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共頤鄰曲會知己,閑飲歡然解饑劬

2015-12-02 02:55康海蕓
文教資料 2015年21期
關鍵詞:詩酒陶淵明田園

康海蕓

摘 ? ?要: 鐘嶸在《詩品》中稱其為“古今隱逸詩人之宗”的東晉末詩人陶淵明,最為后世稱道的除了他的隱逸之舉外,就屬他的田園詩了。這些詩中,“酒”這一意象出現頻率很高,而且被詩人賦予了豐富而深幽的寄托與含蘊;酒也是陶淵明隱居時的密友良朋。文章通過對陶淵明田園詩中“酒”這一詩歌意象蘊含的探析,探討陶淵明之歸隱及其詩酒田園的獨特魅力。

關鍵詞: 陶淵明 ? ?詩歌意象 ? ?酒

酒之于陶淵明,可以說不可或缺卻又常屬難得,這一矛盾在其自傳體散文《五柳先生傳》中被真切而具體地予以表現:“性嗜酒,家貧不能常得;親舊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飲輒盡,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鄙鷦拥卦佻F了陶淵明愛酒之切及其任真率性之真性情?!笆取薄氨M”“必”三字對詩人這種特殊嗜好及其對詩人的特殊意義作了恰如其分的刻畫;常無;盡飲;醉歸,自然而任真率性的詩人形象躍然紙上。

可以說,“酒”是陶淵明處世情懷的集中承載者。陶淵明的詩歌中,幾乎篇篇有酒,正如詩人所說:“揮茲一觴,陶然自樂?!保ā稌r運》)酒能帶給詩人閑適與歡樂,更有直接以酒名篇的,如《飲酒》,其自序云:“余閑居寡歡,兼比夜已長,偶有名酒,無夕不飲。顧影獨盡,忽焉復醉。既醉之后,輒題數句自娛……”說明這二十首詩都是詩人晚上獨飲酒醉后為抒“閑居寡歡”之情而作,純然酒后抒懷,故而以酒名之。這些詩中酒及酒詩,從不同側面寓示了酒及同飲者之于陶淵明的特殊意義,同時也是詩人處世情懷的不同方式的自我呈現——詩酒田園中的陶淵明是自然親切的,是任真率性的,也是憂(糾結與省思)然自醉的。

一、親切自然——鄉鄰共頤

隱居田園的陶淵明,閑居也好,躬耕也罷,周圍相伴的,多是熱情友善的鄉鄰——“過門更相呼,有酒斟酌之。農務各自歸,閑暇輒相思,相思則披衣,言笑無厭時”(《移居·其二》)。陶淵明與他們相處,常是“時赴墟曲中,披草共來往。相見無雜言,但道桑麻長”(《歸園田居·其二》),寧靜淡泊的心態也借這種和睦融洽又不過分打擾的鄰里關系得以呈現。

《飲酒·其九》中詩人與“有好懷”的“田父”的對話是這種交往最集中的體現,也是詩人處世情懷的自我澄明:

清晨聞叩門,倒裳往自開。問子為誰與?田父有好懷。壺漿遠見候,疑我與時乖。襤褸茅檐下,未足為高棲。一世皆尚同,愿君汩其泥。深感父老言,稟氣寡所諧。紆轡誠可學,違己詎非迷。且共歡此飲,吾駕不可回。

熱心的田父清早便拎著酒來拜訪這位屈才隱居的鄰居,以漁父勸屈原般規勸詩人積極融入世俗,施展才華抱負,順帶改善生活條件。詩人也坦誠相告:深感好意,只是自己天性不適合入世,也不愿勉強為之。還是一起來高高興興喝完這美酒吧。詩人的告白是否另有隱情(全身保命于亂世之不得已之舉)暫且不論,詩中展現了詩人的態度——倒裳開門、深感其言,是其對田父禮貌而不失熱情與真誠的回應;違己之迷、吾駕不回,將屈原《離騷》中的寓意反其意而用之,屈原其實是猶豫的:“悔相道之不察兮,延佇乎吾將反?;仉捃囈詮吐焚?,及行迷之未遠?!弊约阂蛴^察不慎而選錯道路,想趁迷途未遠回車折返,然進退未決故停車遷延;詩人此處卻明確表達了對入世選擇的決然放棄——“吾駕不可回”。

