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論地方高校與民辦院校轉型之路的同與不同

2015-10-26 01:46鄒晚霞
亞太教育 2015年34期
關鍵詞:民辦民辦高校辦學

文/鄒晚霞

1949年以來,我國地方高校相繼經歷了改革中的沉寂、躍進后的整頓等演進歷程。作為中國高等教育的主體力量,地方高校以服務區域經濟社會發展為目標,著力于發展高素質創新性人才。我國民辦院校的發展是教育市場化的產物,早在春秋時期,我國便出現了民辦院校的雛形——私學。從時間上比較分析,民辦院校的發展歷程要遠高于地方院校的發展歷程。由于歷史及各種社會經濟原因,民辦院校的演變已與它的歷史出現時間表現出相反的態勢。反觀其地方高校的發展歷程,我國每次教育改革都對地方高校產生了深刻的影響,最終促成了地方高校的壯大與發展。民辦院校如何以其獨特的優勢,在應用技術型大學這一大軍中脫穎而出?辦特色之中之特色,求得高等教育市場中一席重要之地,成為民辦高校今后發展職業教育的一個重大課題。

一、民辦院校與地方高校的轉型相同點

民辦院校與地方高校無論是在辦學定位、專業設置和人才培養模式等方面有很多相似之處,其目標是面向一線生產培養以技術為基礎的技能型人才,加快建立現代大學制度。

(一)明確符合區域經濟發展需要的辦學定位方向

民辦院校與地方高校的建設必須立足當地的社會經濟發展優勢,遵循高等教育發展規律,服務區域社會經濟發展。辦學定位不僅為高校確立了目標,也為高校指明了發展方向。地方高校根據社會經濟發展要求,將自己從普通本科轉型為高職本科,對辦學類型和人才培養目標定位提出轉變要求,即從普通教育轉型為職業教育,從培養學術型人才轉變為培養技術應用型人才,這屬于地方高校對自己的辦學定位。而民辦高校是企業事業組織、社會團體及其他社會組織和公民個人利用非國家財政性教育經費,面向社會舉辦的高等學校教育機構。教育和非營利雙重任務導致民辦院校不僅在辦學過程中要以學生發展為目標,更要考慮到經濟社會發展對人才的需求。民辦高校對自身的辦學層次定格在職業技術教育,努力培養創新型的高質量應用技術型人才以符合時代發展要求。地方高校與民辦院校兩者都致力于培養復合型、創新型、發展型人才,在辦學定位上有著相同的發展方向。

(二)實行實踐創新性的人才培養模式

滿足區域社會經濟發展和企事業單位用人的要求是地方高校和民辦院校辦學的共同方向,培養實踐性、技術性、創新性強的應用技能型人才是地方高校和民辦院校發展的一致目標。在轉型過程中,地方高校和民辦院校應根據區域經濟發展對人才的需求狀況進行設定并調整人才培養規格,實行以實踐性、創新性為核心的人才培養模式,進而調整學校的專業設置和課程安排,這是兩者力求轉型成功的共識。

(三)建設具有特設的雙師型教師隊伍

我國高等教育由于受到辦學理念、社會輿論、就業情況等因素的影響,受教育者以及受教育者家長在選擇高校時常常認為公辦優于民辦,重點好于一般。這種情況使很多地方高校和民辦高校不顧自身辦學特點和辦學條件,重學術輕應用,重理論輕實踐。這樣的教育環境導致我國高校教師缺乏實踐經驗,無論是地方高校還是民辦院校都應致力于將學生培養為創新性的應用型人才,其知識結構構成不僅需要課堂上的理論知識傳授,更需要理論與實踐教學相結合來增強學生的實際動手能力。顯然,我國現行的教師培養模式已然不適合地方高校與民辦院校的人才培養質量要求。師資隊伍的應用轉向及其水平的發揮就顯得至關重要。但是,我國高校大部分教師缺少應用性專業實踐經驗和企業從業經歷,特別是對于地方高校和民辦院校致力于向職業教育轉型的高校來說,這種與辦學定位不相協調的教師結構組成隊伍會影響到高校轉型任務的步伐。因此,雙師型教師隊伍的建設成為其重點。怎樣建立一支理論與實踐并重、高素質、具有雙重專業技術職稱的復合型教師隊伍也是其難點。如何借助雙師型教師隊伍的建設轉型成功成為地方高校和民辦院校應該共同解決的難題。

二、民辦院校與地方高校轉型的不同點

隨著入學人數的不斷增長,政府與教育機構不斷擴大高校發展規模,以便為受教育者提供了更多的教育機會。雖然學生人數不斷上升,短時期內學校數量也會保持在一個穩定值上,但由于現代家庭特別是獨生子女家庭越來越重視孩子教育質量以及受到學校聲譽和就業情況等因素影響,教育市場上分配給民辦院校的生源數量在高校入學總人數中所占比例十分稀少。我國民辦高校同樣是由民間資本所維持經營的大學,其經費來源主要依靠學費、捐款、募款等非政府資金維持學校正常的辦學活動。這與我國大多數依賴地方財政,由地方行政部門劃撥經費供養的地方高校情況完全不一樣。雖然民辦院校在經費籌集、管理體制與機制建立等方面擁有更多的自主權、靈活性,但在高等教育市場競爭中,民辦高校不僅存在社會認可度低、生源質量差,還存在辦學特色不明顯的問題。國家財政對民辦高校財政撥款投入少,社會資源對民辦高校捐贈動力不強,外來投資在民辦高校辦學力量中所占比例十分小。學生是民辦高校的根本,學生成才是民辦高校發展的關鍵,學費成為民辦高校生存下來的救命稻草。近年來普通民眾對民辦院校和職業教育的社會認可度在逐步上升,但與公辦院校和本科院校相比仍然有較大差距。生源問題依然是民辦院校辦學任務中的頭等大事,是民辦院校得以維持經營的重要基礎。

一所聲譽好知名度高的大學有利于增加本校畢業生的就業機會,甚至會影響決定該校畢業生的就業水平和就業層次。對于民辦院校而言,畢業生進入社會后工作上獲得的成功會對畢業院校產生有力的影響。民辦院校雖然和地方高校在轉型問題上具有很多的相似處,但民辦院校應該看到自己在性質上與地方高校的不同。如何建立現代大學制度,明確辦學定位,建設雙師型教師隊伍,優化生源招生方案,以服務學生為宗旨,培養以實踐為基礎的人才培養模式,將成為民辦院校轉型過程中的良性循環過程。

猜你喜歡
民辦民辦高校辦學
民辦本科院校開展文科復合型人才培養的創新與實踐
新時代加強民辦中小學黨建工作的必要性
中外合作辦學在晉招生錄取情況一覽表
網絡平臺補短板 辦學質量穩提升
基于學科競賽的民辦本科高校會計實踐教學改革探討
關于民辦高校人才培養適應市場需求的研究
民辦少兒英文圖書館工作初探
淺談民辦高校中的人才培養模式
教育與職業(2014年4期)2014-04-17
落實和擴大高校辦學自主權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