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系統理論的草原旅游可持續發展模式研究

2015-11-28 04:16王漢祥趙海東
商業研究 2015年5期
關鍵詞:模式可持續發展

王漢祥+趙海東

摘要:草原旅游是由居民、企業、游客,以及草原生態等要素構成的復雜系統。草原旅游系統的要素屬性和內部關系決定了必須以保護草原生態和草原文化為核心,建立草原旅游地居民集草原所有者、旅游經營者和文化傳承者于一體的制度模式,在草原生態系統和社會制度系統約束下實現各活動主體目標相容、彼此協調,才能實現草原旅游可持續發展。

關鍵詞:旅游系統;草原旅游;草原文化;可持續發展;模式

中圖分類號:F592文獻標識碼:A

草原旅游是指依托草原自然資源、草原文化作為核心旅游吸引物而開展的旅游活動。由于草原自然資源的極端脆弱性,草原旅游發展過程中極易造成對草原生態環境的破壞;由于市場短期利益驅使和外來人口活動增加,也極易造成對草原民族文化生態的破壞。只有從系統的視角去剖析草原旅游發展的特性,才能夠發現影響其可持續發展的根源所在,進而探索到其可持續發展的模式,而這正是本文要努力做的一點嘗試。

一、草原旅游系統及其內部關系

任何事物都具有系統性特征,系統各組成要素或子系統之間的作用關系構成了系統內部矛盾,使其從一種均衡向另一種均衡做自組織演化。旅游系統作為一個整體,其基本功能是發揮各構成要素作用,使旅游活動得以實現,使旅游系統得以存續和發展。旅游地復雜系統演化的非線性導致其演化過程具有不確定性,但是旅游系統發展演進的系統特性是不會改變的。因此,應在確定具體研究對象的基礎上,運用系統科學理論對其進行系統結構分析,認清構成要素的客觀屬性和作用關系,以便找到影響旅游系統演化的外生變量和內在邏輯,從而探究促進其健康發展的思路和對策。

(一)草原旅游系統的構成

草原旅游系統是指以草原生態和草原文化為核心吸引物,以各類相關旅游資源和經濟社會活動主體為構成要素而形成的具有旅游功能的有機整體,其核心構成要素包括企業、居民和游客,它們是系統內經濟社會活動主體;其五類核心子系統包括草原生態系統、旅游供給系統、旅游需求系統、旅游居落系統和社會制度系統,它們相互依賴、相互作用,并因旅游活動而產生利益交匯,共同組成了復雜的草原旅游系統(如圖1所示)。其中,企業是指在草原旅游地從事旅游經營活動的各類經濟組織,包括草原旅游景區(點)企業、旅行社、旅游購物店等,這些企業構成了草原旅游的市場供給系統;居民指草原旅游地的常住居民,主要是草原原著民,他們多屬少數民族與草原有最深的經濟、文化聯系,是草原文化和少數民族民俗的傳承者,也是草原旅游發展的核心要素,居民及其居住環境構成了草原旅游的居落系統;游客是到草原旅游地從事旅游活動的旅游者,他們構成了促使草原旅游存在和發展的需求系統。草原生態系統屬于自然生態系統,是草原旅游發展的基本自然條件,沒有草原就沒有草原旅游,沒有草原生態系統的完好與可持續性,就沒有草原旅游的可持續性。社會制度系統包括與草原旅游活動相關的各類法律法規、產權關系、產業政策以及思想觀念等,它們對草原旅游系統內各活動主體產生了約束與激勵作用。

(二)草原旅游系統內部關系

草原旅游的可持續發展在本質上要求草原旅游系統各活動主體和子系統之間,在草原生態系統和社會制度系統約束下,實現目標相容與彼此協調,并保持草原生態系統的完好穩定,以實現旅游活動與草原生態的良性互動關系。因此,草原旅游能否實現可持續發展主要取決于草原旅游系統內部關系是否協調。所以,草原旅游系統內部關系包括企業-居民、企業-游客和居民-游客三類核心關系。

1.企業-居民關系。企業是以追求經濟效益為核心目標的經濟組織,草原旅游地的各類旅游企業都是在旅游經營活動中追求利潤最大化的,或者以此為主要發展目標,這是由企業屬性決定的。當然,這些企業的發展既依賴草原生態系統,又對草原生態造成直接的影響。所以,企業經營目標和行為方式是草原旅游非常重要的影響因素。

居民與草原之間經濟文化聯系緊密,如果依靠牧業生存,居民是草原的“依附者”,并對草原有最強烈的利用或保護意愿;如果不依靠牧業生存,居民是草原的“相關者”,彼此存在或多或少的聯系。當企業在草原旅游地進行生產經營活動時,就與當地居民產生了直接的利益關系。一方面,企業為游客提供旅游服務,會增加當地居民就業機會和收入來源,居民為旅游企業提供草場、原材料和民俗文化等方面支持,雙方會在追求經濟利益的共同目標下形成“利益共同體”關系;另一方面,企業經營活動會產生廢棄物、噪音,以及因不當開發而對草原生態系統造成破壞,進而損害當地居民切身利益,由此造成彼此利益沖突。

