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構建社會責任傳播制度,讓互聯網“管得緊”

2015-09-10 07:22廖圣清
人民論壇 2015年37期
關鍵詞:國家安全網絡傳播制度建設

廖圣清

【摘要】以互聯網為代表的新媒介技術,顛覆了傳統媒介環境下信息傳播中媒體的壟斷權、政府的優先權、受眾的被動地位,政府、媒體和公眾成為社會傳播體系中的三大利益相關者和主體。為此,政府需要從國家安全的戰略層面,推進社會傳播責任制度的建設,媒體需要承擔起服務國家利益、公眾利益的責任,受眾需要提升媒介素養,成為有序傳播的踐行者。

【關鍵詞】 網絡傳播 ?國家安全 ?制度建設

【中圖分類號】G206.3 ? 【文獻標識碼】A

相比較而言,傳統媒體“管得緊”,互聯網“管得松”

我們國家歷來重視新聞媒介及其傳播工作,把新聞媒介界定為黨的事業的有機組成部分,是“黨和人民的耳目喉舌”。伴隨社會的進步,人們的精神生活需求、信息需求日益豐富、多元,表達需求日益強烈。但是,傳統媒體卻因其傳播內容的有限性與傳播方式的單向直線性等因素的制約,開始出現難以滿足人們多元的信息需求、強烈的表達需求的窘境。以互聯網為代表的新媒介技術的發展,在一定程度上,從技術層面破解了這一傳受雙方的傳播矛盾。人們也因此更多地依靠互聯網獲取信息、表達意見,也因此有了“兩個輿論場”之說,認為傳統媒體代表的是官方輿論場,互聯網代表的是民間輿論場。事實上,簡單地用“兩個輿論場”的標簽來區分傳統媒體與以互聯網為代表的新媒體是不合適的,我們應該理性、深刻地觀察、分析互聯網在中國的發展,深思新媒介技術環境下民意在哪里,如何切實有效地引導網絡輿論、規范傳播秩序。實際上,互聯網在中國的發展,不是割裂了政府和民眾之間的關系,其重大意義,是為我國探索和建立有效的傳播制度提供了重要實踐場所、積累了管理經驗。當下,我們已到了思考和建立以國家利益至上為根本原則的傳播制度的關鍵時刻。

互聯網在中國的發展,不只是從技術上為人們獲取多元信息、表達多元觀點提供了可能。相比較而言,傳統媒體是“管得緊”的,互聯網是“管得松”的,有關管理部門的有別于傳統媒體的管理方式,不但順應了新媒介技術發展的新要求,為人們獲取多元信息、表達多元觀點提供了自由、寬松的空間,更為中國的社會傳播及其治理提供了試驗田。正是互聯網在中國的發展,讓人們認識到了傳播的重要性,認識到了傳播的自由和責任相統一的重要性,并提出合理、有效治理互聯網的強烈要求。

伴隨中國社會轉型,中國社會階層的分化,中國社會思潮的多元化,傳播成為社會整合的重要方式。世界是豐富復雜的,傳播可以從不同的面向構建世界,也可構建世界的不同面向。我們需要從國家安全的戰略層面,思考建設社會責任傳播制度,國家利益應成為傳播表征世界的基礎,國家利益應成為整合社會各方利益訴求的基礎,這是當下全球化背景下轉型中國的現實需求。事實上,國家利益至上原則,也是西方社會普遍遵循的基本傳播原則。

打造政府、媒體和公眾三位一體的社會傳播體系

以互聯網為代表的新媒介技術,使得傳播成為社會和人們生活的中心,也顛覆了傳統媒介環境下信息傳播中媒體的壟斷權、政府的優先權、受眾的被動地位,政府、媒體和公眾成為社會傳播體系中的三大利益相關者和主體。因此,政府、媒體和公眾三者都有權利和義務承擔相應的責任,全社會共同推進社會知情的、理性的信息傳播和意見表達。為此,政府需要從國家安全的戰略層面,推進社會傳播責任制度的建設;媒體需要承擔起服務國家利益、公眾利益的責任;受眾需要提升媒介素養,成為有序傳播的踐行者。

