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合作學習對四年級學生數學成績影響的實驗研究

2015-10-26 06:53趙宇坤
新教育時代電子雜志(學生版) 2015年28期
關鍵詞:實驗組結構實驗

趙宇坤

(溫州大學教師教育學院 浙江 溫州 325035)

合作學習對四年級學生數學成績影響的實驗研究

趙宇坤

(溫州大學教師教育學院 浙江 溫州 325035)

新課改倡導在課堂教學中開展合作學習,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培養主動參與的意識,激發學生的求知欲。為了探索合作學習對學生數學成績的影響,筆者以四年級學生的數學教學為例,展開了合作學習的實驗研究。

合作學習數學課堂小學教學

《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2011年版)》指出:在數學課堂中,教師可以用不同的策略幫助學生學習數學知識。數學教學過程中要進行不斷地創新、改善、保持和調整才能實現教學目的,引起和保持學習興趣,建立起學生的數學思維。美國數學教師委員會(1989)提出合作學習是當前數學教育教學改革運動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合作學習作為一種學習策略,能夠使學生掌握多種問題解決的方式和技巧,意識到不僅僅只有一種問題解決的途徑。為了給學生提供在激勵的、無威脅性的環境中學習的機會,幫助學生形成積極的數學學習態度,提高數學成績。筆者在四年級學生數學課堂中進行了此次實驗研究。

一、實驗設計

1.研究問題和假設

既然合作學習作為一種學習策略,能夠使學生掌握多種問題解決的方式和技巧,那么以下兩個問題在研究中需要進行陳述:課堂中采用柯甘式合作學習結構進行教學,對小學四年級學生的數學成績有什么影響?運用柯甘式合作學習結構的課堂教學和傳統的課堂教學相比,是否在學生的數學成績方面存在顯著的不同?為了改進數學課的教學方式,我們提出假設:運用柯甘式合作學習結構,如循環交流、輪流書寫和組內共識等結構,能夠對小學四年級學生數學成績的提高產生有意義的影響。

2.實驗對象和樣本

本次研究用到的實驗方法是實驗組對照組前后測的實驗設計。由于開展實驗期間,筆者正在佛羅倫薩中文學校擔任數學教師的工作,于是選擇了該校的兩個四年級班級作為實驗的研究對象,即采用了方便抽樣的抽樣方法來選擇樣本。這種抽樣方法可以根據研究者的方便選取樣本,最便捷。為了使每個學生都有相等的機會進入實驗組和對照組中,實驗中同時采用了隨機抽樣的方式,將所有參與者的名字寫下來放在一個帽子中,先抽出的14名學生進入實驗組,再抽出14名學生進入對照組。

3.實驗變量控制

3.1 因變量和自變量的控制

研究中的自變量是柯甘式合作學習結構,因變量為學生的數學成績。筆者作了以下準備:實驗在同一所小學四年級的兩個班級的數學課堂中進行,每班14名學生。實驗組和控制組都由同一位老師進行教學。實驗組和控制組的教學內容是一致的。實驗組只采用柯甘式合作學習結構進行教學。

3.2 條件控制

除自變量之外,一切能使因變量發生變化的變量是應該加以控制的,如果不加控制,它也會造成因變量的變化。因此,實驗操作的教師對柯甘式合作學習結構有一定的學習基礎和訓練,能夠勝任。假定在實驗前,兩個班級的學生的學習能力和數學學習水平都是相同的。假定實驗前,兩個班級中沒有學生提前學習過所要教授的課程內容。假定學生在課堂外的活動不會對實驗結果,即兩個實驗組之間的差別,產生影響。

二、實驗過程

實驗從2014年9月開始持續到2015年1月。在實驗開始前,筆者先向實驗組的學生簡要介紹三種合作學習結構,使學生了解柯甘式合作學習結構的理論和合理性,再通過一段時間的練習,讓學生能夠掌握合作學習的操作流程。

第一種結構是循環交流。教師將全班分成若干小組,并提出問題讓學生在組內輪流討論發言,每個人在固定的時間內發表自己的觀點,發言之后其他成員表示感謝。學生討論過程中教師要在班級中走動和觀察小組討論情況。討論結束以后,教師組織學生在全班進行匯報,分享小組的討論結果。

第二種為輪流書寫結構。教師在給學生分組和提出問題之后,由小組成員在紙上輪流寫下自己的答案。輪流書寫是循環交流的書面表達形式,能夠促進學生間的相互學習。每位學生都能從同伴的答案中受益。

第三種柯甘式結構是結對分享結構。教師要求學生在教室中安靜的自由走動,當老師下達結對的命令后,學生就近組成兩人一組,教師提出問題,在規定時間內開展小組交流,分享答案。在分組時,每個學生都有機會遇到新的同伴,避免了與同一人反復交流的枯燥干,提高了學習的趣味性。

