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芻議創造性使用語文教材對于作文教學的推動

2015-08-28 20:05王小平
課外語文·下 2015年7期
關鍵詞:教學素材寫作能力

【摘要】寫作教學中教師缺乏范例,教學難。筆者多年教學實踐認為:語文老師應善于以現行教材為寫作借鑒的主陣地,以名家大師的作品作為最好的作文教學的例子,創造性地處理教材資源,建設符合自己學生實際的寫作教材。將寫作教學滲透于閱讀教學之中,最大限度的從教材中汲取寫作能量。

【關鍵詞】創造性使用教材;名家作品;教學素材;寫作能力

【中圖分類號】G633 【文獻標識碼】A

在追逐時尚文化、流行文化快餐的“大眾化”時代,校園也被流俗文化充斥,描寫人物,一個字“酷”,訴說感受一個字“爽”,哼唱歌曲詞不達意,名目繁多的考試作文書,讓學生逢考“克隆”,如此種種令人擔憂。

部分語文教師認為,現行的語文教材缺乏明確的作文教學的范例,無所適從。作文輔導課,照本宣科寫作技法,隨心所欲布置作文題目,糊里糊涂。

其實,師生手里的語文教材,可謂名家薈萃,文質兼美。這些經過時間洗刷篩選下來的經典作品,既是閱讀鑒賞的美文,還蘊藏大量寫作能量,實在是每位語文老師讀寫教學中最好的作文教材。緣何還要“捧著金飯碗要飯”?

一、改變教學觀念,讀寫滲透

有些老師認為:“語文教材中經典的大師作品,不管是語言、技法、思想、內容,都不是普通的學生可以企及的,而且上閱讀課都來不及,沒時間講寫作”。這是我們作文教學中令人心疼的現象:即讀寫分離。閱讀課上,哪怕學生有點滴的感悟,卻不能在老師有效的指導下應用于寫作,連那急于想在自己文章中試試的小小欲望之火,也熄滅于老師的口沫橫飛中,師生一起將大師的經典作品膜拜于高閣之上不為我所用,浪費了教育資源??上?!

學生的寫作本領就在于日常語文學習中的點滴積累,語文老師應該改變觀念,將寫作教學滲透于閱讀教學之中,讓學生在閱讀中積累,在借鑒中感悟,以名家大師的作品作為最好的作文教學的例子,創造性地處理教材資源,建設符合自己學生實際特點的寫作教材,激發學生從中汲取讀與寫的精髓。

二、感悟寫作方法,有章可循

高爾基說:“只有在掌握了文學技巧的條件下,才有可能賦予材料以或多或少完美的藝術形式?!睂W生借鑒教材中的優美文段,汲取寫作技巧“便能于無法之中求有法,有法之后求其化”(郭沫若語)。

如魯迅的《阿長與〈山海經〉》,其成功之處就在于選擇、提煉,最能表現人物特點的外貌;最能表現人物特點的動作;最能表現人物特點的語言;這是學人物描寫的很好的寫作教學范例。教師可以將人物描寫方法作為此節閱讀課的教學重點,對其他的教學內容大膽的少講或不講。例如,文章反復描寫阿長睡相,給我們印象最深的就是一個“大”字,若單說“伸開兩腳兩手”還不清楚,打個比方,怎么個伸法就一清二楚了;如重點事件不一定非要大肆描寫,靠鋪墊烘托可以使一兩筆描寫顯得光芒四射:阿長買來《山海經》把想象空間留給讀者,僅一句話,一個場面,卻那么有震撼人心的力量等。

教師創造性地使用教材,挖掘名家的范例加以突出放大,閱讀課上為寫作教學找到最佳切入點,學生聯想身邊類似“長媽媽”的個性特征鮮明的“李大媽”“張阿姨”,借鑒魯迅以兒童眼光,仿照精彩片段的描寫方法,當堂訓練師點評,學生領悟了方法,寫作自然有章可循。

三、學習寫作語言,文采飛揚

語文課本中名篇很多,名家的語言“色味俱佳”文采飛揚,風格不同,鮮活語言是我們學習寫作的典范。

如《小溪流的歌》語言生動形象,“小溪流一邊奔流,一邊玩耍,一會兒拍拍岸邊五顏六色的卵石,一邊摸摸沙地上伸出腦袋來的小草?!痹谫p析這些疊詞時引導學生可以將“拍拍”“摸摸”改成“拍一下”“摸一下”或將“拍拍”與“摸摸”調換詞序嗎?學生說“我弟弟才兩個月大,我們拍拍他,摸摸他他就笑了,而拍一下太重他就哭了,小草太柔弱經不起拍,卵石堅硬可以沖擊,可見小溪流在快樂奔流”。例句“他一會兒讓那些漂浮著的小樹葉打下轉兒,一會兒撓撓那些追趕他的小蝌蚪的癢癢”?!皳蠐稀笨梢愿臑椤白プァ眴??請學生來做一下撓和抓的區別。教師依托課文,采取感悟與實際相結合的方式,讓學生在辨析詞義、調換語序的閱讀體悟中調動了自己的生活體驗,學生從訓練中學會了斟酌語言。

