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學美術海洋文化校本課程開發探索

2015-10-09 20:36徐焱杰
中國篆刻·書畫教育 2015年9期
關鍵詞:海洋文化校本課程小學美術

徐焱杰

摘 要:舟山擁有豐富的海洋文化,為小學美術課堂提供了豐富的教學資源,為開發海洋文化的特色課程奠定了堅實的后盾。本文結合舟山的海洋文化,重點歸納出三大方面的小學美術海洋文化校本課程主體開發內容,以供同行參考。

關鍵詞:小學美術 海洋文化 校本課程

一、舟山海洋文化和教育價值

海洋的博大精深一直影響著人們的勞動與創造,給人類的發展提供了有力的幫助。海洋文化是人類幾千年積累的文明結晶,具有深遠的美術教育價值,值得后人去學習和傳承。

1.海洋文化的育人價值

美術教學需要以海洋博大的胸懷來感召學生,在對美術的學習中鍛煉學生像大海一樣堅定、執著、進取和冒險的性格:讓學生利用海洋所賜予的資源來制作各種工藝品,在制作的過程中體會大海的靈性和美,逐步形成自覺保護大海的環保意識;學生在美術的學習中,逐漸的領略海洋的精神,結合自身的性格特征、情感經驗,打造出學生特有的鮮明的個性品質,為學生將來的發展和適應社會奠定基礎。

2.海洋文化對學生的素質教育

在美術學習中,學生會接觸到許多對海洋文化有貢獻的優秀人物,這些人物的思想和精神對學生的成長有一定的感染,并能融合于美術創作之中。學生在創作海洋文化類的作品過程中,利用觀察、想象和動手,培養自身對學科的認知,以及表達能力、交際能力和協作能力和創新能力。毫無疑問,海洋文化在小學美術教育中的滲透,能有效地提高學生們的人文素養。

二、海洋文化校本課程開發的可行性

舟山海洋文化中的許多資源都可以作為小學美術教育的課堂資源,值得廣大教師深入探索。

1.理論上的可行性

在《全日制義務教育美術課程標準(實驗稿)》中,重點強調“廣泛利用校外的各種課程資源”、 “盡可能運用自然環境(如自然景觀、自然材料等)以及校園和社會生活中的資源(如活動、事件和環境等)進行美術教學”。舟山海洋文化在這方面有著很豐富的資源,可以有效地增加課堂的趣味性,讓學生在動手繪畫和制作中提高他們的審美能力和想象能力。

2.教學上的可行性

舟山海洋文化已日漸成熟。其中貝殼、珍珠、沙子等現有的資源,可以通過勞動人民的雙手變為美麗的模型,舟山的沙雕和沙畫也有了專業的團隊,貝雕、項鏈、手工帆船等已形成了產業鏈,具有廣泛的群眾基礎。這些素材的引用,不僅豐富了我們的課堂,建立了學生的知識與日常生活間的橋梁,而且也讓他們感到很興奮。地方資源的開發還可以極大地增加課堂的趣味性和實效性。

三、小學美術海洋文化校本課程的內容

在多年的教學實踐探索中,逐漸歸納出以下幾大主體內容。

1.以介紹舟山海洋文化的發展史為教學內容

人們感情最深的莫過于自己的家鄉了。在教學中,教師出示一些有關舟山海洋文化的發展歷史來引導學生通過查閱資料、書籍和網絡來了解舟山海洋文化,并注重收集些圖片、書籍、畫集、照片、視頻等素材。在教學中,我們可以將這些素材用多媒體的形式展示給學生,使他們進一步了解舟山海洋文化的悠久歷史,感受家鄉曾經的輝煌。

如讓學生了解定海古城已有1200多年的歷史,遠比青島、上海、大連等城市要早得多。典型的有:十六世紀的雙嶼港,是當時亞洲最大的海上貿易基地,被日本學者藤田豐八稱為“十六世紀之上?!?;舟山是“海上絲綢之路”的重要通道:鑒真東渡、鄭和下西洋、徐福東渡等多種故事都路經舟山:著名的“海天佛國”集佛教與海山風光于一身,是著名的佛教文化圣地之一:舟山海洋的民俗文化、風土人情,別具一格的漁民服飾文化:在舟山海洋中還有眾多的文人墨客,如在王安石、陸游等大家的詩里就洋溢著舟山的海洋氣息。

