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媒介融合背景下播音與主持藝術專業學科定位探究

2015-10-21 20:07彭松周建恒
藝術教育 2015年1期
關鍵詞:媒介融合

彭松 周建恒

【內容摘要】文章通過對近年來國內高校播音與主持藝術專業發展狀況的分析發現,目前對播音與主持藝術專業的學科定位還是放在廣播電視發展變革的環境下觀照,這樣的定位過于局限,造成了人才培養的盲目性,無法適應新媒體快速發展變化的現實。應該在藝術學與傳播學的視野下重新審視播音與主持藝術專業,尤其是應以藝術教育的理念與傳播學的融合,拓展其內涵,培養適合新聞、娛樂、藝術表演、評論員等不同層面需求的專業人才,適應媒介融合背景下對播音主持專業人才的需求。

【關鍵詞】媒介融合 ?播音與主持藝術專業 ?學科定位

近年來,媒介技術的發展使移動媒體、網絡媒體、手機媒體等一大批新媒體涌進了人們的生活,新媒體的出現加快了傳統媒體改革轉型的步伐,同時傳統媒體與新興媒體相互融合、交互并進深刻地影響和改變著我們的生活。播音與主持藝術專業教育在十多年時間里飛速發展,規模迅速擴大,面對媒介融合的大背景,播音主持藝術教學過程中很多傳統教學理念、培養模式開始顯現出不適應時代發展的窘迫。因此,有必要以新的視角來審視播音與主持藝術專業的學科定位,研究解決媒介融合背景下專業建設發展的困境與矛盾。

播音與主持藝術專業是涉及多門學科的邊緣性專業,其中聯系最為緊密的是語言學、藝術學、新聞傳播學。播音與主持藝術專業的學科定位一直存在爭論。播音與主持藝術專業的前身是播音專業,1963年在北京廣播學院設立,1998年教育部頒布的《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目錄》中將原來的播音專業調整更名為“播音與主持藝術”專業,并將其定位為藝術類專業。2011年初,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教育部公布了新的《學位授予和人才培養學科目錄(2011年)》,在原有的12個學科門類的基礎上將藝術學從原來的文學門類中獨立出來,藝術學升為學科門類帶來了學科建設的新突破。2012年10月,教育部公布了《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專業目錄(2012年)》,播音與主持藝術專業明確為新增的藝術學門類五個一級學科之一的戲劇與影視學類下設的33種專業之一。

“播音是一項特殊的言語活動,具有言語傳播的性質;播音是一項新聞實踐活動,具有新聞性;播音是一項藝術創作活動,具有某些藝術屬性?!雹僮鳛槎鄬W科融合產物的專業,藝術學是播音與主持藝術專業的學科支柱之一,在回顧總結播音主持藝術專業的基本教學中有“一對一,帶播”等借鑒其他藝術專業的基本方法,這在很大程度上凸顯了播音主持藝術專業的藝術學屬性,不能簡單地認為播音主持專業劃歸藝術類最重要的原因是現行高考制度下,只有將其放入藝術類專業才能取得提前招生的資格,才能提前對學生進行專業測試。這樣的分析有失偏頗,強調了劃分中的人為主觀因素,而忽略了播音主持專業本身所具備的藝術特質。從實踐一線的需求看,播音員、主持人單一的技能已經不能適應現代媒體發展的需要。進入新世紀以來對于播音主持藝術專業的培養目標,更多地聚焦在采訪、寫作、編輯等新聞基本功的訓練上,但是在這個過程中對于播音主持所特有的藝術內涵缺乏足夠的關注,造成不少播音員主持人在藝術素養方面的缺失,逐漸在藝術創作的道路上迷失了方向,反而不能很好地堅守新聞傳播的理想和追求。在融媒時代,決定播音員主持人競爭高度的是思維的個性,然而決定這個高下的不是新聞傳播業務基本功,也不是單純的藝術感受力,更不是基礎的語言表達技巧,而是由藝術教育為起點的人文教育理念的積淀和升華。

廣播電視傳統媒體提供了一個巨大的視聽平臺,播音主持藝術與廣播電視學之間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在2012年本科專業目錄的專業介紹中,關于播音主持與藝術專業的培養目標是“培養具備中國語言文學、新聞傳播學、戲劇與影視學等多學科知識與能力,能在廣播電視等傳媒機構和其他相關單位從事播音主持及新聞傳播等工作的應用型、復合型人才”②。這也決定了目前的播音主持藝術專業人才培養模式更多是圍繞廣播電視傳統媒體,專業教學向廣播電視方向傾斜,培養出鏡記者、新聞評論人才成為很多新增播音與主持藝術專業的院校的專業培養方向。2012年新修訂的本科專業目錄將播音與主持藝術專業劃歸新增的藝術學門類,在最新版的本科專業目錄中關于播音與主持藝術專業的培養要求,主要強調“接受普通話發音、播音發聲、有聲語言表達、廣播電視節目和欄目播音主持創作等方面的基本訓練,掌握有聲語言藝術創作和播音主持的基本能力”③。隨著媒介融合的發展,新媒體的出現呈現出全新的“交互式”傳播形態,在傳播手段上,錄音、錄像技術的發展,手機媒體、網絡媒體的普及使得原來只能由廣播電視媒體承擔的播音主持活動,變得更加普及、方便、快捷。原來認為專屬于廣播電視的播音主持的專業內涵也在不斷拓寬邊界,藝術表現的屬性越來越明顯,在傳播過程中所呈現的效果也越來越凸顯。

