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骨外傷手術患者的心理特征及護理干預研究

2015-10-21 18:15李倩霞
中國醫學人文雜志 2015年7期
關鍵詞:心理特征護理干預

李倩霞

【摘 要】目的:探討骨科外傷手術患者的心理特征以及護理干預措施。方法:選取2012年1月至2015年5月,我院骨科收治的骨外傷患者28例,調查分析其術前心理特征,并針對性開展心理護理,觀察護理效果。結果:護理干預后患者的SAS及SDS評分均較術前顯著降低,而健康知識評分較術前顯著提高(P<0.05);患者的護理滿意度為96.43%,并發癥發生率為7.14%。結論:骨外傷手術患者普遍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壓力,針對性開展術前、術中及術后心理護理干預,有利于改善患者的心理狀態,提高麻醉及手術安全性與有效性。

【關鍵詞】骨外傷;心理特征;護理干預

手術是目前臨床治療骨外傷的主要手段,雖然絕大部分患者能夠經手術成功而獲得良好的康復效果,但仍存在一定的風險性。由于突發性損傷及手術等,導致患者的生理及心理均受到創傷,極易出現負性情緒,不僅影響手術的順利進行,且將影響手術效果與術后康復質量[1]。本研究分析了骨外傷患者的心理特征,并針對性開展了護理干預措施,獲得了滿意效果,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2年1月至2015年5月,我院骨科收治的骨外傷患者28例,其中,男16例,女12例,年齡18-56(32.15±4.13)歲;10例上肢骨折,7例下肢骨折,5例皮膚或軟組織缺損,4例胸腰椎壓縮性骨折,2例肢體離斷傷。

1.2 心理特征

通過與患者及其家屬溝通交流,并采用自制心理狀態調查問卷,調查和評估患者的心理特征。(1)緊張恐懼:因骨外傷事發突然,患者的生理及心理均處于高度應激狀態,極易產生強烈緊張、恐懼等情緒。加之對醫院環境感到陌生,對于創傷及治療缺乏正確認識,擔憂自身病情、治療效果等,導致患者的緊張恐懼感加重。本組10例存在這種情緒,占35.71%。(2)焦慮不安:由于患者的情緒緊張、恐懼、對疾病及診療知識了解不充分,精神極度壓抑,加之疼痛、出血等均將導致患者處于焦慮狀態,情緒波動較大。本組12例存在這種情緒,占42.86%。(3)悲觀、抑郁:發生意外創傷后,患者的心理變得異常脆弱,因擔心臨床治療安全性、療效、康復及對生活工作的影響等,往往過度擴大病情,表現出情緒低落、抑郁、悲觀等負性情緒。本組5例患者存在這種情緒,占17.86%。(4)抵觸情緒:這種心理多見于致殘性外傷以及自殺未遂患者,患者常表現為情緒淡漠、不配合診療護理甚至拒絕治療、護理等。本組1例出現這種情緒,占3.57%。

1.3 護理干預

1.3.1 術前心理護理

向患者介紹病房環境、主治醫師等,消除其陌生感與恐懼感。介紹其病情、治療方法、治療目的、預期效果與相關注意事項等,提高患者對手術治療的正確認識,消除其緊張、恐懼等情緒。入室后熱情接待患者,講解手術方案的安全性與有效性,介紹手術成功病例,緩解其緊張、恐懼等情緒,以良好的心理狀態配合手術治療。

1.3.2 術中心理護理

協助患者在手術床上正確擺放手術體位,并在滿足手術需求的情況下調整舒適體位。密切監測患者的生命體征變化,以嫻熟的護理技術完成各項術前準備工作,以消除患者的擔憂。同時,以和藹的語氣耐心指導患者進行深呼吸,以放松全身肌肉。在進行麻醉時,通過緊握患者雙手或者撫摸其額頭等肢體語言鼓勵患者,使其感受到關懷與鼓勵,對護理人員產生信賴感,減輕其緊張、焦慮、恐懼等負性情緒,確保麻醉及手術順利進行。

