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44例OGTT實驗檢測結果的分析

2015-08-19 17:35張智軍方莉偉
中國當代醫藥 2015年19期
關鍵詞:胰島素抵抗肥胖

張智軍+++方莉偉

[摘要] 目的 探討肥胖與胰島素抵抗的關系。 方法 選取2003年1月~2010年12月在本院行OGTT實驗且結果為正常的544例受試者為研究對象,將其分為男、女兩組,再按照體重指數分為正常體重組和肥胖組。對參試者分別于空腹及糖負荷后各時相進行胰島素、C肽、血糖水平測試,并統計分析。 結果 男、女兩組中,肥胖組空腹及糖負荷后各時相的胰島素、C肽、血糖水平均高于正常體重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1)。 結論 肥胖者的胰島β細胞較正常體重者處于高分泌狀態,且肥胖者存在高胰島素血癥和胰島素抵抗。

[關鍵詞] 肥胖;OGTT實驗;高胰島素血癥;胰島素抵抗

[中圖分類號] R587.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4721(2015)07(a)-0158-03

Analysis of 544 cases of OGTT test assay results

ZHANG Zhi-jun1 FANG Li-wei2

1.Department of Endocrinology,Luoyang Petrochemical Hospital,Luoyang 471012,China;2.Department of Medicine,Jili District Hospital of Luoyang City,Luoyang 471012,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relationship of obesity and insulin resistance. Methods 544 cases of the subjects taken with OGTT test in our hospital from January 2003 to December 2010 were selected as research subjects and were divided into male and female group.According to body mass index were divided into normal weight group and obesity group. Results In both male and female group,the insulin,C-peptide and blood glucose of levels of fasting and some times phase after sugar load in weight group was higher than that normal weight group,the difference was significant(P<0.01). Conclusion Compared with normal weight peoples,obese peoples were in pancreatic β cells high secrete state and also face the problem of hyperinsulinemia and insulin resistance.

[Key words] Obesity;OGTT test;Hyperinsulinemia;Insulin resistance

胰島素抵抗是指各種原因使胰島素作用的靶組織(主要為肝、脂肪、骨骼肌、血管內皮細胞等)對胰島素促進其攝取、利用的效率及作用降低,在早期,胰島細胞為使血糖仍維持正常而代償性分泌過多的胰島素(即高胰島素血癥)[1],因此,多數人認為高胰島素血癥是診斷胰島素抵抗的依據。胰島素抵抗是多種疾病共同的發病基礎[2]。肥胖是由于能量代謝平衡失調,機體攝入過多和(或)耗能不足致使脂肪容量增多的狀態,特別是耗能不足是導致脂肪容量增多的主要原因。超重和肥胖是2型糖尿病和冠心病的主要危險因素,目前普遍認為是由于多余的脂肪沉積帶來機體代謝紊亂所致[3]。從肥胖者伴有高胰島素血癥這一事實,應當認為肥胖者存在胰島素抵抗[4]。本研究對544例OGTT試驗結果進行分析,初步探討肥胖與胰島素抵抗的關系。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于2003年1月~2010年12月在本院門診對846名試驗者進行OGTT試驗,排除糖尿病、葡萄糖耐量低減(IGT)、空腹血糖受損(IFG)患者302例,其余544例血糖正常者作為研究對象,其中男性274例,女性270例;年齡20~70歲;肥胖259例,正常體重285例。

1.2 方法

將544名志愿者分為男、女兩組,均測量身高和體重,并計算體重指數(BMI),BMI≥24定為超重、肥胖者,BMI<24定為正常體重者。根據BMI把男、女兩組再分別分為肥胖組和正常體重組,對肥胖組和正常體重組中的血糖、胰島素和C肽的檢測值進行統計學分析。胰島素、C肽測定采用美國DPC公司生產的全自動化學發光免疫檢測分析儀,試劑由DPC公司提供;血糖測定采用日立7060型全自動生化分析儀。對參試者分別于空腹、口服葡萄糖負荷后30、60、120、180 min 抽血,檢測其血糖、胰島素、C肽水平。糖負荷實驗以1 g/kg葡萄糖加250 ml水,于空腹抽血后口服。

1.3 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 16.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處理,計量資料以x±s表示,采用t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不同性別肥胖組與正常體重組胰島素檢測結果的比較

無論是男女,肥胖組在空腹、口服葡萄糖負荷后30、60、120、180 min的胰島素檢測值均顯著高于正常體重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1)(表1)。由此可知,肥胖者存在高胰島素血癥,其胰島β細胞處于高分泌狀態。

