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多元文化素質教育探索與課程的實踐

2016-12-12 21:06劉小辰
亞太教育 2016年31期
關鍵詞:課程實踐多元文化素質教育

劉小辰

作者簡介:劉小辰(1989-),女,江蘇蘇州人,學士,實習研究員,研究方向:教學管理。

摘要:多元文化素質教育是當今高職院校在教育模式發展上的新趨勢。本文在闡述多元文化素質教育特點及目的的基礎上,結合美國高等教育與文化公選課課程中的部分教學內容,就其通識教育課程、學生課業學習、學生生活管理等方面具體實例,說明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教育差異,同時簡要總結了課程實踐過程中的比較教學手段以及對課程教學目的的認識。

關鍵詞:多元文化;素質教育;美國高等教育與文化;課程實踐

中圖分類號:G642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2095-9214(2016)11-0102-03

加強高職院校學生的多元文化素質教育,是適應當今高職在教育模式發展上的新趨勢,也是培養新型人才的需要。通識教育的開展對我國高等教育的發展起到了很大的推動作用,對此人們也做了許多的嘗試和研討[1-2],關于多元文化的素質教育是其中一個部分,在當今科技發展的背后,始終有著人文的因素的支撐,并且顯現的作用越來越重要。高職院校各專業的學生通過開設的公共課程,尤其是跨專業通識課程的學習,拓寬學生的知識涉獵范圍,提高他們的人文修養和科學素質,從而實現高職教育的人才培養目標。

一、多元文化素質教育的發展與目標

(一)多元文化的素質教育

多元文化是指本原文化的多樣性。即指多種多樣不同形態的文化具有不同的價值,不同文化彼此之間是相互平等和互相聯系的關系,并且共同發展。是以尊重不同文化為出發點,在平等的基礎上,有目的、有計劃實施的一種教育,其目的就是促進不同文化群體間的相互認知與理解,提高他們在不同文化背景中的認知能力、理解能力,培養適應不同社會生活的態度與技能。[3]多元文化教育從上世紀80年代末英國法爾默出版社出版的英國桑德蘭綜合工藝大學教育學院院長詹姆斯·林奇教授的《全球社會的多元文化教育》一書開始受到更多的關注。

(二)多元文化素質教育的目的

在國際教育多元化發展的背景下,多元文化素質教育在培養全面發展人才的教育目標中的地位日漸重要。作為深受關注的教育潮流發展到今天,多元文化素質教育實際上是指在面對多元文化的影響和沖擊下,高校通過持續不斷的課程改革和其他教育改革途徑,教育和引導學生理解和欣賞其他國家文化,了解和學習各國不同文化意識形態和價值觀念,增進不同文化背景、不同種族、不同宗教信仰和不同區域國家人們的相互了解、相互寬容并進而促進他們之間的合作。

在我們的多元文化素質教育中主要目的有兩點,一是引導學生樹立開放的文化視野,使學生形成客觀、平行的文化觀,尊重每一種文化價值,強調文化的主體性、差異性和互補性,認識、選擇與吸收一切對人類可持續性發展與改善有積極作用的文化財富,每一種文化的成長都與各文化間的發展息息相關。[4]其次,幫助學生獲得未來跨文化社會中所需的民族價值觀、信念、知識和技能,培養具備跨越文化邊界、與不同文化背景的人進行交流、溝通與理解的能力以及在多元文化場景中的適應力。

二、美國高等教育中的多元文化素質教育

(一)多元文化在通識教育中的體現

通識教育的目的是使學生獲得合理的知識與能力結構,成為有責任感的現代社會中有用的人才。美國大學和學院實施的通識教育課程基本都涵蓋了人文學科、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三個傳統的知識領域。因為這三類知識是人類知識總體中重要的組成部分,也分別代表了三種不同的人類認識世界的方法[5]。通識教育對學生必須修習的學科領域以及在各領域內至少應修習的課程門數(或學分數)作出規定。統計顯示通識教育的分量大約占本科學習總量的1/4左右。在美國各個學校雖然通識教育的內容限定和劃分名稱各不相同,但總體看來,跨學科性的內容分量較大,非常重視加強有關道德、文化、藝術方面的內容。在每個必修的領域內,課程內容可以不盡相同,允許學生在某一領域內選學有關的課程,只要能提供各領域相應的主要方法和能力訓練即可。這樣可以保證通識教育所追求的知識廣度,又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照顧學生的個體差異性和課程計劃的彈性。

