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傳統文化中“丑”的藝術解析

2015-10-21 20:07魏毅
藝術教育 2015年1期
關鍵詞:莊子美學傳統

魏毅

【內容摘要】古往今來,人們對審美觀的研究比比皆是。在中國傳統文化中,學者們對各種藝術形態的“丑”進行了闡釋。中國古代的學者認為“美”與“丑”并列,在藝術領域也出現了“美丑互換”“以丑為美”的創作典范??梢哉f,“丑”作為一種藝術手段,體現出特立獨行的文化內涵和美學價值。

【關鍵詞】傳統文化 ?丑 ?藝術解析

在藝術范疇內,“美”與“丑”是一組對立的概念。古往今來,人們對審美觀的研究比比皆是,從先秦時期的諸子百家到近現代的學者都對“美”進行了廣泛的研究,其研究結果可謂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但是,相比于“美”來說,人們對“丑”的藝術研究則乏善可陳。在心理上,人們已習慣了把“丑”置于“美”的對立面,“不是美就是丑”,而審丑也需要極大的魄力和膽量。其實,藝術領域中的“丑”早已出現,在中國傳統文化中,學者們對各種藝術形態的“丑”進行了闡釋。

一、“丑”與“丑的藝術”

在中國傳統文化中,“丑”這一概念早已出現。早在先秦諸子時期,道家的鼻祖老子和莊子就認識到“丑”與“美”之間的對立關系。老子在《道德經》中云:“天下皆知美之為美,斯惡已;皆知善之為善,斯不善已?!倍f子則把“丑”這一意象進行了擴大化,包括“無用之用”的散木之“丑”,“齊萬物”的“丑物”形象等。魏晉南北朝時期,人們從文學藝術的角度闡釋“丑”的概念,特別是對“美”與“丑”的關系進行認知。葛洪在《抱樸子》中認為“丑”即是“美”:“妍媸有定矣,而憎愛異情……故以丑為美者有矣,以濁為清者有矣,以失為得者有矣?!备鸷檎J為,由于審美主體的差異性,對于“丑”這一觀念也會有偏執??梢?,“丑的藝術”在這時已經意識到審美主體的重要性。唐代之后,文人藝術家對于“丑”開始自覺地創作,審“丑”作為一種藝術手段,體現了藝術家們對美的表現和追求。

顧名思義,“丑”即“不美”,也可以理解為不能給人的視覺、聽覺、嗅覺等帶來良好的體驗,所以與“丑”相關的字眼包括“惡”“鄙”“枯”等。在許慎的《說文解字》中解釋“(醜)丑”:“從鬼,酉聲?!倍斡癫眉幼ⅲ骸胺钦婀硪?。以可惡,故從鬼?!边@里可以看出,“丑”有惡之意。后有《釋名·釋言語》:“醜,臭也,如臭穢也?!薄俺蟆币呀洶鄯x的意思。此后,隨著人們對自然界認知的廣泛以及人類社會的發展,“丑”這一概念也在逐漸擴大。人們把致使精神不愉快、違反社會法理的一切事物都代之以“丑”,比如粗鄙、貪婪、荒誕等?!俺蟆边@一概念也逐漸從情感認知擴展到其他領域,便出現了“丑的藝術”。

根據《美學百科全書》解釋,“丑的藝術”包含有三個層面,即“藝術丑”“藝術的丑”和“藝術中表現的丑”。通常情況下,生活丑僅僅給人以單純的厭煩、痛恨等情感,但藝術的丑透過具有典型化的表面,深入挖掘“丑”的本質,從而給人以靈魂上的顫栗。當然,如果藝術創作者在創作的過程中并沒有表現出“丑”的創造意念,只是由于技巧的局限導致創作內容粗鄙低下,這就會形成“藝術丑”,但這種“藝術丑”僅僅體現的是內容的低劣性,并不具備任何藝術價值?!八囆g中表現的丑”代表的是一種本質的“丑”,即藝術創作者盡管創作“丑”的形象,但是直接透過形象表現出創作者自身的審美意念,進而表現一種“美的自然形式”。

