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學生可雇傭性的培養與開發探析

2015-12-02 02:54張好徽
文教資料 2015年21期
關鍵詞:校企技能情境

陳 廣 張好徽

(齊齊哈爾工程學院,黑龍江 齊齊哈爾 161005)

大學生可雇傭性的研究有助于解決當今大學生就業難的問題,近年來也成為國內外研究的熱點。大學生在高校學習的過程,是其社會化的關鍵環節,要想實現高校畢業生的充分就業,就需要提高大學生的可雇傭性。

可雇傭性技能是雇員在勞動力市場中必不可少的行為,是人們取得成功的重要條件。長期以來,高等教育所培育人才的知識能力總是和市場實際需求之間有很大差距。社會上很多雇主對高等教育的效率和結果表示不大滿意。高校必須重視大學生可雇傭性的培養與開發。

一、可雇傭性的內涵

雇傭性概念在英國首次出現,1909年由學者Beveridge提出,最初可雇傭性被定義為具有工作的能力,主要指體力方面的能力。60年代,可雇傭性內涵關注個人工作潛能具有的專業知識和技能。1978年,Hoyt認為“可轉移性”技能可以保持員工在不同企業中的價值,也會使得在衰退的勞動力市場中,雇員不容易受沖擊。80年代,研究認為個人的知識、技能決定其潛力,并影響職業生涯發展(Chamer,1988)。90年代,可雇傭性研究主要集中在研究個體在勞動力市場所具有的潛力,影響個人職業生涯管理和工作具有的應變能力,以及個體參與勞動所具備的技能(LevyaU992,Outin,1990,HyatU995;)。荷蘭學者Gaspersz和Ott(1996)將可雇傭性定義為:個人自身具有的專長和技能與勞動力市場所需要的專長和技能這二者之間結合的緊密程度。

國內學者對可雇傭性的研究起步較晚,與國外學者對可雇傭性研究相比較,我國對可雇傭性的研究還較淺顯。在可雇傭性能力的概念界定上,諸多學者都對其進行了定義。主要分為兩類,一種是靜態的技能觀概念,一種是動態的學習觀概念。Milage和Pollar是靜態觀的主要代表者,其可雇傭性定義的核心是“畢業生的技能,是大學生所擁有的諸多技能的整合”,同時強調大學生的可雇傭性也受到自我態度,個體的自我展示方式,以及求職所處的情境等因素影響。但動態觀主要是從學習的角度考慮,認為可雇傭性是指那些能使畢業生更有機會的,能使他們成功勝任自己選擇職業的技能、判斷力及特質。

國內不同的學者也有不同觀點:可總結為可雇傭性(Emp loyability,又稱就業能力)是指個人具備的獲得崗位、維持就業和重新就業,并在崗位上取得優異績效的技能和素質,是一種社會學習與個人素質相結合的綜合表現。

二、大學生可雇傭性的培養與開發的途徑

1.將可雇傭性能力培養融入課堂教學。重視專業人才培養目標,不管是可雇傭性理念,還是可雇傭性技能,最終都要進入課堂,或者說都要通過教學或實踐,才能轉化成學生的實際能力。課堂教學與實踐教學是地方院校應用型人才培養和提高大學生可雇傭性能力的兩個重要環節,采用科學、有效的課堂教學與實踐教學良性互動,對于提高專業人才培養質量起到關鍵性作用。課堂教學是高等教育實現人才培養途徑的核心環節,采用科學、有效的課堂教學方法,將可雇傭性能力培養融入全部課程,融入課堂教學,主要包括課堂講授、課堂互動、第二課堂教學,對于提高專業人才培養質量具有關鍵性的作用。課堂教學要將可雇傭性能力的開發納入進來,將可雇傭性能力訓練融入教學內容,在具體知識的學習中通過一定方法和形式獲得可雇傭性能力的提高,要將該學科和其他關聯的學科聯系起來,也要將涉及的知識點和當前經濟發展和社會現狀聯系起來;第二,探索課堂教學中可雇用性能力開發的教學方法尋求有效的教學組織形式和可雇用性能力訓練,促進教師和學生的合作學習,改變傳統教學中教師主導的地位,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體意識,通過啟發式教學、互動式教學、合作式教學等方法,以提高可雇用性能力開發為基礎,對課程進行探索與實踐。

教師進行課程設計不能只注重教學大綱的內容,還要注重教學的培養目標,根據培養目標設置教學內容及教學方式。高校的一切內容都是為培養目標服務的,不同的教學內容設置不同的教學環境實現教學培養目標。

2.創設真實(虛擬)的學習情境。學習總是與“情境”相聯系,通過實際情境,利用學生已有的認知結構、情感結構和意志結構的經驗同化或順應當前新知識,并賦予新知識一定的結構與意義。事實上,高校的課程教學改革、學生會、社團活動及實習實踐活動機會,以及提供的生涯指導等都是為學生的學習設置和提供學習的“情境”[1]。大學生可雇傭性的培養離不開情境的土壤?!爸卟蝗绾弥?,好之者不如樂之者”??梢酝ㄟ^創設情境,引發學生的主動思維、積極思維和創造性思維。

