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德城市交通無障礙導向設計的比較研究

2015-08-27 15:03孟娟孟海徐秋楓
藝海 2015年3期
關鍵詞:無障礙設計比較研究

孟娟++++孟海++++徐秋楓

[摘要]本文通過中德城市交通導向圖形符號無障礙設計的比較研究,闡明中德在無障礙的人性化設計這個最根本的設計原則的實踐方面的一些現狀及德國的一些成功經驗,以有益于我國城市交通導向圖形符號功能性設計的進一步發展與完善。

[關鍵詞]中德城市 交通導向 無障礙設計 比較研究

無障礙設計(Barrier Free Design),又稱為“通用設計”、“人本設計”或“福祉設計”等等,廣義地說,它不僅服務于某些特殊的弱勢人群,例如:兒童、孕婦、老年人、殘疾人等,而且服務于其他所有的人。它的初衷就是要使所設計出來的環境或產品在最大限度的可能范圍內,不分性別、年齡與能力,適合所有人使用方便。1974年美國教授羅恩——麥斯在國防殘障者生活環境專家會議上最早提出“通用設計/無障礙設計”的概念?!罢系K”的產生,不僅有白身的因素(為年老、年幼、懷孕、疾病、殘疾等),還有客觀環境的因素,無障礙設計就是通過設計,把這些主觀或客觀造成的障礙給人們帶來的不便予以化解或降到最小的程度。下面,通過城市交通導向無障礙設計兩個最普遍、最典型的三項內容進行探討,并對中德在這方面的情況進行比較研究。

一、關于“盲道”

所謂盲道,就是專門為殘障人士設計、建造的可提供方便、安全的通道,一般由帶棱的地磚鋪成。其中,有條形圖案的稱為“行進盲道”,表示這是可以直行;有點狀圖案的稱為“提示盲道”,它表示前面將有路口、障礙或有地形變化,借助這種提示,視障人士可以通過腳底的感受找到前進的方向。

在德國城市中,包括“盲道”在內的交通導向無障礙設計比較發達,各種各樣的無障礙交通導向設計出現在大街小巷之中而且管理得比較早,不允許隨意損壞,柏林的街道建設就將“無障礙”作為一項最基本的原則。街道兩旁還配備了供殘疾人士使用的光學和觸覺引導系統,安裝了有聲交通信號燈,開辟了便于輪椅通過的通道等(見圖1、圖2)。所以走在德國街道上,我們常常能看到許多的殘障人士自如地在街道上通行。

我國城市交通無障礙導向設計起步較晚,從1991年我國第一條盲道由北京市建成起,國內城市才開始對交通導向進行無障礙化改造,近年來,隨著我國經濟持續高速發展,隨著在城市建設中“以人為本”的理念進一步強化,盲道建設也越來越受到各級政府部門的重視。許多地方在對城市進行道路擴建、改建的過程中都鋪設了盲道。按理說,這些盲道應該使視障人士的出行較為方便,然而,由于管理不善,問題很多,致使國內城市街道的盲道上很少看到視障人士的身影。長沙市曾對市民做過一次問卷調查,28%的長沙人沒見過盲人單獨出行,64%的稱偶然看見。并非長沙的盲人少,有關部門的調查數據顯示,長沙市的盲人有4萬多個;也不是因為長沙的盲道建得少,差不多所有較大的道路都建有盲道,關鍵問題在于管理不善。下面我們以長沙為例,說明由于管理不善導致的一些問題:

1、損壞殘缺,許多盲道的損壞情況嚴重,殘缺不全,沒有及時維修、保養;

2、石砰擋路,由于城市建設統一規劃方面存在問題,一些路程的盲道與其他一些道路設施(例如石坪)產生沖突,因而被分割、阻擋.