通過傳播,人們獲取信息、交流觀點,進而作出決策、采取行動,而且,以言說為主要表征的傳播,更是一種在國內、國際產生重要影響的社會力量,因為傳播不但建構了一個虛擬世界,并且易于讓許多人認同為現實世界。因此,首先,政府需要從國家安全的戰略層面重視傳播工作。其次,政府需要以法律規制、資源調配來保護言論自由,提供社會所需要的信息和討論的多樣性、數量和質量。最后,政府需要規范其日常運作,履行好本職工作,更進一步推進信息公開工作,將“執政為民”的思想、原則貫徹到政府傳播工作之中、與民眾的溝通之中,并建立相應的制度和措施。

從媒體角度來講,此處的媒體不但指傳統媒體,也指以互聯網為代表的新媒體。首先,媒體應承擔起服務于國家利益、公眾利益的責任,將國家為其設定的目標作為自己的目標,提供社會所需要的信息和討論,加強和提升公眾的情趣,培養心智強健的公眾。其次,媒體應發揮各自優勢,融合為新型的社會信息傳播平臺,成為新形勢下的公眾輿論和社會文化的重要形構渠道,構建有利于民眾獲取信息、交流觀點的傳播生態。以信息把關為例,此前,相較于新媒體,我們一般認為,把關是傳統媒體的日常慣例并為其獲得了信息傳播的權威性,殊不知,把關不但消解了信息傳播的時效性,相比于新媒體中信息傳播的“原汁原味”,更因其涉及多個傳播環節而容易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響,進而其權威性、客觀性受到質疑。第三,媒體應加強自律、提高從業人員素質,有能力承擔起國家和公眾賦予的偉大而神圣的責任。同時,新聞傳播學院系也應發揮其專業優勢和智力支持,加強開展對媒體表現的評估和從業人員的培訓。

受眾作為社會傳播的終端,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媒介素養的提出,就是基于媒介對社會產生的重要影響,使人們更好地使用媒介、避免其傷害。媒介素養一般包括媒體的使用、評價與內容生產三個層面。在傳統媒體環境下,受眾是信息的接受者,其內容生產受限,媒介素養多集中于使用和評價兩個層面,新媒介技術環境下,受眾的內容生產已極為尋常,即表達更加自由,其影響也日益擴大,但對這一層面的素養,目前重視不夠,尤須重視和加強。一方面,需要讓受眾認識到傳播的重要性和影響力,更好地參與到信息交流、觀點討論之中,但盡力避免產生“明顯而現實的危險”的言論表達。另一方面,需要讓受眾認識到“表達自由作為精神權力不是無條件的”,“沒有公認的道德義務就沒有精神權力”,“表達自由注定不去壓制社會沖突,而是解放它”,“社會沖突的水平將從暴力層面升華為討論層面”。①

傳播是重要的,也是復雜的,社會責任傳播制度的建立,需要全社會的合力推進,更需要國家從戰略層面予以重視、推動。

(作者為復旦大學新聞學院傳播學系主任、復旦大學臺灣研究中心副主任,教授、博導)

注:本文為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重大項目(14JJD860004)、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青年項目(10CXW017)的階段性成果。

【注釋】

①《一個自由而負責的新聞界》,美國新聞自由委員會,展江、王征、王濤譯,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4年8月,第67頁。

責編/張夏夢 ? ?美編/李祥峰

猜你喜歡
國家安全網絡傳播制度建設
國家安全視角下的戰略物資儲備立法完善
新媒體時代河南文化資源網絡傳播的現狀及對策
網絡傳播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影響分析
從《大魚海棠》看中國動畫與新媒體的關系
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建設探究
提升南昌市軟實力研究
葡萄牙大學章程對我國大學章程建設的啟示
華人卷入兩起涉美“國家安全”案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