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互聯網條件下教研模式探索

2015-12-10 12:53王靜姝
電腦知識與技術 2015年26期
關鍵詞:議課課堂評價模式

王靜姝

摘 要:大慶市教師進修學院高中教研部以高中化學學科為切入點展開“互聯網條件下教研模式探索”活動,通過高中化學名師工作室成員將對展示課的磨課指導等環節,運用錄制、上傳到視頻專區后運用多種功能進行遠程課堂評價或者在線互動教研,將活動設計和展示流程以及思考記錄成文,旨在實施網絡環境下的教研模式轉型中能起到借鑒和參考的作用。

關鍵詞: 互聯網條件;教研;模式;課堂評價;觀課;議課;評價

中圖分類號:TP31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3044(2015)26-0130-02

大慶市教師進修學院高中教研部以“互聯網條件下教研模式探索”為主題推出了展示活動,以高中化學學科為切入點展開,立足王福才名師工作室,發揮集體智慧,全面組織、實施本次網絡教研模式探索活動?;顒佑擅麕煿ぷ魇页蓡T,通過使用“課堂觀察法”觀課、議課,運用了網絡教研平臺的協作組集體備課功能、視頻專區的課堂評價功能、視頻會議遠程教研功能,結合杜威的“從做中學”理論,將傳統的深入學校視導教研活動轉變為在互聯網條件下的在線遠程教研。

傳統教研及教學視導活動包括下?,F場進行“觀課、評課、小課題研究指導、訂單式校本教研微觀指導”等內容,傳統教研因為具有直觀性、及時性,可以縮短教研員和教師之間的空間距離,增加溝通的親密度和有效性,因此一直受到青睞,并被沿用至今。但傳統教研因為需要教研員或者視導團隊按時深入所在學校,在時間安排和空間跨度實施上存在諸多問題,存在研討成果參與者、受益者太少,只有教研員或中心組成員的極少數人即時、匆忙的評課,存在片面、有限時間參與學校少等局限性,中心組成員既是學科教師又擔任班主任或者中層領導工作,存在提前串課、交接當天的班級管理或者事務管理、克服路途遙遠危險性增強等很多方面問題,教研效率不高。但在網絡環境下,教研變得機動、靈活,在教研平臺注冊的所有學科教師,可以在教學管理工作之余利用方便的時間、靈活的地點觀看教學視頻,采用“課堂評價”功能針對視頻中的某個時刻或者片段進行評議和討論,既有充足時間聆聽他人的評述,學習別人的經驗,也可以發表自己的見解。

1 基于網絡教研平臺的課堂觀察模式

1.1 課堂觀察主題的選定

在選擇、確立展示活動內容時,我們結合高中化學教師申報的78項小課題的研究主題,從中分類、歸納出具有共性研究要求的課題,其中高效課堂構建的細節研究之一——教師課堂提問效率,因有11位教師提出研究要求而引發我們的進一步思考和深入研究的欲望,并將此研究課題作為這次網絡教研展示活動的主要內容。

1.2 課堂觀察對象的選定

我們選定了一節錄像課和一份教學設計為教研對象。錄像課為大慶四中王秀丹老師在“送教下鄉”活動中展示的“高中化學選修四第四章第二節化學電源”,她的教學設計參考了大慶外國語學校韓宗欽老師在協作組上傳的共案,7名王福才工作室成員對王秀丹老師的錄像課在“視頻專區”課堂評價結論形成的網絡教研資源,被實驗中學賀陽老師瀏覽學習后,她作為“教師課堂提問效率”的小課題研究參與者,將這份資源揚長避短地應用到了自身的實際教學中,并進行了再創造,再次設計了“化學電源”的個案?;顒舆x擇了模擬現場課的說課形式,由課堂觀察員不斷地評課、磨課,使賀陽老師的教學設計中的提問環節更加優化,王福才工作室的這7名成員繼續為她做課堂評價,直至成為比較成熟的優質課教學設計方案。

1.3 課堂觀察實施的導課教研流程

各位名師工作室成員使用大慶基礎教育研培網“視頻專區”的功能遠程觀課和評課。經過我們在觀課活動前的討論,將“提問效率”觀察點細化為四個方面:1)設計是否合理;2)是否符合學生認知;3)時機是否恰當;4)提問效果如何。

七位觀課教師設計個性化觀察量表進行記錄,分組對視頻詳細評價,按照以上四個觀課點依次發言。

圖1 導課教研過程流程

這樣的研磨式課堂觀察模式,運用皮亞杰的建構主義理論,即 “以學生為中心,在整個教學過程中由教師起組織者、指導者、幫助者和促進者的作用,利用情境、協作、會話等學習環境要素,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的探索教研模式,形成“以青年教師成長發展為中心,名師工作室成員作為指導者、幫助者和促進者,利用網絡教研環境和協作,發揮青年教師的主動性”的指導思想。

