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兩宋之交真率會考述

2015-11-03 23:53龐明啟
關鍵詞:考證特征

龐明啟

[摘 要] 真率會是宋代文人宴飲聚會的一種流行形式,由司馬光、范純仁等人于元豐六年(1083)閑居洛陽時所創,成員皆為年高德劭位尊的耆宿老臣,蔚為一時之盛,且后世相繼而作者綿延不絕,并出現了不少新的變化。作為真率會流變的第一個階段,兩宋之交的真率會不僅數量較多且富有鮮明的特色。這一時期可考的真率會有十個,特點主要有五個方面:地域分布的廣泛性與成員的多樣性;在嶺南地區的集中出現;對耆老會限制的突破;對真率會先賢的仰慕;對真率先賢在野身份與心態的感同身受。

[關鍵詞] 真率會;兩宋之交;考證;特征

[中圖分類號]I206.4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 1673-5595(2015)05-0064-07

真率會是宋代文人宴飲聚會的一種流行形式,由司馬光、范純仁等人于元豐六年(1083)閑居洛陽時所創,成員還包括文彥博、司馬旦、席汝言、楚建中、王尚恭、王慎言、鮮于侁、宋道、祖無擇等年高德劭位尊的耆宿老臣,蔚為一時之盛。真率會與稍前的洛陽耆英會皆出于對唐白居易洛陽九老會的仿慕,以“尚齒不尚官”為宗旨。真率會的特別之處在于通過會約若干條①,規定了樸素、簡便的形式,體現了真誠、率性的精神,既便于持久地舉辦下去,又具有強烈的娛樂性。真率會的這些特點,再加上司馬光等人的巨大影響力,使得兩宋以及后世出現了許多仿慕者,有的稱為真率會,有的則稱為真率集、真率飲、真率社,不一而足,形成了一個雖然不大卻源遠流長的傳統,非常引人注目?,F代的研究者往往把真率會的研究置于文人結社的視野中,把它當作怡老會或曰耆老會看待,而沒有看到它在兩宋的流變過程,缺乏系統的考證和分析。②實際上,在司馬光等人的真率會之后,繼作者便不再局限于耆老,功能也不再局限于怡老,許多中青年文人士大夫加入進來,通過對真率會先賢的仿慕,達到既能娛樂身心又不失風流蘊藉的效果。作為元豐之后真率會發展的第一階段,在徽宗宣和末年直至高宗紹興末年的兩宋之交,可考的真率會不僅數量較多,而且特色鮮明,對它們的考證和分析也很有價值。本文的考證緊緊圍繞時間、地點、人物三個要素展開,為了主題的集中,其中人物的要素包括當時的年齡、官職等方面,一般不追究他們的生平仕履。

一、兩宋之交的真率會詳考

(一)趙鼎洛陽真率會(1125)

趙鼎《真率會諸公有詩,輒次其韻》曰:“山林與鐘鼎,出處無異趣。芻豢等藜藿,同是一厭飫。此心無適莫,外物曾何忤?奚獨淡交游,未肯廁紈袴。故尋漫浪人,要作尋常聚。主既不速客,客亦隨即赴。傾談劇懸河,瀉酒快流霔。百年人醉醒,萬物皆僑寓。云何造請門,日滿戶外屨。卻想耆英游,風流甚寒素。淡然文字歡,一笑腥膻慕。我亦蹭蹬余,早向危機悟。絕意鴛鷺行,幸此松蘿附。君詩妙鋪寫,縱橫俱中度。我老學荒廢,一詞不能措。獨于樽酒間,不惜淋漓污。何當賦歸歟?去斂頭角露。家有應門兒,稍能隨指顧。雞黍林下期,視此猶應屢。有興即放言,安能限章句?!盵1]698699知趙鼎曾有真率會。

此詩朱興艷《趙鼎年譜》系之于宣和七年乙巳(1125),趙鼎四十一歲洛陽縣令任內[2],可以憑信。此詩有句“家有應門兒,稍能隨指顧”,可見其子方幼,若如歐陽光《宋元詩社叢稿》系之于紹興初年居朝官時③[3]214,趙鼎已年逾五十,紹興十年五十六歲遭貶時幼子與長子相繼而卒,尚余早已成人的仲子[2],斷無應門幼子之理。又,此詩所言“我亦蹭蹬余,早向危機悟”、“我老學荒廢“、“何當賦歸歟,去斂頭腳露”,與《乙巳二月初八日集獨樂園,夜飲梅花下。會者宋退翁、胡明仲、馬世甫、張與之、王子與、林秀才及余凡七人。以炯、如、流、水、涵、青、蘋為韻賦詩,分得“流”字》詩中所言“介不為高通不偷,亦知出處非人謀。人生一世罹百憂,驚風變滅波上漚?!铣刹豢肮趯仪?,人憐拙甚營巢鳩”為同一種情緒的流露,并不代表趙鼎真的老了。[1]699

