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論外國文學作品在跨文化視野下的傳播

2015-10-21 16:59柳楊
作家·下半月 2015年11期
關鍵詞:外國文學價值

摘要 外國文學指的是中國之外,世界其他語言的文學作品,外國文學作品是外國作家對客觀世界的記錄和反映,不同文化、不同宗教的作家,對生活的認識也不一樣,因此閱讀外國著名作家的作品,可以幫助我們更加全面地了解世紀各國的文化和風俗,以及不同歷史時期各國的發展狀況,從中學習他人的長處。因此,社會的發展離不開外國文學的傳播。

關鍵詞:外國文學 價值 影視傳播

一 外國文學的價值

1 外國文學的歷史淵源

我國是個具有悠久歷史和傳統文化的文明古國。和我國一樣,世界上還有其他的文明古國,像古代希臘、古代埃及、古代印度和古代巴比倫。這些國家的文學作品有的比我國的文學作品更加古老。我國最早的詩歌總集《詩經》出現在公元前6世紀至公元前5世紀,而印度最早的詩歌總集《吠陀》早在公元前一千年就產生了。而在公元前9世紀和8世紀之間,古希臘就產生了《荷馬史詩》。

我國的春秋戰國時代,出現了一大批哲學家、思想家,如孔子、老子、墨子等人,他們將自己思想編著成書,因此有諸子百家之說,而這個時期,印度也出現了釋迦牟尼這樣的思想家,佛教因此而產生;與此同時,古希臘也有哲學家亞里斯多德、柏拉圖、蘇格拉底等人出現,同時,這個時候古希臘戲劇也得到了高速發展,出現了三大悲劇作家埃斯庫羅斯、索??死账购蜌W里庇得斯,還有喜劇家阿里斯托芬。

2 外國文學的價值

外國文學的價值,主要體現在可以幫助我們了解不同國家的發展史。像通過荷馬史詩,我們可以了解古希臘的強大和古希臘人民的英勇善戰。這部史詩由《伊利亞特》和《奧德賽》兩部分組成?!兑晾麃喬亍分饕獢⑹隽颂芈逡翍馉幍钠鹨蚝蛻馉幗涍^,從中可以了解到當時的歷史狀況,以及古希臘人的思想狀況;《奧德賽》主要敘述特洛伊戰爭結束后,奧德修斯在歸國途中的遭遇,他在海上漂流十年,歷經艱險,而他的妻子在家也一直等待他的歸來。這些都表現了古希臘人民勇敢堅強、忠貞的美好品德。

古希臘的戲劇在表演上,通過演員的表情以及布景道具的使用,加上面具的襯托來揭示人物性格和劇情發展,對于后來的戲劇藝術都有借鑒作用。

古希臘悲劇大多取材于希臘神話,具有情節起伏跌宕的特點,一些戲劇沖突一直被后人模仿。索??死账沟摹抖淼移炙雇酢?,其中的宿命觀點形成了戲劇的主要沖突,在今天的心理學中,“俄狄浦斯情結”成為“戀母情結”的代名詞。而埃斯庫羅斯的《普羅米修斯》朔造了一個為人類謀福利而不惜犧牲自己的崇高形象。

歐洲中世紀文學主要是指公元5世紀到公元13世紀的文學,這個時期,由于出現了基督教,因此也出現了許多和宗教有關的宗教劇。也由于宗教勢力的影響,歐洲文學在期間并沒有得到長足發展。但歐洲此時出現了許多國家,也產生了各國的英雄史詩,這些文學作品讓世人了解到這些國家的民族精神。

14世紀開始的文藝復興,催生了大批歐洲作家,這些作品以人文主義為核心,提倡人性,反對神權,倡導個人解放,這是一次以人性反對神性的個性解放運動。這期間出現了意大利的但丁、彼特拉克薄伽丘,他們的作品《神曲》、《十日談》在幾百年后的今天仍然具有難于逾越的地位。

法國有拉伯雷的《巨人傳》,英國有莎士比亞和他的戲劇作品,西班牙有塞萬提斯的《唐吉訶德》,這些作品都是人文主義思想的代表作。

18世紀的啟蒙運動又是一次思想解放運動,文藝復興主要是以人權反對神權,而啟蒙運動則是新興資產階級反對封建統治的運動,提出了以自由平等博愛的天賦人權思想來反對封建專制和特權,用無神論來反對宗教思想。這個時期的作家和作品,主要有英國的笛福,斯威夫特和他們的代表作《魯濱遜漂流記》、《格利佛游記》;法國有伏爾泰的《老實人》、盧梭《愛彌兒》;德國有席勒和歌德的《陰謀和愛情》、《浮士德》。