《癸卯歲始春懷古田舍·其二》中,詩人以樸拙而清逸的筆調再現了詩酒田園及與身處其中的鄉鄰親切友好的情誼:

先師有遺訓,憂道不憂貧。瞻望邈難逮,轉欲志長勤。秉耒歡時務,解顏勸農人。平疇交遠風,良苗亦懷新。雖未量歲功,既事多所欣。耕種有時息,行者無問津。日入相與歸,壺漿勞近鄰。長吟掩柴門,聊為隴畝民。

身在田園“所業在桑田”(《雜詩八首·其八》)的詩人,滿眼是平坦無垠的土地上良苗的勃勃生機,滿心是自食其力的由衷快樂,身邊不時還有農人的歡談與美酒之邀約;雖未看到大豐收的美景,但勞動本身就讓詩人快樂,且之前辛勤勞動的初步成果也已經有所顯露,足以令人欣慰。先師們的古訓距今太久遠,已難詳其意。于是詩人便想從此以后,虛掩柴門,安心踏實地做一個“四體誠乃疲,庶無異患干”(《庚戌歲九月中于西田獲早稻》),而且“耕種有時息”,可以“時還讀我書”(《讀山海經·其一》)的種田人了。詩人也堅信“衣食當須紀,力耕不吾欺”(《移居·其二》)。更何況所居之處有這樣友善熱誠的鄰曲,或過門相邀斟酌,或壺漿香醪相勞,詩人發出“得歡當作樂,斗酒聚比鄰”(《雜詩·其一》)的鄉鄰共頤的居處愿望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二、任真率性——酒會知己

酒逢知己千杯少,何況是對“但恨在世時,飲酒不得足”(《擬挽歌辭》),“游好非少長,一遇盡殷勤”(《與殷晉安別》)的好酒喜友的陶淵明了。于是,朋友請喝酒,或偶請朋友喝酒,對于陶淵明自是別有天地。這時的酒,往往成為詩人與朋友相識——相交——相知的媒介與見證,是友誼的橋梁和知己的琴瑟。詩人與所會之友在酒的助力下都表現得任真率性,彼此歡然。

《答龐參軍》正是詩人與好友飲酒情境的生動典型的案例,也是詩人酒會知己時處世情懷的生動寫照:

相知何必舊,傾蓋定前言。有客賞我趣,每每顧林園。談諧無俗調,所說圣人篇?;蛴袛刀肪?,閑飲自歡然。我實幽居士,無復東西緣;物新人惟舊,弱毫多所宣。情通萬里外,形跡滯江山;君其愛體素,來會在何年!

相知不必舊相識,也不必久相識。詩人與龐參軍因鄰居而成傾蓋之交,后“欵然良對,忽成舊游”,且“情過”“親舊”(本詩序),坦誠愉快地交談,使二人彼此了解,相互投緣,成為好友。時?;ハ嗤鶃?,相聚歡談,共飲奉賢。酒不常有,有也不多,但“或有數斗”時,二人便可“閑飲自歡然”,悠閑對飲彼此心里自然愉快。此句寫出了陶淵明的飲酒觀——有“閑”才“歡”。詩人因“閑飲”而“自歡然”,愉快是因為可以安閑無事地與好友對飲歡談,故而是無事自適。在田園里悠然自得“幽居”的詩人有志趣相投的好友詩酒相伴,正是“不樂復何如”(《讀山海經·其一》)了。

就連乞食之酒,也能被詩人喝出知己相聚的味道:

