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凱特·肖邦作品的敘事文本與美學意義

2015-10-21 16:59張沛
作家·下半月 2015年11期
關鍵詞:肖邦凱特

摘要 長期以來,女性形象一直被男性作家牢牢掌控,成為男權思想下任意涂抹的、母性和性欲的雙重象征。凱特·肖邦作為19世紀美國女權主義文學的創作先驅,她的《覺醒》《一個小時的故事》等小說是最早為女性發聲的文學作品。凱特·肖邦出眾的敘事才華使得其小說頗具美學價值,探究其作品的敘事文本與美學意義,對當代女性覺醒的研究具有重要意義。其筆下的女性主義敘事、復調式敘事以及白描手法賦予作品以極高的美學價值,值得深入探究。

關鍵詞:凱特·肖邦 敘事文本 美學意義

凱特·肖邦(1851-1904),原名凱瑟琳·歐福拉赫蒂,美國女作家,19世紀美國女權主義文學的創作先驅。凱特·肖邦的作品注入了對女性意識的深切關懷,并充滿濃郁的鄉土風情,她出生于圣路易斯,幼年失怙命運坎坷,由殖民地后裔的母方家庭撫養長大,20歲結婚定居于路易斯安那,32歲肖邦的丈夫去世,她帶著六個孩子返回家鄉圣路易斯。凱特·肖邦的作品以路州和圣路易斯為背景,四十歲之后開始動筆寫作的她筆調穩重大氣,文字間包含了她多年的人生閱歷和所思所感,對成熟女性的婚戀思想展開深入的剖析,代表作有長篇小說《咎》《覺醒》,作品選集《支流人》《阿卡迪一夜》等。其中《覺醒》描寫了一個追求婚外戀愛女人的“性覺醒”意識,由于它超越了時代,被當時的官方斥責該書包容了女性的墮落,被列為禁書并絕版數十年。自此,凱特·肖邦的文學生涯也走到了盡頭。

然而,我們今天回頭看凱特·肖邦的小說,它們其實是最早為女性發聲的文學作品,長期以來,女性形象一直被男性作家牢牢掌控著,成為男權思想下任意涂抹的、母性和性欲的雙重象征。凱特·肖邦吹響了女性文學的號角,她的很多作品都具有鮮明的女性主義立場。并且,她出眾的敘事才華使得這些早期的女性主義小說頗具美學價值,探究凱特·肖邦作品的敘事文本與美學意義,對當代女性覺醒的研究具有重要意義。本文從一、凱特·肖邦的女性主義敘事,復調式敘事的獨特美學內涵,以及三、白描手法的美學效果三方面,分析了凱特·肖邦作品的敘事文本與美學意義。

一 凱特·肖邦的女性主義敘事

敘事學源于西方,其主要研究對象就是文學作品自身,而其關注點則是文學作品的結構。女性主義敘事學是將女性意識引入結構主義的產物,也是近代西方文學理論的一大突破。傳統的結構主義文學分析由男性話語來主導,女性受社會因素制約,文本中的女性形象亦被忽視、異化甚至扭曲,女性主義力圖扭轉這一不平衡的局勢,重視還原女性形象的真實樣貌,使文學解讀更加公正、客觀、平等。女性主義批評往往將文學形象視作真人,把女性形象放到特定的社會文化背景下加以考察,而女性主義敘事學注重文本本身,重點考察文學作品的敘事特征,關注敘事話語、敘述視角以及結構等方面,將文學作品的女性解讀變為客觀、系統的理論,減少了對女性形象的印象式批評。凱特·肖邦《一小時的故事》等小說為早期女性文學的敘事研究的經典案例。

《一個小時的故事》這篇小說,全文不足兩千字,情節卻幾經反轉,突顯了19世紀中產階級無愛的婚姻對女性的束縛,以及女性的自由意志和生活渴望。小說的開篇和結尾簡單地交代了女主人公馬德蘭夫人的遭遇和結局:聽說她的丈夫出車禍死了;馬德蘭夫人突發心臟病去世,據醫生說她死于不能承受的狂喜。中間大段則是馬德蘭夫人的意識流動和內心獨白,誠實地向我們揭示了一個女人的內心世界。凱特·肖邦獨具匠心地采用了U形敘事結構,布置在敘事鏈條上面的情節呈首尾對應的局勢。全文共有22個小節,這些情節的碎片在文本的敘事鏈條上各安一隅,迅速地推動了劇情的發展:馬德蘭夫人喪偶,大家都小心翼翼地將事情滲透給她,因為夫人有嚴重的心臟??;慟哭后的馬德蘭夫人回到自己的房間,悲痛使她拒絕任何人的陪伴;通過馬德蘭夫人的視角,雖然自己的身體還沉浸在過度悲傷之后的間歇性抽搐之中,而窗外的景色已經是春意盎然、一派清新之象;馬德蘭夫人心中涌上悸動的喜悅,這樣的喜悅此時顯得不那么道德,但是她無法欺騙自己;馬德蘭夫人回憶丈夫對待她不過像家里的擺設或者寵物,從來沒有真情實意地對她好;丈夫死亡意味著“自由”的開始,夫人隱約的渴望在她的眼前突然變得無比清晰;夫人的血液都開始沸騰了,無意中擺脫了婚姻的枷鎖,她如一個勝利女神一般出現在親友的面前;馬德蘭先生并未發生意外,完好無損地回到家;馬德蘭夫人心臟病突發身亡,死因為不能承受的欣喜。