2.2 不同性別肥胖組與正常體重組C肽檢測結果的比較

無論是男女,肥胖組在空腹、口服葡萄糖負荷后30、60、120、180 min的C肽檢測值均顯著高于正常體重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1)(表2)。由此可知,肥胖者存在高C肽血癥,其胰島β細胞處于高分泌狀態。

2.3 不同性別肥胖組與正常體重組血糖檢測結果的比較

無論是男女,肥胖組在空腹、口服葡萄糖負荷后30、60、120、180 min的血糖水平均顯著高于正常體重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1)(表3)。由此可知,肥胖者較正常體重者的血糖偏高,且肥胖者存在糖代謝異常。

3 討論

OGTT試驗是判定胰島β細胞功能的重要試驗方法之一,其能夠反映胰島β細胞合成和分泌胰島素的能力。無論是前瞻性還是回顧性的流行病學研究均表明,超重和肥胖都可導致某些疾?。ㄈ缧难芗膊?、糖尿病和膀胱疾病等)發生率增高、病情加重[5]。

本研究結果顯示,無論是男女,只要是肥胖者,其空腹及糖負荷后各時相的胰島素、C肽水平均顯著高于正常體重者,表明肥胖者胰島β細胞較正常體重者處于高分泌狀態,同時本研究結果還提示,肥胖者血糖普遍高于正常體重者,表明肥胖者存在糖代謝異常。依據目前人們對胰島素抵抗的認識,應當推論,肥胖者普遍存在胰島素抵抗,其脂肪組織在體內的胰島素敏感性和能量代謝平衡等方面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6]。

為什么肥胖者的胰島β細胞較正常體重者處于高分泌狀態呢?原因是:①肥胖者存在高血糖,高血糖刺激胰腺β細胞,使其分泌過多的胰島素。②肥胖者脂肪細胞增大,細胞表面接受胰島素受體數目明顯減少,而且不僅脂肪細胞,其他諸如肌纖維細胞、肝細胞等機體組織細胞普遍存在類似的胰島素受體數目的減少。因此,高血糖、胰島素受體數目減少以及組織細胞對葡萄糖的利用障礙在肥胖者中具有普遍性,且肥胖者的胰島素抵抗在機體多臟器普遍存在。如此依據肥胖者伴有相對高血糖、高胰島素血癥、高C肽血癥的事實來解釋其普遍存在的胰島素抵抗是符合邏輯的[7]。

為什么肥胖者普遍存在胰島素抵抗呢?目前研究[8]認為,介導肥胖與胰島素抵抗之間的因素主要是游離脂肪酸(FFA)、腫瘤壞死因子(TNF-α)、瘦素、血清脂聯素等。肥胖者游離脂肪酸升高,而游離脂肪酸升高可能在胰島素抵抗的早期就已經存在。游離脂肪酸升高不是胰島素分泌減少所致,而是胰島素生物活性不足或胰島素調節游離脂肪酸的能力減弱造成[9]。肥胖者脂肪分解合成代謝旺盛,造成血液中游離脂肪酸濃度升高,游離脂肪酸促進基礎狀態胰島素分泌,并抑制胰島素在肝臟的清除,造成高胰島素血癥,引發胰島素抵抗。瘦素是肥胖致胰島素抵抗的重要因素之一[10]。瘦素是肥胖基因編碼的、由脂肪細胞分泌的一種調節體內能量代謝并使之保持穩態的激素,其分泌水平與其他激素一樣具有一定的晝夜節律性。瘦素水平與體重指數相關,肥胖者存在高瘦素血癥和瘦素抵抗。許多研究已證實,胰島素與瘦素之間存在正相關性。瘦素可直接作用于胰島β細胞,減少胰島素的分泌,尤其是第1相的胰島素分泌,誘發胰島素抵抗[11]。TNF-α也是介導肥胖與胰島素抵抗的主要因素之一,其抑制胰島素受體,且抑制糖原合成酶的活性,進而抑制基礎狀態和胰島素刺激后組織細胞對糖的攝取,造成胰島素抵抗[12]。肥胖者血清脂聯素減少,也是肥胖引起胰島素抵抗的機制之一。血清脂聯素是由脂肪細胞分泌的對抗胰島素抵抗的激素,其與胰島素抵抗呈負相關。近年來國外有研究[13]表明,血清脂聯素可以抑制TNF-α在巨噬細胞中的合成以及在內皮細胞中的作用,直接影響胰島素信號鏈,增加胰島素受體底物和IRS-2的絲氨酸磷酸化,最終引起胰島素抵抗。

