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四川阿壩州南新鎮羌族婚嫁歌音樂形態研究

2015-10-21 16:59趙曉娜
作家·下半月 2015年11期
關鍵詞:羌族保護

摘要 羌族傳統嫁娶禮儀中的婚嫁歌,較好地保留著羌族先民的文化習俗與樂舞技藝,具有寶貴的民間音樂、民間文學和社會科學方面的價值。本文試以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南新鎮的羌族婚禮為例,分析研究當地羌族婚嫁歌的類型及音樂形態,并基于其生存現狀提出相應的保護與傳承措施。

關鍵詞:南新鎮 羌族 婚嫁歌 音樂形態 保護

羌族歌謠作為羌族文學中重要的代表形式,表達著羌民族樸素的情感,反映了羌族人民的生產生活、歷史傳承、風土習俗、宗教信仰等諸多方面,表現出羌族人民的價值觀、審美觀和藝術情趣,具有獨特的民族風韻?;榧薷?,屬民間歌曲體裁“風俗歌”之一,即指在民間傳統婚嫁儀式中演唱的婚禮歌曲。羌族的婚嫁非常具有本民族特色,他們的婚姻一般由父母包辦或指腹為婚,長大后再舉行婚禮。其中,反映羌族民間婚姻嫁娶的歌謠屢見不鮮,這些歌謠不僅反映出羌族民間歌謠較高的文化藝術水準,還真實完整地再現了民間的婚嫁習俗。阿壩州位于四川的西北部,是羌族的主要聚居地之一,其中南新鎮的婚嫁歌保存較為完整,依然能發現諸多不同時期文化因素的遺存,故這些傳統歌舞形態對傳承抑或認識羌族文化均彌足珍貴。

一 南新鎮羌族婚嫁歌的類型

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南新鎮的婚嫁歌根據歌曲承載功能及演唱者不同,通常分為嫁歌、喜慶歌和酒歌。很多資料記載羌族的婚嫁歌是由嫁歌和喜慶歌構成,而在當地的羌族婚禮上出現的歌曲,除了嫁歌和喜慶歌外還出現了酒歌。這些歌曲雖然其表達情緒各有差別,但是都表現了羌族人民對愛情和幸?;橐龅南蛲痛竽懽非?。唱歌時一般是主客并排而坐,由主客輪流對飲對唱,其節奏緩慢而曲調優美,聲音高亢,音腔婉轉,風格典雅樸素、大方優美。

1 嫁歌

嫁歌又稱為姊妹歌,為新娘出嫁前夕陪伴新娘的姑娘們唱的歌,內容有哭嫁、惜別、安慰、感激父母、留戀親朋、敬酒、罵媒婆等。南新鎮的哭嫁歌在十年前還非常的盛行,現在已經慢慢流失,究其原因,是現在的婚禮宣揚喜慶祥和,新娘出嫁時悲傷不舍的情緒都被歡快喜悅取而代之,哭嫁歌這種形式也慢慢消失在羌族人的婚禮上。南新鎮現有的嫁歌一般在婚禮“女花夜”、“出嫁”、“拜堂”儀式上演唱,歌曲大部分是以惜別贊美、祝賀新娘為主,由新娘的母親和新娘或者是陪伴新娘的婦女們和新娘對唱、齊唱等。例如,《奶姑娘》這是一首贊美新娘的歌,或出嫁惜別時母女唱的歌;《額母幺幺》一般是在女花夜的時候,大家用歌聲來祝賀時唱的歌曲。

2 喜慶歌

喜慶歌是新郎家為慶祝喜事而演唱的歌曲。一般都是由新郎家的長輩或者同輩在“接親”、“男花夜”、“正酒”和“賀新房”的儀式中演唱,歌詞內容以祝賀、贊頌、祝福主人家和新郎為主。有對唱、齊唱、集體的誦唱與重復式的對唱。例如,歌曲《西揮華米》,其歌詞大意:“我們歡聚一堂,圍著篝火唱起古老的歌,那時的兩座山,一山是男人,一山是女人,歲月悠悠,歷史變遷,演變為男丁12人,女丁12人,我們的祖先就是這樣發展的呀!今天是個大喜的日子,就讓我們盡情的跳起來吧!”該曲屬于喜慶歌、咂酒歌。

3 酒歌

羌族的咂酒文化源遠流長,飲酒歌唱是羌民族的傳統習俗。酒歌作為羌族婚禮特有的傳統歌唱形式,不僅傳承羌族文化,同時酒歌透視出羌族婚禮的特色。南新鎮羌族婚禮在“正酒”、“賀新房”儀式上演唱酒歌是最為常見的。最有特色的就是“賀新房”,新郎的舅舅會在新房里放一壇咂酒,給來賓發上喝咂酒的長管,并吟誦賀詞,到場的所有賓客都會念誦賀詞或者唱酒歌以表賀意,一般是從正親開始念誦或者唱,最后大家會共飲咂酒,為新房添喜慶。酒歌是羌族婚嫁宴客時必唱的歌,歌曲一般由4~6個樂句為一首,節奏徐緩,曲調悠揚,風格古樸。唱詞為多段體,內容有主客間互相祝賀、應酬之辭。例如,《海桑囔亭》歌詞大意:“感謝你們送親的人,把新媳婦送進家門,我們沒有甜言蜜語,請端起酒杯敞開肚子暢飲,我們沒有光面子話,端起這杯酒慢慢品?!贝烁枋腔槎Y上新郎方給女方的送親客敬酒時唱的歌。