趙鼎在洛陽與同僚經常游司馬光獨樂園,此詩作年朱興艷應即根據《乙巳二月初八日集獨樂園,夜飲梅花下。會者宋退翁、胡明仲、馬世甫、張與之、王子與、林秀才及余凡七人。以炯、如、流、水、涵、青、蘋為韻賦詩,分得“流”字》一詩確定[2],詩中有句“九老前塵邈難求,七交高躅或可侔”,追懷白居易九老會故事。元豐五年文彥博耆英會、元豐六年司馬光真率會亦溯源于九老會。由此詩題知宋齊愈(退翁)、胡寅(明仲)、馬世甫、張京(與之)、王子與、林秀才當亦為此真率會成員。

趙鼎(1085—1147),字符鎮,號得全居士,解州聞喜(今屬山西)人。時為洛陽令。

宋齊愈,字退翁,一字文淵,臨邛人。宣和三年,上舍第一。時為太學官。[2]

胡寅(1098—1156),字明仲,學者稱致堂先生,建州崇安(今福建武夷山市)人。時任洛陽國子監教授,二十八歲。[4]141

張京,字與之④,生平不詳。時將為解縣宰。[2]

(二)折彥質昌化軍(儋州)真率會(1127—1132)

據宋王象之《輿地紀勝》卷一百二十五《廣南西路·昌化軍·官吏》載:“折彥質:號葆真居士。建炎四年貶昌化軍,至郡,與儋士許庭惠鞏效溫公真率會,為鄉約,每五日一集。太守李行中與焉。至移郴,公有詩留別王六公云:六公八十尚占星,授法東坡今大成。此歲得歸言不食,幾時當雨信如盟。誤人功業忍更問,老我林泉如可營。他日疑謀誰為決,無由重到訪君平?!盵5]可知折彥質在昌化軍貶所曾與當地人許鞏、太守李行中以及王六公舉行過真率會。

王象之記載折彥質建炎四年貶昌化軍有誤,其實是在建炎元年。據宋李綱《梁溪先生文集》卷一百七十九《建炎時政記中(起建炎元年六月十三日止六月終)》記載:“(建炎元年)六月某日……臣寮章疏論:靖康末折彥質為宣撫副使,逃入川陜……不懲戒則后孰肯任責者。有旨彥質責授散官昌化軍安置,蓋落職降官分司?!盵6]宋徐夢莘《三朝北盟會編》卷一九《炎興下帙》記載時間小異,亦在建炎元年六月(1127年)[7],量移郴州不知何時。宋李心傳《建炎以來系年要錄》卷五十五載:“紹興二年六月……丁酉,朝議大夫折彥質復龍圖閣直學士,赴行在。彥質,可適子,靖康初為河東制置使,坐喪師,遠謫,及是復用?!盵8]967968知折彥質在紹興二年(1132)復用。又,宋祝穆《方輿勝覽》卷四十三《昌化軍》載:“折彥質,自號葆真居士,建炎間謫居?!盵9]則折彥質謫居昌化軍當在建炎元年到紹興二年之間(1127—1132)。折彥質昌化軍真率會的舉行即在此時間段內。

折彥質(?—1160),字仲古,號葆真居士,祖籍云中(今山西大同),徙河西府谷(今屬陜西)。時以靖康末為宣撫副使抗金逃入川陜,責授散官,昌化軍安置。

許鞏,字庭惠,昌化軍(儋州)人,生平不詳。⑤

李中行,建炎年間為儋州守,生平不詳。

王六公,不詳。

(三)朱翌韶州真率會(1141—1155)

朱翌《潛山集》卷二有詩《同郭侯僧仲晚至武溪亭議真率會》曰:“平遠寒林暮靄橫,右丞不死畢韋生。八人過處草齊綠,一日去來花笑迎。衲子自知空是色,將軍要使酒猶兵。尺書相與盟真率,嶺海風流似洛京?!盵10]838知朱翌與郭侯、僧仲有真率會。

歐陽光根據“嶺海風流似洛京”句,以及朱翌在高宗紹興十一年至紹興二十五年(1141—1155)間謫居韶州的史事,確定了此真率會大致的時間地點。[3]218

朱翌(1097—1167),字新仲,自號潛山道人、省事老人,舒州懷寧(今安徽潛山)人,晚年定居鄞縣。時以忤秦檜,謫居韶州。⑥

郭侯,名不詳,武將。⑦

僧仲,不詳,韶州南華寺僧。⑧

(四)胡寅衡山真率會(1142—1150)、新州真率會(1150—1155)

從胡寅《答韓諫罷歲旦往來啟》一文中“既先后適投閑之愿,尚往來講交際之儀?!缓限颊雀鸾?,弗期而遇;東阡北陌,乘興即行。未妨金玉之寶鄰,雅稱煙霞之道侶。雖會名真率,難追西洛之遺風;而游曰逍遙,請暢南華之高論。三陽交泰,萬寶更新……”[11]169170諸句,可以看出胡寅曾經參與韓諫舉辦的真率會,而韓諫在正月(“歲旦”“三陽交泰”)再次邀請胡寅參加真率會,被胡寅拒絕。