二、中國傳統文化中“丑”的藝術表現

中國傳統文化中包含的藝術種類眾多,而“丑的藝術”恰恰在文學、戲劇、音樂、書法、繪畫乃至雕塑中都有所表現。當然,我們不能單獨地把“丑”理解為“美”的對立或者附屬,其實“丑”也是一種美學范疇,并擁有特殊的文化意義和美學意義。

(一)“美丑”并存

在中國傳統文化中,“美”與“丑”一直處于并存的狀態。正如在《美學百科全書》中定義“丑”時所說的那樣:“丑與美對立,并且和美有著迥然不同的類型和內容?!钡?,丑雖然和美對立,一定條件下也可以并存。在中國傳統文化中也沒有否定丑,而是認同丑的存在是一種特立獨行,并具有其獨特的意義。

清代的脂硯齋評論《紅樓夢》時就提出了“美丑”共存這一情形:“可笑近之野史中,滿紙羞花閉月,鶯啼燕語,殊不知真正美人方有一陋處,如太真之肥、飛燕之瘦、西子之病,若施于別個不美矣?!痹谥袊鴳騽∷囆g中,也存在著這么一群特立獨行的“丑角”,這些丑角不管是文丑還是武丑都體現出扎實的舞臺戲劇功底,說他們的外表丑,但其實他們的文武功夫也表現出一定的戲劇美感,可謂美丑并存。在中國的雕塑藝術領域,不管是大力士像還是天王像,其威武的身軀、夸張恐怖的表情體現出一種丑陋感,但正是這種丑陋感反而讓人生發一種凜然的崇高敬畏感,而這恰恰是“美”的一種。

(二)“美丑”互換

中國古代的學者們承認“美”與“丑”之間的相對性,并認為在特定的情形下,“美”與“丑”之間可以互相轉換。而且,早在春秋戰國時期就有學者對此進行闡釋??鬃泳驼J為“美色過猶不及”,而老子則說道“五色令人盲目,五音令人耳聾”。后世的學者劉熙載則明確肯定“美丑的互換”理念:“丑到極處,便是好到極處。一‘丑字中丘壑未易盡言?!蓖瑫r代的鄭板橋也說“陋劣之中有至好”。

道家主張師法自然,一切違反自然的裝飾或矯揉造作就是丑陋。但“美”與“丑”之間也可以相互轉換。莊子在《天運》篇中描寫了西施這個女子形象,西施在生病的時候總是蹙眉捧心,而這一動作在人們看來肯定是不雅觀的,或者說是面部表情扭曲的丑陋感。但是“蹙眉捧心”這一動作卻是自然率性的“真”動作,因此西施在別人心里是“美”的。反觀其鄰居東施,則仿效西施蹙眉捧心,這是一種做作的動作,并不是從心出發,也違背了其本真,所以是丑陋的??梢?,莊子在《天運》中認為“美”與“丑”之間存在著轉換條件,這就是“真”,只要人流露出來“真”性,即便這個人的外形“丑”,但這種“真”性則表現出“美”。

(三)以丑為美

早在中國先秦時期,偉大的先民們就創造出了很多“美”的作品,同時也不乏優秀的“丑”的作品。莊子是創造“丑”作品的典范,在其著作《莊子》一書中有很多丑陋、怪異的藝術形象,如支離疏、申徒嘉、叔山無趾等。這些充滿丑陋的藝術形象其實是外貌上的不漂亮,即“丑”的原始內涵,但莊子以“齊美丑”的理念認為“德有所長,而形有所忘”,認為外貌的美丑不影響寓于其中的內心情感升華。這種思想逐漸演變為中國藝術領域“審丑觀”的主要思潮,及至葛洪則提出了“得精神陋形之里”。在這種“以丑為美”的思潮影響下,中國藝術創作領域不但出現了不拘章法、不顧丑陋的創作傾向,有些藝術家還故意從抒情出發,違背主流格局進行丑拙的創作。

在文學藝術方面,唐代的文豪韓愈經常運用晦澀的字詞描寫怪異、恐懼的事物,在詩《鳴雁》中一句“毛羽摧落身不肥”,表現出孤雁丑陋的形象,而這首詩其實是韓愈以孤雁形容自身,表現出郁悶、苦奈的心情。所以劉熙載說:“昌黎詩往往以丑為美?!痹淖骷荫R致遠散曲《天凈沙·秋思》,運用一系列“丑”元素——枯藤、老樹、昏鴉、瘦馬、斷腸,組成了一幅唯美的黃昏離思圖畫,堪稱是“以丑為美”的經典之作。

