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潛江市農業信息化建設的思考與建議

2015-08-15 00:54
科技視界 2015年15期
關鍵詞:潛江市農業局農技

何 年

(長江大學,湖北 荊州 434020)

1 發展現狀

科技的不斷發展,信息的不更新,科學技術在農業領域的應用意義深遠。農業信息化已成為發展農業的必要條件,科學技術能為農產品的生產、銷售等各個環節提供支撐,提高效率,為農產品信息的交流提供更廣闊的平臺。

潛江市為發展農業信息化先后搭建了潛江市農業局機關局域網、創建了《潛江農業信息網站》、多媒體會議室、視頻語音咨詢平臺、視頻影像編輯系統、視頻會議系統等。視頻語音咨詢服務自2007年以來,咨詢網點由剛開始的68家,增加到現在的160家,與農民開展面對面咨詢達6萬多人次,高峰期日咨詢200多人次,在線技術培訓4萬多人次。

2001年市農業局設立了市場與經濟信息科,2007年潛江市率先在全省成立了農業科技信息咨詢中心,現已更名為潛江市農村信息宣傳咨詢中心。目前全市現有農業科技人員605人,其中高級職稱50人,中級職稱530人。市有農業技術推廣中心、水產技術推廣中心、畜牧技術推廣中心,鄉鎮有農業、水產、畜牧技術推廣服務中心,村有農技員,村民小組有科技示范戶,現已形成了以市級技術推廣中心為樞紐,以20個鎮、處、場技術推廣服務中心為陣地,以5 500名科技示范戶為橋梁的農業新技術試驗、示范、推廣網絡。全市每個村都有一名農業信息員,定期張貼《農業信息宣傳欄》,此外還創辦了《潛江農業》科技小報、《農業信息快報》、《潛江農業信息網》等,為農民開展農業信息服務。潛江市農業局積極與市電信公司、移動公司、聯通公司合作,開展農業科技短信入戶活動,免費將農業科技短信群發到農民手中。手機短信服務自2005年以來,累計免費發送實用技術短信30多萬條次,覆蓋用戶達到了1.5萬戶。全市全網開通12316服務熱線,為農民答疑解惑。市農業局積極與市電視臺合辦欄目,自2008年以來累計播放《農業新視窗》、《壟上行》59期,自2003年以來每天黃金時段播放《病蟲電視預報》。自2003年開始,與《潛江報》合辦《農家顧問》專欄,每月2期?!稘摻r業》科技小報,自2009年恢復辦報以來,每年辦報10期,每期12萬份,免費發放到全市農戶手中。

結合網絡技術的不斷發展,為了進一步加強潛江市農業部門與群眾之間的溝通和交流,深入踐行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助推現代農業發展,2015年1月20日潛江市農業局正式開通微信公眾平臺帳號。農戶添加市農業局微信公眾賬號后,就可以與微信平臺里的農業局領導、農業專家和工作人員開展點對點交流,實現種養大戶與農技專家之間的圖片、文字、語音等全方位溝通互動,從而打通農技服務“最后一公里”。該微信平臺除了可與農技專家實現在線交流,還提供農業政策咨詢,了解最新的病蟲信息、農產品價格信息、最新的氣象農事信息等。市農業局把政務微信平臺做為政務信息公開的重要新渠道,回應網民關注農業的問題,開展互動交流、提供在線服務。及時發布各類權威政務信息,為進一步推動潛江市農業信息宣傳工作再上新臺階。

2 存在問題

2.1 投入不足

農業信息化建設資金投入嚴重不足,基層工作經費少,信息工作所必需的設備老化、設施落后、設備更新慢,不能滿足農業信息化快速發展的要求。

2.2 人才缺乏

目前,潛江市雖然加快了農業信息化人才建設步伐,但是農業技術人員、信息服務人員的專業能力仍存在較大差距。據統計,全市農技人員有46.8%在40歲以上,53.2%在30~40歲,并且均為1997年以前畢業的大、中專生。由于沒有建立基層農技人員繼續教育的長效機制,農技人員接受專業的中長期培訓機會少,缺乏新知識、新技術,無法滿足發展現代農業的需要,可持續發展的后勁不足。人才激勵制度的缺陷、人員管理的缺陷,導致真在有才能的工作人員不能安心扎根于農村基層[1]。

