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歷史新課標全國卷命題特點及備考策略——以2015年新課標全國Ⅰ卷為例

2015-12-02 02:54黃華勇
文教資料 2015年21期
關鍵詞:選擇題課程標準考查

黃華勇

(廈門市翔安第一中學,福建 廈門 361000)

2016年某些省份高考將停止省自主命題,使用全國卷進行考試,歷史學科也不例外。雖然各省命卷與全國卷命卷指導思想是一致的,即以《普通高中課程標準(實驗)》為指導,著眼于學生解讀史料和遷移史學知識解決歷史問題能力的考查,但是如果把2013年以來的全國卷與各省省卷比較起來,還是有其不同的一面。這種不同,將直接挑戰教師的授課模式,影響學生的高考成績。從另一個角度說,教師如對全國卷的特殊性了解不到位,盲目復習,勢必會事倍功半。筆者以2015年高考全國Ⅰ卷為例,分析歷史全國卷的特點及2016年有效備考策略。

一、2015年歷史高考新課標全國Ⅰ卷的特點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史學研究的深入,史學理念和析史方法不斷更新,從而推動高考命題立意的變化。從歷年高考呈現出來的歷史題目看,基本上是沿著“知識考查—能力考查—學科素養考查”演進的。全國卷呈現出這種特點,而且能力與學科素養的考查更突出。

1.突出歷史分析問題能力和學科素養的考查。2015年高考歷史全國卷在命卷立意上沿襲2013年和2014年的思路,淡化對歷史細枝末節知識點的考查,注重對學生歷史學科素養、學習能力和分析能力的考查。如2015年全國Ⅰ卷選擇題第24題,這是一道推理性的題目,選項涉及小農經濟產生的原因、時代、影響和特點,考查學生對小農經濟的理解。題目貌似不難,但學生如不能有效把握材料提及的“戰國時期”這一時間性詞語和這一時期中國的經濟形態是由奴隸制經濟向封建制經濟演變的特征,做錯的可能性很大。

2.立足課程改革要求,“脫離”教材趨勢明顯?!稓v史課程標準》提倡教學應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引導學生學會學習和學會思考及交流合作?!肮膭钪袑W生積極探究歷史問題、形成主動學習歷史的態度,從而培養中學生的人文精神、科學態度、實踐能力和創新意識”[1]。這種指導思想決定了未來高考題目的命制過程中死套教材、以本為本的現象不會再存在。在2015年歷史全國Ⅰ卷的試題中,“脫離”教材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

(1)命題者似乎放開了教材,材料涉及的歷史知識點有些在教材中沒有提及。如選擇題第25題提到的漢初政治建制問題,在人民版的必修知識點中已沒有,只在選修中簡單提到而已;選擇題第27涉及的古代中國江南經濟問題、選做題《歷史上重大改革回眸》從秦到宋的貨幣改革和《中外歷史人物評說》的丘處機在教材中都沒有直接提及。

(2)有些材料與課本所講內容是不一致的。如關于英國國王的權力問題,學生從教材中得到的歷史知識是經過近半個世紀的演變,到18世紀中葉,國王只是國家象征而已,沒有權力;但全國Ⅰ卷選擇題第33題使用的材料卻讓學生看到:國王到這時其實還是有些權力的。

(3)對材料考查的切入點不簡單立足于教材中的知識點,突出能力立意??v觀近幾年的各地省卷,材料的使用往往較新,但題目命制時,總是以教材涉及的知識點為考查的切入點,從而形成形式脫離教材,實際仍拘于教材的命題特點。全國卷在這方面的做法顯然比各地省卷大膽得多,在命題中,更考查學生析史的能力,而不是讀教材的付出。如選擇題第26題,以宋代東南沿海地區的民間崇拜切入,考查學生分析政治問題與社會觀念二者關系的能力,并沒有從大家關注的商品經濟或外貿問題進行考查。