播音主持與語音、語法、修辭等語言要素有著密切的關系,因此專業教學中有一定比例的普通話語音課、語言表達課程,顯現出語言學與播音主持藝術之間融合的特性,這一點在過去的專業研究與教學中得到了充分的挖掘。播音主持是一種傳播行為,處于多學科融合邊緣的播音學“立足于哲學、藝術學、新聞與傳播學、語言學及應用語言學四大學科支柱”④,在媒介融合的全新背景下,必須打破固有的傳統教學模式,將其納入更大更全面的傳播學學科范疇內,以傳播學的視角來重新審視播音與主持藝術專業的學科定位,重構學科內容和教學體系,才能實現協調的發展。

在主持人節目形態引進之初,關于播音員和主持人的稱謂、職責、作用等爭論非常激烈,而隨著媒介融合的進一步發展,尤其是站在傳播學的角度反觀播音主持的藝術創作過程,可以預見二者之間的界限將逐漸縮小,最終趨于融合?!拔覀兪褂貌ヒ魡T這個術語,因為其保持著一般的使用習慣且仍然適用于廣播行業工作的描述。這一過時的術語最終將被取代?!雹荨安ヒ魡T、主持人的稱謂都只是一個過程,其本質和最終結果都是傳播者、傳播主體或創作者?!雹迋鞑W理論研究中對于傳播者的定義,指的是傳播行為的發起人,是借助某種手段或工具、通過發出信息主動作用于他人的人。⑦這個由傳播學理論和實踐得出的結論,為重新思考播音與主持藝術專業的學科定位與培養模式提供了一個窗口。不可簡單地將學科定位在藝術學、新聞傳播學或者語言學的范疇,其中必然有多學科的交叉?!敖裉斓难莶ト藛T是一個傳播者,是信息的催化劑。無論信息時新聞、商業廣告,還是訪談對話、體育比賽轉播,傳播者的任務是建立信息原創者與受眾之間的溝通渠道?!雹鄬鞑フ叨?,擁有專門的知識和技能在當下顯得尤為重要,當然這并不是說如果能成為某一方面的專家就能成功,綜合性的知識背景在媒介融合的環境下越來越顯現其不可替代的作用。當前網絡技術日漸普及,個體的參與變得越來越方便,自媒體大量涌現,每個人都可以在網絡構筑的公共話語平臺上發表言論、參與互動,人人都變成了媒體。音視頻的制作在規范的約束下同時還需要符合大眾審美的需求,這樣就要求播音主持藝術專業的培養不能再局限在傳統廣播電視媒體,而需要擴大到自媒體的領域。在這個轉變中,教育觀念的改變是基礎,語言表達的藝術素養和網絡技術的支撐是輔助,尤其是在觀點個性化的基礎上最終實現語言表達的個性化,從而實現傳播效果的最大化。

因為對學科基本定位和教育理念的不清晰,所以部分開辦播音主持藝術專業的高校在學生的培養計劃中雖然有“突出個性化培養”等表述。但是對于大多數從事播音主持教學的教師來說,并不是十分清晰,這樣的表述究竟應該如何體現在教學觀念和教學方法的轉變上,依然沿用傳統的教學方法,這就不可避免地造成教育資源的浪費和學生培養的盲目性。在媒介融合時代尤其是新媒體大量涌現的背景下,播音主持藝術專業的學科定位應以藝術學為起點,融合傳播學的視角,進一步加強與廣播電視學的交叉與融合,明確播音主持藝術專業的藝術性與其傳播屬性之間的關聯,才能獲得更開闊的視野。

注釋:

①張頌.中國播音學(修訂版)[M].北京.北京廣播學院出版社,2003.

②③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高等教育司.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目錄和專業介紹(2012年)[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

④付程主.播音主持教學法十二講[M].北京:中國傳媒大學出版社,2005.

⑤⑧卡爾豪斯曼.美國播音技藝教程(第五版)[M].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07.

⑥姚喜雙.在創新中繼承 在繼承中創新——播音主持藝術發展的思考[J]//語言文字應用研究論文集(Ⅱ)[A].北京:語文出版社,2004.

⑦郭慶光.傳播學教程[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1.

作者單位:華中科技大學新聞與信息傳播學院

(責任編輯:張斐然)

猜你喜歡
媒介融合
報網融合語境下的紙媒言論獨立性研究
融媒時代地方院校新聞實踐教學的變革與發展
傳統新聞出版機構“互聯網+出版”研究:以《紐約時報》為例
對媒體融合生態環境中出版教育的思考
媒介融合背景下對新聞記者素質的要求
2011—2016我國媒介融合研究綜述
新媒體背景下黨報的轉型探析
媒介融合語境下的新聞業務流程再造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