饑來驅我去,不知竟何之。行行至斯里,叩門拙言辭。主人解余意,遺贈豈虛來。談諧終日夕,觴至輒傾杯。情欣新知歡,言詠遂賦詩。感子漂母惠,愧我非韓才。銜戢知何謝,冥報以相貽。(《乞食》)

詩是實寫也好,“淵明得一食,至欲以冥謝主人,此大類丐者口頰也”(蘇軾《東坡題卷二·跋書陶淵明乞食詩后》);是酒后自嘲也罷,“古人所謂‘窮愁著書的話,是不大可靠的。窮到透頂,愁得要死的人,那里還有這許多閑情逸致來著書?……高吟‘饑來驅我去……的陶征士,其時或者偏已很有些酒意了。正當苦痛,即說不出苦痛來,佛說極苦地獄中的鬼魂,也反而并無叫喚!”(魯迅《華蓋集“碰壁”之后》)只看詩中之意,兩個因乞與被乞而相聚之人如故友般推杯換盞、終日歡談,而且詩賦相答、賓主相得,一副偶遇知音之情狀,全無這種特殊關系可能會帶來的尷尬與被動。正是“清歌散新聲,綠酒開芳顏”(《諸人共游周家墓柏下》),只要有酒,拘謹可發為開懷,新識可熟作故知,非但乞食的詩人表現率性,連被乞之主人也任真自得。奇特的際遇,率真的賓主。

“有酒有酒,閑飲東窗”(《停云》)和“引壺觴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顏”(《歸去來兮辭》)都是“閑飲自歡然”,只是這時是詩人的獨飲。對酒獨飲時的陶淵明,這樣的“歡然”少了,多了的是在孤獨與酒的陪伴下對人生和時世的省思。

三、憂然自醉——獨飲之思

陶淵明更多時候是以獨處的方式與詩酒田園相對:耕作、讀書、飲酒、賞菊。此時的陶淵明,常常以表達對人生的思辨與終極關懷的哲人形象呈現。當世顯學——玄學的影響固然不可忽視;酒在此時成為詩人寄托此類種種情懷之催化劑與轉換劑:或使詩人之感觸愈加濃烈,或反之使其歸于平淡;或直接觸發詩人之強烈感懷,或使詩人噴薄之感懷倏忽歸于虛無。凡此種種,因酒而結,借酒而解。

《雜詩·其二》是詩人與影對飲時孤獨的自白:

白日淪西河,素月出東嶺。遙遙萬里輝,蕩蕩空中景。風來入房戶,夜中枕席冷。氣變悟時易,不眠知夕永。欲言無予和,揮杯勸孤影。日月擲人去,有志不獲騁。念此懷悲凄,終曉不能靜。

日落月升,凄清的素輝伴著中夜涼風讓仍未入眠的詩人清晰地感受到季節的變換與秋夜的漫長?!帮L來”“夜中”直取阮籍《詠懷》“夜中不能寐”“清風吹我襟”之意;又有王粲《七哀詩·其二》“迅風拂裳袂”“獨夜不能寐”之感。欲言無誰訴的無奈讓詩人只好與影對飲(李白“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深得此中三昧),念及當年的雄心壯志未及施展便已隨年歲一同被時間無情地拋棄,詩人不覺悲從中來,一夜無眠。

悲愁是難免的,尤其是對于曾有過“猛志逸四海,騫翮思遠翥”(《雜詩·其五》)的渴望有為的詩人。隨著歲月的流逝,詩人當年的雄心壯志已不復存在,“荏苒歲月頹,此心稍已去”(同上);當年無憂無慮的快樂也被種種憂慮完全替換,“憶我少壯時,無樂自欣豫……值歡無復娛,每每多憂慮”(同上)。前途與現實俱堪憂的狀況讓詩人不得不心懷畏懼地思考“時間”這個既抽象又具體、既無限又短暫的存在——“氣力漸衰損,轉覺日不如。壑舟無須臾,引我不得住。前涂當幾許,未知止泊處。古人惜寸陰,念此使人懼”(同上)。身體隨著時間推移、年紀增長而每況愈下;生命無處可藏、轉瞬即逝的緊迫感壓得人喘不過氣。前路何往?歸于何處?“寸金難買寸光陰”的古諺想想都覺得害怕。

