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骨科術后患者引入精細化護理模式對其生存質量及并發癥的影響

2015-10-21 18:15
中國醫學人文雜志 2015年7期
關鍵詞:骨科手術生存質量并發癥

蘆 嫣

【摘 要】目的:深度探究骨科術后患者引入精細化護理模式對其生存質量以及并發癥的影響。方法:擇取我院從2011年4月開始,截止到2014年4月,接收入院的骨科患者,共計28例。選取隨機分組法,將28例患者均分成研究組與對照組。研究組實施精細化護理模式;對照組實施常規護理模式。對比分析兩組于護理之后的生存質量以及并發癥的發病情況。結果:經護理,兩組患者的生存質量均得到了顯著的改善。護理前后患者生存質量間存在的差異性,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針對并發癥的發病情況,研究組中僅有1例患者出現感染癥狀,并發癥的發病率為7.14%。而對照組中,出現感染癥狀的患者,共2例,另還有3例患者出現了褥瘡并發癥;本組并發癥的發病率高達35.71%。研究組并發癥的發病率顯著低于對照組。兩組對比,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對實施骨科手術的患者行精細化護理,一可顯著改善患者的生存質量,二可有效降低并發癥的發病率,具備非常高的臨床應用價值與意義,值得推廣使用。

【關鍵詞】生存質量;骨科手術;并發癥;精細化護理模式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擇取我院2011年4月至2014年4月,收治入院的骨科患者,共計28例。經臨床觀察,28例患者均未出現意識不清以及表達障礙等癥狀。將28例患者,隨機分成研究組與對照組,各組均14例。其中,研究組男性患者共8例,女性患者6例;年齡在13至72歲的范圍之內,平均(39.25±10.71)歲。從手術類型的角度來看,實施髖關節置換手術的患者,共計3例;實施四肢骨折手術的患者,共計6例;余下的5例,均實施的是腰椎間盤突出癥手術。而對照組男/女患者各7例;年齡在14至73歲的范圍之內,平均(39.98±10.92)歲。接受髖關節置換手術的患者,共計2例;接受四肢骨折手術的患者,共計5例;接受腰椎間盤突出癥手術的患者,共計7例。兩組在性別、病情、手術類型以及年齡等方面上所呈現出來的差異性,均不具備任何的統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

研究組實施精細化護理,詳細如下:

術前護理。

1)于手術實行的前一階段,開展院內的術前交流會議,以更為全面并直觀的掌握患者的病情狀況以及身體素質,并對手術中極有可能會出現的危險以及術后的并發癥進行詳細的剖析。

2)增強對患者實施心理護理的力度,多與患者進行面對面的交流,同時給予患者大量的寬慰與鼓勵,以盡可能的消解患者術前的緊張、恐懼以及不安等負面情緒。

3)將與手術有關的知識,主要包括:手術的流程、時間、目的與效果以及術前的禁忌癥等,詳細的告知患者及其家屬,讓患者能夠清楚的了解并掌握整個手術的過程,以降低其因手術而造成的心理壓力。

4)按照手術的要求,準備好手術所需的儀器以及材料,并對其作出全面的質量檢查與數量校對,以確保手術能夠順利進行。

術中護理。

1)與患者保持良好的溝通,以獲取患者當前的實際感受,然后再根據患者的實際情況,對輸液的速度作出合理的調整。

2)實時監測患者的各項生命體征,一旦發現患者出現異常狀況,還需及時告知主刀醫師,并協助醫師對患者進行輔助治療。

3)積極配合主刀醫師的工作,將手術所需的材料及時、準確的遞交到主刀醫師的手中,以縮短手術的時間。

術后護理。

1)對患者的體溫進行嚴密的監測,防止患者出現低體溫癥狀,進而直接性的降低患者引發心肌缺血并發癥的概率。

2)結合天氣情況,適當調整患者的床被數量,并告知患者家屬需嚴格按照當日的氣溫,為患者增減身上的衣物。若治療期處于冬季,室內溫度較低,可為患者增加一床溫毯。

3)為患者備好一定劑量的降壓藥物,并嚴格依照醫生的囑咐,對患者實施血液補充。

4)對患者的手術部位進行全面的觀察,一旦發現患者的手術部位出現了滲血、創口發紅發腫以及滲液現象,需立即稟告責任醫師,以選取合理的措施,對患者進行科學的治療。

5)向患者詳細的解釋術后較容易出現的并發癥,并將注意事項以及護理方法告知患者,多與患者進行溝通,對于患者提出的恰當要求,需盡可能的滿足,以建立起和諧的護患關系。

1.3 護理效果的評價指標[1]

對比剖析兩組患者于手術后出現并發癥的概率,并對患者術前、術后的生存質量作出詳細的探究。其中,生存質量的評價依據主要是“WHOQOL-BREF量表”,評價內容主要有:生理狀態;獨立性;心理情況;社會關系。一百分制,所得分數越高,證明患者的生存質量越優。

