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話說公開課

2015-09-10 07:22陳振石
教書育人·校長參考 2015年9期
關鍵詞:公開課課堂教學老師

陳振石

公開課早就成了考評教師業績的一項重要內容。在教師專業技術資格評審工作表上,明確列出一項“近三年承擔公開課情況”。各級教育主管領導對教師的公開課也很重視,一些學校在學期伊始,就忙著安排老師輪番上公開課,目的就是為了提升教師的課堂教學水平,提高教師素質,把教學成績提上去。甚至有的學校,把教師上好一堂公開課,當作評價教師教學水平的準繩。更有甚者,教育主管部門或學校,規定教師每學期要聽多少節公開課,并以此作為一項業績考查內容。還有的學校,轟轟烈烈大力舉辦公開課教學比賽……諸如此類涉及公開課的事項,在校園里遍地開花,可以想見,公開課在學校的教學生態中,在教育主管領導的教學理念中,所占據的地位是何等的重要。

然而,公開課對于提高教師業務水平和教學成績,真的那么重要嗎?

但凡能站在教壇上面給學生授課的老師,都是經過專業師范學校培養出來的,具備了一定的課堂教學能力、掌握了一定的課堂教學技巧、熟悉課堂教學藝術的人,在學校學習時就已經觀摩、研究了不少名師上的公開課,再加上一個學期的教學實習,畢業后基本就是一名合格的教師了。但畢竟是新手上路,在深入的教學實踐的過程中,必然還會發現自己存在諸多不足,與有經驗的老教師相比,還有一定的差距,這時候多聽有經驗的老師的課,對形成自己的教學風格必定有一定的啟發。這時候“能上好一節公開課”,對新上崗的教師而言,是必需的,甚至是必不可少的。但是,當其教學風格形成以后,外在的影響起不了多少作用,再去聽公開課,盡管別人上得如何的好,對其而言也僅僅是覺得好而已,潛意識里很難接受這種教學方式的影響,上課時還不是依然故我地按照自己固有的教學方式實施教學。這時候無論是上還是聽公開課,公開課都已經成了一種形式而存在了,對其已沒有什么實際意義了。而對于老教師來說,更是如此。老教師上公開課,無非是當作一種任務來完成而已,而老教師所謂的“評課”,筆者經過多年的觀察,說穿了,無非是一些掩耳盜鈴式的理論而已。據《中國教育報》官方微信平臺上發表的《賽課,究竟給老師帶來了什么?提升還是折磨?》一文所述,有教師說公開課“是一種秀課,實用性值得反思,是理論上的成功,設計了每個環節,實際上課很難這樣的?!庇薪處熣f:“上好一節課也許不難,但上好每節課是很難的?!庇薪處煾鼮橹苯拥卣f公開課是“不實用的。脫離了教學的實際,……”吉林省撫松縣教育局原局長陸世德也認為:“現在的很多賽課,老師成了演員,后面有導演、編劇、舞臺設計,像演一臺戲似的。教學流程都設計好了,上課不再根據學生的情況,與新課改提倡的理念背道而馳?!辟愓n如此,平常公開課何嘗不是這樣呢?以此觀之,一些學校想借助公開課來提升教師的“業務水平”,也只是徒勞無益的口號罷了,是起不了什么作用的,頂多只是作為學校相關領導寫總結的材料。

既然公開課對提升教師的教學水平沒有什么積極的意義,那么公開課能提高教學成績嗎?答案是不言而喻的。首先,大多數的公開課,幾乎都是表演課,對教學內容的解讀和問題答案的預設等,教師都已經事先安排給學生了,學生只要按照老師的安排提問和回答就行了。這在七年級上冊語文教材所選的黃蓓佳小說《心聲》中已有揭露:區教育局在程老師的班組織公開課教學,事先程老師安排六個同學讀課文,讓他們做好充分的準備,然后說,“上課時,我說‘有表情地朗讀課文’,你們就舉手。一個一個按順序來?!毙≌f中的程老師是這樣,而現實中曾經上過公開課的老師,又有幾個不是這樣的呢?對此,每一位教師心里自然也都會明白。像這樣事先做了“彩排”再上的公開課,學生其實沒有發揮學習上的主觀能動性,預設答案,機械地接受,這會提高教學成績嗎?其次,就聽課教師而言,受學生的素質以及課堂教學生態中的情景氛圍和師生心理關系作用等種種因素的影響,不可能運用公開課中學到的教學方法來開展教學活動,就算這種教學方法能在短時間內提高教學成績,但是教師無法運用到課堂教學中來,那么這對于提高教學成績的說法,豈非成了一種自以為是的美好夢想?