2.企業-游客關系。企業與游客之間是服務者與被服務者的關系,二者并沒有直接的利益沖突,只是追求的目標不同:企業追求經營利潤最大化,而游客追求旅游體驗價值最大化。當然,如果雙方不信守合同,也會在旅游活動中發生利益沖突。企業和游客因為草原旅游活動而產生經濟關系,并且都對草原生態系統產生影響??傮w來說,在草原作為公共資源或者為當地居民所有的情況下,企業和游客都沒有關心和保護草原的直接動機。如果社會制度系統約束不利,就極易發生企業和游客在追求各自效益(效用)最大化的過程中,過度開發利用草原資源,使草原資源不斷遭到破壞,即發生所謂的“公地悲劇”。

3.居民-游客關系。對草原旅游地居民來說,游客是短暫的外來者,二者之間是“主客關系”。一般情況下,如果旅游活動組織得當,居民與游客之間不會存在利益沖突,居民還會在此過程中增加收入、開闊眼界,游客也會獲得深刻的民俗文化體驗。但是,如果居民從短期經濟利益出發,將民俗文化過度商業化,就容易失去本民族原有的民俗文化魅力,而變得功利至上,乃至會粗制濫造、欺客宰客;同時,如果游客過多,致使生活資源緊張、物價上漲、環境惡化,或不顧當地居民禁忌等都會造成“主客”矛盾,這些對當地經濟文化發展都是十分不利的。

由此可見草原旅游系統涉及到各活動主體間經濟、社會、文化和生態等多方面復雜的內部關系,企業、居民和游客彼此之間既有可能目標相容、利益一致,也可能目標沖突、彼此矛盾。所以,草原旅游可持續發展的關鍵在于使草原旅游系統內部各活動主體目標相容,惟其這樣才可能使草原旅游所依賴的草原生態和草原文化得到良好保護。

二、草原旅游可持續發展模式

基于以上對草原旅游系統及其內部關系的分析,草原旅游可持續發展模式的建立,必須在認清草原旅游系統各活動主體本質屬性、追求目標和內部關系的基礎上,通過社會制度系統進行約束與激勵,惟有協調彼此關系才能引導其實現“相容性”發展。

(一)制度模式

草原旅游可持續發展的制度模式,包括基本產權關系和經營組織形式,這是草原旅游可持續發展模式的核心問題。

第一,必須擴大企業與居民利益共同點,通過產權制度建立具有草原生態保護目標的穩定的“利益共同體”,這就要求企業和居民必須對草原擁有長期產權。(1)草原為居民所有,居民亦是企業所有者,居民即可以直接經營旅游企業,也可以入股的形式組建股份公司來經營。在這種情況下,居民和企業屬于利益共同體,都有最強烈的草原保護意愿,彼此之間具有最大共同利益。(2)草原為居民所有,企業向居民長期承包草原經營權,雙方的草原保護意愿也比較強。但是,企業意愿明顯弱于居民,容易產生矛盾。如果居民入股企業就會增進共同利益、減少彼此矛盾。除此之外,如果居民和企業對草原不擁有長期所有權或經營權,就不可能存在保護草原的穩定動機,旅游經營活動也不可能充分考慮對草原生態系統的保護,而所有關于草原旅游可持續發展的政策號召和理念宣傳都顯得蒼白無力。

第二,建立完善的草原旅游監督管理制度體系,發揮政府公共管理職能。這一制度體系包括《草原法》《旅游法》《產權法》《環境保護法》等各項相關法規和政策,它們以對企業、居民和游客在短期利益驅使下發生的不當行為進行約束和處罰,以保護各方合法利益,避免造成草原生態破壞,維護公共秩序。在現實生活中,如果缺少有力的監管制度系統,就會使產權保護不力,短期逐利行為必然造成大量“公地悲劇”現象,激化草原旅游系統內部矛盾。正如有的學者所指出的,“草原旅游法規不健全、缺乏系統性,且草原產權制度不合理等,已經成為引發草原旅游外部不經濟現象的重要制度性原因”(李文杰,2013)。

第三,草原旅游必須有當地居民(牧民)的參與,否則將失去草原旅游的文化之魂。居民的參與方式可以多種多樣,最理想的方式是居民將草原所有者、旅游經營者和文化傳承者角色集于一身,這樣能夠最大程度地保護旅游地居民(牧民)權益,避免使其喪失草原“主人”地位,草原生態才有最忠實的守護者,草原文化才有最穩固的傳承者。