比如,在美國TROY大學的Accounting專業,每個學生必須在外國文化、歷史研究、文學和藝術、道德思考、社會科學、定量推論、自然科學7個領域的通識核心課程中,每個領域選修1門以上;注重培養學生的文字書寫能力、口語表達能力、邏輯和批判思維能力、數理統計和分析能力以及綜合推論能力等;如要求學生在課程組合中的音樂、藝術、繪畫中選修兩門,在生物、物理、化學中選修兩門。無論外國留學生或者當地的美國大學生,都需要在大一入學時接受同樣的寫作測試,通過的學生可以直接進入Composition1課程的學習,沒有通過的則需要先進行Preparation Writing的學習。整個文字書寫的課程分為準備作文、作文I、作文II和演講四個層次,沒有通過前一個層次的課程即不允許進入下一個階段的學習。這當中要求學生在閱讀大量的書籍和查閱相關的文獻的前提下,對某些問題提出自己的觀點和論據,其實就是某個領域自我學習的過程,這當中并沒有標準答案。另外,由于美國人特別的重視版權,因此如果在寫作課程中被發現有抄襲現象,教師會針對學生的誠信問題給予掛科的懲罰。也就是在學習的過程中,過程化的考核貫穿其中,更注重學生是如何學習的,如何建立自己的學業誠信和對課程的深度理解。

(二)學生學業進程中自律與自治的培養

美國教育給學生最大的挑戰就是自律與自治的培養。對于習慣了嚴格的外部指導和教育的大多數中國學生而言,適應美國式的自我發展教育儼然非常嚴峻。一切事情在中國都被規范的很清楚,而且從小學到大學,一直都有學校和老師的嚴格管束??墒?,在美國的校園中大家也不太清楚到底需要做什么和怎么一步一步地達到學習目標,那里的老師總是一句話送給你:你自己決定吧。這與中國完全不同的教育方式讓人感受深刻。在中國,學校會給學生安排好課程和時間,甚至教材,學生只要按照老師給的課表去上課就能完成學業;而在美國你需要自己安排時間,安排科目,選擇老師,訂購教材,但必須要注意很多高級課程、各必修和選修領域課程的修業學分必須有計劃地完成。這就要求學生要把幾年的學習都做一個合理的安排,必須學會為征訂和完成一個切實可行的自我目標統籌安排自己的學習時間和作息,要學會規劃學業并嚴格執行,更加強調學生的自律意識。

此外,美國教育和中國教育最大的不同,就在于學生的主動性和自學能力。每名學生每學期的修課多少、難易程度、課程進展全在于自己自律和要求。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務是美國校園生存的關鍵,一切都要求學生自己面對,計算機運用、上網注冊、學習電腦課件制作和文獻引用課;教師課件與教程通過網上可以進一步學習;作業均通過網上提交;學校的各類通知發文告示等都通過郵件進行,是否看到和執行與否你自己決定,也就是把你當成一個成人,自己的事情由你自己決定。除了春季和秋季的兩個學期外,在暑期有40天左右的暑假課程,供學生加快課程修分,但要求一點也不低。在美國,基本每個月每門科目都會進行一次考試,還不計平時課堂小測驗,成績由出勤、作業、小組討論、PPT展示、演講和考試進行評估。作業有些是小論文,需要查許多的資料來闡述自己的觀點,這中間對參考文獻的標注尤為重要,體現你的誠信和工作量。幾乎每門課都有幾個大作業要完成,這些作業都要求小組學生協同完成。由于每個小組的成員都是來自不同的國家,在文化背景上相差甚遠,交流上會有一定的障礙,要想和其他組員配合好,成功的完成作業,就要努力去適應,主動協調與其他組員的合作。有些高級課程在結束時需要進行演講,演講是比較正式的,要穿著正裝陳述,需要用多媒體課件來展示演講內容,并且回答老師和同學提出的問題。而正是這一點,能夠看到與其前期的多元文化教育很貼切。

(三)學生自身素質與行為規范的培養

在學生生活管理方面,美國大學提倡由學生來管理學生,盡可能的減少其他輔助人員。美國大學的勤工助學崗位很多,如教務助理、校內治安管理、社團工作等。比如,留學生宿舍內的每一樓層都設有Room Assistant(宿舍管理員),都是由學生及老師的推薦,并經選拔的優秀學生兼職的。這些宿舍管理員主要完成宿舍衛生、安全檢查、日常管理等工作,并且嚴格按照相應的規章制度來執行,獎罰分明。他們在工作中都相當的盡職盡責。當然,宿舍管理員們在服務大家的同時也能夠享受免費住宿的優厚報酬。留學生們雖然很難申請到象宿舍管理員這樣要求比較高的勤工儉學的兼職崗位,但是也還有很多別的選擇。比如,可以申請成為學校的餐廳服務員、教務助理、圖書管理員、學生事務中心、寫作咨詢工作等獲得一些報酬。

有些學校宿舍只提供新生居住,以后學生會根據自己的條件考慮在校外租房,一般房租比在宿舍住相對便宜,但是需要自己去開通水電和網,每個月交房租、水電和網費以及日常維修等與物業管理打交道,這樣才深知生活的壓力。除了平時的學習,學生還要學會做飯,照顧自己的生活,衣食住行,樣樣都得自己來。有些學校設在鎮上,商業不發達,每周才能去超市一次將一周的生活用品配齊,這種生活是國內大學生無法想象的,但還是培養了學生們做事必須有計劃、有條理的行為規范,否則就是自己給自己找許多的麻煩。