2.3 信息滯后

根據《阿里農產品電子商務白皮書 (2013)》中的數據顯示,從整體上來看,到2013年阿里平臺上的涉農網店數量持續增長。阿里平臺上經營農產品的賣家數量為 39.40萬個。其中淘寶網(含天貓)賣家為37.79萬個,相較 2012年的26.06萬個,有了 45% 的增幅[2]。潛江市雖然已經建設了若干與農業相關的網站,但是真正能夠發布

產品信息的網站少之又少,農產品供求交易系統和農產品追溯系統更是嚴重缺乏,還沒有網站可以直接接受訂單進行農產品的網上交易和查詢農產品產地、種植過程等相關信息。

3 對策及建議

3.1 加大投入資金建設農村基層信息基礎設施

目前,國家加大了對“三農”問題的政策,農業信息化建設的進程加快了。當前的農業信息化建設還處于初級階段,農業信息化服務的基礎設施建設,是現代農業發展的基礎,是促進農村地區社會、經濟、文化有力提升的保障。同時,進行財力資源整合,共享設施效果,變分散投入為集中投入[3]。

3.2 加大農業人才培養力度

加大對農民創業培訓、農民合作社負責人的培訓力度,培養一批科技致富帶頭人和農民合作社領頭人;加大對農民信息員和科技示范戶的培養力度;引進合適的農業信息化人才,建設一支熟悉業務、責任心強的農業信息化服務隊伍,除了專家,還要有適合的農村信息化服務人才。加大培養服務于農產品電子商務方面的人才。

3.3 加大農產品電子商務發展力度

潛江市農產品市場目前貨好卻難銷的矛盾。主要問題在物流,很多農產品具有季節性、不易儲存的特點,在保鮮、運輸等處理上較為困難,這使得新鮮的農產品不能新鮮的到顧客手中。怎樣突破農業電子商務瓶頸,為農業生產加工、農產品流通企業、員工和農產品消費者提供便捷有效的服務,解決產后信息化的難題?可以從如下三個方面入手:一是要引導發展農業電子商務示范體系,完善管理體制,逐步建立第三方公共服務平臺,加強信用服務和安全認證系統建設,推進農產品標準化、現代冷鏈物流等支撐體系建設,營造農業電子商務發展的良好環境;二是要疏通渠道,著力探索全流程的農業電子商務服務及應用,以完成信息流、物資流、資金流整個電子商務過程,有效解決農產品供求難題;三是著力解決農業科技、信息入戶“最后一公里”的問題,進一步加強農產品生產基地企業和市場的對接,推動“農超對接”等多種形式的產銷銜接,促進中國供銷(潛江)農商大市場建設。

4 結語

21世紀是信息農業的時代,人們對農業信息需求在不斷增加,為了滿足人們的需求,潛江市政府要統一協調和安排,積極引導社會力量參與,加強農業信息基礎設施和人才隊伍建設,促進農業信息化資源共享和整合,保障農業信息化工作順利開展。

[1]湖南省委宣傳部理論處.信息化是最有潛力的發展基礎——在建設“數字湖南”上的認識與實踐[N].湖南日報,2011-08-29(04).

[2]阿里研究院.阿里農產品電子商務白皮書(2013)[OL].http://www.aliresearch.com/blog/article/detail/id/18882.html

[3]郭慶然.農業信息化推進農業產業化的策略研究[J].農業經濟,2009(4):70-72.

猜你喜歡
潛江市農業局農技
基于Sentinel-2衛星的潛江市蝦稻田時空格局變化研究
有一種堅守叫農技推廣
“秋冬種及冬季農業開發農技行動”啟動實施
淺談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并非“小題大作”
培育鄉鎮農技人員立足當下更要看重長遠
看儀隴農技推廣“最后一公里”
創新學習載體 推進思想理論建設——潛江市黨員干部理論學習“短信課堂”簡述
湖南省農業政策法律知識競賽圓滿結束
湖北省潛江市土地生態脆弱性時空分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