1.4 統計學分析

本次調查的所有數據均以SPSS 20.0 軟件,對其進行分析與研究;計數資料的比較經x2檢驗,以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剖析兩組術前、術后的生存質量狀況

表1 兩組術前、術后生存質量的對比分析表

(注:兩組的研究例數均為14例)

評分項目 護理時間 研究組/分 對照組/分

身理

狀態 護理前 34.1±3.0 35.2±3.4

護理后 82.2±4.5 72.3±5.1

獨立

性 護理前 27.9±3.3 29.6±3.0

護理后 75.1±5.4 61.3±5.2

心理

情況 護理前 32.6±3.2 34.6±3.3

護理后 80.1±5.5 68.7±4.6

社會

關系 護理前 26.3±2.8 27.4±2.4

護理后 77.1±5.2 67.3±4.7

護理后,兩組患者的生存質量均得到了顯著的改善。護理前后表現出來的差異性,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2.2 剖析兩組術后并發癥的發病情況

手術后,研究組僅有1例患者出現感染癥狀,該組并發癥的發病率僅有7.14%。而對照組中,出現感染癥狀的患者,共有2例;出現褥瘡病癥的患者,共計3例;本組并發癥的發病率高達35.71%,顯著高于研究組。兩組對比,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于手術后并發癥發病情況的對比分析表

(注:未經標注,數據單位均為例)

組名 例數 感染 褥瘡 發病率

研究組 14 1(7.14%) 0(0.0%) 7.14%

對照組 14 2(14.29%) 3(21.43%) 35.71%

3 討論

綜上所述,臨床醫學上,患有骨科類疾病的患者,其病情大多都非常的復雜,且其后期的恢復時間也比較長。所以,對于骨科患者來說,恢復期不僅對其手術治療的實施成效起著決定性的作用,同時還直接性的影響著患者后期的病情恢復效果。因此,恢復期中的護理,便成為了一項核心工作。而有效、科學的精細化護理,除了能達到保障手術治療效果的這一目的之外,還能夠促進患者恢復,幫助患者建立起強大的治愈信心。與此同時,它也能起到顯著降低患者于術后出現諸如感染,亦或者是褥瘡等并發癥的作用。所以,作為一名合格的護理人員,我們需在恢復期中,全面落實對患者進行精細化護理的工作,以盡可能的提高治療的效果,讓患者能早日康復出院。從本次研究的結果中,我們可以得知:研究組在實施了精細化護理之后,其生存質量較護理前相比,得到了顯著的改善,且其改善的程度也是顯著優于對照組的。兩組對比,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針對術后并發癥,研究組僅有1例出現感染癥狀,發病率為7.14%。然而,對于對照組而言,其出現并發癥的患者,高達5例,發病率為:35.71%,顯著高于研究組。兩組對比,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至此,可總結出:精細化護理的臨床應用效果,是顯著優于常規護理的。因此,在面對骨科手術患者之時,我們可通過對其輔以實施術后精細化護理的方式,來達到有效提升治療效果以及安全性的這兩個目的。

參考文獻:

[1]嚴璐.精細化護理模式在骨科術后護理中的應用效果[J].中國現代醫生,2015,53(6):142-144.

[2]李順瓊.精細化護理模式在骨科術后護理中的應用效果觀察[J].中國醫學創新,2013,(4):55.

[3]龍隆.精細化管理在護理管理中的應用探討[J].醫學信息,2014,(17):620-620.

[4]王建英,林會芬,陳金平等.精細化康復護理對髖部骨折患者預防并發癥的效果[J].湖南中醫藥大學學報,2012,32(8):74-76.

[5]陳延芳,沈克秀.實施精細化管理提高骨科病房護理服務品質[J].中國繼續醫學教育,2015,(1):127-128.

猜你喜歡
骨科手術生存質量并發癥
不同比重布比卡因腰硬聯合麻醉在老年下肢骨科手術中麻醉效果對比分析
早期康復訓練在急性腦卒中患者生存質量改善中的價值探討
社區在冊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質量及影響因素分析
肥胖的流行病學現狀及相關并發癥的綜述
腹腔鏡膽囊切除術后舒適護理模式對疼痛感的控制效果
膝關節鏡聯合透明質酸鈉治療老年性膝關節骨性關節炎療效觀察
可吸收螺釘治療34例老年脛骨平臺骨折并發骨質疏松的效果及其對疼痛和并發癥的影響
手術室護理管理對骨科手術醫院感染的干預效果探討
組合式外固定支架在四肢創傷骨科手術中的應用
早期防治嚴重創傷及骨科手術并發脂肪栓塞綜合征的探討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