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饑餓的路》中后殖民狀態下的身份焦慮

2015-10-21 16:59吳芳
作家·下半月 2015年11期
關鍵詞:后殖民奧克殖民

摘要 《饑餓的路》是奧克瑞的成名作,曾榮獲英國文學大獎布克獎。在這部作品中,奧克瑞細致地描寫了由于殖民統治所造成的政治傷害與經濟傷害,其直接引發了當地人的身份焦慮。

關鍵詞:《饑餓的路》 本·奧克瑞 英國文學 身份 自我構建 后殖民 帝國主義

本·奧克瑞是尼日利亞籍英語作家,其作品獲得多項殊榮?!娥囸I的路》是他的代表作之一,1991年這部作品獲得了英國著名的布克獎?!娥囸I的路》以殖民末期及后殖民時期的尼日利亞為背景,從主人公阿扎羅的視角探討了西方權力給尼日利亞這個國家及人民所造成的傷害。小說采用魔幻現實主義的手法,探析后殖民狀態中個體的身份焦慮,從而進一步深化主題及思想。

一 尼日利亞后殖民政治

后殖民的一個顯著特征就是政治畸形。類似于尼日利亞這樣的非洲國家,由于長期受到殖民國家的控制,人民根本無法獨立表達自己的政治訴求。為了繼續控制被殖民國家,殖民國往往會培植自己的政治代理人,小說中的“富人黨”就是這樣一個組織。作為西方的代言人,“富人黨”可以獲得大量的資金援助,用民主手段來奪取國家權力。正如非洲馬克思主義學者約翰·莫約所言:“只要將殖民地的本土人牢牢地壓制在從屬及邊緣地位,帝國主義就可以抵制一切形式的變革?!?/p>

或許有人會疑問,后殖民國家不是都采用了西方的民主制嗎?為何沒有走上類似于西方國家的文明之路呢?奧克瑞將小說取名為“饑餓的路”顯然有此用意。所謂的政治改革不僅沒有給國家帶來發展反而讓人民更加貧困和饑餓,原因何在?小說中的“富人黨”為了獲取西方國家的歡心,不惜出賣國家利益。小說中的“窮人黨”雖名為“窮人”實際上也是由富人組成的,他們多數為民族資本家不希望國家被外國資本所操控。在競選的過程中,他們都提出了發展方針,內容上大同小異,實則口惠而實不至。為了獲得更多的選票,他們無所不用其極,甚至不惜發生肢體沖突。如果兩派都是真心為人民的利益,完全可以攜手合作,根本不可能沖突不斷。從這一點可以看出,他們只是兩個不同的利益集團,人民只是他們達到政治目的的工具和借口。

小說中的“富人黨”和“窮人黨”都是標榜民主的,但是他們只是自己在發聲,根本不讓底層的民眾發聲。奧克瑞這樣描寫到:“我們根本聽不到他們在說什么,四種語言混在一起如同鳥語,嘈雜的聲音把其他人的耳朵都給震聾了?!眱H僅是為了宣傳嗎?如果是的話,應該讓民眾聽清楚。恰恰不是。富人黨或窮人黨根本不希望底層人民明白民主是什么,而且更加不希望底層人獨立表達自己的訴求。用噪音來掩蓋真相,用噪音來鎮壓民眾,這才是他們真正的目的。

真相是什么呢?一個貧窮落后的國家。面對這樣一個國家,他們不敢真的做出許諾,害怕讓人聽清楚他們的許諾。作為一個有良知的作家,必須要將真相給揭露出來,這是一種寫作倫理的要求?!拔覀兊男I崾桥R時搭建的,沒有屋頂,雨一下墻壁紛紛傾塌。我們上衛生課的時候蛇會游來?!笨此破届o的描寫,卻無法隱藏作者內心的憤怒。教育是一個國家的根本,教育落后是政治腐敗的直接表現。不僅如此,當人民疲憊不堪地工作著,政客們卻花天酒地,大擺筵席,過著紙醉金迷的生活。政客是腐敗的,自私的,他們根本不會顧及民眾的利益。然而這一切根源都是由于殖民主義造成的。即便在后殖民狀態下,殖民主義的幽靈仍舊糾纏著孱弱的非洲國家,因此只有從根本上變革,即莫約所說的“土地革命”才能從根本上解放類似于尼日利亞的非洲國家。

