庭養老做出了合理的文化解釋,即文化價值觀和家庭養老是互相聯系、互相依存的關系,在文化變遷的作用下,家庭養老模式的主要內容也會隨之發生根本性的變化。所以,本文以文化變遷為視角,通過對比傳統社會和現代社會不同的價值觀念在家庭養老中的重要作用,進而分析家庭養老模式轉變的特點。同時也發現了在文化變遷的大環境中,雖然個人主義價值觀逐漸增強,但是“家本位”文化依然有著強大的生命力。

[1]費孝通.家庭結構變動中的老年贍養問題再論中國家庭結構的變動[J].北京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83(3):3.

[2]賀雪峰.農民價值觀的類型及相互關系對當前中國農村嚴重倫理危機的討論[J].開放時代,2008(3):51-58.

[3]陳柏峰.農民價值觀的變遷對家庭關系的影響皖北李圩村調查[J].中國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7(1):106-113.

[4]聶洪輝,揭新華.農村孝道衰落的根源及對策研究[J].東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9,11(6):51.

[5]朱靜輝.家庭結構代際關系與老年人贍養以安徽薛村為個案的考察[J].西北人口,2010,31(3):52.

[6]郭于華.代際關系中的公平邏輯及其變遷對河北農村養老事件的分析[J].中國學術,2001,(4):10.

[7]唐燦.中國城鄉社會家庭結構與功能的變遷[J].浙江學刊,2005(2):208.

猜你喜歡
價值觀念代際變遷
新時代價值觀念沖突與思想政治教育現代化發展研究
“這里為什么叫1933?”——銅川“紅色基因”代際傳承
40年變遷(三)
40年變遷(一)
40年變遷(二)
清潩河的變遷
論人權的代際劃分
家族企業代際傳承中的權力過渡與績效影響
文化流動視域下的城市價值觀念創新:以“深圳十大觀念”的生成為例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