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毛南族儺舞的藝術特征探析

2015-10-21 20:07韋海燕
藝術教育 2015年1期
關鍵詞:圖騰祖先

韋海燕

【內容摘要】毛南族儺舞歷史悠久、內容豐富、形式多樣,具有獨特的藝術魅力。文章從“人體擬態”的表意性舞蹈語言、“儺面擬神”的鬼神舞蹈面具、圓轉的舞蹈審美情結三個方面分析了毛南族儺舞的藝術特征,進而對儺舞所表達的民族情感、精神內涵等進行探析。

【關鍵詞】毛南儺舞 ?儺面具 ?祖先 ?圖騰

“儺文化”是我國傳統文化中集宗教、民俗和民族藝術為一體的復合文化形態。作為一種巫術活動,“儺文化”在我國很多少數民族中較為流行,其反映了各民族人民對自然、祖先、神靈等的崇拜,以滿足其驅鬼逐疫、感恩還愿、祈求幸福的心理。毛南族儺舞歷史悠久,其源于對玉皇大帝、三界神的祭祀。毛南族生活在“無三里之平原,有千尺之險隘”的山區,自然環境極其惡劣,災異頻繁,正如當地諺語所說的“毛南年年為水愁,旱死禾苗渴死?!?。于是,毛南人就在每年農歷五月的分龍日敬天祭神,請求玉帝合理分龍,風調雨順。毛南族儺舞就是伴隨著其特有的分龍節祭祀活動形成和發展的,并成為祭祀活動的主要部分。毛南族儺舞主要表現出以下三個方面的藝術特征。

一、“人體擬態”的表意性舞蹈語言特征

由于長期居住偏遠山區,古代的毛南人無論是思維還是語言都較為低級,沒有自己的文字,只是模仿漢文的形聲字結構方式,甚至借漢字的音、義構成毛南語的“土俗字”。因此,當地居民往往利用表意性的人體擬態語言進行交流。而這種交流方式正適合于祭神和敘述巫儺故事。毛南儺舞便以其為基本表現形式,直觀擬態地反映出先民的生活情況、勞作情況以及動植物的生命形態。

在毛南著名的“肥套”儺戲中,《穿針舞》作為其中的主要舞蹈,由四位男師公分別戴著三元、社王、灶王和家仙四位神仙的儺面具進行表演。他們的基本舞蹈步伐是起伏踮步。一般是上身前傾、含胸,左腳整腳落地,而右腳是前腳掌落地,膝蓋彎曲,全身不停地上下起伏。在起伏過程中,左手拿著簡笏在體前向著前進的方向,右手不停地抖動手上的銅鈴。其中以祭祀壇場的四個角相互穿插變化為主,不斷變化著兩人穿插、四人穿插、四人變化穿插等,隊形自然順暢,有如穿針的感覺,所以毛南人稱之為“穿針舞”。整個動作平穩緩慢,表現出毛南人在崎嶇不平的山路中勞作、生活的狀態。他們肩挑重擔,在長期凹凸不平的石山路中行走,身體因受重壓而自然形成了“前俯”“含胸”的體態以及“一踮一踮”的習慣??梢哉f,毛南族儺舞烙下了農耕稻作文化的痕跡。這在《魯班架橋》的舞蹈中有形象的表現。在喀斯特山區中勞作,難免要遭受烈日之苦,因此在舞蹈中不斷出現一手遮陽,擰轉身體怒視又無奈地仰視天空,屈膝等舞蹈動作,這正是日常勞動生活的表現。

在《土地配三娘》中的打擊樂伴奏下,土地彎曲雙膝,上身稍微前傾,用毛南族特有的花竹帽遮著臉,下身左右搖擺,碎步向前蹲跑著出場。而三娘一出場就不斷抖動臀部,扭著胯部,以吸引土地的注意。伴隨著毛南族民歌《見妹好像水中游魚》,土地雙腳呈大八字位,半蹲,膝蓋大幅度向斜前方邁步,胯部前后交替地一頂一收,這些舞蹈動作表達了土地對三娘的喜愛。而這種舞蹈動作的展示在《瑤王揀花踏橋》中表現得更為突出。主人公瑤王一上場就直接拿著道具,上身前俯,呈大八字半蹲著,然后右腳往前小蹲式跳小一步,右手把草束在右前方打開,左腳也往前小蹲式跳小一步,左手把象征小孩的花枝在左前方打開;緊接著左右雙腳同時小蹲式向前跳小一步,同時雙手在胯前劃小圈至合攏一起向斜上方抬起30度,胯在此時做一個向前頂的動律。這種大膽、夸張的舞蹈動作在毛南族的儺戲中占有很大分量。因為毛南族人口較少,又長期深受統治者的壓迫和民族歧視,所以毛南人特別祈求神靈繁衍后代。他們自稱是“梅山教”的傳人,而“梅山教”屬于道教。自稱“梅山教”的毛南人,深受道家思想的影響,很自然地把一些舞蹈語言大膽地搬上了儀式的舞臺,并深深影響了毛南族的文化與風俗,充分體現了毛南人生殖崇拜,祈求多子多福的民族心理和文化內涵。