由此觀之,就目前的公開課教學生態來看,公開課對于新上崗的教師來說,有一定的學習價值。但對于大多數已有一定教學經驗的教師來說,是沒有多少意義的。而對于提高教師業務水平和教學成績的說法,從學校實際的考查效果來看,毫不諱言,這是不切實際的癡人說夢。誠如國家教育咨詢委員會委員陶西平曾在全國初中教育校長論壇上所說:“當前的‘賽課之風’,成就了一批名師,耽誤了一批學生?!碧瘴髌较壬f的雖然是公開課比賽,而批評的,實質仍然是公開課教學。

不僅如此,公開課教學還存在諸多弊端。

一、不利于學生良好品格的形成

幾乎所有科目的課程標準,都把課堂教學讓學生“形成良好的品格和正確的人生觀”作為一種教學目標,《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更是指出,“要培養學生良好思想道德風尚,讓學生逐步形成良好的個性和健全的人格”。反觀我們的公開課教學,公開課前師生共同“彩排”,公開課中師生共同“表演”,大多把公開課上成了表演課,弄虛作假,形式主義大行其道。身歷老師如此這般的“言傳身教”,學生亦步亦趨,“良好思想道德風尚”能夠形成嗎?且看學生抄襲作業成風、考試作弊屢禁不止,種種蒙騙家長、欺騙老師的行為,很難說與公開課的教學沒有一點關系吧。社會上有的人指責老師“把孩子教壞了”,雖然說這是一句不無偏頗的話,最起碼憑良心說教師絕不是有意為之,但像公開課一類與學生一起“造假”的教學行為,無形中確實是“把孩子教壞了”,能不引起我們警覺嗎?

二、助長教師的形式主義取向

任何人都有向往和追求美好事物的心理取向,這種心理取向,反映在教師的課堂教學行為上,就是要盡力上好一節公開課,以展示自己的教學能力,讓自己有成功感,活得有尊嚴。為了達到這一目的,有教師在備課時就不惜弄虛作假,在教學設計和教學實施等方面,就已事先安排好學生做好應對準備。這些,從教師的情感需求來看,我們都可以理解的,無可厚非。但是,從教師的工作態度來看,教師既然能公然在學生面前作假,那么可以想見,在其他教學工作中,是否會盡職盡責呢?只追求形式,不講實效的工作作風,必將貽害無窮。比如,教師上課只管“教”而不管“學”,抱著“愛聽就聽,不聽拉倒”的態度來上課,只要學生不在課堂上胡鬧就行。把“教”與“學”師生聯為一體的工作,純粹當作教師一個人的任務來對待。而對其他的工作,比如作業的批改、教案設計、教學計劃及教學總結等,無不是以完成任務的心態來對待,得過且過,敷衍塞責,忘記了自己作為一名教師所應承擔的責任。這當然不能說完全是由上公開課所造成,但與上公開課的做法,卻是一脈相承的。

三、影響教學計劃的正常進行

上一節公開課,教師必定要提前幾天做準備。比如研讀課文,吃透教材,背熟教案,查資料、做教具,設計好每個教學環節,乃至制作多媒體課件等。如果要反復試教,所花費的時間就更多了。教師的全部精力都已經放在公開課上,對其教學進度和正常上課,勢必會造成影響。譬如,近日在網絡上廣為流傳的《賽課是這樣毀了我的教育理想》一文所披露的,作者為了在一次公開課比賽中取得佳績,“我和其他幾位教師已經奮戰了將近一個學期?!笨梢?,投入的時間和花費的精力是何其的巨大。如此巨大的“公開課訓練工程”,能不影響正常的教學工作嗎?公開課比賽是這樣,平時上的公開課也還是這樣,只不過程度和規模有所不同而已。我們常聽說的“炒冷飯”式的公開課,教師之前反復上了多次,這樣的公開課實在是占據了太多正常的上課時間,不僅影響了正常的教學秩序,而且很讓學生討厭,破壞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如此一來,對學生不但起不了好作用,反而會造成壞的影響。如果按照常規的教學進度來上公開課,教師上的是日常課,與公開課有本質上的不同。