二 尼日利亞后殖民經濟

殖民經濟是一種掠奪式經濟,一種畸形的經濟。殖民國家從本國的需求出發,將被殖民國家設計成一個原料供應國及勞動力供應國。被殖民國家往往沒有完整的工業體系,只能從事一些基礎的農業生產。尼日利亞是非洲第三大國家,物質資源非常豐富,但在帝國主義的壓榨下,一直積貧積弱。即便獨立之后,其在經濟上只能高度依賴殖民國家,長期無法形成自己自主的完整的工業體系。盡管在競選中,“富人黨”或“窮人黨”都提出了振興經濟的口號,但是無論是哪一派上臺都是不可能有實際的作為。對于殖民國家來說,利用經濟控制被殖民國家是后殖民時期的一個重要手段。殖民國家顯然不會輕易放棄,更加不可能讓被殖民國走上富強的道路。因此即便“窮人黨”上臺,其領導者很有可能與西方大資本同流合污,演變成另一個富人黨。如果“窮人黨”堅持所謂的底層利益,那么它根本不可能成為執政黨。

殖民經濟另一種破壞表現在人的精神領域。由于沒有完整的經濟體系,后殖民的尼日利亞國內日常生活用品是非常匱乏的。富人黨在競選中憑借資本優勢,大肆收買民眾。試想一下,如果不是由于極度貧困,人民怎么會為了一點蠅頭小利而瘋狂呢?“人群匯集在搬運車的四周,沖向奶粉的狂潮爆發出百般刺耳的聲響。人們拼命搖晃搬運車,被踩的孩子大喊救命?!边@是一幅多么恐怖的場景,僅僅是為了一些廉價的物品,人就變得如此瘋狂,原因何在?不正是由于物質的極度匱乏嗎?除物品外,富人黨甚至直接拋灑硬幣,一些人甚至用自己的臉去接硬幣。這是一種赤裸裸的金錢暴力,對于富人黨來說,人只是一種工具,一種完全可以用金錢來收買的工具。試想一下在正常的情況下,人們一定會拒絕這種具有侮辱性的行為,但是在極端貧困下,人的尊嚴感徹底喪失了。更加令人可惡的是,富人黨所發放的奶粉竟然是變質的,很多孩子食物中毒。

富人黨的惡行激起了民眾的憤怒,他們被暴怒的民眾所驅趕。對于民眾的憤怒,富人黨選擇了淡化處理。一段時間的沉寂后,他們卷土重來。令人奇怪的是居民們似乎淡忘了之前的種種不堪,并沒表現出強烈的不滿。為什么會這樣呢?“我以為會發生騷亂,我以為房子會著火,我以為人們都還記得,可是他們都忘記了?!毙≌f中的“我”感到非常不解。他們真的忘記了?當然不可能。在巨大的生活壓力下,人們只能選擇沉默,他們只能任由資本的擺布。

作為一個作家,奧克瑞當然不可能從經濟學來探討后殖民經濟問題。但文學往往比經濟學更加直觀,更加具有視覺上的沖擊力。一個生活場景的描寫,不僅將殖民經濟所造成的傷害赤裸裸地暴露在每一個人的面前,而是更加具有說服力。資本是一種暴力,如果不能馴服這種暴力,那么它將給人造成巨大的傷害,這種傷害不僅僅是肉體上的,同時也是精神上的。殖民主義作為資本主義的一種表現,其資本暴力更加殘酷,因此根本不存在好的殖民主義,所謂殖民援助論是非?;奶坪蜔o恥的。

三 后殖民狀態下的身份焦慮

在畸形的政治與經濟環境下,個體之人難免會產生各種焦慮,身份焦慮是其中之一,也是表現得最為明顯的。所謂“身份焦慮”是指在文化沖突中,個體由于文化認同所產生的焦慮問題,集中表現為“自我”建構障礙。美國學者哈克·古特曼曾說:“一個男人或是一個女人想要建構出一個‘自我,首先要區分,將自己與世界區分開來?!痹谖幕瘺_突中的個體往往很難作出這種區分,即便他在文化上認同原來的宗主國,但仍舊會因為種族,尤其是膚色等問題而被視為異類。同時,一旦他作出了這種區分,意味著他將與原來的世界分離,他將被孤立,從而無法在本國生存。關于“自我”建構,奧克瑞在小說中是這樣寫的:“因為路曾經是河,它一直沒能擺脫饑餓”?!奥贰笔且粋€靜止的意象,它指向某個地方。而“河”則是一個動態的意象,它在流動的過程中會改變一些事物,甚至改變自己的方向?!昂印背蔀椤奥贰卑凳局Φ乃ソ?,一種由饑餓所引發的衰竭。

