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論校臺協同創新的探索與實踐

2015-11-02 01:12武楠
北京教育·高教版 2015年10期
關鍵詞:服務社會協同創新

武楠

摘 要:加強協同創新是新時期全面提升中國高等教育質量的重要戰略舉措。中國傳媒大學一直致力于加強政產學研合作,推動協同創新。本文以北京電視臺節目評價與改版研究為例,從認識論和方法論的角度淺談校臺協同創新的探索與實踐,以期為高校提供借鑒。

關鍵詞:協同創新;政產學研合作;服務社會

高校與部委、地方、行業、企業合作進行協同創新,不僅有利于大力提升高校創新能力、全面提升高等教育質量,更是加快創新型國家和人力資源強國建設的重要支撐。傳媒高校面對信息化時代的迅猛發展和我國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的迫切需求,亟需結合自身特點和優勢,大力推動協同創新,促進政產學研用緊密結合。校臺協同創新為傳媒高校推動協同創新提供了一種新形式和重要途徑。中國傳媒大學與北京電視臺合作開展北京電視臺節目評價與改版研究項目,開創了傳媒高校與主流電視媒體協同創新的先河,獲得社會業界和學界的廣泛關注、好評,為其他傳媒高校與媒體合作提供有益的借鑒。

校臺協同創新的內涵及意義

校臺協同創新是指傳媒高校依托自身的特色優勢資源,發揮人才庫、科技庫、思想庫和信息資源庫作用,與傳媒行業電臺、電視臺等媒體合作共建以進行有組織創新的新模式。此模式能夠吸引和聚集優秀創新團隊和優質資源,形成多學科融合、多團隊協同的戰略聯盟,以加強政產學研用深度合作,從而創造豐富的創新成果,為傳媒行業結構調整和技術進步乃至文化傳媒產業發展提供持續的智力支撐和技術引領。

《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和《教育部關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質量的若干意見》作出了積極推動協同創新的戰略部署。校臺協同創新作為傳媒高校推動協同創新的一種路徑,不僅有利于學校立足自身優勢,緊密結合行業發展需求,以“協同”的理念推動科研改革,打破封閉分散格局,發揮多學科多功能優勢,促進創新要素有機融合和全面共享,積極發揮智囊團和思想庫作用,實現高等教育質量的全面提升;有利于高校自覺服務于區域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為地方政府決策提供戰略咨詢服務,促進地區教育與經濟、文化事業的融合發展;而且還有利于媒體吸收引進創新元素,共享創新成果,實現自身又好又快的發展。

在北京市委宣傳部的大力支持下,中國傳媒大學和北京電視臺通力合作、協同創新,完成了總計14個分項、20余萬字的《北京電視臺節目評價與改版研究》,不僅對北京電視臺內容生產存在的現實問題、戰略目標、整體布局,以及頻道欄目定位和發展方向進行了全面的剖析梳理,從宏觀、中觀和微觀層面對北京電視臺、各頻道以及代表性欄目進行了嚴謹的分析,而且還對全臺的發展進行了系統的規劃,提出了具有前瞻性、針對性和實操性的發展建議,對北京電視臺更好更快發展起到重要推動作用。中國傳媒大學也在協同創新過程中得到了收獲和啟示。

校臺協同創新的基礎和保障

協同創新理念指出,大學應基于集成、合作、融合與共享的價值準則,謀求創新,以更好地適應時代的需要,提高功能活動效率、水平和質量。[1]只有參與協同的各方都具有強烈的合作愿景和需求,具備參與協同創新的條件和能力,愿意彼此信任、共擔風險、實現共贏,才具備了推動協同創新的基礎和前提。校臺協同創新的基礎和前提,即傳媒高校和主流電視媒體等參與各方都具有強烈的合作愿望,具備開展協同創新的優勢特點、資源儲備和創新能力,能夠建立產學研協同創新平臺,形成戰略合作聯盟及聯合攻關的工作機制,以實現合作共贏。

中國傳媒大學與北京電視臺合作開展校臺協同創新,首先得益于北京市委宣傳部的宏觀指導,政策、資金支持以及整體的統籌協調,建立了合理的利益共享機制。通過第三方綜合評價及校臺合作研發對策,不僅有利于北京市委宣傳部全面了解和掌握北京電視臺的發展現狀和存在問題,也有利于針對問題“尋根究源”“對癥開方”,加強管理。

此外,校臺雙方具備開展合作的能力和意愿。中國傳媒大學作為行業特色型大學,不僅具備了協同創新的研究基礎和能力,通過長期服務行業發展,逐漸形成與行業密切相關,以新聞傳播學、藝術學、信息與通信工程為龍頭的多學科協調發展特色學科體系,行業背景深厚、高端人才薈萃、研究基礎雄厚,能夠快速匯聚優勢力量、集中學術資源、形成研究合力;而且學校與媒體建立了長期良好的合作關系,為北京電視臺等主流電視媒體輸送了一批批優秀的傳媒復合型人才,奠定了較好的合作基礎。與此同時,學校通過與主流媒體協同創新,有助于激發對辦學理念和發展方向進行再思考,為內部學科、專業結構的調整、優化和完善提供有價值的信息,明確自身定位;有助于以高水平的科研支撐高質量教育教學,最大限度地利用創新教育資源,推動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改革,建立寓教于研的創新人才培養模式;有助于鍛煉教師隊伍,促進教師隊伍整體水平與素質的提高;有助于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實踐能力和社會適應能力,以此造就一批未來學科領軍人物和一大批適應國家和區域經濟社會發展需要的拔尖創新人才,提高學校服務社會的能力和水平。