也許寫作初級階段,學生對名家的模仿并不出彩甚至拙劣,但老師一定要有意識從經典中汲取養分作為范例進行讀寫教學,久而久之學生就會自覺從經典中借鑒精美語言的寫作方法,讓語言文采飛揚。

四、學會情感積累,真情流露

在諸多的名篇中,學生感受名家對觀察事物賦與的濃烈的情感?!扒檎呶闹洝睂懽鞒艘胸S厚的材料積累外,還必須有情感的積累。唐代元稹在生活中每有情感“異于常者”,便抓住不放,便想寫詩。人秉七情,喜怒哀懼愛惡欲,平時積累了這七情,寫作事便能根據需要自然的流淌。

例如,朱自清《背影》,若無作者與父親間互憐互愛的至深真情,怎會令人讀來淚下?汪曾祺《端午節的鴨蛋》,說家鄉端午做香角子,掛鴨蛋絡的新鮮玩意兒,筆者談到自己兒時自制木頭小槍,用荔枝核插上竹簽做坨螺,編手工手環等玩意兒,而現在孩子有那么多的玩具卻不懂得玩了。有位同學答了句富有哲理性的句子:“老師,你不知道我們的童年,玩的不是玩具,是寂寞啊”。令人為之一怔,現在孩子的童年的物質豐富,但精神卻是相對單一的空間,汪曾祺的兒時記憶激發了學生的情思,學生的思考與大師的靈魂碰撞,產生精彩的火花,以此為契機,學生寫出了精彩的《我和爸爸(媽媽)比童年》,真實的內心世界流露筆端,令人深思。

學生在學習大師作品時,能及時地記錄下自己被激發出的種種真情實感,學會于生活中積累情感,相信他們的寫作就不再是無源之水。

五、借助文本素材,放飛想象

新課標強調:“要鼓勵學生寫出想象中的事物,激發他們展開想象和幻想,發揮自己的創造性?!睂τ诙鄶祵W生來說,雖然平時積累了不少素材。但由于缺乏一定的思維方法,作文時往往無從

下手。

創造性地使用語文教材,可以培養學生的想象力,學生在閱讀經典時受到感知材料的刺激,會對感知的表象和記憶中的表象進行加工,此時,只要教師善于挖掘,便可利用到文本潛在的讀寫訓練點,借助課文的空白點進行再造想象,這是利用語文教材進行作文教學的一種好方法。如上《囚綠記》一課時,筆者思考:作者要傳達的不僅是他與一抹綠葉之間的心靈絮語,更是抑制不住的對自由與光明的向往。不能直白袒露,又不吐不快的情感,今天幸福和平年代的學生如何體會?文章中不是寫道:“綠葉和我對語,我了解自然無聲的語言,正如它了解我的語言一樣?!惫P者選擇獨特的視角切入文本:寫了下水作文《一株常春藤的心事》,讓綠葉與作者對語,物我互觀,盡顯性靈。把這樣的讀書方法教給學生——走入文本反觀作者的內心,去讀懂領會文章深邃的意境。

這樣的訓練既深入理解了課文,提高學生的審美品位。又讓學生的想象力得到一種不囿于常規的思維訓練,閱讀和寫作共生,充分利用好教材這個例子,真正是在“用教材教,而非教教材?!?/p>

語文課本中寫作訓練的范例與素材比比皆是,名家大師的經典作品是在一定發展階段上,特定文化的價值理想,思維方式和文化體驗的特異結晶。語文老師們再不必去感嘆自己身邊的作文教學范例缺乏,只要你細心研讀文本,善于開啟幽閉的心智,放飛囚禁的情愫,活學活用教材,每堂閱讀課都可以給學生點滴的寫作啟示,學生在感受鑒賞,思考領悟,應用拓展,創新發現中切實的發展自己,在讀中練習寫,在寫中加深對讀的領悟,語文的綜合能力定會不斷提高。

名家大師離我們并不遠,讓名家大師走進學生作文,語文老師任重而道遠。

參考文獻

[1]柳斌.中學教學全書語文卷[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6.

[2]譚蘅君.初中生文化作文[M].重慶:重慶出版社,2006.

[3]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3.

[4]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教師教學用書[M].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

作者簡介:王小平,女,1975年10月7日生,福建省福安市,福建師大中文系學士,單位:福建省福安市城北中學,研究方向:中學語文、語文教改。

(編輯:馬夢杰)

猜你喜歡
教學素材寫作能力
挖掘創造潛能,提高寫作能力
如何培養小學生的寫作能力
加強互動交流,提升寫作能力
“三寫”結合,提升學生寫作能力
對思想品德教學素材的精選妙用
試談古詩詞在文化生活教學中的應用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