從“良以病質支離,野情疏放,猿狙冠服,掛思效于逄萌;鼷鼠車輿,懸欲睎于廣德。既先后適投閑之愿,尚往來講交際之儀”幾句知胡寅時已投閑,身纏疾病?!斑m投閑之愿”表明是主動要求投閑,“野情疏放”、“藜杖葛巾,弗期而遇;東阡北陌,乘興即行”、“煙霞之道侶”、“游曰逍遙”諸句顯示出胡寅此時心情閑適,不似貶謫流放時。檢之胡寅《斐然集》卷七中書啟,《答朱鹽啟》言“某迂愚無用,疾病相縈,藏拙投閑,粗適山林之性”[11]168云云,《答劉帥啟》言“蓬艾卑飛,自適鷦鷯之趣”[11]169 云云,《答孫判監啟》言“分華岳之半,真仰愧于希夷,寄草堂之貲,僅免慚于錄事?!诽諒]之三徑,甘顏巷于一瓢”[11]169云云,皆與此書所言縈疾、投閑境遇相類,可以判定為同一時期、地點所寫。而《答朱鹽啟》言“衡阜僑居”[11]168,《答孫判監啟》言“衡阜僑居”、“分華岳之半”[11]169,“衡阜”、“華岳”皆指衡山?!洞饎泦ⅰ废伦⒂袝r間“甲子”[11]168,即紹興十四年。據馬辛民《胡寅年譜及詩系年》(以下簡稱馬譜),胡寅于紹興十二年(1142)兩次請奉祠,并于七月退居衡山,直到紹興二十年(1150)流放新州期間一直屏居衡山(除紹興十四年往荊門拜祭先祖,紹興十六年和十九年兩次往建州故里省親外)[4]155166,是知胡寅與韓諫的真率會當在此時間段內,地點為衡山。時胡寅在四十五歲到五十三歲之間。

韓諫,不詳何人。

從胡寅《贈朱推》“秋官公廨臨池傍,結筠為筏開軒窗。落日輕風泛船好,歡呼取笑徒相望。忽聞報予酒初熟,亟往從之傾白玉。疏蟬有思曳長繰,寒露無聲洗殘燠?!轮葜萃翢A嵐瘴,從來只是居流放?!媛氏嗥诰靡延濉涤杷ブx人所去,晚交幸作年家遇”[11]4748幾句來看,在流放地新州,已是晚年的胡寅與朱推不止一次地舉行過真率會。據馬譜,此詩作于紹興二十四年,胡寅五十七歲時。[4]169170紹興二十年三月,胡寅因受李光案牽連,責受果州團練副使,新州安置,直到紹興二十五年十二月秦檜卒,詔令胡寅等自便。胡寅于次年在衡山去世,享年五十九歲。[4]166173故胡寅、朱推等人的真率會當舉行于紹興二十年三月至紹興二十五年十二月之間(1150—1155)[4]166171,時胡寅在五十三歲到五十八歲之間。

朱推,不詳何人,與胡寅同年中第,或為朱纓。⑨

胡寅(1098—1156),知永州罷任后居衡山,坐與李光書貶謫新州。

(五)林季仲溫州真率集(1143—1161)

林季仲《竹軒雜著》卷二《次韻和康丈真率之集》曰:“行步欹危老病身,勝游那敢廁荀陳?試思珠履三千客,何似風云六七人?雪意遲疑終未決,詩筒來往莫辭頻。曉窗新得東君訊,已放梅梢一點春?!盵12]知林季仲與康丈等人有真率集。

據詩意,當為林季仲晚年所作?!靶胁届ノ@喜∩怼?,言其老邁。據尹波《林季仲生卒年考》[13],林季仲為溫州平陽人,紹興十三年(1143)知處州,旋奉祠,卒于紹興二十七年至三十一年之間(1157—1161)。是知林季仲、康丈真率會舉行于溫州,時間應在紹興十三年至三十一年間(1143—1161)。參加成員為包括康丈在內的“風云六七人”??嫡苫驗榭灯街?,曾為侍郎?!吨褴庪s著》卷七還有《樂壽閣(康平仲建閣名曰“樂壽”,取仁智樂山水之意,索詩次韻)》,《次韻和康侍郎游仙巖》,《次韻和康侍郎雪后小雨二首》,《題康侍郎所居二首》諸詩。由“行步欹危老病身,勝游那敢廁荀陳”、“雪意遲疑終未決,詩筒來往莫辭頻”等句可知,林季仲因身體和天氣原因未能親自到康丈的真率集現場,只是通過詩筒往來參與真率集酬唱而已。

林季仲(1088—?),字懿成,號竹軒,晚號蘆川老人,溫州人。時由知處州任奉祠家居。

康丈,或即康平仲,曾為侍郎。

其余人不詳。

(六)凌景夏信州真率會(1147—1152)