而這個情節鏈條結構完整,馬德蘭夫人的女性意識貫穿其中。這個U形結構擁有和諧近于完美的對應模式,從段落的前后對應關系來看,1-22,2-21,3-20……開篇透過親友們的小心謹慎,透露出馬德蘭夫人有嚴重的心臟病,結尾馬德蘭夫人死于突發的心臟??;馬德蘭夫人為失去丈夫而悲痛,而趨近結尾處又為失去丈夫而狂喜;前半部分夫人的意識流動十分茫然,后半部她的思路明確、目標清晰,準備迎接太美好的自由生活……《一個小時的故事》將豐厚的情節安置在簡短的篇幅里,題目也誠實地告訴我們,這些激烈的情節都是在短短一個小時之內發生的。它運用了近乎完美的結構手法,馬德蘭夫人真誠的女性意識作為敘事的主體,是19世紀女性對自由最強烈的呼喚。

二 復調式敘事的獨特美學內涵

復調是古典音樂中的一種題材,各種聲部按照自己的調式行進,在相互疊加中又互不影響。這種音樂范式被引入文學批評中,是由巴赫金博士提出的。巴赫金認為,歐洲小說的古典模式是單一的敘述者獨白,類似于音樂創作中的單一旋律。而復調敘事則指小說的創作者在寫作過程中,將內心的矛盾通過小說中人物的言行表現出來。小說中人物的沖突,就像作家內心的矛盾一樣。其創作理念就像人物意識發出的不同聲音在小說中相互交織,像音樂擁有多個主旋律一樣,在差異和矛盾中產生和諧。凱特·肖邦的作品《覺醒》就是一部充滿了不同聲部的小說,眾多獨立的意識和聲音相互融合,推動了女主人公埃德娜性格的發展變化。

埃德娜經歷了一個被忽視、被損害的女性走向覺醒的過程,她的內心常常有兩種截然對立的聲音進行自我對話,構成了女主人公的復調式敘事。埃德娜性格的發展歷程是由賢妻良母走向對傳統道德的反叛,她在叛逃的過程中從來沒有停止對自我的追問,她的內心有兩個自我,一個提醒她珍惜現在安定的家庭,關心丈夫、疼愛孩子,按自己原來的生活軌跡繼續下去;另外一個自我則清晰地認識到了女性在傳統家庭中占據的位置,在丈夫的漠視下,女性不過是家庭捆綁下的犧牲品,這個自我敢于追求愛情、追求激情,誠實地面對內心的愛欲,常常和第一個自我進行激烈的斗爭。

這是一個女性逃離家庭的故事,也是這部作品飽經評論摧殘、被斥為傷風敗俗的原因,這部作品在藝術上臻于完美,它的魅力就在于女主人公的“瘋狂”,帶著感傷調子的瘋狂。肖邦借用了神話原型,將埃德娜塑造成為現代的夏娃,埃德娜的表層形象和神話原型產生的對位,產生了一明一暗兩種調子的對位。在《圣經》中夏娃是比男性先覺醒的女性形象,她大膽地違抗上帝的命令,吃掉禁果被逐出伊甸園。在《覺醒》中,埃德娜在男權社會的壓力下喚醒了自己被壓抑已久的情欲和激情,面對大海永恒的、充滿誘惑的自然力,她開始傾聽自我內心的聲音,冰冷的男權社會并沒有對埃德娜報以同情,她只能選擇在永恒的大海中結束自己的生命。埃德娜是具有反叛精神的夏娃,她激烈地否定女人作為“男性身上的一根肋骨”的地位,清醒地拋棄了“人間樂園”,走向自己永恒的伊甸園。從夏娃到埃德娜,構成了一個從驅逐走向回歸的封閉的環,凱特·肖邦借用環形結構告知我們,埃德娜的覺醒是女性的自我之歌,是女性意識的重生。