19世紀是世界文學流派批判現實主義發展是時期,這個時期的外國文學不僅歐洲出現了許多文學大家和作品,美國也有很多作家和作品出現。

法國批判現實主義作家有司湯達和巴爾扎克的《紅與黑》、《人間喜劇》;英國有狄更斯的《霧都孤兒》;俄國有果戈里和托爾斯泰的《死魂靈》、《戰爭與和平》;美國有馬克·吐溫和歐·亨利的短篇小說。之后又出現了浪漫主義流派,法國的雨果和他的作品《悲慘世界》、《巴黎圣母院》就是浪漫主義的代表作。

在20世紀,外國文學不僅作品多,創作方式也多樣化,“迷惘的一代”、“垮掉的一代”“魔幻現實主義”等流派相繼出現。

有些作家的作品,雖然不屬于這些文學運動和流派,但他們的作品卻反映一個時代的生活,像夏洛蒂·勃朗特的《簡愛》、安妮·勃朗特的《呼嘯山莊》以及簡·奧斯汀的《傲慢與偏見》,用女性視角來觀察生活,記錄了當時婦女在資本主義時代的生活狀況。美國的瑪格麗特·米切爾的《飄》從另一個角度來描寫美國南北戰爭。

外國文學的價值對于中國讀者來說,主要是幫助中國讀者了解世界不同國家和民族的文化歷史、人文價值,外國文學的人文價值主要是尊重人性以人為本,倡導平等博愛的思想。

二 外國文學作品在中國的傳播

1 外國文學在中國傳播的歷史

外國文學在我國的傳播,開始于20世紀初。我國清朝末年,一大批有志之士認識到祖國的落后,加上兩次鴉片戰爭的影響,這批知識分子提出“睜開眼睛看世界”的口號,在學習西方的先進科學技術的同時,也開始了對外國文學作品的引進。我國的一些文人學者開始到歐洲留學,將歐洲各國的文學作品翻譯到中國。清朝滅亡之后,我國的教育也進入到現代教育階段,學習英語成為現代教育的主要部分。在這個基礎上,外國文學作品和世界歷史一道成為學校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

解放后,由于政治的原因,我國的外國文學作品引進以前蘇聯文學為主,《鋼鐵是怎樣煉成的》、《靜靜的頓河》、《青年近衛軍》成為我國當時最主要的外國文學作品。

文革結束后,我國本土的文學創作得到了空前發展,一些優秀的外國文學作品又重新走進了讀者中間。隨著改革開放政策的實施,不同國家、不同時期的外國文學作品都被翻譯成中文與廣大讀者見面。

從文學發展史的角度來看,外國文學一般指的是歐美文學。但從上世紀80年代開始,外國文學包括的范圍更加廣泛,除了歐美,亞洲各國的文學作品也被源源不斷地介紹進來,其中最多的是日本、韓國和新加坡。尤其是日本和韓國的娛樂業高度發展,在我國青少年中形成了一股“哈日”“韓流”風,一些文學作品常常隨著日韓電視劇成為青少年追逐的目標。而日本的偵探小說歷來就深受各國讀者的喜愛,加上這兩個國家的審美習慣和道德觀念和中國有相通之處,因而很容易受到中國讀者的喜愛。

2 外國文學作品在中國的傳播方式

外國文學在我國的傳播,時代不同,傳播方式也不同。在上世紀初,外國文學都是以出版的形式與讀者見面。到了上世紀80年代之后,我國有無數的文學雜志問世,一些外國文學作品就以小說連載的方式在雜志和文學報刊上出現。

自從有電影以來,外國文學中的優秀作品都被拍成電影向廣大讀者進行傳播。有些文學作品是先有電影,讀者才去購買小說的。像《飄》這部小說出版于1936年,1939年就拍成電影,由費雯麗和克拉克·蓋博主演,這部電影在中國的名字叫《亂世佳人》。中國讀者都是先知道《亂世佳人》,后接觸《飄》的。

莎士比亞的代表作《哈姆雷特》也在上世紀30年代被拍為電影,名叫《王子復仇記》。而司湯達的《紅與黑》,狄更斯的《霧都孤兒》、雨果的《巴黎圣母院》、《悲慘世界》,簡·奧斯汀的《傲慢與偏見》,勃朗特姐妹的《簡·愛》和《呼嘯山莊》,以及德國作家雷馬克的《西線無戰事》這些文學作品也都被改為電影,有的還有多個版本,被多次拍成電影。