北京電視臺作為國內最具影響力和競爭力的主流電視媒體之一,在頻道數量、節目制作能力與水平、經營收入等諸多方面,在省級電視臺中居領先地位,在實踐操作方面具有豐富經驗和明顯優勢,對自身歷史、現狀及未來發展具有深刻認識和了解。但是,面對來自技術革新和新媒體迅猛發展、產業發展、電視同行激烈競爭等多方面的嚴峻挑戰,北京電視臺在節目創新、廣告經營及頻道管理等方面,還存在一些有待解決的問題。與首都新發展對北京電視臺的新要求相比,與建設“首善媒體、大美品質”的發展目標定位相比,北京電視臺還不能完全適應,迫切希望引進創新力量,借助“外腦”,不斷增加創新元素,對其存在的問題進行系統研究并著力加以解決。

校臺協同創新的實現途徑

從國內外實踐來看,高校協同創新可分為內部和外部兩個類別,內部協同創新是指高校內部形成的知識(思想、專業技能、技術)分享機制;外部協同創新的主要形式就是產學研協同創新,特別是高校與科研院所、行業產業、地方政府進行深度融合,構建產學研協同創新平臺與模式。當前無論哪種形式的協同創新,其參與主體都擁有共同目標、內在動力以及直接溝通,依靠現代信息技術構建資源平臺,進行多方位交流、多樣化協作。[2]

作為高水平行業特色型高校,傳媒高校有著天然的協同創新優勢,在進行校臺協同創新的過程中,其實現途徑也有內外之分,即所謂的“小協同”與“大協同”?!靶f同”是指傳媒高校內部不同學科、部門、教師之間的協同,一般采取的科研組織模式為根據研究項目需求,打破學校內部行政院系壁壘,組織精兵強將,組建跨學科團隊,搭建跨學科科研平臺,整合共享校內各種資源,創新科研模式,為推動學科集群與產業集群對接提供基礎?!按髤f同”是指傳媒高校更應認真審視當前協同創新的現狀和問題,加強同相關行業企業的深度合作,如與主流電視臺建立協同創新的戰略聯盟,促進資源共享,聯合開展重大科研項目攻關,在關鍵領域取得實質性成果。由此,北京電視臺節目評價與改版研究項目不僅需要具有深厚學術理論研究基礎和學科專業優勢的大學教師、具有豐富電視媒體實踐工作經驗的專業人員,還包括業界知名的專家學者,共同組建一個多學科交叉融合、多團隊協作的研究團隊。為此,中國傳媒大學在推動協同創新的過程中也采用了校內“小協同”和與北京市委宣傳部、北京電視臺“大協同”的實現途徑。

1.推動校內“小協同”,組建跨學科協同創新團隊

中國傳媒大學改變了傳統的科研理念、組織方式和管理模式,整合優勢科研資源,組建了學校層面的跨學科協同創新團隊,形成校內“小協同”。學校領導親自掛帥,成立專項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設在學校黨委宣傳部,并在全校范圍內挑選在電視節目策劃與運營、節目制作、收視率調查與分析、廣告、主持人等研究領域具有研究經驗的高水平專家團隊協同攻關,組建了一支由100多位師生組成的跨學科研究團隊。研究團隊結合自身專業研究領域,針對北京電視臺各個頻道相關情況分成了14個工作小組。通過反復收看北京電視臺各頻道、各欄目的節目,多方面收集有關資料,多角度進行深入研究,廣泛進行國內外電視節目的分析比較和借鑒,研究團隊力求較為全面、客觀地評價北京電視臺的節目,提出符合北京電視臺實際、符合電視節目發展方向和國家相關政策要求、對北京電視臺改版有實際參考價值和借鑒意義的研究報告。在校內專家組成員的指導下,研究團隊完成了北京電視臺現狀分析與發展策略、播音員與主持人評價與隊伍建設、衛視頻道、新聞頻道、文藝頻道、生活頻道等 14份研究報告,形成了校內意見的共識。