三 白描手法的美學效果

白描原指中國國畫繪畫技法的一種,即寫人狀物旨在勾勒其墨線之型,而不涂顏色。后被引入文學創作領域,用來指代簡練的創作技法。白描手法在古今中外的文學作品中皆有運用,如中國古代的《三國演義》《水滸傳》等,其中都有白描手法。白描的敘事手法使讀者感到線條明晰、言簡意真。凱特·肖邦是白描的高手,她從不用夸飾華麗的詞藻,不求細致、只求傳神,不是刻意模仿,而是力求真實。

首先,凱特·肖邦常用寥寥幾筆就交代歷史人物背景,簡潔有力、以少勝多。在《一個小時的故事》中,作者在開場就簡要地描繪了幾個次要人物小心謹慎的行動,就交代了主人公馬德蘭夫人是一位柔弱的女人,她不僅需要別人來照顧,還患有嚴重的心臟病。戴維·洛奇在《小說的藝術》中談到,優秀的小說家往往在開頭就透露出豐厚的內容,我們可以推論,柔弱的馬德蘭夫人平時也依賴著親友的關照,她沒有獨立自主的意識,更不可能公開反抗她的丈夫。馬德蘭夫人得知丈夫去世的噩耗之后,在短短一個小時之內就完成了性格突變,可見19世紀中產階級中間流行的社會道德對女性的摧殘。

其次,用平實的景物描寫代替人物激烈復雜的情感變化。在《一個小時的故事》當中,馬德蘭太太女性意識的覺醒是通過一小段景物描寫來烘托的,過度悲傷的疲憊讓馬德蘭太太主義到了窗外一派清新的新春景色,“空氣中彌漫著芬芳的雨的氣息……遠處傳來縹緲的歌聲……對著她窗戶的西邊天空上,層層疊疊的云朵之間,露著一綹一綹的蔚藍蔚藍色的天空”。肖邦的語言非常符合主人公麻木、疲憊的思緒,剛剛慟哭一場的馬德蘭夫人在這時是無法想出更精致、更文雅的詞匯來遣詞造句的,天空用“蔚藍”來形容不夠,就用“蔚藍蔚藍”來代替。這一小段景物描寫也側面反映了馬德蘭太太接受了丈夫去世的事實,而且并沒有多么悲傷,她的心情是輕松甚至是稍顯愉快的,才能注意到樓下傳來的歌聲和蔚藍色的天空。馬德蘭太太已經模糊地意識到了內心的騷動,只是還沒有看清自己內心的渴望是什么,她呆呆地看著窗外的美景,潛意識里已經激烈地波動著對自由、情欲、生活的渴求,這些強烈的情感終于撕破了“道德”這層面紗,馬德蘭太太大大方方地承認了:丈夫去世對她來講是一件好事。

綜上而言,凱特·肖邦充分展示了她出色的敘事能力。作者純熟與獨特的敘事手段令小說的審美空間更加豐滿和立體。在這些小說中,作者通過真誠的女性自白,描寫了普通的、柔弱的女性個人意識的覺醒以及對傳統社會倫理道德的叛逃,展示了19世紀早期女性意識的覺醒,不愧為“美國女權主義文學創作的先驅之一”。同時,她的敘事手法賦予了作品以極高的美學意義,是女性主義敘事學、復調式敘事、白描敘事等手法的早期實踐者,作為敘事主體的這些真誠的女性意識,是19世紀女性對自由最強烈的呼喚。

參考文獻:

[1] 黃春燕:《多元對話昭示的覺醒之旅——析〈覺醒〉中“聲音”的表現力》,《名作欣賞》,2011年第3期。

[2] 戴月行:《謊言與封閉之美——試析??思{小說獻給愛米麗的一朵玫瑰花》,《當代文壇》,2010年第2期。

[3] 楊潔:《從白描寫作技巧看〈一小時的故事〉的美學效果》,《芒種》,2012年第1期。

[4] 萬雪梅:《當代西方凱特·肖邦研究綜述》,《當代外國文學》,2013年第2期。

(張沛,西安建筑科技大學文學院講師)

猜你喜歡
肖邦凱特
勤奮學習的小肖邦
A Caterpillar Wants to Fly
肖邦的魔法
快樂如風
肖邦的魔法
漫畫作品欣賞
凱特王妃最愛高街時尚
小狗圓舞曲
一夜肖邦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