3.弱化細節,注重時代特征。由于《歷史課程標準》更多地強調學生的學史能力與學科素養,因此在歷史全國卷中對細節性知識的考查被較大限度地弱化。2015年的歷史全國Ⅰ卷中較少出現簡單而直接地對歷史事件的時間或空間進行考查,更多地是以材料為載體,考查學生對一定時期歷史特征的把握程度和對這一時期歷史知識的駕馭能力。如選擇題第29題,如學生把握近代中國在北洋軍閥時期軍閥混戰割據的時代特征,很快就能從 “略似春秋戰國時之分裂。中央政府之對于各省,猶東周之對于諸侯也”這句材料中得出準確的答案。

4.難度加大,對學生的綜合素質要求提高,凸顯選拔人才的特征。國家考試命題中心的歷史命題隊伍主要由高校學科專家組成。命題者身份的特殊性,使他們“過多從高校歷史專業的角度定位高考……歷史專業化的傾向也日趨強烈,難度提升也是自然的事了”[2]。很多專業人士把全國卷與地方卷進行比較,難度大成為大家的共識??疾閷W生歷史知識的成分弱化,為高校選拔人才的特征尤其突出。另外,命制題目的歷史材料脫離教材嚴重,考查角度偏離教材涉及內容的現象較多,過多關注學生如何運用新史觀去分析問題的能力及注重設問的靈活性等的命題做法,使卷子的難度“靜悄悄”地上升。如全國Ⅰ卷選擇題第30題,題目給只出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在抗戰時期的軍事工事布局,而要求學生推理出“對日持久防御作戰的戰略意圖”,答題難度較大。學生不僅要辯證唯物史觀,還要有一定的軍事思維和清晰的中國地理知識才能解決。

二、2016年高三歷史有效備考策略

《歷史課程標準研修》中的《研修指南》提出:在歷史課程實施中,“強調學生探究式學習方式的養成,關注學生歷史思維能力的訓練和研究問題解決問題能力的提高”[3]。學生各種歷史學習能力和學習思維的形成離不開老師的引導。

1.做好一輪復習,夯實學生分析史料的基礎。雖然歷史全國卷與地方省卷有些不同,但是雙方的基點是一致的,即立足于新課程實驗標準。近十年來,各省在《普通高中課程標準(實驗)》的指導下,認真反思傳統歷史教學的不足,不斷改革、探索、創新,努力進行課程實驗改革,這種改革成果最終在高考中進行檢驗。因此,各省在高考試題命制上,方向與全國卷總體是一致的,過往中學歷史教學基于省卷的考查標準探索出來的高三復習模式,在應對全國卷高考應該說是有效的。教師切勿因全國卷的到來或歷史教學研究領域有了不同的聲音亂了思路,慌了陣腳。筆者認為,在實施全國卷背景下,總體上要保留原來省卷的一些做法,尤其是抓好一輪復習工作,夯實學生對重大史學知識的掌握程度,從而為學生科學有效地分析史學材料奠定基礎。比如全國Ⅰ卷選擇題第28題關于英國棉布在中國滯銷問題,第34題1935年美國失業保險問題,第35題世界銀行放貸對象問題的題目命制形式在地方卷中就經常出現。還有,材料題第40題對儒學發展演變這一知識點的考查,只要把一輪復習做好就可以很好地應對了。

2.改變教學模式,多渠道增加學生的獨立處理史料的機會。教師自己要擺脫,同時引導學生擺脫“歷史到時背背沖沖即可”、“史實記住了,考試自然就好了”等傳統觀念。要清醒地看到,如果學生分析史料方法與能力沒有形成,讀再多、再熟也可能無法應對當前的歷史考試。因此,教師應注重優化課堂的各個環節,不再滿堂灌,而應適當增加學生獨立處理史料的活動。比如在課堂中要設計有針對性的材料,或將部分教材當做史料,要求學生在短時間內將史料理清,明白共有幾層含義,并以簡短的語言呈現出來;要做好課的延續工作,選擇適當的課后材料并設計好思考方向,引導學生進行討論,跟蹤落實。通過長期的訓練,學生對史料就會有感覺,碰到材料,尤其是陌生材料才不會在心理上事先被打敗。