通過上述的教學,學生在對舟山海洋文化的了解過程中,體會祖先的勤勞和智慧:在情感的滲透下,教師讓學生再次對自己熟悉的文化古跡進行參觀,以加深學生對家鄉文化、人文的理解和感悟,激發他們內心強烈的地域自豪感和責任感。這樣的美術校本課程,學生通常積極而又主動,往往能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2.以挖掘舟山海洋文化的自然資源為教學內容

例如,利用海洋中的生物:貝殼、魚類、海馬、水母等造型,引導學生觀察這些不同造型,并進行繪畫或者進行手工制作。生動活潑的海洋動物在學生的手下變得栩栩如生,使他們在學習的過程中體驗大自然所創造的生物美。

再如現在流行的貝雕,讓學生準備一些素材,組織他們開展手工課,學生利用貝殼動手進行搭建。在輕松快樂的氛圍中,激活了思維,在對藝術的模仿中逐漸融入自己的情感,表現出自己的想法。學生制作的貝殼蜘蛛俠、變形金剛、小魔仙,很是生動、形象。這激發了學生的思維,實現了教學的突破與創新。

同樣,舟山市國際沙雕節的舉辦,給我們的課程開發提供了啟示。教師可以改泥塑為沙雕,開展沙雕教學,讓學生結合自己喜歡的情境進行學習。在訓練的過程中教師給學生講授一些技巧,怎樣做才能更為靈活和巧妙。同時,適時的組織學生進行小組合作交流,給他們思維的碰撞增加機會,促進他們在技巧和方法上的相互交流。同時讓學生感受到集體的力量,增強了他們的表達能力和溝通能力。通過作品的展示,每個學生都可以從對方的作品中找到優點,從而借鑒到自己的作品之中。這樣的反復訓練使學生的沙雕有了一定的基礎,學會了從什么樣的專業角度來欣賞沙雕。有條件的話可以組織學生進行戶外海灘沙雕,進一步調動他們的積極性,讓學生在“玩”的過程中加深對沙雕藝術的深層認知。

3.以保護舟山海洋文化為教學內容

例如,在美術設計課上,讓學生為舟山海洋文化節設計吉祥物。學生對這樣的主題表現得很興奮,他們會努力她開動小腦筋,積極地進行構思設計。

教師可以采用小組討論的形式,學生根據自己的認識紛紛用自己喜歡的動物作為吉祥物。這樣在學生們的討論中逐漸地明晰了作品主題:挽救瀕危的海洋生物,愛護我們的大自然等等。如有的學生選擇了“斑海豹”作為吉祥物以倡導人們對海洋生物的保護,于是學生們開始積極地收集相關的材料,查找一些關于斑海豹的圖片,從中選擇更能突出主題的照片,以此為模型來進行想象。通過學生的動腦思考、小組討論,在不斷的動手實踐中,反復地進行修復、調整,使得課堂每個環節都體現了學生的創新,最終他們利用沙子、貝殼和海帶制作了一只生動、形象的斑海豹,并獲得了極大的成功。

通過這樣的課程設置,美術校本課程為學生們的創新提供了平臺,使他們都能夠自由發揮自身的美術創造力。

參考文獻:

[1]李世菊 《試論中小學美術課程資源的開發和利用》[D] 四川師范大學藝術學院 2007

[2]陳雅玲 《怎樣開發利用美術課程資源》[M] 西南師范大學出版

(舟山市普陀區六橫鎮雙塘中心小學 浙江舟山)

猜你喜歡
海洋文化校本課程小學美術
海南省海洋文化旅游開發探析
沿海高校學生海洋觀培養與塑造淺析
培養有民族文化根基的現代中國人
山東半島藍色經濟區跨文化城市建設研究
新疆高職院校少數民族漢語教學的課程設計及開發研究
小學美術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
情境教學法在小學美術教學中的應用
關于小學美術勞技課程的思考
談談如何提高小學生美術欣賞能力
高中學?!叭乃仞B特色德育”實施策略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