四、對教師的身心健康造成了傷害

公開課對于那些膽大、善于表演、口齒伶俐的教師來說,不算是什么困難的事情。但對于膽子較小而又不善于表演的教師而言,卻是一種莫大的壓力。然而膽子大、善表演、口齒伶俐的教師畢竟還是少數,大多數教師還是屬于“不善于表演”這一類。但不論是誰,他們面對公開課的壓力,表現出的緊張、焦慮和擔憂,都是一樣的,有的甚至緊張得夜不成眠,整日神思恍惚,食不甘味,為了在公開課中不丟人現眼,幾乎豁出去了。如一位剛剛結束公開課比賽的老師,在博客上心有余悸地說:“賽課累慘了我,到現在臉色還灰暗著?!鼻铱此窃鯓用枋鲎约荷瞎_課前夜的情況的:“周三晚上,我獨自坐在辦公室電腦前加班到半次日2點,終于勉強做好課件。夜太深只能在辦公室睡了,我躺在躺椅上心涼涼的。也不敢入睡,倒不是怕小偷啥的,是擔心自己這周已經兩夜沒睡,怕心臟不好的我累死過去。瞇著兩眼混混沌沌一直熬到凌晨5點方敢入睡,早晨6點多就起來繼續修改課件,忙了一上午,吃了幾口飯中午就去比賽了”。又如上文《賽課是這樣毀了我的教育理想》是這樣描繪公開課比賽前后的自己:“從前的我,開朗活潑,天天樂呵呵;而現在,我表情麻木,眼窩深陷?!惫_課對教師造成的身心傷害,由此可見一斑。從此點上來說,公開課不是對老師的提升,而是對老師的折磨。

五、偏重于過程而忽略了結果

公開課與日常課是有區別的,公開課是預先準備好的課。一般而言,教師上公開課前不管如何精心構想,無非是希望造就某種課堂效應,得到聽課者的青睞;或為了追求某種新奇,博得好評;或為了演繹某種教學理念,展示教學能力……凡此種種,不一而足。據筆者多年來的聽課經歷,發現以后者為最。上課老師按照其所接受的教育教學理論修為來精心組織公開課,比較容易被大眾所接受,上得也比較得心應手,可以說是大眾化公開課,這就造成了許多公開課落進了某種程式化的窠臼中。但不管上課者的目的如何,都有一個最終目的,就是在上課過程中,把課上得生動精彩。為了把課上得生動精彩,就要想方設法營造熱烈的課堂氣氛。為了營造熱烈的課堂氣氛,就要在上課過程中調動起學生討論問題的積極性。為了調動起學生討論問題的積極性,就要讓所有的學生都能“胸有成竹”。如此一來,教學過程確實是熱熱鬧鬧、生動精彩了,但結果呢?可想而知,學生什么也得不到,得到的,僅是上了一節“快樂”的公開課。眾所周知,絕大多數人的知識或技能的獲得,必要經過多次不斷的重復。而每次重復,都是經歷一個“學習—思考—感悟—積累”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只有沉潛其中,經過長時間的積淀,知識或技能才會融化為生命的一部分。像這樣熱熱鬧鬧浮于表象的公開課教學結果,真如上面陶西平先生所說的,確實是“耽誤了一批學生”,因為這樣不僅在行為上誤導了學生,而且在學習上,使學生容易趨向于淺嘗輒止的態度。

當然,對于公開課的評價,是見仁見智的。應本著實事求是的態度辯證地看待,不能武斷地認為公開課對老教師就沒有用處。不論是新教師還是老教師,也都有從中獲益匪淺的,比如有老師從聽課中悟出一套新的教學模式,有教師從中學到了豐富的教學技巧,有教師從中發現了某種教學規律等,總之因人而異,不一而論。但是,筆者想問,絕大多數的教師都會是這樣的嗎?特殊情況能代替普遍現象嗎?從了解到的情況來看,答案顯然是否定的。

(作者單位:廣東茂名市電白區羊角中學)

猜你喜歡
公開課課堂教學老師
簡約化初中化學課堂教學實踐探索
自然拼讀法在小學英語課堂教學中的有效融入
裸課,語文公開課的一次自發性嬗變
數學開放題在初中課堂教學的探索
第一次公開課
公開課
公開課,希望不再是作秀
老師,節日快樂!
老師的見面禮
六·一放假么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