在書法繪畫方面,明代的徐渭《青天歌》中的字體不拘一種章法,大小、輕重、枯潤皆是無序,在《草書軸》的字里行間則密密麻麻,線條扭曲,仿佛陷阱中的困獸難覓出路,可以說徐渭內心的苦難、絕望情緒都通過這丑陋的字體表現出來。清代的“揚州八怪”對“以丑為美”情有獨鐘,可以說他們都推崇畸形、病態的藝術表現方式,如汪士慎熱愛畫“倒梅”、羅聘熱愛畫鬼怪、鄭板橋熱愛畫怪石、黃慎熱愛畫乞丐等。

可見,發端于莊子的“以丑為美”藝術形象隨著歷史的發展生生不息,并成為中國傳統文化中審丑觀的重要組成。

三、中國傳統文化中“丑”藝術的形成原因

西方在古希臘時期就崇尚“美”,正如柏拉圖所說:“自從愛神降生了,人們就喜歡上了美,并從美中生發出人神共享的一切幸福?!北M管西方古典美學中也描寫到丑,比如在鮑??摹睹缹W史》中就闡述百手怪、獨眼巨人、跛腳的神等丑陋的人,但這些關于“丑”的描寫總是以不損害和諧的視覺美為前提。反觀中國,悠久的歷史文化給予中國人較早的審丑認知,不管是象征中華民族的“龍鳳”,還是商周時期的饕餮青銅器,他們都集美與丑為一身,體現出中國傳統文化對“丑”藝術的認知。其實,中國“丑”藝術的形成主要基于下列兩個原因。

一是中國哲學、倫理學、政治學等學科的交融發展,讓人們對“美”與“丑”的并存持包容態度。以儒家和道家為例,這兩種學說盡管有著古典的唯物主義思想,但對于哲學思辨并不是非常重視,反而在學說中充滿了社會倫理情感。而且,他們在闡述矛盾的雙方時,并不重點闡釋彼此的沖突和排斥,反而強調彼此的融合與滲透,即“齊美丑、一死生”思想,或者儒家主張的“善”容忍“丑”思想等。這種思想決定了“美”與“丑”之間的相互性。

二是中國古老的“辯證法”思想給“美”與“丑”之間的轉換提供了基礎。在中國傳統文化中,學者們通過辯證為“美”與“丑”的對調找到了可依據的途徑。在《孟子》中,孟子認為“雖有惡人,齋戒沐浴,則可以祀上帝”。這句話讓人們理解到“美”與“丑”之間并沒有分明的界限,兩者也不是死敵。而這種想法就為中國傳統文化中“丑”藝術的生存和發展提供了空間。

結語

中國傳統文化中“美”與“丑”的形態早已存在。尤其在藝術領域,“丑”和“美”一樣具有獨特的藝術價值。所以,我們不能單純地鞭撻丑陋或者偽裝,而是能夠透過“丑”的外貌,發揚其蘊含其中的“真”和“美”。在現代社會中,一股新鮮的“審丑”風潮洶涌而來,面對這股風潮,以罵者為多。但是,風潮的出現必然基于一定的社會土壤,所以學者們不妨靜下心來從中國傳統文化中“美”與“丑”的藝術表現出發,革除“丑”弊端的同時,也賦予“丑”藝術獨特的美學內涵。

參考文獻:

[1]欒棟.感性學發微——美學與丑學的合題[M].北京:商務印書館,1999.

[2]李澤厚.美學百科全書[M].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1990.

[3]鮑???美學三講[M].周煦良譯.上海:上海譯文出版社,1983.

[4]劉熙載.藝概[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杜,1978.

[5]吳華.中西藝術“丑”的歷程及其哲學成因初探[J].中南工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1(7).

作者單位:哈爾濱師范大學

(責任編輯:曹寧)

猜你喜歡
莊子美學傳統
印花派對
純白美學
少年力斗傳統
《莊子說》(二十二)
《莊子說》(二十)
春食色彩美學
“妝”飾美學
《莊子說》(十五)
清明節的傳統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