3、為了避免視障人士行走時跑到道旁的電線桿、樹木、路燈等設施,“盲道”在人行道上常常繞來繞去”這在某種程度上是難以完全避免的,但設計者與管理者仍然未考慮如何盡可能減少這種七彎八拐的狀況,使盲道更為平順、通暢一些。

4、占用嚴重。由于城市管理不到位,盲道被其他事物占用,在我國城市是一個很普通的問題,例如,有的盲道停著汽車、摩托車,有的擺放攤販,有的堆著垃圾,有的甚至還建了電話亭或報刊亭等等,這樣一來,專門為視障人士設計建造的盲道就根本發揮不了交通導向的功能。

二、行人過街信號燈

為了行人過街的安全,現在我國城市在一些鬧市區都安裝了交通信號燈,當紅燈閃爍時,行人等待,車輛通過;當綠燈閃爍時,車輛停止,行人就可以安全地過街了。這種無障礙交通導向設計能夠較好地保障行人的安全。也大大減少了所謂“中國式過馬路”的行人亂穿街道的現象,然而,在一些城市的行人過街信號燈的設計也存在一些考慮不周或者管理不善的現象,主要有為以下三種:

1、信號燈綠燈設置時間過短.在一些較窄的街道,綠燈設置時間短一些問題還不大,如果在一些較寬街道,問題就比較突出了,特別是對一些老弱病殘弱勢人群,在較短的時間,穿過較寬的街道就會帶來許多問題,帶來許多交通隱患。例如,長沙市的遠大一路與嘉雨路的十字路口處,道路雙向六車道、斑馬線大約20米長,兩頭的行人過街信號燈綠燈時間一般為15秒左右,在這么短的時間里,穿過20米左右斑馬線,是否可能呢?有人去現場做過測試,結果是對健康或成年人來說,可以穿過,但對老弱病殘的弱勢人群就很困難了,他們在15秒左右的時間里,一般只能走過10米左右的距離,也就是說,他們只能走到一半就變了燈,卡在街道中央,進返兩難,十分危險。

2、信號燈經常失靈,有的街道上,行人過街信號燈長期不亮,形同虛設。

3、少數行人或機動車駕駛員無視交通信號燈的存在,隨時隨意通過街道或駕駛,從而造成不少安全隱患。

上述設置、管理方面的問題,只要城市管理部分給予重視,是很容易解決的,根據我們對德國城市的考察,由于他們在設計管理方面比較嚴謹,就基本上不存在這類問題。

三、斑馬線

斑馬線的設置,也是為了使行人能夠安全地、無障地通過街道,在中德城市都已普遍設置,一般來說,班馬線只需用來類似斑馬的多條白色條紋組成就可以了,這種法白醒目的線條紋設計示意機動車駕駛員要“減速緩行”“禮讓行人”,并在一定時間打車,讓人安全地、無障礙地通過街道,但現在國內一些城市為了體現地方特色。宣傳本地文化而在斑馬線上添加一些文字、圖案等,如洛陽的牡丹花斑馬線、成都的愛情斑馬線、西安的秦腔臉譜斑馬線等等(見圖3、圖4),這些方案、圖案的添加,本意也許是好的,但實際上在過街紅綠燈轉換的短暫時間里,必然會分散行人的注意力,容易造成交通事故。不過,也有人主張在城市某些特殊的區域,不以嘗試使用一些富有區域特色的斑馬線,例如,不少城市正在建設的一些設計藝術中心區(如深圳的OCT當代藝術中心)可以使用一些藝術性、趣味性較濃的斑馬線設計,使其與該區域的人文環境協調一致。筆者認為,這種主張不無道理,但前提是不能影響交通導向的功能,不能影響交通安全,否則,就是本末倒置了,在這些設計的管理費中,我們不妨學學德國的一些類似管理經驗。在德國,如果想在城市交通導向設計方面,進行一些個性化,特性化改造的話,必須經過一套城市管理方面的審批程序,從而使這些造型設計得到必要的監督。

綜上所述,可知在城市交通導向設計中的無障礙設計是一個十分重要的研究、探索方向。廣義地說,城市交通導向領域的一切設計,都應該是以“無障礙”為宗旨的。這種廣泛的,真正的“無障礙設計”,應該是城市交通導向設計的最高境界。德國在這方面積累了很多成功的經驗,值得我們借鑒、學習。筆者認為,只要我們繼續努力,善于學習,總結經驗,一定能夠在城市交通導向無障礙設計這個廣闊的天地里大有作為。

猜你喜歡
無障礙設計比較研究
淺談殘疾人居住空間無障礙設計
老年人無障礙專用座椅設計研究
“藏匿”與“炫耀”式景觀中植物種植的美學比較
唐寅仕女畫與喜多川歌麿美人畫比較研究
中外數據新聞編輯流程比較研究
各國稅制結構與我國的比較研究
資產減值新舊會計準則比較研究
淺析媒介體制比較研究的框架設計和技術邏輯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