和紙質文本相比,電影的傳播形式更加直觀,在人物塑造方面更加生動,尤其是作為第二語言的電影服裝,帶給觀眾的感受是閱讀無法代替的,還有外國人生活場景,他們的房子,餐廳,通過文字感受到的遠不及電影表現的真切細致,這樣更方便讀者了解外國人的生活狀況。

電影對外國文學的傳播,另一個優點就是受眾更多。外國文學由于文化的差異,在文字表達上和本土文學有較大的區別,尤其是人物名字,很多人讀完一本小說,那長長的名字還記不全,但電影卻很容易使人記住主人公的名字。

在上世紀80年代后期,我國的電視得到了普及。一些長篇小說都成為電視劇的主要表現對象,外國文學作品也有很多被拍成了電視劇引進到中國。在80年代末,中國曾經引進一部巴西長篇電視劇《女奴》,這部電視劇改編于巴西長篇小說《女奴伊佐拉》,中國觀眾因為這部電視劇才知道有這部小說,也逐漸了解到巴西的一些歷史文化,知道他們出產甘蔗。

中國對外國文學作品的了解除了通過文本、影視這些手段之外,還進行過作品移植。像上世紀90年代,安徽黃梅劇院就將莎士比亞的名劇《無事生非》移植為黃梅戲,將這個故事改為發生在中國古代官宦之家,人物也全部是中國式的名字,但故事的框架和臺詞卻是莎士比亞的,用這種方式將作品介紹給中國觀眾。

2006年,我國著名導演馮小剛也將莎士比亞的《哈姆雷特》移植為中國古代宮廷劇《夜宴》,拍成了電影。

進入新世紀以來,外國文學的傳播方式又成為網絡傳播形式,無論是古典的外國文學作品,還是剛剛出版的外國文學,讀者都可以在網絡上找到電子版本,這樣閱讀起來更加方便。一些經典作品,不僅有電子版可供閱讀,還有同名電影可供觀賞。

網絡上的外國文學傳播,不僅有翻譯好的中文讀本,還有中英(法、德、日、韓)文對照本,方便那些有外語基礎的人能夠讀到原汁原味的文學作品,有的還有不同翻譯家的作品供讀者對比,有的是提供原文。

三 外國文學作品的跨文化傳播意義

外國文學作品的跨文化傳播,除了方便我國讀者更多地了解外國文化發展、歷史進程以及人文價值之外,還可以通過將我國文學作品的創作方式和外國文學作品的創作方式進行對比,來提高我國文學的創作水平。我國傳統的文學作品在敘事上都是以順敘為主,而外國文學作品在敘事方式上手法多樣,倒敘、插敘,打破時空順敘的方式多種多樣,這樣形成的文學作品在結構上就顯得更加緊湊。這種創作方式影響了我國現當代許多作家的文學創作。

外國的一些文學流派對我國的文學創作也有影響,像美國的“荒誕派戲劇”這種表現形式,用夸張的手法來對社會現象進行諷刺,這種方式一度成為我國喜劇小品的表現形式。而上世紀50年代流行于拉美的“魔幻現實主義”流派,對我國作家莫言的影響就比較大,他的很多作品就借鑒了這種方式。

在全球化發展的今天,中國作為世界大國,不僅在經濟上要像世界先進國家那樣高速發展,中國的文化也要成為世界文化,讓更多的人了解中國歷史和傳統。要達到這個目標,就要通過對外國文學作品的了解,掌握外國人的閱讀習慣和表現方式,才能將我國傳統文學推向世界,這也是外國文學作品跨文化傳播的重要作用。

參考文獻:

[1] 劉順利:《新視野,新角度——淺談外國文學作品欣賞》,《赤峰學院學報》(漢文哲學社會科學版),2011年第10期。

[2] 張瑛:《跨文化電影改編——從〈哈姆萊特〉到〈夜宴〉》,《藝術百家》,2012年第3期。

[3] 李奧:《全球化背景下韓劇在中國的跨文化傳播解析》,東北師范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0年。

[4] 曾琤:《中西跨文化傳播效果差異性研究》,天津師范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3年。

(柳楊,吉林農業大學外語學院講師)

猜你喜歡
外國文學價值
The Land They Lived on: Reading The Bluest Eye
外國文學教育的大眾化
中小學語文教師應加強外國文學教育
一粒米的價值
“給”的價值
ThePatriarchalSocietyofChinatowninEataBowlofTea
ContrapuntalReadingofJaneEyreandWildSargassoSea
一塊石頭的價值
小黑羊的價值
滬深兩市A股上市公司價值低估50名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