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信息技術與語文課程整合的負面影響

2015-08-15 00:54崔素平
科技視界 2015年15期
關鍵詞:課件多媒體課文

崔素平

(濮陽雜技藝術學校,河南 濮陽457000)

科學技術的進步,現代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帶動了各個領域的發展。信息技術也很好推動了教育的發展。語文課堂動用多媒體,適當地配合一些畫面或音樂,可以使語文課上的更形象;但不能本末倒置,教師決不能成為點擊鼠標的機器,那樣勢必影響教學的實際效果。但是目前的語文教學活動中,多媒體幾乎成了教學的首選。特別是在上公開課或比賽課時,語文教師幾乎都采用這種多媒體課件的方式教學。它在極大地方便了我們教學的同時,也給學生、教師深深地埋下了“隱患”。本文將談談筆者的幾點體會和看法。

1 直觀性,剝奪了學生想象的權利

用多媒體上課的時候,屏幕上往往呈現出風景畫或人物畫,這對學生理解文中的意境有一定的幫助。但是,長此以往會極大地剝弱學生的想象力。比如說,教師在講授《紅樓夢》時,屏幕上會出現林黛玉、賈寶玉、薛寶釵等主要人物形象,盡管這給了我們形象感、直觀感,但同時也帶來了新的問題。本來在學生心目中,“紅樓”中的人物形象是“自定義”的,也就是說各人有各人的看法、理解、想象,“一千個讀者眼中就有一千個哈姆萊特”,而多媒體剝奪了我們的這種“權利”,使得我們只能有一種“理解”。這也是為什么電視看多了,想象力卻削弱了的緣故。

2 課件圖面過于花哨,分散了學生注意力

在聽課過程中我們看到一些老師在課件制作時將課件的界面修飾的過于花哨,斑斕的色彩和可愛的動畫效果吸引了學生,但是卻分散了學生聽講的注意力,就連老師提了什么問題都沒聽清楚,還談何學習效果。因此,在課件制作中只有將充實的內容與完美的外在形式有機結合,才能真正達到有效地傳授知識、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改善教學壞境的目的。如果圖面太呆板,就達不到調動學生興趣的作用。所以,課件制作中應盡量做到內容與形式的統一。

3 冷酷性,缺乏情感的熏陶

多媒體的使用使課堂容量增加,這彌補了傳統語文教學的許多不足。但是有些老師在制作教學課件時,將整個課堂教學內容、教學程序以及板書等統統編織進去,上課時只管點鼠標,一路“下一步”、“下一步”,雖然這種方式在教學中省勁不少,但其本質仍然是“灌輸式”的,只是把書本知識搬到電腦中而已。這種放電影的教學方式還是無法讓學生主動積極地學習,只是給了外人一種新課堂的表象,其實與以往灌輸式的教學方法沒什么兩樣。所以凡是能夠用一般教輔用具,如模型、掛圖等實現的就不必用計算機課件展示。

教師充當了放映員、解說員的角色。學生讀文感悟全得抬頭看課件,書被扔到一邊。課件上的內容多、信息量大,教師也沒有時間精講,學生也來不及記下來。師生之間的情感雙向交流演變成師與機、生與機的單向傳送與接受,流動在師與生之間的情感被削弱了。而且多媒體是絕對的“一言堂”,它不能聽見分歧意見,也不能發現學生思考上的誤區,更不能捕捉學生思想上的靈感和火花。它只告訴學生結論,而不教授學習之法。這種缺乏情感交流的課堂教學其效果可想而知。

4 影響和限制了教師才能、人格力量的發揮

現在的大學畢業生操作電腦的技術挺高,而對真正能提高自己教學素質的本領則不大看重,認為那是“落伍”的東西。比如說,毛筆字、粉筆字、鋼筆字。其實,字是人的“臉面”,很能體現一個教師的教學素養。優美的板書,既能愉悅自己,又能給學生以美的享受,教學效果自然大大提高。又比如,朗誦課文是語文老師的基本功,而現在許多教師尤其是年經教師不大會朗誦,往往用多媒體課件代替。要知道,即使最先進的技術手段,也代替不了教師。王策三先生曾說過:“有些傳統的教學手段,是永遠不會過時、不會失效的,在優秀教師藝術的恰當運用的情況下,比現代化教學手段還要好?!?/p>

5 極大地占用了教師的備課時間

喜歡用多媒體課件上課的教師把大量時間、精力花在課件制作上,而真正用于鉆研教材、了解學情等方面的時間要少得多。有些教師只要一備課,就上網查資料、下載教案,而不愿花時間鉆研教材,自己寫教案。要上好一堂語文課,教師不花大力氣備課是不行的。許多優秀教師備課的仔細甚至到了標點符號的程度,這個地方該用句號還是逗號,都要經過仔細斟酌。就是一篇已經上過很多次的課文,也要嘗試用不同的教法來教,這樣你才能對這篇文章理解得深、透。而這一切,用電腦技術是達不到的。

6 文本語言應是課堂教學的核心

眾所周知,語文是一門特殊的學科,其媒介是語言,只有深入研讀文本語言,才能培養學生語文素養。語文訓練是語文教學之本,語文教學的基本任務是語言學習,是語言的運用和理解,是聽說讀寫能力的提高。不能喧賓奪主,熱熱鬧鬧搞了許多名堂,卻沒有把語言文字訓練搞好。

然而,在現在的語文課堂上,一些語文課件只講究視聽沖擊,而忽視了學生對文本的閱讀。出現了用影視替代學生的閱讀、用圖片代替學生的想象的現象,這顯然是與語文教學的初衷背道而馳的。試想,朱自清的散文《春》中,“小草偷偷地從土里鉆出來”那“偷偷地”和“鉆”其情味又豈能用直觀的視像來傳達?因此,語文需要對文本進行品味,對情感進行體驗,這是無法用一個或一組畫面來固定的,如果忽略語文學科的特殊性,而試圖將有著豐富想象空間的語文直觀化、圖像化,那就不是語文課了。如一味以直觀形象的畫面代替文本閱讀,必然會弱化學生的語言感受能力、閱讀能力和想象能力,甚至造成學生思維水平的停滯不前。

語言是語文課的主體部分,學生是借助一篇篇課文學習語言,在讀課文中理解語言,在讀課文中積累語言,然而在實際教學中很多教師對課文文本只是蜻蜓點水,學生剛剛了解了一點皮毛,教師就急著往課本引申。雖然課外資料也可以幫助學生學語言,但那畢竟是對課文的補充,不可以本末倒置。

總之,語文教學應充分分析語文學科自身特征和課程內容的基礎上選擇符合實際情況的教學手段,不能盲目攀比或迷信所謂的現代信息技術,因為不管采用什么教學手段,目的只有一個,那就是提高教學質量,最終實現語文課程標準上要求的教學目的——提高學生正確理解和運用祖國語言文字的水平。

猜你喜歡
課件多媒體課文
細讀課文,讓思路清晰起來
借助多媒體探尋有效設問的“四度”
背課文的小偷
多媒體在《機械制圖》課中的應用
用Lingo編寫Director課件屏幕自適應播放器
從“廣用”到“省用”——談音樂教學中課件使用的“度”
多媒體達人煉成記
提高高中數學多媒體課件質量的幾點思考
適切 適時 適度——說說語文課堂的多媒體使用
應用多媒體教學課件的取與舍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