3.注重實踐能力的培養。人才培養方案是高校從事教學管理和從事一切教學活動的重要依據,實踐教學在人才培養方面起著不可替代的作用,高校領導要統一思想,達成共識:實踐教學與理論教學同等重要,要做到同樣對待、同樣重視、同樣要求。要擺脫只把實踐教學看做是理論教學的補充和延伸的傳統教學思維模式,以創造全面的實踐教學管理和實踐教學條件為保證,建立一個相對獨立、整體優化的實踐教學體系。

很多大學生上了大學之后,認為所學課程與今后工作關聯不大,學習態度不夠端正,有的只注重生源、就業等校方利益,很少組織學生實踐活動,忽視了大學生作為實踐主體的個體需求層次。實踐教學是提高大學生實際工作能力及培養可雇傭性技能的關鍵,實踐教學并不完全局限于課堂,假期兼職、學生會活動都可以提高實際工作能力。大學生具有可雇傭性需要具備一定技能,在經濟社會飛速發展的今天,社會對高校人才培養也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高校必須面向經濟建設的主戰場,培養大批具有實用性、應用性、創新性、綜合性能力的高素質復合型人才。需要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加強學生的實習實訓,提高大學生的可雇傭性。第一,調整和優化專業人才培養方案,統一思想,全面落實實踐教學課程化,突出專業技能訓練,并將課程安排的實驗、實訓教學貫穿教學過程的始終;第二,結合專業特點和職業崗位的基本要求,引導學生參加各類職業資格考級考證,將考證通過率納入學生綜合考評內容之中;第三,鼓勵學生擬訂的畢業論文與設計的選題盡可能基于實證方面研究,提高學生的可遷移技能。齊齊哈爾工程學院不斷進行改革,提高實踐教學,每年進行第三學期實習,提高了學生的可雇傭性能力。

4.進行校企合作,共同培養。人們常將大學生就業難問題與全國大學擴招聯系在一起。經研究分析發現,在此背后還存在另外一種現象,很多大學生找不到自己滿意的工作,同時企業找不到適合企業發展的人才。鑒于此,社會上很多專家學者認為,大學畢業生找不到工作主要還是由于自己本身的就業能力有缺陷,即“以學習能力為基礎發展起來的與職業相關并可持續發展的一種綜合能力”不強[2]。因此,雇主參與課程設計。校企合作教學模式是提高大學生可雇傭技能的重要途徑。通過企業合作教學,學??梢园凑掌髽I的要求進行訂單式培養,提高學生理論聯系實踐的能力,校企合作教學模式主要包括兩個方面:一方面,學校邀請合作企業的管理人員和工程師參與課程設置和教學。另一方面,學校將合作企業建設成學生的實習基地??梢匝埰髽I管理人員參與課程設置,根據企業實際工作人員的建議,選擇能夠培養適合企業需要的技能的專業課,從而將課程內容與具體工作實踐相結合,使課程教學與行業發展相匹配。

校企合作可以通過以下幾種方式進行:一是學校廣泛聽取企業管理和技術工作人員的意見,邀請具備豐富實踐工作經驗的企業管理人員和工程師一起參與課程設計,開設培養適合企業需要技能的專業課程。二是學校邀請外聘企業專家作為客座教授,定期到校開辦講座或講授某些專業課程。作為實踐者和管理者,他們為學生提供的指導更實際和實效,同時有利于企業提前了解學校和學生情況。三是學校建設一批穩定、長期的實習基地和就業基地,給在校學生提供實習機會。

5.加強師資隊伍建設。既有較高的理論水平,又能掌握熟練的操作技巧的“雙師型”教師,是高校各類專業實踐教學實施的必要保障?!疤岣邔嵺`教學質量要有一支實踐技能過硬的專業教師隊伍”,能夠建設一支富有工程實踐經驗的雙師型師資隊伍,實施相關培訓內容,可以大大加快學生可雇傭性技能的培養進度,同時保障可雇傭性技能培養的質量和效率。教師在培養學生可雇傭性技能的同時要經常定期交流討論,交流教學方法和技術創新,要能夠形成與企業需求接軌的教學風格,而且校企要同時向教師介紹先進的教學技術,提供各種所需要的教學資源。

[1]曾紅權.我國大學生可雇傭性開發模式構建[J].當代教育理論與實踐,2015(5).

[2]艾楚君,等.工科學生可雇傭性校企聯合培養模式探究[J].2014(2).

猜你喜歡
校企技能情境
創設情境 以說促寫
深化校企合作促進應用型人才培養實現校企生三方共贏
秣馬厲兵強技能
拼技能,享豐收
護患情境會話
校企聯合對人才培養的作用
校企合作運行機制初探
特定情境,感人至深
畫唇技能輕松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