而對照組的學生僅僅在按照平時的教學方式進行數學學習。

做好以上準備工作之后,首先對實驗組和對照組進行前測,對學生的數學學習水平有一個基本的了解。前測之后,筆者正式開始數學的教學,進行研究操作。

表1 數學課堂教學的基本環節

三、研究結果

通過樣本的選擇和一系列實驗控制,從表1中可以看到,實驗組學生前測的平均分是58.00,對照組學生前測的平均分為55.79,兩組學生前測分數差異不明顯。但是,實驗組學生后測的平均分數比對照組高了20.21分。

表2 實驗組和對照組前后測小組平均成績對比

利用獨立T檢驗分析,發現實驗組和對照組的平均分數存在顯著性差異(T=4.688,P=0.000<0.05)。證明了假設——運用柯甘式合作學習結構,如循環交流、輪流書寫和結對共享等結構,能夠提高四年級學生數學成績。

表3 實驗組和對照組前后測小組平均成績T檢驗分析

四、結論與建議

1.結論

在開始研究操作之前,研究者提出了兩個問題,而實驗結果給這兩個問題提供了解釋。

首先,第一個問題是課堂中采用柯甘式合作學習結構進行教學,對小學四年級學生的數學成績有什么影響?實驗組和控制組都由一位教師授課,學習同樣的知識內容,兩個學學生的數量相同,前測水平相當。唯一的不同之處就是實驗組在指導練習階段使用了合作學習結構。這三種結構可以使學生在活動過程中互相提問,提供幫助,發現更多解決數學問題的可能性。教師在小組之間來回巡視,可以有機會和更多的學生交流。而對照組的學生要求獨立完成練習。如果學生在解決問題是遇到困難,他們只能向老師尋求幫助。學生之間沒有交流,沒有直接反饋。實驗數據表明雖然實驗組和控制組的成績都有所提高,但是他們之間的差異還是相當明顯的。運用合作學習,能夠提高四年級學生的數學成績。

第二個問題是運用柯甘式合作學習結構的課堂教學和傳統的課堂教學相比,是否在學生的數學成績方面存在顯著差異?這個問題的答案是他們之間確實有不同的教學效果。筆者認為導致出現了不同教學效果的原因有很多。首先,輪流書寫給學生提供了合作完成學習任務的機會,小組由不同能力水平的學生組成,但是教師對所有學生都有較高水平的期望。當進行結對分享的時候,根據學生不同的學習水平分成小組允許他們相互交流,從同伴那里獲得更多的知識。而傳統的課堂教學中,學生沒有充足的時間思考和討論,于是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較差,學習效果也就不太理想了。

2.建議

此次實驗結論證實了柯甘式合作學習結構能夠對學生的學習產生積極的影響,能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思維能力,促進學生學習進步。為了引起學校管理者、教師、家長和學生對合作學習足夠的重視,筆者提出以下建議:

1.學校和教育管理者應該給教師提供了解和學習柯甘式合作學習結構的機會。教師需要了解柯甘式結構的理論基礎,基本要素和原則,開展活動時如何進行有效的課堂管理,如何正確地、成功地完成合作學習。

2.要讓學生和家長認識到柯甘式合作學習結構及其積極影響。如果學生家長了解了合作學習對學生學習的促進作用,他們會在家庭教育中也模仿這樣的方式。教師給學生提供機會去感受合作學習給他們的學習帶來的積極變化。讓學生成為自己學習過程中的一部分,學會對自己的學習負責。

3.要鼓勵教師與其他教師或專家之間開展關于合作學習的討論交流,當遇到困難的時候能夠得到幫助,當其他教師有需要的時候能夠提供幫助。教師在實施新的教學方式的時候,通常會有很多困惑不解,會遇到很多問題和障礙,需要反復的嘗試和試驗。因此,要讓教師知道學習完合作學習的有關知識之后,還有人能夠在他們實際應用的過程中提供幫助和指導。

[1]中華人名共和國教育部.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2011)[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1.

[2]李艷霞.淺談小學低年級數學和組學習的有效開展.學周刊C版,2014,(7).

[3]牟尚婕,盛群力.合作學習班級建設策略——基于卡干合作學習結構法的視角.課程教學研究,2015,(6).

猜你喜歡
實驗組結構實驗
記一次有趣的實驗
《形而上學》△卷的結構和位置
阿托伐他汀聯合曲美他嗪治療冠心病的效果
論結構
做個怪怪長實驗
SHR主動脈結構重構的microRNA—195和BCL2、Bax作用機制
趣味 “課課練”對城鎮小學四年級肥胖男生的體重和BMI的影響
論《日出》的結構
大鼠運動性骨骼肌損傷后血清肌酸激酶、乳酸脫氫酶以及波形蛋白的變化
NO與NO2相互轉化實驗的改進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