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腔鏡下胃十二指腸潰瘍修補術與傳統開腹手術比較研究

2015-10-21 18:14岳斯圖王舉姜洪偉王永強
延邊醫學 2015年29期
關鍵詞:穿孔開腹腹腔鏡

岳斯圖 王舉 姜洪偉 王永強

摘要 :目的 :探討腹腔鏡下胃十二指腸潰瘍修補術在臨床中的應用價值。方法: 選取入住我院胃腸外科的確診為胃十二指腸穿孔的患者共30例,分為腹腔鏡修補術組(9例),開腹修補術組(21例),統計并比較兩組患者切口長度總和、術后胃腸道功能恢復時間、術后自主下床活動時間,以及術后并發癥的發生情況。結果: 腔鏡手術組的切口長度、出血量明顯低于開腹手術組(P<0.05)。腔鏡手術組患者胃腸道功能恢復、自主下床活動所需時間均明顯短于開腹手術組(P<0.05)。腔鏡手術組的術后并發癥發生率低于開腹手術組(P<0.05)。結論: 腔鏡穿孔修補術較傳統開腹修補術具有創傷小、術后恢復快、并發癥發病率低等特點,具有更大的臨床優勢。

關鍵詞: 腹腔鏡 開腹 胃十二指腸潰瘍 穿孔

胃十二指腸潰瘍是外科的常見病,發病率呈逐年增高趨勢,胃十二指腸潰瘍穿孔是引起急腹癥的常見原因,其中以十二指腸潰瘍穿孔最為常見。潰瘍穿孔診斷明確后,首選的治療方法為手術治療,穿孔修補術包括傳統的開腹修補術和腹腔鏡下穿孔修補術,大量研究證實腹腔鏡下穿孔修補術具有創傷小、恢復快、疼痛輕等優點[1],但是由于技術、費用的限制尚未得到廣泛開展,本文主要進一步探討了腹腔鏡下胃十二指腸潰瘍修補術在臨床中的應用價值。

1.資料和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3年10月-2015年6月入住我院胃腸外科的確診為胃十二指腸穿孔的患者共30例,其中行腹腔鏡修補術者9例,開腹修補術者21例,并統計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包括年齡、性別、所患潰瘍病種等。

1.2納入和排除標準 納入標準:術中或術前診斷為消化性潰瘍性穿孔,并有急診手術的指征。排除標準:(1)伴出血、梗阻等并發癥;(2)伴有嚴重其它臟器功能不全;(3)數據不全或資料丟失的患者。

1.3方法 兩組患者手術后均予胃腸減壓、禁食補液、抑酸、抗感染等術后常規治療,并予定期換藥,鼓勵患者早期下床活動。術中及術后記錄患者切口長度總和、術后胃腸道功能恢復時間、術后自主下床活動時間,以及術后并發癥的發生情況。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0.0軟件系統對數據進行處理,計量資料采用均數±標準差(x±S),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卡方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 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結果 腔鏡手術組的平均年齡為45.65±4.25,其中男性5例,女性4例,胃潰瘍3例,十二指腸潰瘍6例;開腹手術組患者的平均年齡為48.28±5.34,其中男性14例,女性7例,胃潰瘍9例,十二指腸潰瘍12例,兩組患者的年齡、性別、潰瘍種類比較無顯著差異(P>0.05),兩組具有可比性,見表1。

2.2 兩組患者的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和切口長度比較 腔鏡手術組的手術時間長于開腹手術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但腔鏡手術組的切口長度、出血量明顯低于開腹手術組,有統計學差異(P<0.05)。

表2兩組患者的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和切口長度比較

2.3 術后恢復情況比較 根據停止胃腸道減壓的時間,腔鏡手術組患者胃腸道功能恢復的時間明顯短于開腹手術組,統計學有顯著差異(P<0.05)。腔鏡手術組的自主下床活動時間的恢復也明顯短于開腹手術組,有統計學差異(P<0.05)。通過比較術后并發癥情況發現,腔鏡手術組的術后并發癥發生率低于開腹手術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表3 兩組患者術后恢復情況比較

3.討論

穿孔是消化道潰瘍的主要并發癥,手術是治療消化道潰瘍穿孔的主要方法,腹腔鏡下進行消化道潰瘍穿孔修補術,能夠有效減少術中對腸道的刺激以及避免腸道粘連的發生[2],有利于術后胃腸道功能的恢復,與傳統開腹手術相比,手術創傷小,并發癥少,康復快特點,但是費用高,以及人們認知匱乏,部分地區及醫院尚難以開展[3]。本文主要探討了與傳統開腹手術比較腹腔鏡下胃十二指腸潰瘍修補術在臨床中的應用價值。

本實驗研究結果顯示腔鏡手術組的手術時間略長于開腹手術組,但腔鏡手術組的切口長度、出血量明顯低于開腹手術組,提示了行腹腔鏡潰瘍穿孔修補術較傳統手術修補術能夠顯著減少術中創傷程度,減少術中出血。進一步比較兩組患者術后恢復情況發現,腔鏡手術組的胃腸道功能恢復時間和早期自行下床活動所需的時間均明顯低于開腹手術組,患者術后恢復快,可減少患者住院時間,減輕經濟負擔。有效避免或減少術后并發癥的發生是每個手術必須考慮的,本文研究顯示了腔鏡手術組患者總的術后并發癥發生率低于開腹手術組,與目前現有的研究報道相符[4],腔鏡手術切口小,操作器械便利,有效降低了切口被污染或感染的機率,且術后患者恢復快,臥床時間較傳統開腹手術短,減少了肺部感染的發病率,且術后修補處瘺的發生率無顯著升高,提示了行腹腔鏡穿孔修補術更具臨床優勢。

綜上所述,腹腔鏡穿孔修補術較傳統開腹修補術具有創傷小、術后恢復快、并發癥發病率低等特點,具有更大的臨床優勢,值得在臨床上進一步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胡三元. 腹腔鏡手術診療消化道穿孔臨床價值[J]. 中國實用外科雜志,2015,05:490-493.

[2]張景濤,孫建軍,劉黎明,李新平. 開腹與腹腔鏡修補術治療老年上消化道穿孔手術并發癥及預后的對比分析[J]. 腹腔鏡外科雜志,2013,05:337-339.

[3]張書俊,王耿澤. 腹腔鏡與開腹胃十二指腸潰瘍穿孔修補手術的臨床應用[J]. 世界華人消化雜志,2015,14:2318-2322.

[4]張曉雨,楊金云,平洪,左洪生,趙海劍. 經腹腔鏡胃十二指腸潰瘍穿孔修補術34例臨床分析[J]. 中華實用診斷與治療雜志,2014,02:183-184.

猜你喜歡
穿孔開腹腹腔鏡
腹腔鏡手術與開腹卵巢囊腫剝除術治療卵巢囊腫的臨床效果
腹腔鏡與開腹膽囊切除術在急性結石性膽囊炎患者中的應用效果
腹腔鏡疝修補與傳統開放疝修補的比較
傳統開腹手術和腹腔鏡手術治療胃潰瘍穿孔的效果研究
腹腔鏡在子宮肌瘤治療中的應用分析
腹腔鏡下胃袖式切除術在基層醫院的運用
頤和園十七孔橋再現“金光穿孔”景象
穿孔瓷盤
胃十二指腸潰瘍穿孔患者術前術后護理方法探討
腹腔鏡闌尾切除術30例臨床觀察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