王洋《東牟集》卷二《季文作真率會,遇大雪寒甚,主人之居狹,不容散步為嫌,作數語為解》曰“此身對酒愿長健,明年花發春遲遲”[14]324,卷四《雪中赴季文集》曰:“恩解訊書紅粉戀,寒消酒力玉花新。盤堆青菜春回律,甌泛瓊珠月借神。浮白自憐偏戶小,醉歸全是夢中人。會因率集轉殷勤,掃徑寬迎陌上春?!盵14]359知季文曾于歲末和春初兩次邀請王洋等人于家作真率會。

“季文”是何人?檢王洋《東牟集》,尚有《己巳三月十二日陪凌季文游水南陳氏園次壁間徐眀叔韻》(卷四)、《酬凌季文過楊仲誠》(卷五)、《陳長卿凌季文自弋陽寄酒曲以詩謝之》(卷五)、《題宓庵壁(九月十日凌季文約孔老人同游)》(卷六)、《偶同季文刑部訪仲成秘校因韻》(卷六)、《并寄季文以酒》(卷六)、《賀凌季文監丞啟》(卷十二),則季文應為凌季文?!段墨I通考》卷三十二《選舉考五》載凌景夏字季文,浙江余杭人,紹興二年(1132)張九成榜進士第二人。[15]又據宋陳骙《南宋館閣錄》卷八、卷七知凌景夏歷秘書省正字、著作佐郎,紹興十年四月為刑部員外郎[16],與王洋《偶同季文刑部訪仲成秘校因韻》詩題中凌季文官職正相合。又據宋李心傳《建炎以來系年要錄》卷一百三十七、一百六十三、一百七十一、一百七十二、一百七十九、一百八十一、一百八十五、一百九十九所載,紹興十年八月凌景夏忤秦檜與外任差遣;紹興二十二年知筠州,時已閑居十余年;紹興二十六年守軍器監,后歷起居舍人、中書舍人,直龍圖閣知撫州、襄陽府、鼎州、知宣州,充集英殿修撰、吏部侍郎兼權尚書等職。[8]2207,2672,2808,2837,2840,2954,3013,3111再據清徐松《宋會要輯稿·選舉三四》,隆興二年(1164)六月凌景夏除敷文閣待制提舉江州太平興國宮。[17]

凌景夏真率會作于何時、何地?從《季文作真率會,遇大雪寒甚,主人之居狹,不容散步為嫌,作數語為解》中“此身對酒愿長健”一句可知為晚年所作。再看王洋與凌景夏唱酬的其他詩?!都核热率张懔杓疚挠嗡详愂蠄@次壁間徐眀叔韻》,“己巳”即紹興十九年(1149),王洋六十一歲,故詩中說“不慚衰白照溪光” [14]355?!蛾愰L卿凌季文自弋陽寄酒曲以詩謝之》一詩更明確說“六十行年兩鬢蒼”[14]381。王洋六十歲,時當紹興十八年(1148)。弋陽屬信州?!额}宓庵壁(九月十日凌季文約孔老人同游)》也說“白發插花休笑我” [14]391。這幾首詩與上述真率會二詩當作于同一時期內。據金鑫《王洋與〈東牟集〉詩歌研究》附錄《王洋年譜》,紹興十七年(1147),五十九歲的王洋免知饒州任,寓居信州之貴溪。直至紹興二十三年(1153),以直徽猷閣主管臺州崇道觀卒,年六十五。[18]凌景夏于紹興十年(1140)八月忤秦檜放外[8]2207,直至紹興二十二年(1152)知筠州[8]2672,閑居十余年。王洋與凌景夏交往諸詩多詠閑適,應皆作于閑居時期。由上可知,凌景夏、王洋真率會作于紹興十七年至紹興二十二年之間(1147—1152),地點為信州。上引《陳長卿凌季文自弋陽寄酒曲以詩謝之》詩題中“弋陽”也屬信州。

從上述王、凌交往諸詩題可見,在閑居信州期間相與游從的還有陳長卿、楊仲誠、孔老人等人,則諸人也可能參與凌景夏的真率會。

王洋(1089⑩—1154?),字符渤,原籍東牟(今山東蓬萊),僑居山陽(今江蘇淮安)。紹興十七年(1147),由知饒州任罷。寓信州,因居所有荷花水木之勝,自號王南池,辟室曰半僧寮。[19]紹興二十三年(1153),以直徽猷閣主管臺州崇道觀卒。[8]2706一說十二月卒,年六十七。

凌景夏,字季文,浙江余杭人,生卒年不詳,時落職寓居信州。

陳康伯(1097—1165),字長卿,弋陽(今屬江西)人。時奉祠家居。

楊仲誠、孔老人皆不詳。

(七)李光儋州真率會(1150)

