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醫學影像(MRI、CT)動態增強技術查看肺腫瘤血管生成的研究

2015-10-21 18:14李樹功趙子成葛光英張家瑞張海波
延邊醫學 2015年29期
關鍵詞:醫學影像

李樹功 趙子成 葛光英 張家瑞 張海波

摘 要:目的:應用醫學影像(MRI、CT)動態增強技術查看肺腫瘤血管的生成。方法:選取我院2014年2月~2015年2月收治的肺腫瘤血管生成患者50例為研究對象,對其分別進行MRI以及CT掃描,分別分析和記錄MRI、CT技術參數以及肺腫瘤動態強化的特點。與此同時,對肺腫瘤的微血管密度(MVD)進行觀察,將各種值和MVD進行相關性分析。結果:除了Pm 以外,各個參數都和微血管密度有較強的相關性。其中,灌注值和微血管密度的相關性最高。結論:醫學影像(MRI、CT)動態增強技術能夠得到比較全面的肺腫瘤血供情況信息,是一種新的肺腫瘤血管生成觀察方法。

關鍵詞:醫學影像;動態增強;肺腫瘤;血管生成

肺腫瘤血管生成在腫瘤的轉移、進展、生存等一系列過程中占據著非常重要的位置,采用醫學影像(MRI、CT)動態增強技術查看肺腫瘤血管的生成,對肺腫瘤的生物學特性進行了解,能夠作為抗血管生成治療療效的客觀評價依據[1]。MRI、CT動態增強成像不僅能夠對腫瘤血管的特征進行觀察,還能夠將更多的血流動力學信息提供給肺腫瘤。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本研究對象為2014年2月~2015年2月來我院收治的肺腫瘤血管生成患者50例。入選標準:(1)患者同意積極配合檢查。(2)沒有對比劑使用禁忌者。(3)臨床中被懷疑患有肺腫瘤。其中男28例,女22例,年齡為45-65歲,平均年齡為(40.516.5)歲。26例進行動態增強MRI檢查,24例進行動態增強CT檢查。所有患者在進行MRI、CT掃描與手術之前均沒有接受過任何的腫瘤治療。

1.2 MRI、CT檢查

在進行MRI、CT動態增強檢查之前要向患者詳細解釋檢查程序,并指導患者訓練呼吸,囑咐患者保持掃描序列中重復屏氣呼吸深度的一致性。進行掃描之前所有患者要保持呼吸平靜,使用心電門控[2]。

MRI動態增強檢查:進行常規的冠狀面與全肺橫斷面的平掃以及動態增強檢查,使用快速自旋回波T2WI與自旋回波T1WI,掃描范圍為胸廓入口到腎上腺平面,其中包含患者的整個腎上腺。再將腫塊最大直徑平面作為中心,進行快速動脈掃描,掃描厚度為5毫米,掃描時間為5-18秒。首先進行1次平掃,再通過肘靜脈將Gd-DTPA快速注入,劑量為0.15mmol/Kg,注射流率為每秒2毫升,將其延遲十秒以后,在進行無間隔的連續圖像采集,持續時間為四分鐘,獲得連續動態圖像。檢查設備

1.5TMRI機和GEsingnaHDX3.0TMRI機[3]。

CT動態增強檢查:進行常規全肺橫切面掃描,確定肺部腫塊的位置,然后再將腫塊最大層面作為中心進行1次平掃。然后再使用高壓注射器將40ml的300mg/ml的對比劑碘海醇經過前臂以6毫升每秒的速度進行靜脈注射。10秒延遲以后,醫護人員囑咐患者屏氣,進行第一期動態掃描,掃描時間為0.75秒,1.5秒掃描一次,持續進行30秒。第一期掃描結束之后,囑咐患者保持20秒鐘的平靜呼吸,再進行第二期掃描,所需時間為20秒。平掃與第二期掃描都采用軸掃的方式,層厚為2.5毫米,電壓為120千伏,電流250mAs。

1.3 數據分析與圖像處理

把所有掃描結果傳送到工作站,利用軟件隨機作出彩色編碼的腫塊血流灌注圖,對腫塊血流的灌注特點進行分析。在主動脈和腫塊上劃分興趣區,記錄下CT值,并作出腫塊的時間-密度分析曲線。主要參數有毛細血管通透值、相對血管容積、灌注值、腫塊和主動脈峰值之比、增強峰值、最大增強線性斜率。在工作站對MRI圖像進行重建,使用Functool軟件,將最大斜率與增強峰值作為參數,對所獲取的動態圖像進行彩色編碼,作出時間-信號強度曲線。參數為信號強度改變率、增強峰值、最大增強線性斜率。