在我國草原集體所有、牧民承包經營的制度安排下,因為承包期足夠長,牧民實際擁有草原經營權、收益權等產權,完全可以實現“三位一體”經營模式。這種模式的實現需要當地居民(牧民)在擁有草原經營、收益等產權前提下,具備足夠的資金和管理經驗。但是,產權、資金和管理條件不成熟,是內蒙古等草原旅游地發展的主要制約因素。因此,政府應該發揮引導職能,通過法規和規劃鼓勵牧民將草原長期承包給企業,并以入股企業的形式參與經營,這樣可以解決牧民缺乏資金和管理經驗的問題,可以看做一種次優的“三位一體”模式。除此之外,任何模式都難以實現草原旅游系統要素目標相容、彼此協調,也難以真正實現可持續發展。

(二)開發模式

草原旅游可持續發展的開發模式,是指旅游活動中食、住、行、游、購、娛等旅游功能的分區和空間布局方式問題,可以根據草原資源特點分為依托城市型開發模式、規模集聚型開發模式和獨立點狀型開發模式。依托城市型以草原景觀為宏觀背景,將游客主要活動限制在城鎮,最大限度減少對草原的破壞;規模集聚型在遠離城鎮、生態較好的草原,開展規?;洜I的草原度假旅游;獨立點狀型是在草原核心區以分散的接待點形式,開展旅游經營活動。

有的學者認為前兩種模式比較好,能最大限度地減少草原生態破壞,降低開發經營成本,第三種模式雖然在內蒙古等地最為常見,但由于成本高、破壞大、監管難,只能作為補充(鐘林生等,2005)。事實上,三種開發模式本質上是旅游功能布局和規模不同。從對草原生態影響角度看,并不能簡單地斷定哪種方式先進或者落后。因為無論哪種方式,游客都要與草原接觸,都要在草原開展旅游活動,即便是依托城市型開發模式,雖然游客食宿等活動集中在城鎮,但是在開展草原觀光、娛樂等活動時,如果旅游企業一味追求經濟利益而致使游客超載,也會造成草原生態惡化。

不論哪種開發模式,能否有效保護草原生態的關鍵在于,草原旅游系統內各活動主體的行為模式,在于居民(牧民)、企業和游客是否在保護草原的前提下目標相容,而這取決于草原旅游的制度模式。只有建立“三位一體”的草原旅游制度模式,旅游企業與當地居民才能共同關心和保護草原生態,才能保持草原牧民正常的生產生活,才能使其民族文化得以傳承,游客看到的才是美麗真實的草原,領略到的才是最純正的民俗文化。因此,在“三位一體”的草原旅游制度模式下,根據草原資源特點采取適宜的開發模式,才是草原旅游可持續發展的有效路徑。

三、結論

草原旅游屬于由草原、旅游企業、當地居民、旅游者等要素構成的復雜系統,包括草原生態系統、旅游供給系統、旅游需求系統、社會制度系統等子系統,它們之間相互依賴、相互作用,推動整個系統進行著動態演化發展。草原旅游能否可持續發展主要取決于草原旅游系統內部各活動主體之間的關系,以及它們的活動目標是否相容。居民(牧民)集草原所有者、企業經營者和文化傳承者于一體的制度模式,是最理想和可行的草原旅游可持續發展路徑。旅游地政府應該根據草原整體開發規劃要求,利用社會制度監管系統,在適宜發展旅游的草原旅游地積極引導和監管草原旅游系統各活動主體,建立以產權制度為核心的“三位一體”制度模式,因地制宜就一定能走出一條多種開發模式并存的草原旅游可持續發展之路。

參考文獻:

[1]李文杰.旅游開發視角下的草原生態環境保護與管理——以希拉穆仁草原旅游區為例[J].內蒙古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3(2).

[2]鐘林生,牛亞菲,劉家明.內蒙古草原旅游資源及其開發研究[J].干旱區資源與環境,2005(2).

Research on the Grassland Tourism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Model

based on System Theory

WANG Han-xiang1, ZHAO Hai-dong2

(1. School of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Tourism, Inner Mongolia University, Hohhot 010070,

China; 2.School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Inner Mongolia University, Hohhot 010070,China)

Abstract:Grassland tourism is a complex system constituted by residents, enterprises, tourists, grassland and other elements. The feature attributes and internal relations of grassland tourism system determine that it needs to take protecting grassland ecology and grassland culture as the core, and establish a “trinity” system mode that local resident set grassland owner, tour operator and culture bearer in one. Only such, can the objectives of the activities be compatible with each other in the grassland ecosystems and social systems constraints, and achiev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Key words: tourism system; grassland tourism; grassland cultur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mode

(責任編輯:厲新)

猜你喜歡
模式可持續發展
高端飯店業產學研模式研究
永續債券探析
我國對外貿易促進經濟發展的研究
江蘇省出口產品結構優化升級
中小家族企業可持續發展的對策研究
全球資源治理中的中國角色與愿景
新型農村金融機構的可持續發展
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研究述評
中學數學創造性教學的模式與策略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