據宋李光《莊簡集》卷五《二月三日作真率會,游載酒堂呈坐客》詩題及其詩句“殺雞炊黍成真率”[20]475,同卷《秋夜有懷》詩有句“明日欲尋真率約,濁醪時許過鄰墻”[20]476,知李光不止一次地舉行過真率會。

歐陽光經過考證,認為《二月三日作真率會,游載酒堂呈坐客》詩所指真率會是李光在紹興二十二年(1152)前后流放昌化軍時參與的[3]225,周揚波亦未提出異議[21],方星移亦持此說。[22]由詩題知李光此真率會的地點是在載酒堂,《莊簡集》卷二有《紹圣中蘇公內翰謫居儋耳,嘗與軍使張中游黎氏園,愛其水木之勝,勸坐客醵錢作堂。黎氏名子云,因用揚雄故事名其堂曰“載酒”。予始至儋,與瓊士魏安石杖策訪之,退作二詩》[20]444,知載酒堂為蘇軾舊游之地,瓊士魏安石或亦參與此次真率會。宋趙汝騰《庸齋集》卷二《贈魏安石》詩有序曰:“魏子本建溪人而寓居瓊山,……魏子名安石,字介然云?!盵23]知魏安石字介然,本建溪人,寓居瓊州?!肚f簡集》卷二有詩題為《庚午春予得罪再貶昌化,瓊士餞送者皆悵然有不忍別之意,嚴君錫、魏介然追路至儋耳。茲事當求之古人,感嘆成古風二首送行》[20]443,則紹興二十年庚午(1150)魏安石曾由瓊州遠送李光至儋州,則此次真率會或作于紹興二十年(1150),李光七十三歲。

由同卷《秋夜有懷》詩中“明日欲尋真率約,濁醪時許過鄰墻”二句知李光亦曾在鄰居家作真率會。鄰翁,不詳。

李光(1078—1159),字泰發,一字泰定,浙江上虞人,時以忤秦檜謫居嶺南。

魏安石,字介然,建溪人,寓居瓊州。

(八)范成大昆山真率社(1153)

范成大《石湖居士詩集》卷二有詩《中秋臥病呈同社》曰:“人間佳風月,浩浩滿大千。俗子不解愛,我乃知其天。以此有盡姿,玩彼無窮妍。受用能幾何?北溟一杯然。天公尚齟齬,不肯畀其全。臥病窘詩料,坐貧羞酒錢。瓊樓與金闕,想象屋角邊。如聞真率社,勝游若登仙。四者自難并,造物豈我偏?”[24]24知范成大有真率社。

范成大《中秋臥病呈同社》詩,據歐陽光《宋元詩社研究叢稿》下編《樂備昆山詩社》考證,大約作于紹興二十三年(1153),地點是昆山。范成大時年二十八,未有功名。歐陽光將此“同社”命名為“昆山詩社”,而詩中明言為“真率社”。宋龔昱輯《昆山雜詠》,錄有詩社成員所作詩若干首。主盟者為昆山人樂備,此外還有馬先覺、李衡、耿镃、鐘孝國、石希顏、石駒,亦多為昆山人,最后三人生平失考,社員大多為年輕人,既然是在家鄉,則應多為未有功名或功名不顯者。[3]226230

范成大(1126—1193),字致能,一作至能,號石湖居士,吳縣(今江蘇蘇州)人,時隱居昆山,未有功名。

樂備,字功成,一字順之,昆山人。

馬先覺,字少伊,號得閑居士,昆山人。未有功名。

李衡,字彥平,江都(今屬江蘇)人,避地居昆山。

耿鎡,一名元鼎,字德基,一字時舉。

鐘孝國,字觀光,昆山人。

石希顏,昆山人。

石駒,字千里,希顏弟。

后來范成大在家鄉吳縣還曾有過真率會,已是孝宗乾道年間事,不具。

(九)王十朋溫州真率飲(1154—1157)

王十朋《梅溪先生文集》卷第八有《率飲亭二十絕》曰“有亭名率飲,鄰里日相過”,“聊為真率飲,未用利名忙”,“林間十二子,賓主自清風”,“吾家數兄弟,薄有古人風”, “莫問親疏客,過門無不應”,“ 吾家老兄弟,杖屨日相過”, “它年宦南北,還憶在家持”[25]119121,知王十朋曾在家鄉與兄弟鄰里等有真率飲。又卷第七《兄弟鄰里日講率會因書一絕且戒其早納租稅也》詩曰:“屏跡山林頗自安,里閭率會有余歡?!盵25]109

“率會”亦為真率會之別名。卷十二《齒落用昌黎韻》詩曰:“我來饒與夔,三載墮兩齒?!心晡迨?,萬事可休矣!……但愿早還鄉,俯育三百指?!苄诛嬚媛?,故舊忘汝爾?!盵25]119120當是王十朋五十五歲任職夔州時懷念過去在家鄉時與兄弟為真率飲時所作。