二、“儺面擬神”的鬼神舞蹈面具

托馬斯·芒羅認為:“在早期村落安居階段,巫術和宗教得到發展并系統化了,我們現在稱之為藝術形式,被作為一種巫術的工具,用之于視覺或聽覺的動物形象、人物形象以及自然現象(下雨或晴天)的再現,經常是圖畫、偶像、假面和模仿性舞蹈來加以表現?!眱璧囊粋€顯著特點就是戴儺面具起舞。儺面具是在儺事活動中用以驅趕巫術和假面模擬巫術的工具。毛南儺舞面具源遠流長,一般是用長約30厘米的半邊木頭雕刻而成。木材為本地的牛尾樹、恩木,不僅質地輕便,而且不易開裂和變形。面具形態極為豐富,有著“三十六神、七十二像”之說。這一說法源于道教的“三十六天罡星,七十二地煞星”。具體的“三十六神、七十二像”指的是什么,解釋各異,并無統一答案,而毛南族的36面面具角色分為萬歲、三界、瑤王、家仙、鴻傲、土地、三娘、太師六官、魯仙、小土地、灶王、仙橋、三光、三元、社王、雷兵、神像團、仙官、中元、歐官六曹、莫一大王、雷王、瑤婆、師公、花林、靈娘、蒙官、下元、良吾、鴻運、鴻石、謬鼓官、莫二、覃九官、光童、挑夫。

這些面具角色可分為善神、文神和兇神三類。善神是指幫助、保護毛南人的三界、萬歲娘娘、瑤王、土地、三娘、花林仙官、靈娘等神靈;文神則主要指三元、三光等;兇神指雷王、太子六官、蒙官等曾經害過毛南人,但被懲治后,棄惡從善,為毛南人除暴安民,造福于毛南山鄉的神仙。

類型不同,舞蹈面具也各不相同。如善神萬歲娘娘的儺面具為一位慈眉善目、面帶微笑的老婦形象。其頭束發髻,皺紋明顯,面容呈紅色或土黃色,頭戴的發冠配著花朵圖案或笑臉娃娃圖案,顯得富有親和力。儺神中的祖先神靈瑤王并非毛南先祖,而是兄弟民族白褲瑤的祖先,因其有恩于毛南人,給毛南人傳授生育秘方,保佑毛南人人丁興旺,而為毛南人所尊敬與感恩。面具中的瑤王滿臉皺紋、眼笑眉開,面呈土黃色或褐色,頭上的發髻用白布把頭發旋緊從腦后盤繞至前額,笑容可掬、慈眉善目、喜氣洋洋,體現了毛南人對外族同胞鼎力相助的感恩之情。再如還愿法事中的雙人舞《三娘與土地》,土地儺面具形象是一位中年男子,面容為禍色,前排牙外露,頭戴發冠,眉開眼笑,喜氣洋洋,顯得寬厚祥和;而三娘儺面為年輕女子形象,頭戴發冠,彎眉細眼,紅唇小口,面容皎白,顯得淸麗脫俗。在舞蹈中,三娘手拿象征小孩的紅蛋,與土地對唱對舞,意蘊子孫興旺,大吉大利。

文神中的三光是日、月、星三神的合稱,是一位時光女神。正如毛南族儺戲《還愿勸解》的巫語所言:“勸初光,金馬欲去獻太陽,勸光明,玉兔月亮獻太陽,勸光童,照見天空明如鏡,日月星辰制三光?!痹谡麄€還愿的法事中,三光是諸神的領頭者,與瑤王、土地一同出場。她彎眉細眼,頭戴配有花卉或葉片圖案的發冠,面帶微笑,彬彬有禮,深得人們喜歡。另一位文神三元則是上、中、下元的合稱。上元是陽間陰府及天祌之間的聯絡者,中元是走村串戶、教后輩做還愿師公的先生,下元是掌管宗教經典的秘書。三人的面具形象都是清俊的小生形象,頭戴官帽,五官清秀,書生氣濃重。

兇神首推雷王,是毛南人心中最兇狠的惡神。最初,每年的廟節都要求毛南人供奉一個小孩,以備它吃。此惡習受到佛祖的懲治,就改為吃牛。而牛為三界管轄,因此,三界又懲治他,被迫再改為吃雞,并專司雷雨,保佑毛南人風調雨順。雷王儺面呈暗紅色,形象惡煞,腮鼓鼓的,額頭十分突出,瞪著雙眼,顯得威嚴有震懾力,讓人望而生畏,不愧兇神形象。類似的還有太子六官、蒙官等,大都以武將形象出現,鼓腮突眼,頭戴發冠,眉如烈焰,威武之中透露出狡詐與油滑。此外,儺面具中還有一些如小土地、挑夫等丑角形象,面容顏色一般為綠色或土黃色,形象或齜牙咧嘴,滑稽可笑;或露出門牙,形象親切。