以胰島素抵抗為主,包括高胰島素血癥、肥胖、高血壓、高血脂等內分泌代謝紊亂,統稱為代謝綜合征[1,14],它們之間相互關聯、相互依賴。肥胖患者存在高血糖、高胰島素血癥,其升高程度與肥胖成正相關,且可以隨體重的減輕而降低。胰島素抵抗可能是介導肥胖與糖耐量異常及糖尿病的中間環節[15],其是多種疾病,特別是糖尿病、冠心病、高血壓、腦卒中等的共同發病基礎,因此,預防和治療肥胖尤為重要。減肥療法(如適當控制飲食量、增加戶外運動等)不僅是干預胰島素抵抗的主要措施,也是預防糖尿病、冠心病、高血壓、腦卒中等疾病的重要措施之一。

綜上所述,肥胖者的胰島β細胞較正常體重者處于高分泌狀態,且肥胖者存在高胰島素血癥和胰島素抵抗。

[參考文獻]

[1] 王吉耀,廖二元,胡品津.內科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6:1014.

[2] 張月安,武陽豐,李瑩,等.胰島素抵抗與心血管病危險因素個體聚集性的劑量-反應關系[J].中華心血管病雜志,2002,30(5):294-297.

[3] Frank B.Hu.中國肥胖與2型糖尿病的發病趨勢及其政策的影響[J].中華內科雜志,2014,53(1):5-8.

[4] 李兆申.內科學理論與技術新進展[M].上海:第二軍醫大學出版社,2001:693-698.

[5] 潘力行,冼洪光,陳圣炬,等.肥胖高血壓患者高胰島素血癥對動脈僵硬度的影響[J].現代診斷與治療,2014,25(3):498-499.

[6] 沈山梅,石歡,畢艷,等.GLP-1受體激動劑對小鼠棕色脂肪細胞基因表達和細胞分化的研究[J].中華內分泌代謝雜志,2013,29(10):895-899.

[7] 胡紹文,郭瑞林.實用糖尿病學[M].北京:人民軍醫出版社,1998:30-32.

[8] 陳名道.脂肪細胞產物與肥胖和代謝綜合征[J].中華內分泌代謝雜志,2003,19(8):161.

[9] 馬慧娟,宋光耀,王智華,等.不同糖耐量者血清游離脂肪酸與胰島素抵抗的關系[J]. 中華內分泌代謝雜志,2003, 19(6):228-229.

[10] 揚凌輝.肥胖致胰島素抵抗的機制[J].中華內分泌代謝雜志,2002,18(5):244-246.

[11] 汪啟迪,陳名道,胡仁明,等.糖皮質激素、胰島素對血清瘦素及其晝夜節律的影響[J].中華內科雜志,2002, 41(2):104-108.

[12] 饒國華.肥胖高血壓患者高胰島素血癥對動脈僵硬度的影響[J].現代診斷與治療,2013,24(20):4641-4642.

[13] 洪潔,顧衛瓊,張翼飛,等.胰島素抵抗綜合征患者血清脂聯素和胰島素敏感性的相關性研究[J].中華內分泌代謝雜志,2003,19(3):173-176.

[14] 鄭利平.脂聯素與代謝綜合征關系的研究進展[J].現代診斷與治療,2013,24(2):321-323.

[15] 周德華.中西醫結合治療2型糖尿病胰島素抵抗的效果分析[J].當代醫學,2014,14(16):154-155.

(收稿日期:2015-01-23 本文編輯:李秋愿)

猜你喜歡
胰島素抵抗肥胖
非肥胖多囊卵巢綜合征患者的代謝評估
血清脂聯素、胰島素抵抗與代謝綜合征的相關性研究
妊娠期糖尿病與腫瘤壞死因子—α啟動子基因多態性相關性的研究
胰島素抵抗與非胰島素抵抗多囊卵巢綜合征的臨床治療分析
收入對食品消費代際差異的影響研究
學齡前兒童肥胖的綜合干預研究
肥胖的流行病學現狀及相關并發癥的綜述
腹腔鏡袖狀胃切除治療單純性肥胖1例報告
說說“胰島素抵抗”那些事
mTOR在運動干預高脂膳食大鼠胰島素抵抗形成中的作用及機制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