從《率飲亭二十絕》“老去識交情”、“它年宦南北,還憶在家持”等詩句來看,王十朋此時雖年老而功名已有所望。檢之吳鷺山《王十朋年譜》[26](以下簡稱吳譜),王十朋于紹興二十七年(1157)四十六歲時中狀元。此詩當寫于此前不久。又,詩中提到“林間十二子”。王十朋另有《林下十二子詩》,據小序知所謂十二子者乃其園中竹、井、梅、桂、蘭、昌陽、黃楊、丁香、槐、柳、菊,再加上自己。雍正本注“甲戌孟夏”[25]9798,即紹興二十四年(1154),王十朋四十三歲。此詩當作于此后到中狀元前。據吳譜,王十朋于三十九歲時已升為太學上舍生,后居母喪,服除后赴舉再黜。故《林下十二子》詩序謂“既見黜于春官,齒髮老矣,悟虛名之可厭”云云。然既升上舍,亦有望為官,故自信曰“它年宦南北”。

參與王十朋真率會的有其兄弟與其他朋友。但就兄弟而言,《梅溪集》中多有其與親兄弟夢齡、昌齡的詩文酬答。王十朋《梅溪題名賦(并引)》中自注“余弟壽朋,字夢齡”、“百朋,予季弟昌齡名”[25]661?!睹废分猩杏信c其表兄璐、挺二道人酬答的詩歌,由于二人乃出家人,未必參加其真率會。

王壽朋、王百朋,生平俱不詳。

是知,王十朋有真率會舉行于其家鄉溫州樂清,時間為紹興二十四年至二十七年(1154—1157)之間,成員還包括王壽朋、王百朋等人。

王十朋(1122—1171),溫州樂清人。字龜齡,號梅溪。時為太學上舍生。

后來王十朋在知泉州任上與同僚舉行真率會,已是孝宗乾道年間事,不具。

二、兩宋之交真率會的特征小議

這一階段真率會的主要特征有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真率會分布的廣泛性與成員的多樣性。通過以上對真率會時間、地點、成員的考證,可知真率會的地點分布較為廣泛,從北宋的洛陽到南宋江西的信州,江東的溫州、蘇州,甚至是嶺南地區的新州、韶州、昌化軍。成員的身份地位也是多種多樣的,有未中科第的范成大、王十朋,有沉淪下僚的趙鼎、胡寅,也有貶謫嶺南的折彥質、胡寅、李光、朱翌,以及投閑置散的王洋、凌景夏,和奉祠家居的林季仲。在年齡上,有中青年時候的范成大、趙鼎、胡寅,也有步入老年的林季仲、王洋、凌景夏、王六公。

第二,這段時期內隨著折彥質、李光、胡寅、朱翌等名臣來到嶺南貶所,使得真率會也流傳到了經濟文化條件極為落后的嶺南地區,成為真率會流傳過程中的一大景觀。簡樸是真率會的一大特色,其會約中有“酒不過五行,食不過五味”[27]、“為具務簡素”[28]等明確的規定。在物質匱乏、處境貧窘的嶺南貶地,真率會無疑是一種既能操辦得起又不失風雅的聚飲方式。例如胡寅在《贈朱推》詩中說“新州州土烝嵐瘴,從來只是居流放。于今多住四方人,況復為官氣條暢。山肴野蔬應時須,真率相期久已渝”,在瘴煙蒸騰的遐荒之地,真率會上所食用的只有山肴野蔬而已。李光經過十年的流放生活雖然已經窮到“酒盡何妨典破裘”的地步,但只要“殺雞炊黍成真率”,依然可以“挈榼攜棋得勝游”(《二月三日作真率會,游載酒堂呈坐客》)。

第三,成員不再拘于耆英的身份,也不再拘于尚齒的傳統,顯得更為隨意。趙鼎、胡寅等人的洛陽真率會為目前可考的元豐年間之后最早的真率會,當時的趙鼎四十一歲,胡寅僅有二十八歲,其他成員也都應該正值中青年階段,并且諸人都處在下層官僚的地位,他們僅僅因為在洛陽做官,游覽了司馬光的獨樂園,出于對先賢的仿慕而舉行了一場真率會,并沒有顧忌年齡和身份的限制??梢哉f真率會產生后不久就脫離了耆老會的性質,向著更為多樣的方向發展?!罢媛省敝c“九老”、“耆英”之名矜耀成員年齡地位不同,它只是體現了一種完全放松的人際關系,它的名字就預示了與耆老會的異質性。后來范成大在昆山與一群未第的士子結為真率社而游,成員更趨于年輕化。

第四,真率會的舉辦成為一種風流之舉,體現了對司馬光、文彥博等人的仰慕之情。趙鼎《真率會諸公有詩,輒次其韻》曰“卻想耆英游,風流甚寒素”[1]698,朱翌《同郭侯僧仲晚至武溪亭議真率會》曰“尺書相與盟真率,嶺海風流似洛京”[10]838,都明確表達了對真率先賢風流的追慕,而且這是一種不為名不為利的“寒素”的風流,蘊含著高潔的道德情操。正如王十朋《率飲亭二十絕》所言“聊為真率飲,未用利名忙”[24]120。