2 基于網絡教研平臺的集體備課模式

從2014年5月下旬開始,大慶市教師進修學院高中教研部化學學科就引領和指導學科教師先后建立了個人工作室和學科協作組。6月25日,化學教研員給各校下發了網絡集體備課計劃。7月2日,召開了“網絡教研集體備課準備會”,負責共案的9所學校教研組長及其協作組教師參加了準備會。會議針對方案的可行性進行了充分的研究和討論,并要求相關學校在暑假前布置好工作任務,于開學初將整理好的共案的電子稿遞交上來。2014年9月5日,發起了高一、高二兩個年級同步進行的網絡集體備課活動,由實驗中學高一備課組承擔化學必修1第一章備課任務,大慶四中高二備課組承擔化學選修4第一章備課任務。

備課活動基于大慶基礎教育研培網網絡教研平臺。協作組創建者按照 “進入備課組管理”——“制定集備計劃”—— “保存集備計劃”—— “備課任務”菜單逐級操作。操作正式啟動后,指定主備人。建立專門的備課頁面,就可以開始“備課流程”的建立,進行網絡集體備課的具體操作了。協作組教師已經將2014年高中化學教材必修1、必修2、選修4這三冊教材內容共案上傳完畢,發起網絡集體備課75次。2015年將繼續完成選修2、選修3、選修5三冊教材的共案上傳和資源豐富工作。這個過程聽起來很簡單,但是操作過程需要協作組教師團結協作來完成。

根據學院網絡教研活動計劃安排,結合各校教研組實際情況,每學期會輪流分配主備任務和個案上傳任務到各學校的教研組,使集體備課不僅局限于學年組內,而是綜合全校教研力量,使課例素材更加豐富和完善。網絡教研集體備課,是主備人和協作組成員對海量網絡資源的精挑細選的過程,也是結合具體學情再創造和提升的循環過程,這樣的“拿來主義”可以達到“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的目的。

圖2 網絡集體備課流程

3 基于網絡教研平臺的互動教研模式

表1 展示環節的六個步驟

本次“互聯網條件下高中化學學科教研模式探索”的四個展示環節共分為六個步驟。

這樣的操作流程使網絡教研資源不斷積累、傳播,并產生持久的良性循環。

圖3 展示課評價教研活動流程

觀摩活動結束后,主會場與肇源分會場進行了互動,名師工作室主持人對遠程會場提出的問題做了詳細的解答。

4 結束語

本次學科中心組工作將以往的現場參與式轉為遠程網絡互動式,由“統一時間、固定人員、集體參與式”轉為“即時靈活、自由主動、個人交流參與式”,優化“研修協同”模式。王福才名師工作室成員傾力配合,王秀丹老師和賀陽老師的個案展示充分體現了青年教師勇于挑戰自我、不斷開發潛能的優秀品質,賀陽老師對網絡教研資源的利用和再創造的網絡備課模式,正是未來網絡教研工作推進真正需要的模式。

“遠水也可解近渴”。網絡教研是未來教師成長實現“研修共贏”的重要途徑。這次網絡教研模式探索活動的準備過程就是一次實踐型研究,這個過程產生的經驗做法都值得我們繼續反思和深入挖掘,加以提煉,并形成一定的研修成果。

參考文獻:

[1] 吳曉燕.基于網絡環境下的教學模式探究[J].四川文理學院學報:自然科學,2008,18(5):92-94.

[2] 胡乃香.移動學習在大學生學習中的應用研究[J].科技信息,2009(32).

[3] 郭鴻.網絡環境下自助式學習模式的探究[J].中國高教研究,2006(9):71-73.

[4] 孫福音.“全國教師教育網絡聯盟計劃”背景下的教師自主專業發展[D].山東師范大學,2006.

[5] 劉立群.池浩.構建基于網絡的協作學習教學環境[J].沈陽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8,26(1):82-83.

[6] 王吉慶.因特網課堂教學漫談[J].電化教育研究,2002(3).

[7] 高利明.對網絡教學的一些體驗與思考[J].中國遠程教育,2002(1).

[8] 程智.關于從因特網上獲取教育資源的問題及解決方法[J].電化教育研究,2001(9).

[9] 王向東.網上教育資源的建設與教育網站的發展[J].人民教育,2000(11).

猜你喜歡
議課課堂評價模式
公開課——教師專業成長的催化劑
“四心”讓議課更精彩
落實“兩個關注”,促使課堂評價走向有效
試論通過評價促進學生的語言習得
巧用課堂評價 提高教學效率
永續債券探析
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研究述評
中學數學創造性教學的模式與策略研究
中職信息技術課堂評價的問題及對策研究
議課形式種種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