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外貿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的探討

2015-10-21 17:06范紅
華人時刊·中旬刊 2015年11期
關鍵詞:課程實踐教學計劃

范紅

【摘要】高校國際貿易專業在課程設置上存在著許多與行業要求脫節的現象。導致國貿學生在就業時缺乏競爭力。要改變這種現狀,應科學的制定教學計劃,實行創新型的教學模式,使課程設置遵循行業需求崗位技能標準和職業資格要求基礎上,達到學、證、做相結合。形成多個跨學科,跨專業整合形成的綜合創業教育平臺,在探索中達到就業與社會零距離對接。

【關鍵詞】外貿人才;教學計劃;課程實踐;就業零距離

中圖分類號:G64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6-0278(2015)11-191-01

一、外貿學生就業遇到復合型能力要求對課程設置的思考

據《新聞晨報》報道,9月底在上海虹口足球場舉行的“外貿”和“市場、營銷、企劃、管理人才”專場招聘會上,出口營銷管理人才、外貿經理和國際商務談判人才三類人員緊缺狀況都十分明顯。本文從外貿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探討能否培養出適合社會需要的人才?通過調查得出答案:課程設置不適合人才培養的原因如下:

(一)國貿專業課時設置不合理

公共基礎課占40%,國際貿易實務專業公共基礎課的設置應特別強調學生的外語水平。通過調研我們發現,這個問題已引起許多學校的重視,如有的高職學院已經在公共基礎課程安排、課時分配上作出了調整。把一半左右的課時安排為英語課程,突出英語特色,這些做法都是可以推行的??傊?,國際貿易專業的公共基礎課應強調難度適中,符合專業學習的需要。

(二)國貿專業基礎課的設置上與實際脫軌

理論課時多實踐少,必然導致學生不具備實際操作技能和應用能力。由于實踐平臺不到位,外貿畢業生動手能力差,很多人由于業務素質達不到企業的要求,難以適應而頻繁跳槽、換崗,這些都說明我們的專業課程設置過多注重理論知識教學,實戰操作課程上還相對薄弱,需對實踐教學方式和建立校外實訓平臺等環節作進一步調整和完善。

(三)國際貿易實務專業課程設置的原則

首先應把專業課程與行業需實際要求統一起來,其次應把課程設置分解到具體崗位要求上來,以崗位職責和任務群為主線確定課程體系。只有從高職國際貿易實務專業的課程設置與崗位職責的需求出發,以崗位任務群為主線,才能實現以就業為導向的培養目標。

二、從用人單位對學生的招聘要求對課程設置的思考

國際貿易專業是涉外性很強的專業,企業涉外性專業的需求是很大的,對國際貿易專業的人才要求更高:學歷要求提高證券業、銀行業這類資金流動速度快和密集的行業,對于人才需求將逐步向“高、精、尖”傾斜,同時像座席員、操作員、銀行柜員等的一線基礎性員工的學歷也主要以本科為起點。通過對崗位的綜合分析,符合用人單位國際貿易實務專業適應崗位的專業能力是:1.英語能聽會說能力;2.報關業務能力;3.單證業務能力;4.報檢業務能力;5.跟單業務能力;6.貨代業務能力;7.外貿業務員能力;8.商務溝通談判能力等。培養社會企業需要的復合型人才,必須加大具體的實訓項目,這點對于應用性極強的外貿專業來說尤為重要。

通過調研了解到用人單位對畢業的要求:外貿專業人才需求從大的方面來說有以下四個方面:一是外貿公司的業務員即外銷員;二是報關員;三是有國際業務的公司、企業的國際結算人員;四是其他國際經濟技術合作企業的業務人員。經過與用人單位的溝通,發現目前外貿公司的業務人員需需要的是通才,即要掌握對外業務洽談、報價(含倉儲、運輸、保險等相關費用的計算等)、簽約、履約等全過程的相關知識。而相關的需求職位還有運輸、倉儲、貨物保險等。報關員相對比較單一,就是報關員或報關助理。而國際結算類人員相關的崗位有國際結算、跟單、審證、制單、辦理結匯項下的融資等。實際上,作為文科專業的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的學生,在內外貿領域各個公司企業的各部門都是可以就業的。還有到各大高等院校、科研單位從事教學及科研工作等。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的對口工作有:貿易公司,貨代公司,船運公司,報關行、報檢行。

三、實現專業與行業零距離對接必須進行課程體系改革

創新型人才培養模式,必須深化教學改革,開設的課程與實踐能力訓練必須重點突出,一般而言,要依托這個專業獲得更大的發展,有必要以下幾個方面進行改進個性化選擇。

首先是拓寬專業,調整、改造、重組現有專業,增強專業適應性。其次是認真制訂專業教學計劃。再次是要改革教學內容和課程體系。四是要突出創新能力的培養和學生個性發展,要愛護和培養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幫助學生自主學習,獨立思考,保護學生的探索精神,創新思維,為學生的稟賦和潛能的充分開發創造一種寬松的環境。

改進方向:在課程安排上,本學期廣東科技學院國際貿易專業結合學生就業意向,增加了多個研究課程,對學生就業進行個性化定制:改變公共課時多于專業課的現象;在實踐環節改變重理論輕實踐的傾向;增加了服裝標志及號型規格,時裝經營和銷售,中小家電企業標準化體系,計算機及數碼產品營銷,數碼產品報檢,國際投資跨國公司經營與管理等12個課程,學生可依據自己的興趣和未來就業方向,在主選課中選擇,加大學習操作力度,在校期間積累一定實踐經驗,從事的實踐工作可以是多方面的,熟悉進出口貨物報關、運輸、檢驗、結算等各項流程,并能熟練操作,同時最好是熟練掌握外貿單證的制作。改革后的課程設置可以提供相應的就業培訓平臺,以滿足外貿學生的就業與用人單位的零距離對接。

參考文獻:

[1]童宏祥.構建以職業型為特征的高職國際商務專業課程體系初探[J].職教論壇.2006(12).

[2]戴士弘著.職業教育課程教學改革[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 2007(6).

猜你喜歡
課程實踐教學計劃
初中生體質健康實施運動干預的實踐研究
《30米快速跑》單元教學計劃
軟件學院編譯原理實踐課程的教學探索
Practice and Evaluation of Computational Thinking Cultivation Based on a Ladder Type System
項目進階驅動的JaVaEE課程實踐教學改革探索
電子信息工程專業數字信號處理課程改革與研究
多元文化素質教育探索與課程的實踐
談新課程理念下的初中歷史課堂教學設計
小學校園足球課程實施路徑和方法研究
網絡教育教學計劃改革初探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