二 南新鎮羌族婚嫁歌的音樂形態

1 旋律和歌詞

南新鎮羌族婚嫁歌大部分音樂接近語言,一般分為無旋律(念誦)和有旋律(演唱)。念誦雖然無旋律但是念詞抑揚頓挫;有旋律的曲調變換不大,旋律感強,一般都在一個八度以內。歌詞內容和對象有著密切的聯系。歌詞的主要特點分為兩種:第一種是由歌者即興創作的,隨意性比較強,在婚嫁的各個儀式上,歌者都是邊想邊唱,隨口而出,所以歌詞較口語化,通俗易懂、直抒胸臆。第二種是由祖輩們相傳而來,有著相當古老的歷史,有的甚至歌者自己也不知道其具體的含義,如《奶姑娘》。

2 節奏節拍

南新鎮羌族婚嫁歌多數節奏、節拍均較自由靈活而多變,富于情感?;竟澴嘈螒B有均分及非均分兩種。均分節奏大多出現在鮮明齊整的歌曲中,如《吆哎呦》表達了賓客對新娘的贊美、祝賀之情;非均分節奏以短長型及長短型,這種類型多數出現在酒歌中,如《江格尼學》和《卓各拉吉》,通過非均分節奏表現出羌族人的爽朗、熱情。

3 曲式結構和調式調性

南新鎮婚嫁歌曲結構完整,歌曲一般是單樂句、二樂句或四樂句形成的單樂段歌曲結構。由四樂句構成的單樂段曲式結構,大部分都是重復第一樂句,第三樂句由第二樂句的變換形成的疊句,從而形成音樂進行中起、承、轉、合的結構形式比較少見。南新鎮羌族婚嫁歌音樂通常采用我國的民族調式,以五聲音階為主,然后就是六聲音階;主要是微調式,宮商調式次之,七聲音階極為少見,但有較強的五聲性。音樂中以“sol”做為終止音的最多(如:《額母幺幺),再者就是以“la”做為終止音的(如《京吉吉貝蘇》),然后就是以“do、re”做為終止音的(如譜例5、譜例11),“mi”做為終止音(如《啰啰桑納》),這種情況較少出現。調性傾于明朗大調色彩,旋律流暢。

4 唱腔

南新鎮羌族婚嫁歌是運用羌族自己的口頭語言進行創作的歌謠,是羌族人民的心聲再現。根據婚禮各個儀式的氛圍,歌者在唱腔上也與該儀式的氛圍相呼應。在“女花夜”唱腔賦有抒情性,在“出嫁”儀式上唱腔較為傷感,有時還會即興加入低沉委婉的拖腔;在“賀新房”時唱腔高亢有力,在演唱時會即興的加入幫腔。這些唱腔充分的運用了語言的音律規律,形成了獨特的歌曲唱腔風格。

5 器樂與舞蹈

嗩吶是羌族婚嫁歌中必不可少的樂器,在婚禮過程中一直都有嗩吶聲伴隨。嗩吶隊會在婚禮的前三天就準備好,從“接親”—“出嫁”—“迎娶”—“拜堂”都會吹嗩吶。他們吹奏的曲子有《迎親曲》《出嫁曲》等等,每首曲子都十分的歡快,場面十分熱鬧。舞蹈一直都是歌曲的使者。舞蹈在婚禮中不僅可以助興添彩,更是人們交流感情不可或缺的部分。演唱婚嫁歌時總會有“薩朗”(又稱鍋莊)助興,也有薩朗舞歌(如:《薩米吉》《囔航葉楊》)。該舞可在室內外進行,男前女后,不限人數,圍著場院或者火塘。表演時,由一位善歌者領頭,其余眾人跟著和,邊舞邊唱。由于場地的限制,舞蹈動作主要在下肢。舞者的下肢動作靈活多樣,雙臂前后擺動即可。一曲結束后飲酒及稍事休息,再換一曲,輪番歌舞。整個過程歡快、熱鬧、喜慶。以上兩首歌是在婚禮中又唱又跳的歌,是南新鎮常見的喜事薩朗舞曲。