在后殖民狀態下,身份焦慮是一種普遍狀態,但表現形式有所不同。小說中“我”的父親,他所經歷的身份焦慮是從一個農民轉變為一個失地農民,一個城市打工者的焦慮。近代以來,農業一直被視為落后的根源,工業才是發展和進步的手段。獨立后的尼日利亞開始了轟轟烈烈的工業化,大批如“我”父親的農民被剝奪掉了土地淪為城市中的打工者?;蛟S農業收入不穩定,但是農民比城市人更加自由。失去土地之后,每天枯燥的工廠生活,讓父親變得暴躁,意志頹廢。小說中父親講述的“路之王”實則是一個資本隱喻,“路之王”就是資本家,他們掠奪資源,將具有生命之流的自然變成了一條又一條路。在父親那里,“路”具有了另一種的含義,“路”是貪婪的,是危險的。

小說中的攝影家則是另一種身份焦慮的代表。攝影家是西方文化的認同者,他將自己視為西方人的一員。他有一個非常西方的理想,“走訪五大洲,繞著宇宙飛,看看人們都在做些什么?!钡菬o論他如何努力,距離他的理想總是有很遙遠的距離。原因何在呢?即便宗主國撤出了尼日利亞,但它仍舊試圖在政治及經濟上控制這個國家,并不想讓這個國家獲得真正的獨立和自由。然而僅僅依靠政治和經濟是不夠的,因為政治及經濟問題都是暫時的問題,只有保持文化上的優勢,才能讓尼日利亞始終低人一等。對于向往西方文明的攝影師來說,他必須做出一個選擇,或是和本國融為一體,或是離開本國,在異國他鄉開始一段痛苦的融入之旅。

小說中的寇朵大嬸從表面上來看風光無限,但她仍舊有自己的身份焦慮。藉由與政客勾結,她獲得了巨額財富,但是她與周圍人,尤其是窮鄰居的關系非常緊張。這種緊張狀態不能簡單地歸結為仇富心理,而是一種身份焦慮的表現。由于和周圍人的緊張,寇朵大嬸被邊緣化。假設發生政治動蕩,她很可能會成為政治犧牲品。

對于這種具有普遍性的身份焦慮,奧克瑞表達了自己深深的關切,但只能是一種關切。事實上,奧克瑞如自己筆下的攝影師一樣,也是一個西方文化的向往者。如果不是有如此深刻的焦慮體驗,他如何能夠將作品寫得如此細膩。雖然他得到了西方文化的認同,但是他的同胞們仍舊在后殖民的泥潭里掙扎?,F實是殘酷的,也是反諷的。一個批判資本主義的作家,最后獲得了資本主義的文學獎。這種現象在當今世界可以說是司空見慣的,這是全球資本主義的一種策略,它將批判變成一個產品,從而削弱它的批判力量。當然此處并非是要在道德上批判奧克瑞,作為一個作家他說出了他想說的話,而且是真話,這已經足夠了。至于資本主義用一種復合的權利生活符號系統技術來異化他的批判,這是他無力抵抗的。作為一個評論者,顯然有必要揭露這種異化,只有這樣才能讓人真正理解作者的思想及作品的內涵。

參考文獻:

[1] 吳曉梅、孫妮:《難以擺脫的殖民心態——從后殖民主義批評視角解讀〈饑餓的路〉》,《長春大學學報》,2014年第11期。

[2] 朱振武、劉略昌:《“非主流”英語文學的歷史嬗變及其在中國的譯介與影響》,《東吳學術》,2015年第2期。

[3] 吳曉梅:《論后殖民時期的文化身份認同——以本·奧克瑞的小說〈饑餓的路〉為例》,《長江大學學報》(社科版),2015年第8期。

[4] 黎躍進:《20世紀“黑非洲”地區文學發展及其特征》,《黑龍江社會科學》,2012年第2期。

[5] 羅世平:《生態殖民主義與生態殖民文學》,《華南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年第6期。

[6] 張毅:《來自黑暗大陸上空的星光——析尼日利亞第三代英語文學的成因》,《湖北民族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2年第5期。

(吳芳,萍鄉學院文學院教授)

猜你喜歡
后殖民奧克殖民
《自由國度》中桑托什的文化移置體現
消逝
傳承共創共享文化 實現共和共榮發展
《黑暗之心》的后殖民主義解析
全球化后殖民語境下的《山河故人》
猩猩,我的伙伴
法國奧克IGP葡萄酒品酒會完美落幕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