3.課堂教學中應注重邏輯思維的培養。教師在日常授課中應經常性地推演歷史事件的前因后果,最大限度地將自己分析歷史問題的過程呈現給學生,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運用線圖方式培養學生的“串”“聯”和“勾”“引”能力。即從橫向上把相關、相似的歷史事件聯系起來,串在一起,比較、分析、理解,從縱向上將有因果關系的事件疊加起來,讓一個事件勾住前因事件,引出因其產生的后續事件,從而使學生的史學知識形成一個有機整體。這樣學生對歷史事件的理解會更深刻,線索更清晰,邏輯思維也會在潛移默化中得到提升,從而幫助其在高考中從容應對考試。

4.加強歷史概念分析,注重對大事件的時空定位。歷史概念是人們對歷史事物全面認識的概括性反映,包含時間、地點、內容(過程)、結局、實質等史學要素。歷史概念內涵的理解關系到學生對歷史知識的理解程度,也決定著學生在考試中的審題質量。教師碰到關系重大的歷史概念,自己首先要吃透,跟學生要講透,不怕花時間。學生只有真正把握了歷史概念的內涵,復習迎考才能做到事半功倍,考試中對答案的組織也會更全面到位。在2015年的全國Ⅰ卷中,選擇題第25題的外戚、第34題的社會保障、材料題第41題的生產力與科技問題等均有牽涉概念問題。人類歷史是由若干個具有重大影響的歷史事件為主干搭建起來的。歷史教師可利用數軸將歷史發展歷程分為幾個關鍵階段,尤其要關注人類歷史處于社會轉型的階段,有意識地引導學生對大事件進行時空定位,幫助學生建立歷史發展演變的基本脈絡。之后,以此為主干,根據學生的學習能力與學習基礎逐步擴展到相對較細的事件上,使學生的歷史知識“豐滿”起來。以上兩方面的工夫下足了,學生在考試答題中張冠李戴的現象必然會減少,得分率自然提升。

5.要充分利用網絡,構建學習共同體。學生要努力學好歷史知識,爭取考好分數,教師則要盡心盡力工作,竭盡全力地幫助學生決戰高考。在這種情形下,其實已在教師與學生之間或學生與學生之間形成共同發展的愿景,這個愿景有利于他們形成一個學習共同體。經濟的發展使網絡得到普及,網絡的開放性會讓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之間的對話變得更方便和時效。因此,教師應適應新時代發展,利用新興的工具,建立基于學習的QQ群、微信群等共同體,推動教師與學生互相學習與討論在更廣闊的時空概念中進行。在這種空間中,教師應注重收集新的史學材料,前沿史學研究成果,設計難度適中的討論話題,引導學生進行爭辯,查找資料進行論證,讓學生的思維在爭辯中碰撞,引導學生從更多的角度看待歷史問題,最后達到提高學生的思辨能力和歷史學科素養的目的。

總之,隨著2016年全國卷在更大范圍內使用,其強化學科素養的特征要求教師對原有的教學模式進行改進和優化。教師要謙虛學習,改進創新精神,努力摸清全國卷的特點,探索應對策略,只有這樣才能帶領學生不斷前進。廣大教師要努力把握特點,研究策略的過程,就是一個學習創新的過程,同樣是中學歷史教學發展的過程。

[1]教育部基礎教育司和師范教育司.歷史課程標準研修.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23.

[2]袁兆桐,馬自玲.失衡與危言——評高考歷史全國卷的難度.中學歷史教學,2015(6):34.

[3]教育部基礎教育司和師范教育司.歷史課程標準研修.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1.

猜你喜歡
選擇題課程標準考查
落實《義務教育藝術課程標準(2022年版)》的實踐反思
單項選擇題狂練
創新視角下高考中關于統計的考查
創新視角下高考中關于統計的考查
數列選擇題精選精練
立足《課程標準》優化一輪復習
穩中求進,不斷替身
——依托《課程標準》的二輪復習策略
例說速解選擇題的幾種有效方法
例談氯及其化合物的學習與考查
釩及其化合物在高考中的考查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