第五,這段時期內的真率會舉辦者或者是沉淪下僚者,或者是被貶流放者,或者是因年老而退居故鄉者,或者是未中科第者,他們舉辦真率會、表達隱逸與自由的情懷,也是出于對真率先賢在野身份和心態的感同身受。司馬光、文彥博、范純仁等人退居洛陽、分司西京是因為諸人反對變法,在黨爭中被排斥在了權力中心之外,這樣才有大量閑暇時間聚會游從、歌詠性情。而兩宋之交的真率會舉辦者,尤其是李光、胡寅、朱翌等主戰派飽受以秦檜為首的主和派的迫害,遠謫嶺南,其心情與司馬光等舊黨相比,自然有過之而無不及,其借真率會之酒杯澆自己胸中之塊壘的用意也是不言而喻的。

兩宋之交的真率會是宋代真率會發展變化的第一個階段,也是真率會被廣泛認同的第一個階段。從孝宗朝直至南宋末,真率會還在不同身份的文人士大夫中間頻頻舉辦,以更加豐富的形態在宋代文人的交游、結社、聚會、詩酒流連中綻放著光彩。

注釋:

① 關于真率會約,邵伯溫《邵氏聞見錄》卷十載:“司馬公與數公又為真率會,有約:酒不過五行,食不過五味,惟菜無限。楚正議違約,增飲食之數,罰一會?!保ㄉ鄄疁刈?,李劍雄、劉德權點?!渡凼下勔婁洝?,中華書局1983年版,第105頁。)蔡正孫《詩林廣記·后集》卷十記載更為詳細:“真率會約云:(一)序齒不序官。(一)為具務簡素。(一)朝夕食不過五味。(一)菜果脯醢之類,各不過三十器。(一)酒巡無算,深淺自斟。主人不勸,客亦不辭。逐巡無下酒時,作菜羹不禁。(一)召客共作一簡,客注可否于字下,不別作簡?;蛞蚴路趾喺呗?。(一)會日早赴,不待促。(一)違約者,每事罰一巨觥。四月日押?!保ú陶龑O《詩林廣記·后集》卷十《司馬溫公·真率會》中按語,見吳文治主編《宋詩話全編》第九冊,江蘇古籍出版社1998年版,第9797頁。)

② 真率會的考證成果主要集中在下面兩部專著中:歐陽光《宋元詩社研究叢稿》下編(廣東高等教育出版社1996年版),周揚波《宋代士紳結社研究》第五章《耆老會》(中華書局2008年版)

③ 周揚波亦同意此說,見《宋代士紳結社研究》(中華書局2008年版,第98頁)。

④ 《送張京與之宰解縣》,趙鼎《忠正德文集》卷五。

⑤ 折彥質離開昌化軍時亦有詩贈之?!读魟e許廷惠》云:“架空作屋才容膝,中有道人能湛然。門外紅塵雖擾擾,枕邊清夢自翩翩。君如海燕時須到,我似江鷗日又遷?;厥资瘶驑蛏显?,與誰同賞第三年?!睋娨?,許鞏或為道士,或自稱為道人,折彥質經常與之游從。

⑥ 朱翌生平見鐘振振先生《〈全宋詞〉朱翌小傳輯補》的考證,載《華中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9年第2期。

⑦ 從詩中“將軍要使酒猶兵”句可知郭侯是一員武將。朱翌《與郭侯飲園中》詩中亦稱其為“將軍”。

⑧ 朱翌有《頃入南華僧仲有詩為次其韻仲欲見予詩集》二首?!澳先A”,即南華寺,在韶州。(王象之編著、趙一生點?!遁浀丶o勝》卷九十《廣南東路·韶州·景物下》“南華寺”條。浙江古籍出版社2012年版,第2232頁。)

⑨ 馬辛民據《新興縣志》卷五推測:“或即朱纓,南雄州人,主管新州司法?!币婑R辛民《胡寅年譜及詩系年》(《古典文獻研究論叢》,北京大學出版社1995年版,第168頁)。又,從此詩“晚交幸作年家遇”一句得知,朱推與胡寅同年中科第。

⑩ ?生年據金鑫《王洋生平二考》改,參見《淮陰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年第2期。

《宋史》卷三百八十四《列傳第一百四十三·陳康伯傳》載其紹興十三年使金“言者以生事論,罷知泉州……秩滿,三奉祠,垂十年”。從奉祠時間上看亦有可能參加凌景夏與王洋的真率會。

以上成員簡介,見歐陽光《宋元詩社研究叢稿》第226~229頁(廣東高等教育出版社,1996年版)。

陶宗儀《游志續編》卷上載宋呂希哲《率會》一則曰:“溫公……命之曰率會,亦曰真率會?!贝藙t材料摘自呂希哲《呂氏雜記》卷下。目前所存清指海本、四庫全書本所載為“命之曰真率會”,無“率會”之謂。(陶宗儀《游志續編·蒲陽比事》,江蘇古籍出版社1988年版,第43頁。)

見《表兄璐挺二道人以山茶一根見贈植于便便閣前每黑甜余開窗寓目茗椀不捧精神自清因成小詩》、《二道人以抺利及東山蘭為贈再成一章》二詩。(王十朋《王十朋全集》,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年版,第106頁。)

[參考文獻]

[1] 趙鼎.忠正德文集:卷五[M]//文淵閣四庫全書:第1128冊.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6.