1.4 病理標本的處理

在進行病理標本選材時,腫塊位置要盡量和MRI、CT的掃描層面保持一致, 通過CD31免疫組織進行化學染色,采用 Weidner 改進式方法對5個視野內的微血管數進行記錄后再進行微血管密度計數,將所有值的平均數做為此病例的MVD。

1.5 統計學分析

將50例肺腫瘤患者的微血管密度分別和動態 CT、MRI的各個參數進行相關性分析。用t進行檢驗,再分別對50例患者的微血管密度、動態MRI、 CT的各個功能成像的參數平均數之間的差別進行比較,p<0.05,差異顯著,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rBV、M/A、PH、動態增強CT成像灌注值都和微血管密度呈正相關關系,灌注值和微血管密度的相關性最強,Pm值和微血管密度沒有相關性(r =0.31, P >0.05)。E4 、E2、E1、PH、 SS、動態增強 MRI 參數值和微血管密度呈正相關,T 和微血管密度間是負相關的關系, 參數SS和微血管密度間的相關性最明顯(r=0.869, <0.01)。Tmax、Tprior和微血管密度間沒有相關性(r為-0.219和-0.151, P>0.05)。肺腫瘤MRI、CT動態增強表現:分為兩種類型:(1)不均勻強化,主要為腫瘤周邊強化;(2)不同程度的均勻強化,MRI和CT 彩色灌注圖能夠將腫塊不同位置的血流灌注差異直觀地展現出來。在少數肺癌病灶里能夠發現,中央壞死區和腫塊邊緣部位周邊血流灌注呈現增高趨勢。

3.討論

血管生成為創傷修復、生殖、發育、生長必經的生理過程,一種合適的成像技術能夠對腫瘤血管變化進行清晰的反映,MRI、CT動態增強成像有助于對腫瘤血管的特征進行觀察,它能夠將更多的血流動力學信息提供給肺腫瘤。本研究對 MRI、CT動態增強功能成像的參數和微血管密度進行了相關性分析。結果除了Pm 以外,各個參數都和微血管密度都有較強的相關性。其中,灌注值和微血管密度的相關性最高。

CT增強掃描的主要原理是進行靜脈注射對比劑之后,小分子碘對比劑在血管內、外進行擴散,并且會隨著時間發生變化,能夠對組織與血管增強的程度進行觀測。CT顯示腫瘤血管生成的具體表現為:(1)預后信息的提供,主要提供和腫瘤微血管密度有關的信息。增強掃描時腫瘤的強化程度受腫瘤新生血管的影響,CT值可以較為容易的將此強化程度反映出來。(2)將隱匿惡性病變顯示出來,在發現形態學變化之前,CT能夠直觀的觀測到灌注變化。(3)區分良性與惡性腫瘤,如果有較明顯與較豐富的灌注,則表明有惡性腫瘤生成。

MRI動態增強分析能夠進行腫瘤血管生成狀態的評價,具體的觀測參數有:特異性血管生成因子的相對濃度、組織的灌注或血流、血管內皮對水或溶質的通透性、組織血容量等。MRI、CT動態增強技術能夠用于檢測腫瘤血管參數,如腫瘤代謝、微血管密度、血管通透性、血容量、血流等。MRI、CT成像技術能夠對新生血管生長分子特征進行本質性的分析。

參考文獻:

[1]《中國臨床醫學影像雜志》2010年第21卷主題索引[J].中國臨床醫學影像雜志,2015(12):913-936.

[2]張敏鳴,周華,鄒煜.肺癌腫瘤血管生成CT及MR灌注成像研究[J].放射學實踐,2013(04):286-290.

[3]陳波,許健,盧光明.腫瘤血管生成的影像學評價[J].醫學研究生學報,2014(02):196-202.

猜你喜歡
醫學影像
多種醫學影像設備聯合應用在突發事件衛勤保障中的應用價值研究
醫學影像技術在醫學影像診斷中的合理運用
案例教學法與標準化病人聯合教學提高醫學影像技術教學效果的研究
AI醫學影像
新時期醫學影像診斷學實踐教學改革研究
校企聯手, 培養稀缺“醫學影像高端人才”
醫學影像技術專業醫學影像診斷學實訓教學模式探討
《醫學影像物理學》課程改革的探討
醫學影像物理學課程教學改革實踐
計算機圖像處理技術在醫學影像中的進展與應用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