1.3.3 術后心理護理

患者麻醉清醒后,及時告知患者手術成功,以解除其心理壓力。為患者創造安靜、舒適的病房環境,予以聽舒緩的音樂等,有利于維持其術后心理狀態問題。對于術后疼痛劇烈難忍者,可遵醫囑予以鎮痛藥物、暗示、催眠療法等,以緩解其疼痛感,從而減少因疼痛所致焦慮、恐懼、抑郁等負性情緒。同時,鼓勵患者家屬主動予以患者關心和照護,為患者樹立精神支柱,減少其孤獨、陌生、抑郁等負性情緒。

1.4 觀察指標

分別于干預前后,采用焦慮自評量表(SAS)和抑郁自評量表(SDS)評估患者的心理狀態評分,采用自制調查表評估健康知識評分(30分),統計并發癥發生率及護理滿意度。

1.5 統計學分析

數據以統計學軟件SPSS18.0分析,以( )表示計量資料,經t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干預前后心理狀態及健康知識評分比較

護理干預后患者的SDS及SAS評分均較干預前顯著降低(P<0.05),健康知識評分較干預前顯著提高(P<0.05),見表1。

表1 干預前后心理狀態及健康知識評分比較( ,分)

時間 例數 SAS SDS 健康知識

干預前 28 50.12±2.78 44.25±2.38 18.57±2.14

干預后 28 38.74±2.19 35.13±1.42 26.84±1.15

2.2并發癥發生率及護理滿意度

28例患者中,除1例護理不滿意外,其余均表示滿意,護理滿意度為96.43%;術后共2例發生并發癥,其中,1例感染,1例壓瘡,并發癥發生率為7.14%。

3 討論

骨外傷手術患者多因突發性意外損傷而引起系列癥狀或疾病,對其生理及心理均具有嚴重打擊,加之傷后疼痛、肢體功能障礙、擔憂并發癥、后遺癥、對手術認識不足、擔心手術安全性及治療效果等,極易出現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礙,對治療缺乏信心,嚴重影響臨床診療護理工作的開展及機體康復[2]。本研究調查顯示,28例骨外傷手術患者中,35.71%存在緊張恐懼心理,42.86%存在焦慮不安心理,17.86%存在悲觀、抑郁心理,3.57%存在抵觸情緒。因此,對于骨外傷手術患者積極進行救治的同時,還應積極分析患者的心理特征,針對性地采取護理干預措施,改善其心理狀態,最大限度地調動和發揮其主觀能動性,提高其診療護理配合度,提高治療效果,促進患者的病情康復[3,4]。針對患者的心理特征,從術前、術中及術后開展系統性心理干預,結果顯示,患者的SDS及SAS評分均較術前顯著降低,而健康知識評分較術前顯著提高,僅7.14%的患者出現并發癥,護理滿意度達96.43%。認為積極分析骨外傷手術患者的心理特征,并針對性地開展護理干預措施,有利于改善患者的心理狀態,提高其認知程度,改善臨床預后,值得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遲營,耿淑玲,邢軍等.心理護理在骨外傷急診患者中的應用體會[J].實用臨床醫藥雜志,2013,17(16):180-181,184.

[2]謝秋菊.臨床心理護理對急診骨外傷患者治療效果的影響[J].當代護士(??瓢妫?,2012,(1):152-154.

[3]伍靜,翟錦華,石苗苗等.應用心理護理對急診骨外傷患者的治療結果影響分析[J].齊齊哈爾醫學院學報,2012,33(12):1673-1674.

[4]鄒明英,洪輝,陳繼松等.骨牽引術患者術后心理狀態分析及護理對策探討[J].中醫藥導報,2010,16(6):124-125.

猜你喜歡
心理特征護理干預
高職學生心理特征分析及對策研究
淺析高校圖書館學生讀者借閱心理
淺談學生提問能力的培養
老年帕金森病非運動癥狀與日常生活自理能力的關系及護理分析
護理干預對糖尿病患者遵醫行為的影響評價
嚴重創傷患者的急診急救護理干預分析
例談高中語文文學作品中的人物心理特征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