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醫學人文:滿足市場化背景下醫療體系中的“隱性需求”

2015-10-21 19:58徐志杰
商品與質量·學術觀察 2015年3期
關鍵詞:市場需求

摘要 :對于醫學人文在醫療體系中存在的價值問題,目前學界的認識還普遍局限在“人文關懷”這個層次和范圍中,這也是醫學人文作為綜合學科未能取得實質性發展的重要主觀原因。實際上,醫療衛生領域在被推入市場后,原先憑借其自身專業技術發展的運營模式已漸顯弊端,即醫療服務水平對醫療市場需求的相對不能滿足,特別是作為市場主體的醫患雙方在診療過程前后產生的除診療性價比這種“顯性需求”之外的“隱性需求”,往往難以依靠醫療機構或政府政策得以滿足。因而醫學人文的真正價值,應當體現在對醫療體系中“隱性需求”的滿足上,從而緩解和解決當前醫療衛生行業中存在的各類復雜的社會問題。

關鍵詞 :醫學人文 市場需求 醫事法律 醫學心理 醫學倫理

自1992年9月國務院下發《關于深化衛生改革的幾點意見》以來,醫療衛生領域在市場化的道路上至今已走過了二十余個春秋,。市場化背景下醫療體系中的需求可以分為兩類:一類是對于診療質量和價格的“顯性需求”;除此之外所產生的其它需求即歸為“隱性需求”。不難發現,“顯性需求”的滿足程度直接取決于醫療機構技術水平和政府制定的醫藥政策,而“隱性需求”則難以通過這兩者得以有效滿足。而研究醫療體系中這種“隱性需求”的學科,恰恰就是長期以來人們耳熟能詳但始終未給予足夠重視的醫學人文。

醫學人文被忽視的一個重要的主觀原因是,對于醫學人文在醫療體系中存在的價值問題,目前對它的認識還普遍局限在“人文關懷”這個層次和范圍中。實際上,醫學人文不僅是針對醫務工作者提供的服務而言的,它是為滿足醫療市場中醫患雙方的“隱性需求”,提供至少包括法律、心理和倫理三方面在內的專業幫助,從而緩解和解決當前醫療衛生行業中存在的各類復雜的社會問題而存在的。

一、 醫學人文對診療過程中法律需求的滿足

醫療行為固有的高風險特性是連結醫療與法律兩個專業的鎖鏈,直接導致醫患法律需求的產生。特別是自2009年7月1日起實施的《侵權責任法》,將醫療損害責任列入第七章進行規范,是目前醫療糾紛案責任認定的主要依據[1],其中第五十四條規定,患者在診療活動中受到損害,醫療機構及其醫務人員有過錯的,由醫療機構承擔賠償責任。隨著醫療衛生行業進入市場,醫療需求迅速增長,一方面是醫療資源的相對短缺,醫療機構常常超負荷運行;一方面則是醫務人員的待遇緩步不前,需要額外創收,所以醫療疏忽和過度醫療的現象往往并存而立,并且十分普遍。當前醫療體系社會公信力的缺失,很大程度上并非是公眾不信任其醫療水平,公眾質疑的是其醫療行為的規范性與合理性。但醫療行業要規避法律風險,同時解決好自身的兩對矛盾,僅憑加強醫風醫德建設是不夠的,醫學人文此時存在的價值就是在診療過程中提供法律支持,幫助醫生在技術和規范中找到平衡點,滿足醫患雙方對診療手段合理性的需求,增強醫患互信。從實際操作上看,醫療糾紛調解委員會有著豐富的協調和處理醫療糾紛案件的經驗,但目前僅限于糾紛發生后。筆者認為,如果醫調委的專業知識能夠在一些診療過程中(例如術前知情同意書的簽署)即發揮作用,那么醫學人文滿足醫患法律需求的價值就可以很好地得以體現。

二、 醫學人文對診療過程中心理需求的滿足

人而非疾病作為醫療服務的對象,原本就應該享有心理需求的滿足,尤其是對于一個身體患有疾病的人而言,他在心理上往往也或多或少的異于常人,所以醫學界里經常流傳這這么一句耳熟能詳的話,叫“醫學有時是治愈,經常是幫助,卻總是撫慰”,意在告訴醫生們在給病人看病時不要只盯著他們生理上的疾病,更要時刻關注他們的心理動態,在精神上常常給予病人鼓勵和支持。然而,醫學人文絕不僅限于心理上的“人文關懷”,其價值應當體現在為患者提供心理治愈和幫助。原因在于,醫療效果并非只取決于醫生醫術水平的高低,醫療是建立在醫患雙方共同合作的基礎上的,其順利進行首先離不開患方的積極配合,但患者的心理障礙是否及能否得以解決,則有賴于更專業的心理服務。當前社會上的醫患關系緊張、沖突頻發,在一定程度上是與心理需求未被滿足息息相關的。例如2014年夏季發生的幾起醫生拒診事件,醫方將患方不理智的行為單純定性為道德素質低下的做法實際上就是忽視了患方心理上的需求,卻未想到去治愈其心理上的疾患,而這部分工作即應在醫學人文的指導下去完成。

三、醫學人文對診療過程中倫理需求的滿足

近年來,高速發展的經濟推動著醫學技術在多個領域取得突破性成就,醫學科技與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關系越來越密切,醫學科學研究對社會、文化和倫理產生著深刻的影響,這使得醫學技術的使用也遭遇了倫理上的限制。為保護受試者和研究者的合法權益,醫學倫理委員會即擔當起負責行業科技發展中有關倫理問題的咨詢和審查的職責。醫學倫理委員會對滿足醫患雙方的倫理需求發揮了重要的作用,如指導人類輔助生殖技術工作、指導藥物臨床試驗及有關科研項目的倫理檢查等[2],是一個較為成熟的系統,但也仍存在準入制度不統一、組織結構不清晰、審查標準不規范和專業人才系統培訓不足等硬傷,以至于該系統在市場化背景下常常處于被繞過、被架空的狀態。鑒于目前醫學倫理還僅是被作為一種審查和限制的手段,還達不到滿足醫療市場中對倫理需求的效果,所以醫學人文在滿足倫理需求方面仍有用武之地。

結語

目前醫學人文對于滿足醫療行業中的法律、心理和倫理需求還普遍停留在診療過程后的處理上,但醫療中雙方的矛盾和需求在診療中就已經存在,故具有一定的“隱蔽性”。醫學人文今后的發展應該立足于對這些“隱性需求”的滿足。

參考文獻:

[1] 徐志杰.淺談強化無菌觀念的人文意義--基于法學、心理學和倫理學視角[J].醫學美學美容(中旬刊),2014(10):610-611

[2] 曹永福等.我國"醫學倫理委員會"的成立背景、功能和建設建議. 中國醫學倫理學[J],2004,17(5):32

猜你喜歡
市場需求
A Private Practice
2018年一季度中國理財市場需求潛力地區排名
加強農業信息服務促進我國農村經濟發展
論市場營銷專業人才的培養策略
提升高職船舶涂裝專業就業力的人才培養架構創新研究
基于陶瓷創意集市的景德鎮創意產業的田野調查
山東院創新力淺析
中小城鎮房地產市場需求研究
中小城鎮房地產市場需求研究
面向市場需求的計算機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