總之,面具對于毛南儺舞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其已成為一種毛南人審美意識凝固而成的物化形態,是一種表意性的象征符號。師公們戴上面具,意味著眾神降臨毛南山鄉,再通過一系列的舞蹈動作將虛幻的鬼神世界活靈活現地展現在毛南人面前,既是表達毛南人的感恩,也是對毛南人一種巨大的心理慰藉,使儺舞更具有現身說法的效應。

三、圓轉的舞蹈審美情結

縱觀毛南儺舞,無論是“人體擬態”的表意性舞蹈語言,還是“儺面擬神”的鬼神舞蹈面具,主要是外化的舞蹈審美形態。其中,還存在內在的、更深層次的內容,即隱藏在毛南人心靈深處的圓轉的審美情結??梢哉f,毛南儺舞是外化的舞蹈語言及舞蹈面具與內在的心靈夙愿的審美結晶。

圓轉是一種古典審美觀,包含兩種含義:舞蹈形態與生命精神。圓轉首先是一種舞蹈形態。儺舞很契合陰陽學說的“天圓地方”。道教思想認為,天圓就會引起運動變化,而地方則會收斂靜止。毛南人深受道教思想的影響,因此在儺舞中也無不滲透道教元素。如毛南儺舞中頗有代表性的舞蹈《穿針舞》就是舞者舞蹈形態的“圓”與隊形調度的“方”的最好例證。

《穿針舞》中三元、社王、灶王和家仙四位神仙戴著各具特色的儺面具,身穿蟒袍,左手拿著簡笏、右手拿著銅鈴,不遠萬里參加主家的還愿儀式。三元神是師公們祖師的代表,由他召集其他三位仙家參加主家的還愿;社王是保佑人們平安的神;灶王是保佑人們健康的神;家仙則是主家的祖宗。整個場面充滿了歡快、喜悅。四位師公始終懷著毛南人對神仙、祖先的崇敬和懷念歡快地邁著舞步,相互問候與祝福,“圓”形不變。同時,師公們運用踮步、碎步、系腰帶動律、行禮等特征性動作,不斷在壇場上橫線和對角線來回穿插,保持著不斷變化的隊形,自然順暢,隊形調度“方”向明確。

圓轉的核心思想是生命精神,其“呈現生生不息的精神”“有限的空間化生無限,而無限的時間呈現于有限之間,有限因而永恒”。毛南人認為,儺舞體現了生殖崇拜與生命感恩,是以一種“生生不息的精神”延續著毛南人的生命渴望與生命追求,是一種民族精神的體現。在毛南儺舞中,充滿了性的崇拜,大膽表達了毛南人的愛情追求和性教育。如還愿舞蹈《土地配三娘》就生動體現了毛南族人民對愛情生活的追求。四位師公分別扮演三娘(男扮女裝)、土地及兩個小土地。師公身穿女性的短衣和長筒裙,面帶三娘的儺面具,手挎竹籃和拿著手絹,直立上身,腳做踮步,面對土地,十分害羞。土地雙手叉腰,胯部前頂,不斷轉胯一圈前頂胯,挑逗三娘。小土地半矮做著踮步,不停地撮合土地和三娘的好事。最終,三娘答應了土地的求愛,并在一把花傘的遮掩之下,定下終身,最后三娘頭戴紅頭巾由土地手牽著過花橋。整個畫面生動、滑稽。從《土地配三娘》舞蹈中可以看出毛南人對甜蜜愛情和幸福家庭的渴望,對追求異性態度的開放與直接,對人性的崇拜和孕育下一代的強烈。這是一種對生命的追求,是生命的流轉。所以說,毛南儺舞中隱現的圓轉的審美情結包含了一種激昂奮進的生命精神,其深深影響著毛南族的文化心理和對生命執著追求的民族精神。

參考文獻:

[1]李文琰.南丹圖經·慶遠府志:卷一[M].乾隆十九年刻本.

[2]韋克華.前進中的毛南山鄉[J].民族團結,1998(11).

[3]宋書功.古代房中養生真要[M].北京:中醫古籍出版社,2010.

[4]朱狄.藝術的起源[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82.

[5]書秋桐,潭亞洲.論毛南族的傳世神活[J].河池師專學報,1992(4).

[6]吳中杰.中國古代審美文化論( 第二卷)[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

作者單位:河池學院

(責任編輯:高薪茹)

猜你喜歡
圖騰祖先
祖先與吹牛
我為春天添抹綠
科學家發現了螢火蟲祖先 等
《這條比較傻》等
三好
再來一瓶
秦人的祖先
關注食品安全
秦人的祖先
誰說我們一定要像祖先一樣過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