“生年不滿百,常懷千歲憂。晝短苦夜長,何不秉燭游!”(《古詩十九首》)換一種想法,獨飲的酒便有不同味道:

靡靡秋已夕,凄凄風露交。蔓草不復榮,園木空自凋。清氣澄余滓,杳然天界高。哀蟬無留響,叢雁鳴云霄。萬化相尋繹,人生豈不勞?從古皆有沒,念之中心焦。何以稱我情?濁酒且自陶。千載非所知,聊以永今朝。(《己酉歲九月九日》)

詩人身在重陽秋境,耳濡目染盡皆濃濃秋意——秋風寒露,衰草枯樹,哀蟬鳴雁。于是倍感物易人勞,焦心生死,《無常經》云:“生者皆歸死,容顏盡變衰,強力病所侵,無能免斯者?!辈挥蓧嬋雽θf物變幻及生命往還的深深感思之中不能自已,進而陷入焦慮與憂愁。如何才能隨心順意無煩擾?適逢佳節,自家釀的濁酒或可略解心中不安,聊以為樂吧。正所謂:“酒能祛百慮,菊解制頹齡”(《九日閑居》)。古往今來的漫長歷史及其中種種不是也不需要知道得很清楚,就以此刻為永遠姑且慰藉。

詩人渴望“中觴縱遙情,忘彼千載憂”(《游斜川》);但又不甚確信,“日醉或能忘”(《形影神》);且“立善有遺愛,胡為不自竭。酒云能消憂(曹操《短歌行》云“何以解憂,唯有杜康”),方此詎不劣”。(《形影神三首·影答形》)人生在世,還有比喝酒更重要的事情值得去做,這一點,詩人清楚。詩人想借酒忘掉的憂,正是因此而生的吧?由此,詩人想用酒解的不是一般的憂,乃是其心中之饑與精神之累:山澤久見招,胡事乃躊躇?直為親舊故,未忍言索居?!蕊L轉凄薄,春醪解饑劬?!瓧珬乐惺?,歲月共相疏。耕織稱其用,過此奚所須。去去百年外,身名同翳如。(《和劉柴?!罚w隱的夙愿與現實的牽絆,讓詩人心渴神累,這對無解的矛盾正是詩人想用酒解得的。然無解便無需解,“立善常所欣,誰當為汝譽?甚念傷吾生,正宜委運去??v浪大化中,不喜亦不懼。應盡便須盡,無復獨多慮”。(《形影神·神釋》)不用想太多,“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讓生命順其自然,同世間萬物一般,痛快地歸于“大化”。這以道解儒之法,便是詩人找到的無解之解。

參考文獻:

[1]徐公持.魏晉文學史[M].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99:550,556,558,563,570,571,572,582.

[2]漢魏六朝詩鑒賞辭典[M].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1992:157-159,487,491-492,493,518,521,532-533,534,537-544,546-548,549,559,578,579-580,582-583,590-592,599-601.

[3]古文鑒賞辭典[M].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1997:1160.

[4]魯迅.魯迅全集(第三卷)[M].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05:68.

[5]袁行霈.中國文學史(第二卷)[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72,73,76,77,78,82.

猜你喜歡
詩酒陶淵明田園
你好,陶淵明
寄思
為“田園CEO”成長添把火
陶淵明:永恒話題與多元解讀
田園樂趣多
詩酒趁年華
酒中日月
田園美景
不為五斗米折腰
賞析李白的詩酒豪情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