三 南新鎮羌族婚嫁歌的現實情況及保護措施

1 現實情況

阿壩州南新鎮是個民風古樸,經濟相對落后的地區。在歷史的進程中,隨著民族間的融合和社會環境的變遷,與社會生活環境共存的婚嫁歌也隨之變化。原因如下:首先,傳統婚嫁模式的改變。隨著社會制度的變更,人們思想觀念的變化,南新鎮羌族婚姻習俗也發生了許多變化。西式婚禮逐漸取代傳統羌式婚禮,簡化了婚禮流程,淡化了婚嫁歌的儀式功能。其次,多元化音樂形態的沖擊。由于當代科技及媒體的迅速發展及廣泛傳播,南新鎮羌族婚禮上傳統的婚嫁歌也被各種形式的現代音樂所覆蓋?;槎Y上不唱婚嫁歌,已成為一種常態。再次,羌語的流失及傳授形式的單一。羌語是世界上最古老的語言之一,是研究古代羌民族的活化石,當屬非常珍貴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南新縣羌族是一個羌語漢語雙用的群體,在漢語的沖擊下,羌語在逐漸走向瀕危,而羌族的文化、羌族的音樂大多依賴于羌語。羌族沒有文字,歌曲是以口傳身授的方式進行傳承,很多歌曲都沒有譜例,隨著地域、民族的融合,南新鎮羌族的一些婚嫁歌曲逐漸失傳,如哭嫁歌。

2 保護措施

阿壩州南新鎮婚嫁歌有著淳厚的古羌民風民俗特征,封閉原始的生產生活方式決定了歌曲的原始性,且賦予了它特定的內容和形式,鍛造出本時代歌曲藝術的靈魂。伴隨著經濟迅猛發展,羌寨的物質和精神環境也不再封閉狹窄,羌族婚嫁歌的生存環境受到嚴重威脅,因此,我們可以采取以下幾種保護措施:

(1)保護羌族的文化生態環境。增強南新鎮當地居民對羌族婚嫁歌的保護意識,充分重視婚嫁歌的藝術價值。自5.12大地震后,南新鎮很多羌民都由羌文化保護完整的偏遠山區外遷而來,隨著外在生活環境的改變,讓很多羌族人忽略了羌族婚嫁歌的傳唱,甚至很多羌族婚嫁歌被遺忘。因此,有必要將文化生態保護點設立在民俗環境濃厚的羌族聚居地南新鎮,增強南新鎮羌民們對婚嫁歌的保護意識,它是一個特定民族區域內的群眾充當民族文化的傳承者及保護者,也不失為一種積極的保護模式。

(2)培養羌族民歌傳承人。傳承人是非物質文化遺產活態傳承的重要載體,羌族民歌的傳承人是活態音樂傳承的傳播者。羌族婚嫁歌的傳承嚴重依賴傳承人的口口相傳,因此可多確立傳承人。南新鎮各羌寨都應該實施羌族婚嫁歌傳承人制度,確立傳承人并給予相應的補貼,明確傳承人的權益,規定激勵、扶持和保障傳承人的措施與機制,保證羌族婚嫁歌的傳承人在良好條件下開展羌族婚嫁歌傳承和發展工作。

(3)加強數字化保護。數字化保護對羌族婚嫁歌的記載具有特殊價值,彌補了僅用文獻資料呈現苗族婚嫁歌的不足。利用現代的數字信息技術,如數碼拍攝、二維三維掃描、三維建模、數據庫對羌族族婚嫁歌的保護、觀賞等提供生動的、直觀的數字化素材。通過這些手段,可以再現南新鎮羌族的婚禮現場,其中婚嫁歌、羌族傳統服飾和習俗都能真實地被呈現,這也正是文字描述所無法具備的優勢。數字化保護是對羌族婚嫁歌和節慶習俗最有效的保護形式之一,通過此介質全方位地展示羌族婚嫁歌的生存空間,為全方位、多視角地研究羌族婚嫁歌研究提供鮮活的現場。

四 結語

羌族婚嫁歌作為民族音樂文化的一支奇葩,它深深地根值于民族民間的肥沃土壤,滲透了民族音樂元素,成為羌族人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南新鎮羌族婚嫁歌是羌族文化的完美再現,保護南新鎮羌族婚嫁音樂是傳承羌族文化的重要途徑,不斷加強和完善羌族婚嫁歌的保護措施,喚醒民眾的保護意識,讓這種古老的藝術形式得以出綻放璀璨的光芒。

參考文獻:

[1] 馬寧、錢永平:《羌族歌謠的分類及其社會文化功能》,《阿壩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2006年第2期。

[2] 楊碧嫦、陳遠貴:《淺析羌族民歌的藝術特色》,《阿壩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2004年第1期。

[3] 楊光成:《西羌壯歌》,《西羌文化》編輯部出版,2003年版。

[4] 谷運龍:《中國羌族民歌集》,四川民族出版社,2012年版。

[5] 宋顯彪、孫洪斌:《試析羌族音樂“立體化”與傳承模式》,《音樂探索》,2012年第2期。

(趙曉娜,綿陽師范學院音樂與表演藝術學院副教授)

猜你喜歡
羌族保護
羌族藝術的特征與當代價值
羌族藝術的特征與當代價值:李錦
基于Web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土族盤繡電子商務平臺的設計與實現
反滲透長期停用保護方法的探索
羌族人物線描寫生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