[2] 朱興艷.趙鼎年譜[D].上海:上海大學,2008.

[3] 歐陽光.宋元詩社叢稿[M].廣州:廣東高等教育出版社,1996.

[4] 馬辛民.胡寅年譜及詩系年[M]//北京大學中文系古典文獻專業,古文獻研究所.古典文獻研究論叢.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5.

[5] 王象之.輿地紀勝:卷一百二十五[M].趙一生,點校.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2012:2837.

[6] 李綱.李綱全集[M].王瑞明,點校. 長沙:岳麓書社,2004:1664.

[7] 徐夢莘.三朝北盟會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799.

[8] 李心傳.建炎以來系年要錄[M].北京:中華書局,1988.

[9] 祝穆,祝洙.方輿勝覽[M].施和金,點校.北京:中華書局,2003:784.

[10] 朱翌.潛山集[M]//文淵閣四庫全書:第1133冊.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6.

[11] 胡寅.斐然集·崇正辯[M].尹文漢,校點.長沙:岳麓書社,2009.

[12] 林季仲.竹軒雜著[M]//四川大學古籍所.宋集珍本叢刊:第42冊.北京:線裝書局,2004:151.

[13] 尹波.林季仲生卒年考[J].文獻,1992(4):204.

[14] 王洋.東牟集[M]//文淵閣四庫全書:第1132冊.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6.

[15] 馬端臨.文獻通考[M].北京:中華書局,1986:299.

[16] 陳骙,佚名.南宋館閣錄·續錄[M].張富祥,點校.北京:中華書局,1998:119,96.

[17] 徐松.宋會要輯稿:第120冊[M].北京:中華書局,1957:4782.

[18] 金鑫.王洋與《東牟集》詩歌研究[D].延吉:延邊大學,2010.

[19] 王洋.澗泉日記:卷中[M]//文淵閣四庫全書:第864冊.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6:781.

[20] 李光.莊簡集[M]//文淵閣四庫全書:第1128冊.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6.

[21] 周揚波.宋代士紳結社研究[M].北京:中華書局,2008:99.

[22] 方星移.李光年譜[M]//宋四家詞人年譜.哈爾濱:黑龍江人民出版社,2008:191.

[23] 趙汝騰.庸齋集[M]//文淵閣四庫全書:第1181冊.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6:255256.

[24] 范成大.范石湖集[M].富壽蓀,標校.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

[25] 王十朋.王十朋全集[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

[26] 吳鷺山.王十朋年譜[J].溫州師范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7(1):10.

[27] 邵伯溫.邵氏聞見錄:卷十[M].李劍雄,劉德權,點校.北京:中華書局,1983:105.

[28] 蔡正孫.詩林廣記·后集:卷十//吳文治.宋詩話:第九冊.南京:江蘇古籍出版社,1998:9797.

[責任編輯:夏暢蘭]

Textual Research on Zhenshuai Party in Transition Period

Between the Northern and Southern Song Dynasties

PANG Mingqi

(School of Chinese Classics, Renmin University of China, Beijing 100875, China)

Abstract: Zhenshuai Party was the popular form of gathering for entertainment in the Song Dynasty, created by Si Maguang, Fan Chunren et al. in Luoyang when they retired, and the members were all the senior officers and advanced in years. This was a bigtime party at that time, and imitated continually in later generations, which had developed and changed all the time. As the first stage of development of it, there were many characteristic ones in the transition period between the Northern and Southern Song Dynasties. Ten Zhenshuai Parties could be revealed in the stage. They have five characteristics as follows: firstly, wide spatial distribution and the members various backgrounds; secondly, clustered in the south of the five ridges; thirdly, breakthrough from the limit of elderly party; fourthly, worship for the creators of it; fifthly, the familiar feeling with the creators status and mentality when they were out of power.

Keywords: Zhenshuai Party; the transition period between the Northern and Southern Song Dynasties; textual research; characteristics

猜你喜歡
考證特征
根據方程特征選解法
新型冠狀病毒及其流行病學特征認識
如何表達“特征”
不忠誠的四個特征
抓住特征巧觀察
《紅樓夢》與《聊齋志異》聯系初考
蕪湖《商務日報》檔案之發現及初步研究
基于考證與實操并舉的會計專業改革與實踐研究
基于考證與實操并舉的會計專業改革與實踐研究
線性代數的應用特征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