2.加強“大協同”統籌協調,建立協同創新戰略聯盟

協同創新涉及多個利益主體,尤其是在“大協同”過程中,要使協同創新順利進行,就需要協調各方利益關系,正確處理好“大協同”中各系統之間、各要素之間的合作問題,加強統籌協調。為了進一步加強“大協同”,此次項目由北京市委宣傳部負責整體統籌協調,為校臺合作搭建平臺、提供政策支持。校臺雙方實行資源深度共享,項目深度合作,建立協同創新戰略聯盟,以此實現優勢互補、強強聯合。校臺領導高度重視,多次召開聯席會議,加強溝通協調。為了更好地組織校臺各自內部、校臺之間的創新力量進行協同攻關,協調各方利益、整合優勢資源、推動項目進度、把握項目要求,中國傳媒大學特意委派學校黨委宣傳部主要負責項目的具體組織工作,宣傳部部長作為學校專門協調人,協調配置項目運作所需要的人力、財力、物力等資源,為不同單位部門以及教授之間的交流合作搭建平臺、提供便利;北京電視臺由其研發部主要負責電視臺該項目組成員的組織協調工作,研發部主任作為電視臺專門協調人,并與學校專門協調人形成對接,共同組織校臺之間的會議、研討等協同創新活動。

3.構建科學有效的組織管理體系,形成協同創新長效機制

在協同創新過程中,需要構建科學有效的組織管理體系,成立由多方參與的管理機構,負責重大事務協商與決策,制訂總體研究路線,明確各參與主體的任務和責任,實現開放共享,持續發展。中國傳媒大學與北京電視臺討論通過了《北京電視臺節目評價與改版工作方案》,明確了工作目標、工作原則、工作機制、工作職責和工作計劃,由雙方共同組成了“領導協調小組”“聯合專家組”和“聯合工作小組”?!邦I導協調小組”由校領導和臺領導組成,主要負責領導聯合專家組和工作小組開展工作,確定工作方案,及時協商解決工作中的問題,在行政層面加強對相關工作的組織、協調、溝通與管理?!奥摵蠈<医M”由北京電視臺選派的臺內外專家與傳媒大學相關方面的專家組成,主要負責為領導協調組提供咨詢建議,指導各專項工作組修改完善評價報告、制定改版方案,會審各專項評價(研究)報告和改版方案并提出修改意見,對終稿進行審核把關?!奥摵瞎ぷ餍〗M”是項目具體的實施者,是產生創新成果的最核心“部門”,這就需要優化以創新需求為導向的資源配置方式,優化科研組織模式,充分發揮協同創新的人才、學科和資源優勢,激發創新潛能,形成可持續發展、強有力的、高效的協同創新機制。為此,校臺雙方根據研究項目需求形成“一對一”共計14個聯合專項工作小組,組長由雙方組長共同擔任,組員包括相關專業領域的專家、學者和業界精英。明確和細化了校臺雙方的工作職責及工作重點:中國傳媒大學小組負責從學術理論層面對專項評價報告進行修改完善,北京電視臺從實踐操作層面制定改版方案,雙方小組在各自研究的過程中可以隨時“對接”交流研討,發揮專長,協同攻關,激發創新思維和潛能,產生創新成果,并隨時根據“聯合專家組”的會診意見及時修改完善,最終形成各專項節目評價與改版報告。

校臺協同創新的啟示

此次項目的成功完成為高校校臺協同創新提供了啟示:一是政府積極有效的引導和支持,包括頂層設計、宏觀布局、統籌協調、政策支持、經費投入,以及為高校與國內外其他創新力量建立合作信賴關系積極發揮橋梁紐帶作用;二是協同創新各方具有強烈的合作愿景和需求,充分利用和盤活現有資源,集中優質資源,發揮優勢和特色學科匯聚作用,配置最強人力資源,聯合組建創新聯盟,實現協同創新建制化和可持續發展;三是高校擔負著協同創新的設計、策劃、組織、協調和保障的作用,應當主動進行制度改革,突破內部以及與外部的體制機制壁壘,[3]把人才作為協同創新的核心要素;四是高校要充分發揮協同創新的引導和集聚效應,利用現有各類資源和條件,尤其是協同創新的研究成果,廣泛吸納行業、企業、社會等方面的投入與支持,以創新聚人才,以創新謀發展,全面提高教育教學質量,提升學術創新能力和辦學水平,使高校成為具有國際重大影響的學術高地、行業產業共性技術的研發基地、區域創新發展的引領陣地和文化傳承創新的主力陣營,支撐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

參考文獻:

[1]別敦榮,胡穎.論大學協同創新理念 [J]. 中國高教研究,2012(10)4-8.

[2]王迎軍.構建協同創新機制 培養拔尖創新人才[N].中國教育報,2012-04-23.

[3]楊晨光,萬玉鳳. 袁貴仁:大力推進協同創新 全面提高高教質量[N].中國教育報,2012-05-08.

(作者單位:中國傳媒大學黨委宣傳部)

[責任編輯:于 洋]

猜你喜歡
服務社會協同創新
關于推進我國大學文化創新問題的幾點思考
我國高校圖書館向社會開放的思考
新聞報道的真實性、可信性研究
高職院校產學研用協同創新機制的保障措施研究
云服務環境下的高校協同創新研究
校企聯合培養卓越工程師的產學研協同創新體系建設研究
高校腦科學人才培養模式初探
學研產模式下的醫藥英語人才培養研究
搭建實踐育人平臺,構建大學生黨員服務社會長效機制
二次人口紅利視域下高等教育服務新型城鎮化探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