總之,觀察中美兩國的教育體系時有一個流行的比喻。學生在中國學習好象行走于陸地,而在美國卻像翱翔于天空。學生一旦進入美國的教育系統會感到更多自由,就像翱翔天空比在陸地行走擁有更多的自由[6]。但是,另一方面學業自治和自由卻給學生的心理上帶來了持久的不安全感和巨大的壓力。因為大家都知道,在陸地的摔倒和在天空的下墜是完全不同的。

三、對課程實踐的認識與探索

近年本院開設了《美國高等教育與文化》公選課,以美國高校國際化本科教育為主線,通過生動和詳實的實例,幫助學生了解美國高等本科教育模式、文化、社會、經濟、宗教、生活習俗、人們生活方式和價值觀等。課程采用圖片、視頻教學輔助手段,通過課堂交流等形式,開拓學生多元文化視野。

公共課程具有一定的獨立性,有自由靈活的特點,也是教學改革的良好載體。任課教師要對課程組織形式、教學方法、考試方式等課程教學方面進行積極的探索試驗以求達到更好的成效。為了給學生帶來更多的感性認識,達到調動學生學習興趣的目的,必須多利用課件、影像資料等不同教學手段,帶給學生視覺沖擊力和震撼感。教學過程中為體現多元文化的差別與特點,可以采用多種比較的方法,如橫向比較,是對空間上同時并存的事物的既定形態進行比較。具體在教學中可以包括中美文化背景的比較、同校學生來源比較、不同專業比較等;縱向比較,即時間上的比較,就是比較同一事物在不同時期的形態,從而認識事物的發展變化過程,揭示事物的發展規律。在教學中具體可以細分為學生在不同學業階段中的學習、生活、思想變化等的比較;求同比較,是尋求不同事物的共同點以尋求事物發展的共同規律。通過找尋中美在社會發展過程中的相同點,幫助學生加深理解事物之間的許多共性、相通點、發展規律;求異比較,相關事務或現象進行差異性的比較,以發現事物發生發展的特殊性。比如,美國大學的學生管理、學期安排、語言表達方式等。讓學生真實感受他國學生課業學習與生活的現狀,通過比較來了解作為成人應有的擔當和責任,尤其是為對自己目標實現過程中應付出的努力和艱辛做準備。

其實在授課及與學生的交流的過程中,作為教師也是個不斷學習和探索的過程。在闡述美國教育中注重實踐,讓學生在豐富的實踐中體驗鍛煉,形成正確的觀念、行為準則,獲取社會生存能力,成長為合格的社會公民;在管理文化上,體現出科學化、精細化、制度化;誠信文化成為社會良性發展的重要基石;培養學生具有強烈的社會責任感和公德意識;大學社會文明和校園文明相互滲透,熏陶學生情操,提升學生修養等方面都可以通過實例來表述,并和學生進行交流互動。

四、結語

在當今社會快速發展的背景下,多元文化素質教育在培養全面發展人才的教育目標中的地位

日顯重要。在提高科學素質的同時,我們應認真和踏實地學習與了解多種文化背景下教育的方式、責任和擔當,提高和調整自身觀念與行為的跨文化適應力。更重要的是希望如何使學生的人文知識轉化為學生的人文精神并體現在今后的工作學習、人際交往和日常生活中,以符合時代不斷發展和進步以及知識經濟的到來對人才素質提出新的更高的要求。

(作者單位:蘇州工業園區服務外包職業學院)

參考文獻:

[1]張慧潔,孫中濤.我國大學通識教育研究綜述[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9.5:81-89.

[2]李楠,周建華.中美大學通識教育課程建設比較與啟示[J].科技進步與對策,2011.7:147-149.

[3]田娟.美國多元文化教育及對我國的啟示[J].學術探索,2014.8:110-114.

[4]周山.促進國際合作教育交流 加強多元文化素質教育[J].華商,2008.10:152-153.

[5]張鳳娟.美國大學本科課程設置的模式、特點與發展趨勢[J].教育發展研究,2011.3:76-80.

[6]閻琨.中國留學生在美國狀況探析:跨文化適應和挑戰[J].清華大學教育研究,2011.4:101-109.

猜你喜歡
課程實踐多元文化素質教育
Practice and Evaluation of Computational Thinking Cultivation Based on a Ladder Type System
項目進階驅動的JaVaEE課程實踐教學改革探索
電子信息工程專業數字信號處理課程改革與研究
談新課程理念下的初中歷史課堂教學設計
論教育與多元文化的關系
淺析BJD人偶的藝術性
現代室內設計的多元文化表現探究
論美育中的音樂教育與素質教育中的音樂教育
如何有效滲透素質教育理念
關注基礎教育階段中的素質教育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